logo
智慧水务与新机制:水务行业高质量发展新航道与投资机遇分析
发布日期: 2025-11-28 18:06:20

智慧水务与新机制:水务行业高质量发展新航道与投资机遇分析

1、水务行业发展概况及产业关系

水资源是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中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和战略性经济资源。随着社会的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水务行业已成为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性行业。水务行业指由原水、供水、节水、排水、污水处理及水资源回收利用等构成的产业链,包括供水、污水设备制造、原水收集与制造、存储、输送、水的生产和销售、水的供应网管、中水回用,污水排放,污水收集与处理、污泥处理等。

供水处理是指将自然水(如江河、湖泊等)经过过滤、净化等处理,使其符合卫生和环保标准,供给居民和单位使用。污水处理则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技术,去除水中的有害物质,使其达到排放或再利用的水质要求。

(1)水务行业上游行业主要包括处理水源供给、设备制造、药剂生产、电力供应和工程施工行业等,水务行业上游属于市场供应充裕和产品或服务质量、价格高度透明的领域,水务企业不存在依赖上游行业中特定供应商的情形。上游供应商技术的提升或者生产成本降低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提升水务企业盈利水平。

(2)水务行业下游主要为企业、居民等自来水终端用户以及有污水处理公共服务需求的相关政府部门或大型工业企业等。我国城镇化率的进一步提升、农村供排水体系的不断建设以及水务行业存量基础设施的提质增效,将持续带动水务行业的市场需求、推动供排水质量和工艺要求提高,从而促进上游行业进一步发展。

2、细分供水行业发展概况

A.全国用水总量保持稳定

一方面,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用水需求,伴随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人口规模的不断增长,全国用水需求也在同步增长。另一方面,政府积极倡导促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总体上,近年来我国用水总量保持稳定。2024年,我国用水总量为5,925亿立方米,近年全国用水总量情况如下图所示:

2020-2025年全国用水总量规模

资料来源:普华有策

B.供水行业稳定发展,城市供水体系日益完善

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镇化率保持稳步提升,2024年末我国城镇化率达到67.00%,较十年前提高12.23个百分点。城镇化率的提高加大了城市居民对自来水的需求,2016-2024年期间,我国城市年供水总量从580.69亿吨增长至702.55亿吨,具体变化情况如下:

2020-2025年城市供水总量规模

资料来源:普华有策

为满足我国城市自来水用户不断增长的用水需求,近年来我国持续增强城市供水管网建设,供水服务的覆盖范围不断提升,城市供水综合生产能力整体呈增长趋势。

3、细分污水处理行业发展概况

A.污水排放量不断增加,水污染治理重要性凸显

随着城市化进程和经济增长,城市用水和污水排放量持续增加,水污染和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严重。加大污水处理力度是应对水污染和缓解水资源紧张的关键措施。根据统计数据,2013至2024年间,我国城市污水处理量从427.45亿立方米增长至690亿立方米,年均增长4.45%。因此,污水处理的重要性愈加突出。

2020-2025年我国城市污水排放量规模

资料来源:普华有策

B.政策推动行业发展,污水处理能力不断加强

近年来,国家大力推动污水处理行业发展。《“十四五”城镇污水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到2025年,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达到70%以上,县城污水处理率达到95%以上;到2035年,城市污水处理实现全覆盖,污水和污泥资源化利用显著提升。政策推动下,污水处理行业迎来机遇,自2018年以来,城市污水处理投资大幅增长,处理能力不断提高。

4、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1)存量提质增效成为水务行业和固废行业发展重心

我国水务行业目前企业众多、行业集中度低,技术水平和服务标准化受市场分散制约。经过大规模扩张后,行业正向高质量发展转型,重点聚焦提质增效、精细化管理和技术创新。未来,行业将聚焦智慧化升级、资源高效利用和管理优化,推动智能化、低碳化高质量发展,应对基础设施老化等挑战,并优化漏损控制和能耗管理。

(2)智慧水务促进行业转型升级

水务行业的数字化发展是大势所趋,智慧水务已成为转型升级的关键方向。在政策、技术、经济和需求等因素驱动下,我国智慧水务迅速发展。智慧水务提高了用水效率、降低了管理成本、保障了水质安全,使水务管理更加智能、高效、透明和可持续。通过信息化技术,智慧水务系统有效管理城市的供水、排水、污水处理等过程,成为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

(3)民营企业参与机制持续完善

近年来,国家持续推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机制的完善。2023年11月,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发布新机制指导意见,鼓励民营企业参与水务行业建设,并规定民营企业在部分项目中的股权比例。2024年12月,国家发改委发布通知,强调规范PPP新机制的实施,优先选择民营企业参与,并规范存量资产盘活。政策支持下,民营企业在环保行业的参与机制不断完善,推动了行业的市场化改革与发展。

(4)农村供排水体系建设仍具备较大提升空间

近年来,国家层面持续推出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发展战略,要求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我国持续加大农村水务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力度、加强乡镇水网建设及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建设,带动农村水务体系建设不断完善。2023年,我国镇、乡供水普及率分别为90.8%、86.0%,对生活污水进行处理的镇、乡比例分别为82.62%、48.86%,相较城市较高的供排水覆盖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基础设施补短板的政策性要求将继续带动乡镇供水和污水管网的市场需求。

5、行业整体竞争格局及主要企业

我国水务行业具有企业数量众多、区域格局明显、行业集中度较低等特点。我国水务市场主导投资力量和参与者主要由国际水务集团、国有水务企业和民营水务企业构成。

(1)国际水务集团

国际水务集团成立时间较早,凭借其雄厚的资本、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在早期进入中国市场,在我国的水务市场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但国际水务集团通常面临着市场准入障碍、政策不确定性、不熟悉国情等问题,且随着中国本土企业的快速崛起,竞争优势有所减弱。此类代表企业包括威立雅水务集团、苏伊士环境集团、泰晤士水务、柏林水务集团等。

(2)国有水务企业

国有水务企业一般是地方政府主导型企业,由国有企业转型与重组,或由地方政府主导改制而成,获得地方政府的支持力度较大,具有相对较大的规模和资本实力。部分企业通过项目经验积累和技术创新,实施跨区域经营的发展战略,逐步成为行业领先的综合环境服务运营商。此类代表企业有北控水务集团、首创环保、兴蓉环境、重庆水务等。

(3)民营水务企业

民营水务企业主要是依靠自身管理优势、成本优势和技术优势获取业务机会的市场化运营企业,该类企业数量相对较多、市场表现活跃,寻求和把握市场机会的能力较强,对于国内水务行业竞争环境有较强的适应能力。代表企业有海天股份、国中水务等。

行业主要竞争企业

image.png

资料来源:普华有策

6、行业主要壁垒

(1)特许经营壁垒

水务项目作为市政公用事业,需政府批准和监督,实行区域专营。其投资运营通过政府招标和特许经营模式进行,特许经营期限通常不超过40年。供水和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与规模由政府统一规划,确保与当地人口和经济发展相适应。获得特许经营权的企业通常在该地区形成长期垄断,其他企业难以进入,形成特许经营壁垒。

(2)资金壁垒

水务行业及垃圾焚烧发电行业属于资金密集型行业,行业大量采用BOT、TOT等建设运营模式,一方面,需要企业在项目前期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建设;另一方面,项目回报依赖于特许经营期内长期的运营收入,回收期较长。因此,相关企业必须具有一定的资金实力和较强的融资能力。并且,政府也会挑选资金实力较强的企业,确保项目顺利开展。

(3)技术壁垒

水务行业对于企业的环保技术、工程建设和运营维护能力都有较高的要求。在政府的招标过程中,只有具备一定技术储备和人才储备的企业才有竞争力。随着国家和公众对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环保法规愈加严格,水质标准日趋提高,也倒逼水处理企业不断采用更先进的处理技术,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行业的技术壁垒。

(4)资质壁垒

国家规定企业进入水务行业需要符合特定的资质要求,企业取得不同等级的资质需要在注册资本、项目经验、技术装备、员工职称、企业制度等方面满足相应的要求,导致新进入行业者需要较长时间的积累才能具备较高资质。

(5)业绩壁垒

由于水务行业关系国计民生和生态安全,国家对水务行业的投资运营进行监管。业主在招标过程中会优先选择在本区域内有较高品牌知名度、项目运营经验丰富的优质企业。所以,起步较晚、运营规模较小、知名度较低的企业进入市场面临较大的困难,短期内难以被认同。

“十五五”水务行业细分市场调研及投资战略规划报告涵盖行业全球及中国发展概况、供需数据、市场规模,产业政策/规划、相关技术、竞争格局、上游原料情况、下游主要应用市场需求规模及前景、区域结构、市场集中度、重点企业/玩家,企业占有率、行业特征、驱动因素、市场前景预测,投资策略、主要壁垒构成、相关风险等内容。同时北京普华有策信息咨询有限公司还提供市场专项调研项目、产业研究报告、产业链咨询、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专精特新小巨人认证、市场占有率报告、十五五规划、项目后评价报告、BP商业计划书、产业图谱、产业规划、蓝白皮书、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认证、IPO募投可研、IPO工作底稿咨询等服务。(PHPOLICY:M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