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元宇宙与虚拟现实黄金期已至:掘金硬件、内容与场景应用价值链
发布日期: 2025-11-26 10:53:13

元宇宙与虚拟现实黄金期已至:掘金硬件、内容与场景应用价值链

图片包含 建筑, 人, 男人, 室内

AI 生成的内容可能不正确。

1.元宇宙与虚拟现实新场景应用行业概述

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虚拟现实与行业应用融合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6年)》,虚拟现实(VR/AR/MR,统称XR) 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生成三维环境,通过传感设备实现用户与虚拟或增强现实世界的沉浸式交互”。而元宇宙,在国家发改委《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2024年)中被界定为“基于扩展现实、数字孪生、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构建的、具备身份、社交、经济系统和互操作性的沉浸式数字空间”。本报告所指“元宇宙与虚拟现实新场景应用行业”,特指以XR为入口、以元宇宙为载体,在工业、城市、文娱、培训等领域开展的新型数字化融合应用业态。

元宇宙与虚拟现实新场景应用行业发展历程

资料来源:普华有策

2.元宇宙与虚拟现实新场景应用行业政策环境分析

“十四五”以来,国家密集出台政策推动元宇宙与XR融合发展。工信部《虚拟现实与行业应用融合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6年)》明确2026年产业规模超3500亿元;国务院《“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将XR列为关键数字技术。北京、上海、深圳等地相继发布元宇宙专项政策,聚焦场景开放、技术创新与产业集聚。截至2025年11月,政策重心已从概念引导转向场景落地与标准建设,为行业规模化商用奠定制度基础。

元宇宙与虚拟现实新场景应用行业主要政策

资料来源:普华有策

3. 元宇宙与虚拟现实新场景应用行业产业链分析

元宇宙与虚拟现实新场景应用行业已形成“上游核心技术—中游硬件平台—下游场景应用”的三层产业链结构。上游包括光学显示(如Pancake模组、Micro-OLED)、感知交互(6DoF传感器、眼动追踪)、芯片(高通XR系列)、3D引擎(Unity、Unreal)等,目前高端元器件仍依赖进口,国产替代加速推进。中游涵盖XR终端设备(VR头显、AR眼镜)与元宇宙平台(如百度希壤、腾讯TMELAND),硬件向轻量化、无线化演进,平台则聚焦身份系统、经济模型与跨场景互通能力构建。下游是价值实现核心,分为B端与C端:B端以工业协同设计、远程运维、数字孪生城市为主,强调降本增效;C端聚焦虚拟演唱会、数字人直播、沉浸式游戏等,注重用户体验与IP变现。

当前产业链呈现“硬件先行、内容滞后、平台割裂”特征,亟需通过标准统一与生态协同打通全链路价值闭环。

4.元宇宙与虚拟现实新场景应用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当前,元宇宙与虚拟现实行业的竞争已从单一的产品竞争,升级为“硬件+平台+内容+生态”的全方位综合实力竞争,并呈现出 “国际巨头主导生态、国内企业聚焦场景” 的鲜明双轨格局。

在国际层面,科技巨头凭借其强大的技术储备与资本实力,致力于构建跨硬件、平台和应用的闭环生态系统。Meta 凭借Quest系列占据全球VR硬件超过70%的市场份额,并通过Horizon Worlds持续构建其社交元宇宙生态,在消费级市场占据主导地位。Microsoft 则战略性地避开消费级红海,依托Azure云与Mesh平台,深耕于需求明确、付费能力强的工业元宇宙领域,将HoloLens与企业级应用(如Teams)深度整合。Apple 的入场则重新定义了行业标杆,其Vision Pro产品锚定高端生产力与空间计算市场,旨在打造一个全新的高端混合现实生态。

在国内市场,竞争态势更为多元和碎片化,企业更多依靠场景洞察和本土化优势寻求突破。在硬件端,字节跳动(Pico)、华为(Vision Glass)、创维、XREAL等品牌加速产品迭代与市场教育,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争夺份额。在平台端,腾讯、百度、网易等互联网巨头则依托其固有的社交、游戏与内容优势,搭建各自的元宇宙空间或提供底层技术支持。而在垂直应用端,则涌现出一批像商汤科技、亮风台、STEPVR这样的专精特新企业,它们深度聚焦于工业、医疗、教育等特定领域,形成了难以替代的行业解决方案壁垒。

值得注意的是,地方政府正通过“场景开放+采购引导”积极重塑竞争规则。例如,上海、深圳等城市优先采购本地企业的XR职业技能培训系统,这种模式正在催化一批与区域产业深度绑定的“区域生态型”玩家崛起。

总体而言,行业尚处于群雄逐鹿的早期阶段,远未形成绝对龙头。技术路线、杀手级应用场景与可持续的商业模式仍在动态博弈中,未来的竞争将是生态整合能力与垂直领域纵深能力的双重较量。

5.元宇宙与虚拟现实新场景应用行业发展驱动因素

元宇宙与虚拟现实新场景应用的爆发式增长,是由政策、技术、市场与社会需求等多重因素共同驱动的结果。

(1)政策驱动

自“十四五”规划将数字经济作为国家战略后,从中央到地方密集出台的扶持政策为行业指明了方向并扫清了障碍。工信部的《融合发展行动计划》设定了清晰的产业规模和应用场景目标,提供了顶层设计保障。北京、上海、深圳等地方政府的元宇宙专项政策和场景开放清单,则通过资金补贴、项目试点和政府采购等方式,直接拉动了B端和G端市场的需求,为技术创新和应用落地提供了宝贵的“试验田”和初始市场。

(2)技术成本的下降与融合

硬件端,Pancake光学方案让设备更轻薄,芯片算力持续提升而成本得到控制,使得消费级产品的体验和价格进入可接受范围。网络端,5G的普及解决了高带宽、低延迟的传输瓶颈,使云VR/AR成为可能。更重要的是,AIGC技术的革命性突破,极大地解决了元宇宙内容生产成本高、效率低的痛点,能够快速生成3D模型、虚拟场景和数字人,为内容生态的繁荣提供了底层支撑。

(3)来自企业和消费者的刚性需求

在B端,制造业面临数字化转型压力,工业元宇宙能有效实现降本增效(如远程运维、虚拟培训),成为企业内在需求。在G端,智慧城市治理需要更直观的数字孪生城市平台。在C端,Z世代作为数字原住民,对虚拟身份、沉浸式社交和娱乐有着天然的接受度,催生了虚拟偶像、VR游戏等新兴市场。这三股需求合力,共同构成了行业发展的坚实基本盘。

北京普华有策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十五五”元宇宙与虚拟现实新场景应用行业市场调研及发展趋势预判专项报告系统梳理了元宇宙与虚拟现实新场景应用行业的定义、技术边界及四大核心场景(工业、城市、文娱、培训)。全面复盘“十四五”以来国家及地方政策演进,分析全球与中国市场发展现状、区域结构与规模数据。深入解构“硬件-平台-内容-应用”产业链,识别字节、华为、腾讯、Meta等关键玩家竞争策略。研判“十五五”技术融合(AI+XR)、轻量化终端、场景开放等趋势,评估投资机会与风险,为政府、企业及投资者提供战略决策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