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安全与增强产品行业研究报告:低空安防与导航增强的双轨发展
1、时空安全与增强产品概况
时空安全与增强产品行业是围绕卫星导航信号实施“主动防御”与“智能增强”的战略性新兴领域。其通过两大核心技术路径——对信号的“精准管控”与“无缝补强”,共同构筑起国家空间信息的安全屏障与效率基石,是保障关键运营和赋能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支柱。
时空安全如同“智能盾牌”,核心是利用“导航诱骗技术”对无人机等目标进行精准、可控的软性防御,产品涵盖从单点防御设备到区域综合防控系统,广泛应用于关键基础设施、国防等高风险场景。时空增强则扮演“无缝桥梁”,通过布设增强网络解决隧道、地下空间等环境的信号盲区问题,为智慧交通、城市管理等领域提供连续、高精度的定位服务。
两大业务并非孤立,而是相辅相成、协同驱动。安全体系确保时空信息“可信可用”,防范恶意利用;增强体系确保其“可靠高效”,释放数据价值。它们共同面向国防、公安、交通等核心行业,形成了从“外部风险抵御”到“内部效能提升”的完整解决方案,是支撑低空经济与数字经济未来发展的关键基础设施。
2、细分反无人机行业市场发展
随着无人机技术的发展,民用与军事领域面临更大安全威胁,推动反无人机技术快速增长。针对“低慢小”无人机,传统防空系统存在不足,电子化探测与反制技术迅速崛起。反无人机产品分为“探测识别”和“反制打击”两大类,形成综合防控体系。探测技术包括雷达、光电、无线电频谱和声波,反制手段包括“硬杀伤”(如火力、激光)和“软杀伤”(如干扰、导航欺骗)。
(1)国内反无人机产品市场规模
国内反无人机市场分为民用和军用,其中民用市场包括行业客户、警用与公共安全等,主要应用“软杀伤”技术;军用市场则传统防空装备和“硬杀伤”仍占主导,然而“软杀伤”技术正成为重要补充,军用采购量和新装备需求持续增长。
A、国内民用市场
从政府招标数据来看,政府招标次数不断增加,已经从2019年的211次上升到2022年的807次,从政府公开采购项目核算金额来看,2021年政府公开招标项目估计金额为5.35亿元,2022年政府公开招标项目估计金额约为12.35亿元,若仍能维持往年增速,2024年的国内市场空间达到约24.15亿元。2021年—2030年国内民用反无人机市场规模测算如下:
2024-2030年国内民用反无人机市场规模及预测
资料来源:普华有策
B、国内军用市场
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反无人机市场应用领域中,军事国防占比58%、商业占比25%、政府占比13%、其他占比4%,假设国内反无人机市场与全球市场情况基本一致,民用市场占比约40%,军用市场占比约60%。在军用市场,传统防空装备和火力打击装备的价值高,采购金额比重大,但新式“软杀伤”类电子反无人机产品也已经成为重要的低成本、高效率反制装备,市场份额占比逐年提升,未来发展空间较大。
(2)全球反无人机产品市场规模
全球反无人机市场规模预计将从2021年的14亿美元增长至2030年的126亿美元(折合人民币912.24亿元),年复合增长率(CAGR)达27.65%。2021年—2030年全球反无人机市场规模测算(按人民币折算)如下:
2024年—2030年全球反无人机市场规模及预测
资料来源:普华有策
国际市场方面,随着北斗系统的国际化发展,未来能源、机场、交通、重要基础设施等公共安全的领域的海外市场也将成为国内民营反无人机公司的新兴目标市场。
3、无人机防控产品市场未来发展趋势
A、低空安全和公共安全领域:无人机防控产品已成为刚需
低空经济作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预计到2025年市场规模突破1.5万亿元,2035年达到3.5万亿元。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低空经济的核心基础设施,应用涵盖无人机物流、低空旅游、通用航空等领域。无人机防控产品是保障低空经济安全的核心设施。为应对非法无人机威胁,需推动反无人机技术发展,尤其在民用机场、大型活动和关键基础设施领域,如石油、电力、核设施等,出台了多项强制性防御政策。
2019年,国家发布了《石油石化系统治安反恐防范要求》,并陆续出台了针对电力、危险化学品、核设施等领域的反无人机政策,推动了反无人机技术的应用。这些政策为行业发展提供了巨大机遇。
B、国防军事应用:作战装备向无人化转型催生海量反无人机需求
无人作战装备在现代战争中广泛应用,具有减少人员伤亡、提高作战效费比、增强隐蔽性和持续作战能力等优势。低成本无人机引发了军事技术革命,特别是在非对称成本压力下。2020年纳卡冲突标志着低成本无人机对抗传统防空体系的有效性,土耳其的BayraktarTB-2无人机通过空中压制摧毁了亚美尼亚12亿美元的S-300PMU2防空导弹系统,揭示了防空作战中的“成本收益悖论”。
无人机运用情况
资料来源:普华有策
随着无人机在现代战争中的广泛应用,其小型化、隐身材料、低噪声和弱红外特征使其难以被传统防空体系探测,依托通信组网、智能控制和精确制导,无人机正以高隐蔽性和高精度打击能力不断突破防空防线。为应对这一挑战,反无人机技术迅速发展,涵盖火力拦截、电子干扰与欺骗、激光和高功率微波武器以及智能化反制平台等手段。相关防御产品可通过固定、车载和空基部署,为作战人员、装甲装备和火炮阵地等高价值目标提供静态与动态防护,并具备远距离导航对抗能力,在战场环境中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
4、时空增强产品行业发展概况与未来发展趋势
时空增强产品包括导航信号覆盖增强、类星/伪卫星增强等设备及系统,聚焦于非暴露空间和卫星导航信号干扰拒止环境为目标区域提供持续有效的导航服务。
(1)非暴露空间应用领域
2020年,交通部发布指导意见,要求在特长隧道及干线航道信号盲区布设北斗信号增强站。截至2021年底,全国铁路隧道投入运营17,532处(21,055km),其中特长隧道235处(3,152km);在建铁路隧道2,418处(6,414km),特长隧道150处(2,435km);规划铁路隧道6,226处(15,266km),特长隧道301处(约4,244km)。公路隧道投入运营23,268处(2,469.89万延米),其中特长隧道1,599处(717.08万延米),长隧道6,211处(1,084.43万延米)。
时空增强产品兼容原有导航终端,具备隧道环境下远距离、高动态、高精度定位能力,已在铁路、公路隧道等场景开展示范应用,市场前景广阔。同时,数字消费和智能制造推动室内定位需求持续增长,主要应用于智慧仓储、安防监控、应急救援、智能制造、智慧城市及智慧养老。预计未来10年,基于导航信号增强技术的时空增强产品在公路隧道、铁路隧道、地铁及大型地下停车场的市场规模约为5.5亿-10亿元。
(2)战场环境区域增强应用领域
时空增强产品作为地基增强系统、天基增强系统以及低轨卫星平台核心部件,可满足战场环境卫星导航信号干扰拒止条件下区域导航增强应用需求,并已经在相关领域开展了产品研制和示范,未来可作为武器系统导航增强装备定型应用。
6、行业内主要企业
无人机防控行业作为新兴蓝海行业,随着无人机在消费、低空经济和国防领域的广泛应用,传统的火力打击手段已无法满足各领域需求。如何低成本高效地解决无人机安全和反制问题,成为市场的迫切需求,推动了“电子探测与反制”技术的快速发展。长沙北斗产业安全技术研究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最早进入该领域的企业之一,国内相关企业仍以非上市公司为主,主要包括上海特金、北京历正、瑞达恩、理工全盛、空御科技和方位角等。具体如下:
行业内主要企业
资料来源:普华有策
《“十五五”时空安全与增强产品行业细分市场调研及投资战略规划报告》涵盖行业全球及中国发展概况、供需数据、市场规模,产业政策/规划、相关技术、竞争格局、上游原料情况、下游主要应用市场需求规模及前景、区域结构、市场集中度、重点企业/玩家,企业占有率、行业特征、驱动因素、市场前景预测,投资策略、主要壁垒构成、相关风险等内容。同时北京普华有策信息咨询有限公司还提供市场专项调研项目、产业研究报告、产业链咨询、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专精特新小巨人认证、市场占有率报告、十五五规划、项目后评价报告、BP商业计划书、产业图谱、产业规划、蓝白皮书、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认证、IPO募投可研、IPO工作底稿咨询等服务。(PHPOLICY:M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