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十五五”脑机接口爆发在即,康复新场景引领万亿蓝海!
发布日期: 2025-11-26 15:04:25

十五五”脑机接口爆发在即,康复新场景引领万亿蓝海!

1. 脑科学与脑机接口新场景应用行业概述

脑科学与脑机接口新场景应用行业是指基于脑电信号采集、解码与反馈控制技术,实现人脑与外部设备直接交互,并在医疗康复(如意念控制轮椅、机械臂)、消费电子、国防等新兴场景中落地的交叉技术产业。其核心技术包括非侵入式/侵入式脑机接口、神经信号处理算法、AI驱动的意图识别等。该定义契合《“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关于加快场景培育和开放推动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的实施意见》等政策中对“脑机融合”“神经调控技术”的官方表述,强调以残疾人康复为核心突破口,服务“健康中国”与“共同富裕”国家战略。我国脑机接口行业经历了从基础研究追赶到应用场景探索的历程。

脑科学与脑机接口新场景应用行业发展历程

资料来源:普华有策

2. 脑科学与脑机接口新场景应用行业产业链分析

行业上游包括高精度电极、专用脑电采集芯片、生物相容性材料等关键硬件和信号处理算法、AI解码模型等核心软件。该环节技术壁垒极高,目前由少数国际领先的科研机构、芯片设计公司及专业算法团队主导,是国内产业亟待突破的环节,其性能与成本直接决定中游产品的竞争力。

行业中游为产品开发与系统集成。企业整合上游资源,设计并制造面向特定场景的脑机接口设备及整体解决方案。在残疾人康复领域,主要产品形态包括非侵入式头戴设备(用于意念控制轮椅、人机交互)和介入式/侵入式系统(用于高精度机械臂控制)。中游厂商是技术成果产业化的关键,其核心竞争力在于工程化能力、系统稳定性、用户体验及医疗器械资质认证。

本报告聚焦的残疾人康复是当前最成熟、最迫切的下游市场,终端用户包括肢体残疾患者、脊髓损伤患者、渐冻症(ALS)患者等。应用场景从康复医院、辅具中心等专业机构,正逐步向社区和家庭延伸。市场需求的释放高度依赖于医保支付政策的覆盖、康复服务体系的完善以及公众对新技术接受度的提升。

3. 脑科学与脑机接口新场景应用行业政策环境

“十四五”以来,国家将脑科学与类脑研究置于科技创新战略核心位置,并通过场景开放政策驱动技术应用落地。相关政策着重于统筹研发资源、明确应用场景、完善医疗器械监管与伦理规范,为脑机接口在残疾人康复等领域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清晰的顶层设计与制度保障。预计“十五五”规划将延续并强化支持力度,强调场景开放、标准建设与伦理治理,为行业提供制度保障与市场预期。

行业主要政策

资料来源:普华有策

4. 脑科学与脑机接口新场景应用行业竞争格局分析及展望

当前,中国脑机接口行业正处于早期成长阶段,市场集中度较低,呈现“科研机构孵化+初创企业主导+跨界巨头布局”的立体化竞争生态。以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为代表的高校及科研院所,在基础理论研究与核心技术原型开发方面保持领先地位,并通过持续的技术转化孵化了多家创新型科技企业。

从市场竞争格局来看,行业已形成差异化竞争态势:强脑科技(BrainCo)聚焦非侵入式脑机接口在教育和康复领域的应用,其部分产品已获得美国FDA认证;脑陆科技专注于睡眠监测与精神健康领域的脑电产品开发;品驰医疗则在植入式神经刺激器领域深耕多年,在帕金森病治疗方面建立起显著的先发优势。与此同时,华为、科大讯飞等科技巨头凭借其在人工智能算法和硬件生态方面的优势,正积极布局消费级脑机接口市场。

行业竞争的核心要素已从单纯的技术研发扩展到全产业链能力的比拼,当前竞争焦点主要集中在信号采集的稳定性、产品的用户适应性、临床验证数据的完整性以及医疗器械准入速度等关键环节。由于行业具有显著的跨学科属性,那些能够有效整合“产学研医”各方资源的企业更容易建立起竞争壁垒。

展望未来3-5年,随着“十五五”期间政策支持的持续加码和医保覆盖范围的不断扩大,具备规模化生产能力、成熟的康复场景落地经验以及完善医疗器械资质的企业有望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引领行业进入规范化发展阶段。

5. 脑科学与脑机接口新场景应用行业发展主要驱动因素

(1)顶层政策强力驱动与场景开放红利

自“十四五”以来,国家和地方政府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支持脑科学、人工智能及应用场景开发的政策文件。这些政策措施不仅提供了直接的研发资金支持,还通过创新机制如“场景清单”、“揭榜挂帅”等,积极开放了残疾人康复、智慧养老等公共应用场景。这为企业提供了一个真实的试验场和市场出口,极大地降低了早期市场拓展的难度和成本。例如,《“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和《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均明确指出对脑机接口技术研发与场景开放的支持。2023-2025年期间,多部委联合推动的“新场景培育”政策鼓励在残疾人康复等领域开展试点示范,并探索医保支付路径,进一步促进了技术的实际应用和社会价值的实现。

(2)技术融合加速成熟

AI大模型的应用显著提高了脑电信号解码的准确率,边缘计算则有效降低了延迟,柔性电子材料改善了佩戴舒适性,非侵入式技术在可用性和安全性上取得了重要突破,使产品能够从实验室走向家庭环境。此外,随着资本关注度的提升,更多资源被投入到这一领域,促进了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成熟。预计在“十五五”期间,脑机接口行业将从“技术验证”阶段迈向“规模商用”的新阶段,开启新的市场机遇和发展空间。

(3)刚性社会需求持续释放

我国有超8500万残疾人,其中肢体残疾者超2400万,对意念控制轮椅、机械臂等辅助设备存在迫切需求。同时,老龄化加剧推动中风、帕金森等神经退行性疾病康复市场扩容,为脑机接口提供广阔临床空间。

(4)资本持续涌入与创新生态逐步完善

近年来,风险投资、产业资本以及国家专项基金对脑机接口领域的投入显著增加,支撑了企业进行长周期、高投入的研发工作。以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为代表的区域创新产业集群初具规模,汇聚了从科研、研发到临床应用的各类主体,促进了知识流动、技术协同与产业链上下游的合作。这种充满活力的产业创新生态系统加速了科技成果的转化效率,推动了行业的快速发展。据统计,2023-2025年间,该领域融资事件超过了20起,表明资本关注度正在提升,进一步催化了产业化进程。

北京普华有策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十五五”脑科学与脑机接口新场景应用行业市场调研及发展趋势预判专项报告系统梳理了“十五五”期间脑科学与脑机接口在新场景应用中的行业全景,聚焦残疾人康复等核心方向。内容涵盖行业定义、技术路线、政策环境、市场规模预测、产业链结构、竞争格局及重点企业战略。特别分析了“十四五”以来国家与地方在脑科学领域的政策支持、医保支付探索、标准体系建设,并对非侵入式/侵入式技术路径、AI融合趋势、产业化瓶颈等进行深度研判。报告还预测了医疗康复、消费电子、国防军工三大细分市场增长潜力,评估投资机会与风险,为政府、企业及资本提供决策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