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推荐
数字经济产业链全景:从基础层到应用层的协同进化
发布日期:2025-06-11 10:27:04

数字经济产业链全景:从基础层到应用层的协同进化

1、数字经济行业发展概况

数字经济是以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数字技术为核心驱动力量,以现代信息网络为重要载体,通过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不断提高经济社会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加速重构经济发展与治理模式的新型经济形态。

2020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数据作为一种新生产要素首次写入中央文件,与土地、劳动、资本、技术并列。

2021年12月,国务院印发了《“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在总体目标方面:到2025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0%,数据要素市场体系初步建立,产业数字化转型迈上新台阶,数字产业化水平显著提升,数字化公共服务更加普惠均等,数字经济治理体系更加完善。展望2035年,力争形成统一公平、竞争有序、成熟完备的数字经济现代市场体系,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位居世界前列。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

数字经济是经济持续稳增长的关键动力,已成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驱动力量,连续6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数字经济主要由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两大板块构成。数字产业化主要包括电子信息制造业、信息通信业、互联网行业、软件服务业等,是发展数字经济的最核心驱动力。产业数字化是指数字技术与传统一、二、三产的结合应用,是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应用场景,是产生数据要素的关键所在。

数字经济的构成

2-25061110301R47.jpg

资料来源:普华有策

2023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53.9万亿元,同比增长3.7万亿元,增幅比例为7.4%,增幅扩张步入相对稳定区间。数字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凸显。2023年,我国数字经济占GDP比重达到42.8%,较上年提升1.3个百分点,数字经济同比名义增长7.39%,高于同期GDP名义增速2.76个百分点,数字经济增长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66.45%,数字经济有效支撑经济稳增长。

从内部结构来看,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的比重由2012年的约3:7发展为2023年的约2:8,2023年,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占数字经济的比重分别为18.7%和81.3%,数字经济的赋能作用、融合能力得到进一步发挥,产业数字化在数字经济中的主导地位愈发凸显。

从产业渗透来看,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程度持续拓展深化。2023年,我国一、二、三产业数字经济渗透率分别为10.78%、25.03%和45.63%,分别较上年增长0.32、1.03和0.9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数字经济渗透率增幅首次超过第三产业,一产稳步推进、二产加速渗透、三产纵深拓展成为主要趋势。

2、数字经济行业产业链分析

数字经济产业链可划分为上游基础层、中游技术/服务层与下游应用层。其中,上游基础层围绕数据价值化核心要素,涵盖数字要素供给、数据基础制度建设及数字安全保障等;中游技术/服务层聚焦数字产业化进程,包含通讯电信、互联网、电子信息制造、软件信息服务等领域;下游应用层则体现为产业数字化与数字化治理的落地场景,如智慧城市、智慧能源、数字货币、智慧医疗等。随着5G、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的深度渗透,数字经济产业链将持续完善,各环节协同效应亦将进一步增强。

数字经济行业产业链结构图

2-250611103035I0.jpg

资料来源:普华有策

3、数字经济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在数字经济内部,产业数字化的主导地位日益凸显,产业数字化的规模占数字经济总量超80%,说明产业数字化已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国家对数字经济行业的发展给予了高度重视,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和指导性的政策,为行业的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和市场应用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1)技术创新与突破

2025年,数字经济技术创新呈现两大关键趋势。在通用人工智能大模型领域,企业加速分化,头部企业持续强化通用大模型能力,更多元的人工智能技术相继涌现,与大模型在多行业广泛落地。智能代理(AIAgent)成为企业AI应用新宠,助力优化业务流程,开创产业生态智能协作新模式,个人AI助理也将在生活领域大放异彩。计算技术方面,伴随脑科学进展,神经计算模型取得新突破,清华、中科大等国内科研机构研发的类脑芯片技术逐步成熟,推动脑机接口等下游应用市场发展;同时,量子计算在今年迎来更大进展并开启商业化进程,在药物研发、密码学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2)基础设施建设加速

过去新基建硬件建设有成果,如“星火・链网”初具规模,2025年数字经济建设重点转向便于数据要素流通和数字经济发展的制度建设,可信数据空间建设成为重要基础设施,城市、行业、企业可信数据空间典范将出现,推动可信数据互联和跨域互操作技术及系统完善。

(3)产业格局深度调整

在全国一体化布局下,数字产业加速“聚链成群”,呈现集聚化、高端化发展态势。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等核心区域凭借创新资源集聚优势,在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发明专利有效量占全国超70%,不断向产业链高端迈进;成渝地区数字产业增速迅猛,成为新增长极。各区域围绕大数据、云计算等关键领域,优势互补、跨界融合,构建完整产业生态,提升整体竞争力。与此同时,随着数据要素市场的成熟,传统制造业积极打通上下游数据,借助产业互联网构建产业集群,通过共享设计、协同制造、精准供应链协作等方式,提升产品品质、降低成本,规避同质化竞争,如广东开展战略性产业集群“链式改造”,这种以信用为核心、数据为纽带的模式,正逐渐成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主流路径。

(4)国际合作开拓新局

中国在数字经济国际合作中角色愈发重要,在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提出《全球数据跨境流动合作倡议》,秉持开放、包容、安全、合作原则,推动构建高效便利安全的数据跨境流动机制。2025年,在这一理念指引下,我国将携手各国打造全球数据领域合作新平台、新格局,推动数字红利惠及全球,为国内数字企业“走出去”创造更广阔空间,提升我国在全球数字经济治理中的话语权。

4、数字经济行业竞争格局

全球数字经济的竞争态势呈现出中美欧“三极鼎立”的局面。美国凭借硅谷的创新生态,在技术领域保持领先地位,并通过出口管制等手段维护其优势。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数字经济体,凭借强大的技术创新能力、丰富的应用场景和庞大的市场规模,在数字经济的关键领域逐渐占据重要地位,从“跟跑者”向“并跑者”乃至“领跑者”转变。欧盟则在数字规则制定、隐私保护等方面较为重视,致力于提升自身在数字经济领域的竞争力。

在此背景下,我国通过“丝路电商”等平台,将电子单据互认、跨境支付便利化等实践转化为国际方案,在数字海关、智能物流等领域输出“中国标准”,积极争夺全球数字经济话语权。未来全球数字经济治理的竞争,不仅是规则文本博弈,更是规则生成机制、执行效能与创新能力的系统较量,唯有将技术优势转化为规则创设能力,才能在新一轮文明重构中掌握战略主动,为全球数字经济治理贡献中国智慧与方案。

2025-2031年数字经济行业细分市场调研及投资可行性分析报告涵盖行业全球及中国发展概况、供需数据、市场规模,产业政策/规划、相关技术、竞争格局、上游原料情况、下游主要应用市场需求规模及前景、区域结构、市场集中度、重点企业/玩家,企业占有率、行业特征、驱动因素、市场前景预测,投资策略、主要壁垒构成、相关风险等内容。同时北京普华有策信息咨询有限公司还提供市场专项调研项目、产业研究报告、产业链咨询、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专精特新小巨人认证、市场占有率报告、十五五规划、项目后评价报告、BP商业计划书、产业图谱、产业规划、蓝白皮书、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认证、IPO募投可研、IPO工作底稿咨询等服务。(PHPOLICY:GY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