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钛酸钡:打破日美垄断的“电子工业粮食”国产化突围战
1、纳米钛酸钡行业生产技术对比分析
纳米钛酸钡是电子陶瓷中使用最广泛的材料之一,被誉为“电子陶瓷工业的支柱”,广泛应用于制作多层陶瓷电容器、热敏电阻器、电光器件和DRAM等器件,其中多层陶瓷电容器行业是纳米钛酸钡功能陶瓷材料粉末应用最广泛的下游产业。
目前国内纳米钛酸钡厂家大多使用的是固相法技术,少部分使用草酸盐共沉淀法。国际较流行的是水热法,水热法钛酸钡粉体具有高纯度、高活性、球形度好、结晶度高、粒度分布窄、化学均一性好等特点,尤其适用于多层陶瓷电容器介质材料领域,尤其是在高端MLCC(片式多层陶瓷电容)产品生产成本相应较高,目前日本堺化学、国瓷材料已具备批量生产销售的能力。
钛酸钡制备方法对比

资料来源:普华有策
2、我国高端陶瓷粉体的技术仍有待进一步突破
陶瓷材料由于制备工艺复杂、研发周期长、下游客户验证壁垒等,全球竞争格局较为集中,CR5达到81%,且主要被日本、美国公司所垄断,其中日本堺化学、美国Ferro公司的市场份额分别达到28%和20%。随着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国产替代进程加速,国内生产陶瓷材料的企业逐渐增多、产量不断提升,包括国瓷、风华、三环等企业,其中国瓷材料凭借多年的技术积累,实现了所有类型的基础粉和配方粉的全面覆盖,下游客户包括三星电机、国巨、风华等。在高端领域,我国高端陶瓷粉体的技术仍有待进一步突破,目前日本企业钛酸钡的平均粒径能够做到80-100nm,而国内企业能够做到的钛酸钡平均粒径为120-150nm。
3、下游应用领域前景预测
纳米钛酸钡是多层陶瓷电容器(MLCC)、热敏电阻(PTCR)等电子工业元件基础原材料,产品分为纳米钛酸钡基础粉和 MLCC 配方粉。
从MLCC成本构成来看,陶瓷材料占比较高,在低容MLCC中占比为20%-25%,在高容MLCC中占比达到35%-45%。陶瓷粉体材料主要包括基础粉以及配方粉,由于钛酸钡具有高介电常数、低介电损耗等特点,被广泛用于制造陶瓷敏感元件的基础粉。
MLCC正朝着小型化和高容化发展,以满足消费电子产品对更轻薄、尺寸更小的电子元件需求。MLCC的规格逐步缩小,从1206、0805到0402、0201、01005,甚至最新的006003规格。与此同时,MLCC的容值也在提升,部分电解电容被替代。全球MLCC市场规模稳步增长,2022年全球出货量达4.89万亿只,市场规模约1046.34亿元,预计到2026年出货量将达到5.71万亿只。中国已经成为全球重要的MLCC生产和消费基地,2022年市场规模占全球的51%。
2020-2024年我国MLCC行业市场规模情况

资料来源:普华有策
《“十五五”纳米钛酸钡行业细分市场调研及投资战略规划报告》涵盖行业全球及中国发展概况、供需数据、市场规模,产业政策/规划、相关技术、竞争格局、上游原料情况、下游主要应用市场需求规模及前景、区域结构、市场集中度、重点企业/玩家,企业占有率、行业特征、驱动因素、市场前景预测,投资策略、主要壁垒构成、相关风险等内容。同时北京普华有策信息咨询有限公司还提供市场专项调研项目、产业研究报告、产业链咨询、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专精特新小巨人认证、市场占有率报告、十五五规划、项目后评价报告、BP商业计划书、产业图谱、产业规划、蓝白皮书、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认证、IPO募投可研、IPO工作底稿咨询等服务。(PHPOLICY:RSY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