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检测行业发展历程、重点企业分析、发展现状及趋势预测
检验检测行业起源于二百年前欧洲海运行业的商品检测,而在国内则始于 20 世纪 80 年代的商品贸易检测。相比之下,国外检测行业发展历史更悠久、机制更完善、检测机构成熟度更高,早已形成了一套覆盖行业标准、规章制度等方面的成熟体系。国外的检测机构如必维国际检验集团(BV)、瑞士通用公证行(SGS)、天祥集团(Intertek)、欧陆科技集团(EUR)等均拥有百年历史,见证了国际检测行业漫长的发展历程,成为目前国际认可度较高的检测机构。
中国的检验检测行业经历了由垄断到市场化再到自由市场的发展过程。政府的开放政策促进了市场竞争,但也带来了一些质量参差不齐的情况。为了优化市场环境,政府鼓励机构整合资源,淘汰落后企业,并支持各类主体在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中开展检验检测认证业务。
中国的检验检测行业发展过程

2、检验检测行业发展现状及市场规模分析
伴随着国家政策的放开以及市场化进程的推进,检验检测行业整体市场规模也在逐步扩大。根据各年度全国检验检测服务业统计简报显示,2018年至 2022 年期间,无论是检验检测机构数量还是市场规模,均逐年递增;截至 2022 年末,国内获得资质认定的检验检测机构共有 52,769家;2022 年检验检测行业创造的营业收入为4,275.84 亿元,同比增长 107.05%。
检验检测行业市场规模及机构数量情况

(1)资质认证作为行业准入门槛
中国对检验鉴定、认证以及实验室资质评价等领域都设立了一定的行业进入壁垒,需要取得相应的资质认定和计量认证资质。这意味着第三方检测机构需要符合一定标准才能进入市场,但也保障了行业内的专业水准和服务质量。
(2)品牌与渠道是核心竞争力
在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行业中,拥有广泛公信力的品牌和有效的业务获取渠道是保持竞争力的关键。这表明在行业内,建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和拓展业务渠道至关重要。
(3)技术人才是发展动力
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行业需要高端技术人才,其专业性与全面性对检测机构的业务影响巨大。这也意味着行业发展需要不断引进和培养专业的技术人才,以确保检测数据和报告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法律法规、政策是行业风向标
政府的管理规定和政策直接影响着检测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行业资质管理和政府质量管理政策对检测市场和行业发展具有重大影响。
(5)地域性限制是常态
由于检测行业受到政策性很强的影响,地方行政主管部门通常会制订有地方特色的管理要求,而检测机构的服务范围受到地域性限制。此外,检测设备和样品的时效性等因素也决定了检测工作跨地区开展的难度。
综合来看,中国的检验检测行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诸多挑战,同时也展现出了行业的特点和发展趋势。有效应对这些挑战,发展专业技术人才、建立可信赖的品牌形象以及理解并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将对行业的健康发展起到关键作用。
3、检验检测行业发展趋势
(1)市场结构进一步优化,第三方检测机构占比增加
国家陆续出台一系列政策鼓励与支持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到检验检测行业中,营造各类型企业公平、公正竞争的市场环境。近些年,民营检测机构占比持续上升,事业单位制检测机构与国营检测机构的占比均逐年下降。截至 2022 年末,民营检测机构共 32,536 家,较 2016 年增长 128.08%,比重约为 61.66%;国营检测机构共 9,844 家,比重约为 18.65%;事业单位制检测机构共 10,389家,比重约为 19.69%。检验检测行业市场化有序推进中,预计未来国营检测机构占比会持续增加。
(2)“碳中和、碳达峰”成为行业未来发展的主旋律之一
2020 年我国正式提出“双碳”目标,我国力争 2030 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 年实现碳中和。2021 年,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再强调该目标,并指出要实施重点行业领域减污降碳行动,工业领域要推进绿色制造,建筑领域要提升节能标准,交通领域要加快形成绿色低碳运输方式。
2021 年,《关于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的意见》颁布,提出开展绿色建筑、节约型机关、绿色学校、绿色医院创建行动。实施绿色建筑统一标识制度。建立城市建筑用水、用电、用气、用热等数据共享机制,提升建筑能耗监测能力。鼓励智能光伏与绿色建筑融合创新发展。显然,“碳达峰、碳中和”也是检验检测行业未来发展的主旋律之一。
(3)行业集约化水平持续提升
目前,国内检验检测行业集中度较低,呈现“小、散、弱”的竞争格局。2022 年,全国检验检测行业中,规模以上检测机构有 7,088 家,仅占全行业的 13.43%,但营业收入合计 3,364.31 亿元,占比却高达 78.68%,行业集约化程度显著。近年来,我国规模以上检测机构数量及比重均呈现上升趋势,也反映了行业集约化发展趋势。
而这主要是因为国内检验检测行业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小微型的检测机构难以负担高额的固定资产支出、在建工程投入、对外资本等支出,而大型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则可以通过资本市场以较低的成本进行融资,在规模扩张以及推行检验检测行业整合方面具备更为显著的优势,从而加剧行业集约化程度。
(4)资本市场融资助推行业快速发展
近些年,围绕“质量强国”的主线,全国各地政府加快推出促进检验检测行业发展的措施,在良好的政策环境下,检验检测行业市场化正如火如荼的推进中,资本市场逐渐成为检验检测机构快速扩张的融资渠道。随着国家对检验检测行业市场化的大力支持,预期未来资本市场将出现越来越多检测机构的身影。
4、检验检测行业竞争格局及重点企业分析
目前国内检验检测行业主要可分为三大派系,分别是事业单位制或国营检测机构(国营派检测机构)、民营检测机构(民营派检测机构)以及外资检测机构(外资派检测机构)。在检验检测行业发展初期,行业内只有国营派检测机构,后续随着政策的放开,市场化改革的推进,民营派检测机构与外资派检测机构也逐步登上国内舞台。
(1)国营体系
1) 广东建科
广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主营业务收入主要来自于检验检测业务。2022 年广东建科实现营业收入 10.72 亿元,实现归属于公司股东的扣非后净利润 0.92 亿元。
2)国检集团(603060.SH)
中国国检测试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建筑材料、建筑装饰装修材料、建设工程质量的检测,并为客户提供产品质量、环保、安全、节能认证、管理体系认证服务。2022 年国检集团实现营业收入 24.28 亿元,实现归属于公司股东的扣非后净利润 2.17 亿元。
3) 建研院(603183.SH)
苏州市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建筑领域的一体化服务。业务范围包含工程设计、工程检测、工程设计与咨询、工程监理、项目管理、全过程咨询、建筑节能、碳中和、职业培训、城市更新、老旧小区改造、特种施工、绿色建材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以及精密检测仪器的研发与制造等。2022 年建研院实现营业收入 8.06 亿元,实现归属于公司股东的扣非后净利润 1.03 亿元。
4) 建科院(300675.SZ)
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以绿色、生态、低碳理念为指导,以本土化、低成本、精细、适宜的技术路线为特色,以全生命周期服务为手段,面向城市绿色发展,逐步形成涵盖“生态诊断、平衡规划、动态实施、智慧运营、持续评估”的全链条低碳规划技术服务产品创新体系,提供涵盖科研、规划、设计、咨询、检测、项目管理以及运营等全过程所需综合解决方案,逐步发展成为国内知名、领先的绿色建筑和绿色城市技术服务提供者。2022 年建科院实现营业收入4.74 亿元,实现归属于公司股东的扣非后净利润 0.30 亿元。
5)北京检验(873910.NQ)
北京建筑材料检验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综合性的第三方检验检测认证技术服务企业,从事建筑材料、建筑工程的检测以及产品认证等其他技术服务。公司秉承“以客户满意为核心竞争力”的理念,致力于打造业内一流的客户服务体系,为消费者、监管机构、行业和其他相关方提供产品符合规定要求的证明。目前已经形成建材生命周期检测技术、建设工程全供应链检测技术等多项核心技术及专利,并建立了基本覆盖全环节“一站式服务”相关的检测资质、人员、技术及设备体系。2022 年北京检验实现营业收入 2.54 亿元,实现归属于公司股东的扣非后净利润0.03 亿元。
(2)民营体系
1)建科股份(301115.SZ)
常州市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聚焦建设工程与环境保护领域的科学技术应用研究,以检验检测为核心主业,特种工程专业服务和新型工程材料助力发展的技术服务企业,能够满足客户质量提升需求,提供专业解决方案。经营范围涵盖房建、市政、水利、铁路、交通、城市轨交、环保等方面。目前,建科股份业务区域已包括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河南、山东、江西、云南等全国多个省市地区,并逐渐拓展到越南等周边国际市场。2022 年建科股份实现营业收入 11.52 亿元,实现归属于公司股东的扣非后净利润 1.42 亿元。
2)建科集团(873796.NQ)
江苏镇江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建立起的以科技为先导的股份制企业,其前身为镇江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成立于 1986 年,2006 年底由科研事业单位转制为国有参股的股份制科技型企业。经过近三十年的奋力拼搏和开拓创新,建科集团现已发展成为建设科技研究与开发、工程检测、建筑设计、工程管理与代建、工程咨询及工程加固设计施工、绿色建材生产等业务于一体的综合型科研单位。2022 年建科集团实现营业收入 3.03 亿元,实现归属于公司股东的扣非后净利润 0.34 亿元。
更多行业资料请参考普华有策咨询《2024-2030年检验检测行业产业链细分产品调研及前景研究预测报告》,同时普华有策咨询还提供产业研究报告、产业链咨询、项目可行性报告、专精特新小巨人认证、市场占有率报告、十四五规划、项目后评价报告、BP商业计划书、产业图谱、产业规划、蓝白皮书、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认证、IPO募投可研、IPO工作底稿咨询等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