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基坑支护行业竞争格局、集中度分析及发展趋势预测
发布日期: 2024-03-07 00:47:06

基坑支护行业竞争格局、集中度分析及发展趋势预测

基坑支护工程是岩土工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程之一,岩土工程一般可分为地基处理、桩基工程和基坑支护。基坑工程的服务工作面几乎涉及所有岩土工程领域,如房建、交通、市政、水利等工程领域。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迅猛发展、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城市可用土地资源日益紧张,向高空及地下争取建筑空间成为了城市建设常态化场景。在此背景下,高层、超高层建筑以及地下空间在城镇建设中大量涌现,深基坑工程越来越多,基坑支护工程正向大深度、大面积方向发展。一般深大基坑通常都位于密集城市中心,紧邻建筑物、交通干道、地铁隧道及各种地下管线等,施工场地紧张、施工条件复杂、工期紧张,造成基坑围护工程的设计和施工的难度越来越大,施工过程中对环保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即总体呈现“面积大、开挖深、用地紧、周边建(构)筑物近”等特点,对基坑支护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及挑战。

1、基坑支护行业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建筑规模以及建筑密度的增加,对地下空间的利用需求逐渐提升。各种大型公共建筑、住宅建筑、城市地下交通、地下综合管廊等设计规划及综合施工建设项目层出不穷,为岩土工程行业提供了较为广阔的市场空间,也对基坑支护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随着数字化、信息化、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发展,也为传统的岩土工程施工注入了新的技术动力。以科技为支撑点,建筑工业化、信息化、智能化为方向,着手低碳经济,是岩土工程行业的发展方向。我国岩土工程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将体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绿色建筑给行业带来发展机遇

近年来,国家对绿色建筑发展的重视不断增加,积极推动新技术在岩土工程领域的应用,推动建筑行业向可持续发展方向转型升级。《“十四五”建筑业发展规划》延续了绿色建筑导向,强调建立绿色建造政策、技术、实施体系,推行绿色建造标准体系,并在政府投资工程和大型公共建筑中全面推行绿色建造。

未来岩土工程的设计与施工需要遵循绿色建筑和绿色施工的要求,全面实现节能减排,减少环境污染。新型节能环保的施工工法将得到推广,如具有节能环保特点的 SMW 工法以及逆作法施工技术。根据《建材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碳排放高的基坑支护工艺将受到限制,而具有节能环保特点的工法将受到青睐。TRD工法作为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绿色工法的代表,在降低造价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可以为岩土工程领域带来更多发展机遇。

2)施工工艺标准化和装配式建筑广泛使用

建筑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如发展方式粗放、劳动生产率低、高耗能高排放、市场秩序不规范、建筑品质整体不高以及工程质量安全事故频发等。为解决这些问题,《“十四五”建筑业发展规划》提出了一系列措施。

预制构件技术在发达国家得到广泛应用,但在中国仍有很大的推广空间。通过标准化施工工艺和低能耗、低排放的预制构件技术研发与应用,可以有效促进建筑业的节能减排。其中,装配式建筑是标准化施工工艺的一种表现形式,规划中提出到2025年,装配式建筑将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30%以上,同时控制建筑垃圾排放量,并初步形成建筑废弃物处理和再利用的市场机制。

在基坑支护领域,未来地下围护体系的构建也将趋向预制化、标准化。装配式基坑支护技术具有诸多优势,如整体刚度大、重量轻、安装和拆除快速便捷、可重复使用等,有助于节约工期和成本,实现绿色施工的环保节能目标。

3)行业智能化、数字化渗透率加大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BIM技术在建筑业中的应用日益普及,推动了建筑业向个性化、定制化和集约化方向发展,实现了产业链条上下游数据和信息的共享。新技术如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5G以及建筑机器人等与BIM技术结合,促进了建筑业信息化市场的革新。住建部在20204月发布的工作要点中提出推动BIM审图模式,推动了BIM技术在工程建设全过程中的集成应用。

未来,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技术在建筑领域的深入应用,将推动岩土工程管理的现代化、科学化和智能化,提高工程项目和行业的精细化管理水平和效率。这将有助于将可持续发展理念和措施贯彻到岩土工程的整个生命周期中,推动岩土工程从“建造”向“智造”的转变。

2、基坑支护行业集中度提升

岩土工程行业受地质条件影响,在不同地区适用的机械设备、施工工艺和管理方法存在较大差异。早期建筑业存在区域性保护,导致岩土工程行业集中度低,企业规模较小,技术水平有限,竞争主要依赖价格优势。

随着科技进步和市场经济发展,具有丰富项目经验、高技术水平和良好口碑的专业企业能够在不同地区扩张,行业集中度逐渐增加。随着岩土工程施工条件变得更为复杂,建筑等级提升,对施工效率、节能环保和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竞争方式如价格竞争难以满足需求。技术先进、安全高效、环保的企业将获得更多市场份额。

在扩大市场规模和提高市场份额的过程中,与公共建筑工程、科技企业和建筑总包商合作紧密的岩土工程企业将脱颖而出,提升综合实力,行业集中度将增加。

3、基坑支护行业竞争格局

我国拥有地基与基础工程专业承包资质的企业众多,根据全国建筑市场监管公共服务平台显示,全国拥有地基与基础工程专业承包一级资质的企业超过 5000 多家,市场较为分散,竞争十分激烈。

从竞争业务类型来看,目前参与基坑支护工程竞争的企业主要包括如下三类:

2-240306164Z3P2.jpg

从规模上看,则主要有如下三个梯队:

2-240306164919516.jpg

由于各地地质构造各不相同,所需地基与基础工程技术要求差异大于地面主体工程,因此地基与基础工程行业目前仍以区域性竞争为主。目前各区域市场已形成一些区域性行业领先的企业,如中化岩土、上海市基础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浙江省地质矿产工程公司以及东通岩土等,这些企业在区域内有着较强的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作为专业性较强的细分行业以及区域半径限制,大多数地基与基础工程企业缺乏跨区域经营的实力,仅少数隶属于国有大型企业集团的企业具有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业务的能力。

随着行业技术标准的规划化和监管力度的加强、全国统一大市场下建筑业破除区域壁垒的趋势,加之建筑环保要求的持续提升,使得部分技术水平高、服务质量稳定、客户体系优质、拥有核心技术和新型施工工法、新设备以及新材料研发和应用的企业拥有更充分的发展机会,岩土工程行业已逐步进入行业整合的转型期,未来一段时间内行业集中度会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客户资源与业务机会也将向部分技术优、口碑好、研发强、服务佳企业倾斜,使岩土工程行业逐步走向规范化与技术创新的道路,最终形成技术竞争、服务竞争而非单纯价格竞争的良性竞争局面。

更多行业资料请参考普华有策咨询2024-2030年基坑支护行业产业链细分产品调研及前景研究预测报告,同时普华有策咨询还提供产业研究报告、产业链咨询、项目可行性报告、专精特新小巨人认证、市场占有率报告、十四五规划、项目后评价报告、BP商业计划书、产业图谱、产业规划、蓝白皮书、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认证、IPO募投可研、IPO工作底稿咨询等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