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十五五”空天信息与卫星互联网新场景应用行业市场调研及发展趋势预判专项报告
北京 • 普华有策
product
“十五五”空天信息与卫星互联网新场景应用行业市场调研及发展趋势预判专项报告
报告编号KTXXYWXHLWXCJYY251
发布机构普华有策
报告格式纸质版/电子版
付款方式对公/微信/支付宝/银联支付
交付方式Email/微信/快递
售后服务一年数据更新服务
详情咨询

公司客服:010-89218002

杜经理:13911702652(微信同号)

张老师:18610339331

邮件订购puhua_policy@126.com;13911702652@139.com

空天信息与卫星互联网新场景:万亿赛道爆发,掘金天地融合新基建

1. 空天信息与卫星互联网新场景行业概述

空天信息与卫星互联网新场景应用行业是指利用空间基础设施,通过获取、处理、分析和应用空天数据,并与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在民用和军事领域催生新业态、新模式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其空天信息主要指通过卫星遥感、导航定位、通信广播等手段获取的信息数据及其衍生服务。卫星互联网主要指基于低轨卫星星座,构建覆盖全球的宽带网络,实现对地面通信的补充和延伸。将上述能力与具体行业需求结合,形成规模化解决方案,如农业估产、应急通信等新场景应用。

中国空天信息产业经历了从国家主导的科研探索到军民融合初步发展,再到当前进入商业化爆发与场景驱动的新阶段。在“十四五”期间,随着技术成熟、成本下降及国家政策强力支持,商业航天公司崛起,低轨卫星互联网建设提速,空天信息正从“好用”向“用好”转变,大规模应用场景不断涌现。具体如下:

(1)国家主导与技术奠基期

此阶段以国家重大专项为核心驱动,旨在突破关键技术并建立自主天基基础设施。北斗导航系统从区域走向全球,高分专项成功发射多颗遥感卫星,构建了“天基对地观测网”。同时,鑫诺系列等通信卫星保障了广播电视、应急指挥等基础需求。此时,应用多集中于气象、国土、国防等特定领域,商业化程度较低,但为后续产业爆发奠定了坚实的设施、技术和人才基础。

(2)军民融合与商业航天起步期

在“军民融合”战略深化和航天体制改革背景下,产业活力被极大激发。长光卫星成功发射“吉林一号”,开创了商业遥感新纪元;银河航天等民营公司开始涌入低轨通信星座赛道。政策明确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卫星制造与发射成本开始下降。应用领域开始向民用市场拓展,如精准农业、金融保险等,标志着产业从“国家专用”走向“军民共用”,商业化探索全面启动。

(3)新场景驱动与规模化应用期

产业进入以“场景定义卫星”的新阶段。随着AI、大数据技术的成熟,空天信息与千行百业深度融合,催生了碳中和监测、实景三维城市等新业态。特别是国家正式组建中国卫星网络集团,统筹低轨互联网建设,旨在打通“空天地海”全域信息流。应用模式从单一数据服务转向“数据+平台+解决方案”的一体化生态,推动空天信息从战略能力转化为驱动经济发展的新质生产力。

2. 空天信息与卫星互联网新场景行业主要政策分析

“十四五”以来,国家密集出台政策,强力驱动空天信息与卫星互联网产业发展。在民用领域,政策聚焦于场景培育与商业化,通过《实施意见》等文件,鼓励卫星通信、遥感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应用示范,并推动数据开放共享。在军事领域,强调“军民融合” 与实战化能力提升,支持天基信息支援体系与军事物联网建设,旨在将商业航天成果转化为国防实力,确保国家安全。两大领域政策协同,共同塑造了“以民促军、以军带民”的良性发展格局。

空天信息与卫星互联网新场景行业主要政策解读

资料来源:普华有策

3. 空天信息与卫星互联网新场景行业产业链分析

空天信息与卫星互联网产业链条长、技术密集,可分为上、中、下三大环节。

(1)行业上游

上游是空天信息与卫星互联网产业的基础,涵盖卫星制造、火箭发射及地面设备研制。其中,卫星制造包括平台、载荷(如遥感相机、通信天线),火箭发射提供进入空间的通道,地面设备则包括信关站、用户终端等。近年来,随着技术进步与商业航天发展,上游正朝着低成本、批量化和核心元器件自主化的方向快速演进。

(2)本行业

空天信息与卫星互联网中游是产业的核心运营层,主要包括卫星网络的运营、数据的获取与处理。中国卫通等负责通信卫星运营,长光卫星等负责遥感数据获取,而如航天宏图等企业则利用AI、云计算技术对原始数据进行智能解译与增值,形成标准化信息产品。

(3)行业下游

空天信息与卫星互联网下游是价值实现的关键,指向各类应用场景。在民用领域,卫星遥感与导航赋能农业估产、碳中和监测、智能交通;低轨卫星互联网则为应急通信、海洋作业、航空互联等提供全域覆盖服务。在军事领域,产业链支撑了战场态势感知、精准导航和抗干扰通信等关键能力。

整个产业链正从“国家主导”迈向“市场驱动”,在上下游协同中催生新业态,最终构建覆盖全球、随取即用的空天信息服务体系。

4. 空天信息与卫星互联网新场景行业竞争格局

中国空天信息与卫星互联网行业已形成“国家队主导、商业公司突围、生态伙伴协同”的立体化竞争格局。国家队凭借其系统性的资源与政策优势,占据绝对主导地位:中国星网统筹低轨卫星互联网建设与频率轨位核心资源;航天科技、航天科工两大集团覆盖了从火箭、卫星制造到在轨运营的全产业链;中国卫通则垄断着静止轨道通信卫星运营。与此同时,商业航天企业在细分领域快速崛起,长光卫星凭借“吉林一号”星座成为商业遥感龙头,银河航天等则在低轨通信卫星技术方面寻求突破。下游的应用与服务商航天宏图、中科星图等正深度挖掘数据价值,构建应用生态。当前,市场竞争已从单一技术或产品竞争,转向以“国家队”为核心的产业链生态圈竞争,各方在合作中竞争,共同推动技术降本与场景落地,预示着行业将进入兼并重组与生态聚合的新阶段。

国家队主导、商业新势力突围的竞争格局

资料来源:普华有策

北京普华有策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十五五”空天信息与卫星互联网新场景应用行业市场调研及发展趋势预判专项报告》深度剖析了空天信息与卫星互联网新场景应用行业。录系统分析了全球与中国市场的发展概况、十四五统计规模与十五五预测数据、以及从卫星制造到下游应用的完整产业链。报告重点解读了十四五以来国家加速场景培育与军民融合的政策红利,并聚焦于卫星遥感在农业、灾害、碳中和监测,及低轨互联网在应急、海洋通信等新场景的落地。在竞争格局方面,报告揭示了“国家队主导、商业新势力突围” 的市场态势,并对中国卫通、长光卫星等核心玩家进行了竞争力与市场地位研判。展望未来,报告预测十五五期间将迎来低轨星座大规模组网与AI深度融合的爆发期,空天信息将如同水电一样成为数字社会的基础设施,驱动万亿级市场,但同时也面临核心技术自主、成本与商业模式等挑战。

目录

第1章 空天信息与卫星互联网新场景应用行业概述

1.1 空天信息与卫星互联网新场景应用行业定义与范围

1.1.1 空天信息产业核心概念界定

1.1.2 卫星互联网新场景应用内涵与特征

1.2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1 政策背景:《关于加快场景培育和开放推动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的实施意见》解读

1.2.2 规划导向:国民经济”十五五”规划建议相关重点

1.2.3 技术驱动:AI与空天信息融合创新趋势

1.3 报告结构与研究方法

1.3.1 目录框架说明

1.3.2 数据来源与分析方法

第2章 空天信息与卫星互联网新场景应用行业全球发展全景分析

2.1 全球发展概况与阶段特征

2.1.1 全球空天信息产业发展历程

2.1.2 全球卫星互联网建设阶段与部署现状

2.2 全球市场规模与供需分析

2.2.1 全球市场规模(”十四五”统计数据与”十五五”预测)

2.2.2 全球供给能力分析(卫星制造、发射服务、数据服务)

2.2.3 全球主要应用领域需求分析

2.3 全球产业政策与规划布局

2.3.1 主要国家/地区空天信息战略(美国、欧盟、俄罗斯等)

2.3.2 国际频谱与轨道资源协调与竞争

2.4 全球竞争格局与重点企业分析

2.4.1 全球市场集中度与企业占有率分析

2.4.2 国际重点企业/玩家(如SpaceX, OneWeb, Planet Labs等)布局与战略

2.5 全球技术发展与专利态势

2.5.1 全球关键技术演进与创新趋势

2.5.2 全球专利布局与重点技术领域

第3章 空天信息与卫星互联网新场景应用行业中国发展概况

3.1 中国发展历程与现状

3.1.1 中国空天信息产业发展脉络

3.1.2 中国卫星互联网建设进展与”十四五”成就统计

3.2 中国产业政策与规划支持

3.2.1 国家顶层设计与发展规划

3.2.2 部委与地方配套政策及落地情况

3.3 中国在全球格局中的地位与角色

3.3.1 中西方技术与发展路径对比

3.3.2 国际合作与竞争态势

第4章 空天信息与卫星互联网新场景应用行业中国市场深度分析

4.1 中国市场规模与供需分析

4.1.1 中国市场历史规模(”十四五”期间统计数据)

4.1.2 中国市场预测规模(”十五五”期间预测数据)

4.1.3 中国市场供需平衡与缺口分析

4.2 中国产业链上游分析

4.2.1 卫星制造与发射服务市场状况

4.2.2 关键原材料与组件供应链稳定性分析

4.3 中国区域市场结构分析

4.3.1 产业区域集聚特征(如京津冀、长三角、成渝等)

4.3.2 重点区域政策与发展规划比较

第5章 空天信息与卫星互联网新场景应用行业技术与专利创新分析

5.1 关键技术发展现状

5.1.1 卫星遥感技术(高分辨率、高光谱、SAR等)

5.1.2 低轨卫星通信技术(5G/6G融合、星上处理、星间链路)

5.1.3 AI与大数据在空天信息处理中的应用

5.2 中国专利布局与创新能力

5.2.1 中国专利总体态势与创新主体分布

5.2.2 重点技术领域专利分析

5.3 技术创新趋势与未来突破点

5.3.1 新兴技术融合方向

5.3.2 技术壁垒与研发重点

第6章 空天信息与卫星互联网新场景应用行业下游新场景应用市场需求前景分析

6.1 下游新场景应用总体展望

6.1.1 新场景应用驱动因素

6.1.2 “十五五”期间市场需求总规模预测

6.2 卫星遥感数据新场景应用市场

6.2.1 农业估产应用场景

6.2.1.1 技术方案与示范案例

6.2.1.2 市场规模与”十四五”统计

6.2.1.3 “十五五”前景预测与挑战

6.2.2 灾害评估应用场景

6.2.2.1 技术方案与示范案例

6.2.2.2 市场规模与”十四五”统计

6.2.2.3 “十五五”前景预测与政策支持

6.2.3 碳中和监测应用场景

6.2.3.1 技术方案与示范案例

6.2.3.2 市场规模与”十四五”统计

6.2.3.3 “十五五”前景预测与国际合作

6.3 低轨卫星互联网新场景示范市场

6.3.1 应急通信应用场景

6.3.1.1 示范项目案例与实施效果

6.3.1.2 市场规模与”十四五”统计

6.3.1.3 “十五五”前景预测与网络建设

6.3.2 海洋作业应用场景

6.3.2.1 示范项目案例与实施效果

6.3.2.2 市场规模与”十四五”统计

6.3.2.3 “十五五”前景预测与区域布局

第7章 空天信息与卫星互联网新场景应用行业中国竞争格局与重点企业分析

7.1 中国市场总体竞争格局

7.1.1 市场参与者类型与数量

7.1.2 市场集中度(CR4, HHI指数)分析

7.2 重点企业分析

7.2.1 中国卫星网络集团有限公司

7.2.1.1 企业介绍与发展历程

7.2.1.2 企业核心竞争力分析(资源、技术、政策)

7.2.1.3 企业经营情况与战略布局

7.2.1.4 企业市场地位与占有率

7.2.2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7.2.2.1 企业介绍与主营业务

7.2.2.2 企业核心竞争力分析(卫星制造、发射能力、全产业链)

7.2.2.3 企业经营情况与重点项目

7.2.2.4 企业市场地位与占有率

7.2.3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

7.2.3.1 企业介绍与主营业务

7.2.3.2 企业核心竞争力分析(虹云工程、技术创新)

7.2.3.3 企业经营情况与市场拓展

7.2.3.4 企业市场地位与占有率

7.2.4 中国卫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7.2.4.1 企业介绍与主营业务

7.2.4.2 企业核心竞争力分析(轨位资源、运营服务)

7.2.4.3 企业经营情况与财务数据

7.2.4.4 企业市场地位与占有率

7.2.5 长光卫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7.2.5.1 企业介绍与主营业务

7.2.5.2 企业核心竞争力分析(商业遥感、数据服务)

7.2.5.3 企业经营情况与“吉林一号”星座进展

7.2.5.4 企业市场地位与占有率

7.2.6 其他新兴商业航天企业

7.2.6.1 银河航天

7.2.6.2 时空道宇

7.2.6.3 核心竞争力与市场定位分析

第8章 空天信息与卫星互联网新场景应用行业特征、驱动因素与前景预测

8.1 行业特征总结

8.1.1 技术密集型与资本密集型特征

8.1.2 强政策驱动与战略属性

8.1.3 生态协同与融合发展特征

8.2 行业驱动因素深度分析

8.2.1 国家战略与政策红利

8.2.2 技术成熟与成本下降

8.2.3 新场景需求爆发与商业模式创新

8.3 市场前景综合预测

8.3.1 “十五五”期间行业整体增长预测

8.3.2 细分领域(遥感、通信)增长动力与速度

第9章 空天信息与卫星互联网新场景应用行业投资策略与风险分析

9.1 投资机会分析

9.1.1 产业链核心环节投资价值(制造、发射、运营、应用)

9.1.2 新场景应用领域投资热点

9.2 投资策略建议

9.2.1 针对不同投资主体的策略建议(国资、民资、风投)

9.2.2 重点投资方向与赛道选择

9.3 主要壁垒构成

9.3.1 技术壁垒

9.3.2 资金壁垒

9.3.3 政策与准入壁垒

9.3.4 人才壁垒

9.4 相关风险提示

9.4.1 技术迭代与研发风险

9.4.2 政策与国际环境风险

9.4.3 市场竞争与盈利风险

9.4.4 供应链安全风险

第10章 结论与建议

10.1 研究总结

10.1.1 行业核心发现与关键数据

10.1.2 新场景应用价值与产业化路径总结

10.2 行业发展建议

10.2.1 对企业的发展建议

10.2.2 对政府的政策建议

订购流程
电话购买
拔打普华有策全国统一客户服务热线:01089218002,24小时值班热线杜经理:13911702652(微信同号),张老师:18610339331
在线订购
点击“在线订购”进行报告订购,我们的客服人员将在24小时内与您取得联系
邮件订购
发送邮件到puhua_policy@126.com;或13911702652@139.com,我们的客服人员会在24小时内与您取得联系
签订协议
您可直接下载“订购协议”,或电话、微信致电我公司工作人员,由我公司工作人员以邮件或微信给您“订购协议”;扫描件或快递原件盖章版
支付方式
对公打款
bank

户名:北京普华有策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开户银行: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复兴路支行

账号:1121 0301 0400 11817

发票说明

任何客户订购普华有策产品,公司都将出具全额的正规增值税发票,并发送到客户指定微信或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