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释制冷机:量子计算的低温基石与国产化突围
在量子计算、凝聚态物理等前沿科技领域,极低温环境是实现量子比特稳定运行的基础。稀释制冷机,作为目前唯一能够持续维持毫开尔文(mK)级极低温环境的核心设备,已成为全球高科技竞争中的关键基础设施,更是大国技术博弈的焦点之一。
1、技术原理与全球发展现状
稀释制冷机利用氦-3在氦-4超流体中的“稀释”过程吸热制冷,其理论于1951年由H. London提出,并于1965年实现首台原型机。经过数十年发展,传统稀释制冷机最低温度已达1.75 mK,并形成“湿式”(液氦预冷)与“干式”(脉管制冷机预冷)两种主流技术路线。

全球市场上,芬兰Bluefors和英国Oxford Instruments占据主导地位,两者通过与IBM、谷歌等量子计算头部企业联合研发,持续推动设备性能提升。例如,Bluefors的XLD1000型号在100mK温区可实现1000μW以上制冷量,支持100+量子比特系统稳定运行。2024 年全球稀释制冷机的市场总规模为 2.85亿美元,其中中国市场规模折算约为 2.8亿元人民币。预计2025年全球稀释制冷机10mK以下温区设备占比高达76%。
2、中国:从全面依赖到国产化突破
我国稀释制冷机产业曾长期受制于海外技术垄断与设备禁运。2022年起,美国逐步禁止对华出口稀释制冷机及相关零部件,至2024年实施全面禁运。2021、2022 年,中国分别进口了 60、53 台稀释制冷机;2023 年,根据市场公开数据,仅中标成交 4 台进口稀释制冷机;2024 年,中国已经彻底无法进口稀释制冷机。自 2023 年开始,已实际开始执行相关政策。
在倒逼机制下,国内研发体系快速响应,形成以科研机构与企业双轮驱动的国产化路径:
科研国家队引领技术突破: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于2021年成功研制国内首套10mK无液氮稀释制冷机,其后长三角先进材料研究院将连续稳定运行温度推进至6mK,刷新国内最低温纪录。
企业实现工程化与量产追赶: 受技术壁垒、项目经验壁垒等行业进入门槛的阻碍,目前国内从事稀释制冷机行业的企业数量相对较少,主要竞争者包括量羲技术、合肥知冷、国盾量子、本源量子、中电科十六所、中船鹏力、中科量仪等,其中量羲技术以 30.77%市场占有率,位居国内第一,为国产稀释制冷机核心供给方。
2025年我国稀释制冷机行业重点企业市场占有率分析

资料来源:普华有策
稀释制冷机是量子计算领域的“黄金吊灯”:我国持续投入量子计算领域研发攻关,量子计算硬件设备需求持续增加。国外禁运政策颁布后,我国只能依靠自主研发满足稀释制冷机的市场需求,禁运政策为国内稀释制冷机及相关组件研发生产企业带来发展机遇。目前,中国量子计算相关的上游硬件设备及组件供应商基本均为国内企业。
3、产业瓶颈与自主化挑战
尽管国产设备实现从“0到1”的突破,但仍面临三大核心挑战:
核心部件仍依赖进口:脉冲管冷头、高精度温度传感器(如美国Lakeshore产品)、氦-3气体等关键部件与材料受海外断供制约,国产替代品在精度、稳定性方面仍有差距。
协同创新机制不足:国内企业多“单打独斗”,缺乏如Bluefors与IBM的深度协同模式,未能形成“产学研用”闭环。
应用场景局限与产能不足:设备主要用于科研与量子计算领域,尚未拓展至更广泛的产业场景。国内年产能仍难以满足未来量子计算机爆发式增长的需求。
4、未来路径:技术攻坚与生态构建
面向“十五五”规划与量子科技战略需求,我国稀释制冷机产业需从三方面构建自主能力:
关键技术攻坚:重点突破脉冲管制冷、低温换热器、测温控温系统等核心部件的自主研发,推动关键材料(如氦-3替代介质)与工艺的国产化。
构建协同创新体系:依托量子科技长三角产业创新中心等平台,推动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开展“大兵团作战”,实现从研发到场景验证的全链条协同。
拓展应用与中试转化:通过首台套政策、政府采购等机制推动国产设备在材料科学、生命科学、深空探测等新场景中示范应用,建设中试平台加速技术迭代与产业化。
为满足量子计算的飞速发展,稀释制冷机正沿四大方向演进:
未来技术发展方向

资料来源:普华有策
这四大趋势共同推动稀释制冷机向更高效、可靠、经济的方向发展,为下一代量子计算机提供坚实的低温环境支撑。
稀释制冷机虽为小众高端装备,却是中国能否在量子时代掌握主动权的“隐形闸门”。从被迫断供到自主研发,其发展轨迹正是中国高技术产业在封锁中突围、在创新中成长的缩影。随着国产设备逐步实现从“并跑”到“引领”,中国量子计算的低温基石正被重新铸造——这不仅关乎科技自立,更关乎未来十年全球量子竞争的战略格局。
《2025-2031年稀释制冷机行业前沿报告与技术投资蓝海》涵盖行业全球及中国发展概况、供需数据、市场规模,产业政策/规划、相关技术、竞争格局、上游原料情况、下游主要应用市场需求规模及前景、区域结构、市场集中度、重点企业/玩家,企业占有率、行业特征、驱动因素、市场前景预测,投资策略、主要壁垒构成、相关风险等内容。同时北京普华有策信息咨询有限公司还提供市场专项调研项目、产业研究报告、产业链咨询、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专精特新小巨人认证、市场占有率报告、十五五规划、项目后评价报告、BP商业计划书、产业图谱、产业规划、蓝白皮书、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认证、IPO募投可研、IPO工作底稿咨询等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