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推荐
双碳目标下的绿色动能:中国风电与光伏产业迎来黄金发展期
发布日期:2025-09-12 18:42:24

双碳目标下的绿色动能:中国风电与光伏产业迎来黄金发展期

1、风电与太阳能发电行业发展概况

(1)风力发电与太阳能发电概览及资源分布

1)风力发电

风力发电通过将风能转化为机械能再转为电能实现清洁电力供应。我国风能资源丰富,总储量约32.26亿千瓦,陆上与近海可开发资源合计约10亿千瓦。截至2024年底,全国风电装机容量达5.2亿千瓦,未来发展潜力仍然巨大。

我国风能资源分布呈现明显区域性。“三北”地区(东北、华北、西北)陆上风能丰富,有效风功率密度达200-300W/m²,可开发储量约2亿千瓦;沿海及岛屿地区海风资源优越,东南沿海风功率密度超过500W/m²。然而,风能资源富集区与中东部电力负荷中心呈现逆向分布特征,需要通过加强电网建设和提高消纳能力来解决这一结构性矛盾。

2)太阳能发电

太阳能发电利用光生伏特效应将光能直接转化为电能,具有清洁、安全、低噪声等优势。我国太阳能资源丰富,年太阳辐射总量相当于24,000亿吨标准煤储量,技术可开发装机容量达156亿千瓦,年发电潜力约20万亿千瓦时,远超2024年全社会9.85万亿千瓦时的用电需求。

资源分布方面,我国太阳能辐射总量呈现西部高于东部、北部高于南部的特点(西藏、新疆除外),“三北”地区是太阳能资源富集区。“十四五”期间,全国规划太阳能开发规模3.57亿千瓦,其中“三北”地区占比达59%。新疆、青海、内蒙古等省份资源尤为丰富,可开发装机容量分别达42亿、34亿和26亿千瓦。

(2)装机规模持续增长

1)风电装机发展历程

我国风电发展始于20世纪50年代,1986年首座并网风电场在山东荣成建成。行业发展经历了早期示范、产业化探索、大规模发展和稳步增长等多个阶段。2010年底,我国风电累计装机容量达到4,182.7万千瓦,跃居世界第一;2015年突破1亿千瓦大关;截至2024年末,累计装机容量已超5.2亿千瓦,保持全球领先地位。

2)太阳能发电装机进展

我国太阳能发电虽然起步较晚,但在政策支持和技术进步推动下发展迅速。2008年,我国新增装机仅占全球0.6%;2013年新增装机10.95GW,首次成为全球第一大太阳能发电应用市场。2024年,全国新增太阳能发电装机约2.78亿千瓦,累计装机容量达8.87亿千瓦,持续保持全球首位。

(3)行业发展新热点

1)风电新发展方向

分散式风电和海上风电成为当前发展重点。分散式风电具有占地小、就近消纳优势,在国家“千乡万村驭风计划”推动下快速发展。2022年以来,湖北、山西、江西等多地出台分散式风电建设计划,降低立项门槛。

海上风电具有风速高、利用小时数长、节约土地资源等优势,接近用电负荷中心,消纳能力强。“十四五”期间,全国规划新增海上风电装机约71.5GW,广东、福建、浙江等省份建设力度持续加大。

2)太阳能发电新热点

分布式光伏成为行业发展热点,特别是屋顶分布式光伏潜力巨大。2021年国家能源局推出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政策,推动分布式光伏快速发展。2021年分布式光伏新增装机首次超过集中式光伏;2024年,分布式光伏新增28,009万千瓦,集中式光伏新增30,658万千瓦,两者均保持快速增长态势。

(4)技术进步推动成本下降

1)风电技术改进

风机大型化成为降低风电成本的主要技术路径。通过增大扫风面积提升功率,降低单位千瓦零部件用量,有效摊薄度电成本。国家能源局2023年发布《风电场改造升级和退役管理办法》,鼓励“以大代小”技改项目。截至2024年底,全国风电技改项目超过20个,改造后总装机规模超300万千瓦,显著提升了发电效率和经济效益。

2)太阳能发电技术突破

太阳能发电成本下降主要依靠大尺寸硅片和高功率组件技术。大尺寸硅片提高了生产效率,摊薄了单瓦非硅成本;高功率组件通过提高单串组件功率,进一步降低系统成本。硅片和组件技术的持续改良,推动下游光伏系统技术成本显著下降。

2、新能源发电行业技术水平及特点

(1)风力发电技术

风力发电技术主要包括风电机组设备技术与风电场选址技术两大方向。

在风电机组方面,当前技术发展呈现三大趋势:

风电机组技术发展趋势

2-2509121T646493.jpg

资料来源:普华有策

风电场选址涵盖宏观与微观两个层面:宏观选址侧重于在大区域内依据风资源、建设条件评估开发价值与步骤;微观选址则侧重于具体风场内机组布点、选型与方案优化。随着激光雷达测风、组合测风等新技术日益成熟,测风数据精度和可靠性显著提升,克服了传统测风塔在用地与运维方面的限制,提高了风电场整体开发效益。

(2)太阳能发电技术

太阳能发电技术聚焦于硅片、电池和组件三大环节的持续进步:

太阳能发电技术表现

2-2509121TA9314.jpg

资料来源:普华有策

(3)新能源电站智能运营

智能运营已成为电站管理的核心方向。通过传感器与大数据分析,实现对风光设备状态的实时监测、故障预警与智能巡检。电站普遍采用“无人值班、少人值守”的创新运维模式,显著提升运营效率与可靠性,推动新能源电站迈向数字化与智能化管理。

3、发展机遇

(1)能源结构转型的必然趋势

对传统化石能源的过度依赖已引发全球性能源安全、生态环境与气候变化等一系列问题,推动能源结构向可再生能源转型成为实现“双碳”目标的核心路径。风力发电与太阳能发电具备资源丰富、应用灵活和成本持续下降等优势,是我国碳中和进程中的主力能源。国家持续出台政策推动能源改革,如“十四五”规划提出单位GDP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降低13.5%和18%;《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明确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目标;2024年《能源法》通过立法形式明确优先发展可再生能源,为行业提供坚实的政策与法律保障。

(2)资源禀赋优越,电力需求持续增长

我国风能、太阳能资源丰富,风能主要分布于“三北”和沿海地区,全国2/3以上地区年日照时数超2200小时,资源基础雄厚。需求方面,经济稳步发展和各行业用电提升推动社会用电量持续增长,2024年全社会用电量达9.85万亿千瓦时,2025年预计突破10.4万亿千瓦时。新能源发电规模相应快速提升,2024年风光发电量合计1.83万亿千瓦时,年新增0.36万亿千瓦时,消纳空间不断扩大。

(3)技术进步驱动成本下降,推动全面平价

风机大型化、硅片大尺寸化、电池效率提升等关键技术持续进步,显著降低风电、光伏的建设和运营成本。2024年我国陆上风电机组单机容量普遍达6MW,海上风电已投运16MW机组;大尺寸硅片和非硅成本下降推动光伏组件功率提升、电压优化。发电成本降低促使行业全面进入平价时代,为新能源健康、规模化发展奠定基础。

“十五五”时期我国新能源发电行业细分市场调研及投资战略分析报告涵盖行业全球及中国发展概况、供需数据、市场规模,产业政策/规划、相关技术/专利、竞争格局、上游原料情况、下游主要应用市场需求规模及前景、区域结构、市场集中度、重点企业/玩家,企业占有率、行业特征、驱动因素、市场前景预测,投资策略、主要壁垒构成、相关风险等内容。同时北京普华有策信息咨询有限公司还提供市场专项调研项目、产业研究报告、产业链咨询、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专精特新小巨人认证、市场占有率报告、十五五规划、项目后评价报告、BP商业计划书、产业图谱、产业规划、蓝白皮书、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认证、IPO募投可研、IPO工作底稿咨询等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