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测控管理行业多维发展与未来走向
1、航天测控管理行业发展概况
航天测控管理为航天器跟踪测量、运营控制提供基础设施与技术支持,已成为提升太空资产使用效能、降低航天任务执行成本、保障太空资产安全的关键手段。在各航天大国纷纷加快航天布局、争夺太空资产的背景下,航天测控管理已成为太空竞争的战略高地。
当前,航天测控管理需适应航天发射密度加大、要求提高的实际情况,创新测控技术与手段,以确保测控工作的精准可靠、圆满成功。航天测控管理系统通过构建涵盖发射、在轨、离轨等航天任务全生命周期各阶段的管理控制系统,为航天器制造、航天发射、在轨运营、离轨退役等各应用场景提供包括硬件设备、软件产品、信息保障、技术服务等在内的全套解决方案。
航天测控管理是统筹各类太空资产调度使用、提升太空资产使用效率并发挥太空资产最大效能的重要保障。作为管好用好太空资产的核心技术之一,近年来,在太空经济热潮的推动下,航天测控管理日益成为航天产业的前沿学科和热门领域。
当前,太空资源竞争激烈,通信、导航、遥感等各类卫星快速发展,尤其是低轨卫星互联网星座的建设,各国巨头争相布局。美国SpaceX公司于2015年提出“Starlink”星链计划,目前计划建造近4.2万颗卫星的超巨型星座;于2022年宣布启动“星盾”计划,定向服务于美国国家安全机构,将从根本上提升美军通信侦察、空间态势感知和天基防御打击能力。英国OneWeb公司于2015年首次提出648颗低轨卫星计划,于2021年向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申请布局6,372颗LEO卫星。美国亚马逊公司Kuiper卫星部署计划于2020年获得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审批,该计划预定了多达92次的发射服务,投入超过100亿美元,部署3,236颗卫星。美国链客(Lynk)公司于2021年宣布5,000颗低轨卫星布局方案,并在2022年9月成为全球第一家获得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颁布的卫星通信商业许可的公司。
全球代表性的星座建设计划

资料来源:普华有策
世界各航天大国加大航天投入,我国加快航天强国建设,规模最大的“GW”万颗卫星互联网星座计划发射12,992颗卫星,国内卫星互联网产业规模迅速增长。卫星星座建设运营依赖航天工程,这是需航天器、火箭、发射场、测控、应用等大系统配合的复杂工程。航天测控管理是关键环节,提供火箭、卫星多阶段测控支持、轨道控制等技术服务,以及测控中心和站网建设运营,为卫星星座建设运营提供支撑。
综上,在卫星星座快速布局背景下,航天测控管理对提升航天器运行效率、保障太空资产安全和增强航天经济效益意义重大,市场需求持续增长,前景良好。
2、航天测控管理领域技术发展趋势
(1)航天测控管理是支撑未来航天发展的关键
太空轨道资源有限,地球同步轨道带同步卫星轨道位置不足万个,低轨频轨资源争夺激烈。国际遵循“先到先得”原则,各国加快抢占,加大太空开发力度,航天器发射数量、频率大增,在轨任务更复杂。发挥航天测控管理效能,提升开发效益和运营效率,成为未来航天发展关键。
(2)更远、更高、更精、更低的测控要求
更远,人类探索太空迈向深空,遥远距离致时延大、衰减多、信号弱,测控系统需用先进技术提升通信效率与测控精度。更高,卫星应用发展产生海量数据,测控网需更高传输速率,从百兆、千兆发展,未来激光和高频无线链路有望突破万兆。更精,深空探测对轨道测量精度要求极高,航天器越远越需高精度位置测量,依赖测控系统提精度。更低,航天测控网规模大,材料和维护费高昂,降低成本成国际航天界课题,商业航天下,降成本是实现商业闭环与航天测控管理需解决的关键。
(3)更多的测控目标和更智能的测控管理
航天技术发展让卫星应用领域拓展,小卫星项目快速布局,未来大量卫星将入轨,这对测控系统智能化水平要求更高。除单颗卫星测控,多星同时测控、多星及星座在轨管理增加了航天测控网负担与操作复杂性,巨型星座测控管理亟需更智能的资源筹划和调度。
(4)商业航天测控标准统一化
在商业航天日益兴盛的航天领域,标准缺失的问题正日渐凸显。标准不统一会阻碍商业航天合作和资源共享、增加商业成本。通过建立统一的商业航天测控标准,如发掘CCSDS标准的扩展性,将在现有框架下实现更高的传输速率;在数据存储与管理系统的模式上,发展云平台空间数据服务系统,并通过标准的信息交换协议,向各类用户提供卫星接收数据的深加工、共享、分发等服务,将大幅压缩航天任务成本、提升商业航天效益。
3、航天测控管理行业特有的经营模式、周期性、区域性和季节性
(1)行业特有的经营模式
航天测控管理行业技术强、客户需求个性化突出,领先企业多采用“产品+综合服务方案”模式。下游用户来自特种、民用、商业航天领域,任务侧重不同,产品和服务定制化程度高。为满足需求,企业需重视人才、技术、经验积累,加大研发与方案交付投入,具备技术储备、方案设计、运营维护能力,不断更新产品,以适应下游变化。
(2)周期性
我国加速航天事业发展,航天强国建设与商业航天放开使航天测控管理需求上升,国家出台产业政策鼓励发展。新兴技术应用落地、产业扶持政策发力,与航天测控管理融合加深,航天发射活动增多,推动相关应用领域拓展,市场规模持续增长,预计航天测控管理行业将长期快速增长。
(3)区域性
国内航天产业依我国航天战略规划布局发展。我国航天产业结构完善、布局优化,各地加大培育力度并参与竞争。如合肥政策支持火箭、卫星相关企业发展,对关键技术研发等项目及创新中心企业给予补贴和政策协助。北京、陕西等多地也加大航天产业政策支持,目前航天产业区域性不明显。
(4)季节性
航天产业特种领域用户受业务类型特点、项目执行规划等影响,普遍存在上半年项目签约或集中开工,下半年进行项目具体实施并验收结算的情形,因此航天产业特种领域收入确认主要集中在下半年甚至第四季度、呈现一定的季节性。
4、航天测控管理行业发展态势
2014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指导意见》,首次提出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建设,鼓励民间资本研制、发射和运营商业遥感卫星,提供市场化、专业化服务,引导民间资本参与卫星导航地面应用系统建设。随着商业航天政策门槛逐步放开,商业火箭公司、商业卫星公司、商业测控公司等商业航天公司纷纷涌现,并迎来快速发展。
2022年1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2021中国的航天》白皮书,指出商业卫星测控站网加快发展,并提出要创新测控技术和手段,强化天地基测控资源融合运用能力,推动构建全域覆盖、泛在互联的航天测控体系。作为商业航天的关键支撑技术,航天测控管理通过提升商业航天器使用效率、节约商业航天器运营成本,能够显著改善商业航天经济性,已成为商业航天扩张的倍增器。蓬勃发展的商业航天产业创造了旺盛的航天测控管理市场需求。
5、航天测控管理行业内主要国内企业
行业内主要企业有航天驭星、天链测控、中科天塔、航天宏图、国科环宇、航天世景等。
行业内主要企业

资料来源:普华有策
《2025-2031年航天测控管理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咨询报告》涵盖行业全球及中国发展概况、供需数据、市场规模,产业政策/规划、相关技术、竞争格局、上游原料情况、下游主要应用市场需求规模及前景、区域结构、市场集中度、重点企业/玩家,企业占有率、行业特征、驱动因素、市场前景预测,投资策略、主要壁垒构成、相关风险等内容。同时北京普华有策信息咨询有限公司还提供市场专项调研项目、产业研究报告、产业链咨询、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专精特新小巨人认证、市场占有率报告、十五五规划、项目后评价报告、BP商业计划书、产业图谱、产业规划、蓝白皮书、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认证、IPO募投可研、IPO工作底稿咨询等服务。(PHPOLICY:GY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