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化妆品原料行业现状、发展趋势及竞争格局分析
发布日期: 2024-12-24 03:43:31

化妆品原料行业现状、发展趋势及竞争格局分析

1、化妆品原料简介

化妆品是各种原料经过合理调配加工而成的复配混合物。原料可分为基质、一般添加剂、活性原料三大类。基质分为油类、粉类、胶质和表面活性物,是构成各种化妆品的主体,含量占比约80%,决定了化妆品的质地和性状;一般添加剂包括防腐剂、香精香料、色素等,是指能够为化妆品提供某些特定功能的辅助性原料,在化妆品中添加量相对较小;活性原料包括抗衰成分、美白成分、保湿成分等,是指赋予化妆品特殊功能或强化化妆品对皮肤生理作用,使得化妆品对皮肤的保养作用能更有针对性的功效性原料,决定了产品的功能。活性原料是化妆品原料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下各大化妆品品牌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化妆品的不同使用功效由具有不同功效的活性原料复配实现。其中,活性肽主要被应用于抗皱、紧致等抗衰功效领域,也有部分活性肽被应用于修护舒缓、美白抗斑等热门功效领域。如果以2020年为基期,2023年,全球化妆品活性肽增长指数超过透明质酸等热门活性原料。非肽类活性原料如烟酰胺、抗坏血酸、积雪草、角鲨烷、视黄醇等主流活性原料,占活性原料市场比重较大。

按活性原料主要功效划分,化妆品活性原料分类情况

2-241223194450144.jpg

资料来源:普华有策

2、化妆品原料行业产业链基本情况

化妆品产业链上游涵盖原料供应商、包材供应商与制造商。原料供应多靠专业厂商,仅少数大牌有独立工厂,我国原料行业尚不成熟,部分领域有一定实力,知名供应商有巴斯夫等。包材要求多样,材质多元,优质包材与设计可增值助推广,知名包材商有阿蓓亚等。我国化妆品代工数量多、集中度低,缺核心技术与定价权致议价弱、盈利低,然因劳动力成本上升,品牌商生产外包渐多,代工厂经营稳定性趋强,知名的有科丝美诗等。

化妆品产业链中游为品牌商,盈利能力最强。国际知名品牌包括欧莱雅、宝洁、联合利华、雅诗兰黛等,国内知名品牌包括珀莱雅、百雀羚、丸美、上海家化等。品牌商主导化妆品流转过程中的推广、营销环节,掌握化妆品定价权,且参与者众多,市场发展相对成熟。

化妆品产业链下游流通渠道有线上、线下两类,终端面向消费者。近年电商稳定使线上模式多元化,线下靠众多代理商与零售终端,以经销主导、直营辅助。线上销售占比持续攀升,2023年达约50%,成为品牌商重点布局处。当下国内消费者化妆品消费习惯渐趋成熟专业,更重视产品成分与功效。

化妆品原料行业产业链

2-241223194503428.jpg

资料来源:普华有策

3、化妆品原料行业发展概况

(1)国内化妆品原料公司与国际公司差距较大

化妆品原料种类多、用途不同生产技术差异大,整体集中度低。国际上,有巴斯夫这类全面覆盖多类型原料的大型企业,也有德之馨等专注特定领域的企业,还有欧莱雅等大品牌自设原料工厂,国际原料公司面向高端企业、占有率高。国内原料企业起步晚,各方面存在不足、整体落后,多为小型化工企业,面向中低端企业。近年,维琪科技等国内企业凭创新等优势进入国际知名品牌采购体系,带动行业发展。

(2)国际及国内化妆品原料行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

下游化妆品行业稳定增长,化妆品原料行业近年增速较快。2022年全球化妆品原料销售额1775亿元,2029年预计达228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3.6%。欧洲、北美占较大市场份额,全球前三厂商占18%份额。中国2021年原料市场规模110.74亿元,2014-2021年化妆品活性原料消费稳增,2026年全球规模预计达42亿美元。消费升级使消费者要求提高,为活性原料带来更大市场空间。2010-2023年国内化妆品活性原料发展快,多种活性原料年复合增长率高于全球,化妆品活性肽原料国内增速40.7%,远超其他且近乎全球2倍。

(3)含肽化妆品需求扩大带动多肽活性原料市场规模扩大

活性肽在化妆品中最主要的作用是抗衰老、修护和美白。因此,含肽化妆品受到消费者的青睐,近年来需求明显扩大。2019年全球含肽化妆品市场规模为40.57亿美元,2023年达到91.08亿美元,市场规模在四年时间实现翻倍。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化妆品消费迅速崛起,产品端呈现细分化、差异化的趋势,活性肽已经成为化妆品中非常重要的成分。

2019年至2023年全球含肽化妆品市场规模

2-24122319451NS.jpg

资料来源:普华有策

中国含肽化妆品市场增速较快,源于逐渐成熟的消费者对于具有抗衰老、修护、美白等功效的中高端化妆品的需求不断扩大,此外,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不断拓宽含肽化妆品的宣传与销售渠道,法规政策的不断完善倒逼行业经营规范化、产品功效标准化,有利于含肽化妆品市场规模扩张。近年来我国含肽化妆品行业发展迅速,行业市场规模增速保持在25%以上,含肽化妆品行业处于行业快速发展阶段。2023年行业市场规模已经达到122.1亿元,同比增长27.06%,行业发展潜力巨大。

2019年至2023年中国含肽化妆品市场规模

2-2412231945242O.jpg

资料来源:普华有策

(4)活性肽逐步成为品牌差异化竞争的主要抓手,中国原料品牌的技术竞争力逐步显现

近年来,随着化妆品活性肽原料在众多品牌中得到广泛应用,消费者对其关注度和认知度不断提升,国内外知名化妆品品牌相继推出含有活性肽的热门产品。

活性肽在抗衰领域渗透率低于主流抗衰成分,但有持续开发新原料潜力,通过多种技术挖掘创新,可研发出多样功效的活性肽,适配化妆品行业发展现状及品牌商追求专属成分趋势。20年前到2019年,Sederma等公司开发多款经典活性肽原料,至今仍主流。近五年,国内新规放开原料创新限制,维琪科技等中国品牌显露多肽研发竞争力,开发多种创新原料并获市场认可,成知名品牌核心单品的核心功效成分。

4、行业发展趋势

(1)重视化妆品的安全属性

化妆品行业发展至今,规模与消费者数量大增,消费者更趋理性,看重安全前提下的功效。为此,原料生产商着重研发生产安全无刺激产品,加强品质、功效、安全性等指标控制与检测。2021年1月1日《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实施后,配套法规陆续发布,化妆品监管新体系初成,行业进入科学严谨高效监管新时代,门槛提升清退部分中小品牌,助力头部品牌良性发展。

(2)化妆品活性原料的需求稳定增加

化妆品教育与消费升级使国内化妆品行业从渠道驱动转向产品驱动,推动受众年龄结构双向延展,消费者美妆习惯更趋成熟专业,更关注产品成分与功效。现阶段,中国消费者买化妆品考虑的前三因素是成分、功效、价格,立足产品功效是竞争中建立差异化认知重要途径。功效护肤成品牌布局主流、行业成长主要驱动力,化妆品活性原料需求有望稳定增加。

(3)生产规模大、科研能力强的企业竞争优势明显

随着行业不断发展,不论是化妆品原料企业还是化妆品代工企业,具备科研优势的大型企业才能够抢占高附加值市场,并通过规模化生产及技术创新不断降低成本,满足消费者高品质需求,其竞争优势将更加突出。与此同时,行业中众多规模较小,技术水平较低的企业竞争力将进一步下降,与大型化、专业化企业的差距将继续拉大。在上述因素的影响下,化妆品原料行业和化妆品代工行业的市场集中度将逐步提高。生产规模大、科研能力强的企业能在产品性能和成本两方面满足客户需求,市场份额稳定提升,而产品单一、规模偏小、技术水平低的企业将逐步被市场淘汰。

(4)国内化妆品原料及化妆品品牌企业的竞争地位提高

经济全球化下,部分国际化妆品品牌商控采购成本,调整原料采购结构,增加对发展中国家企业原料采购比例。国内原料企业能力提升,部分已入国际化妆品公司供应商名单并稳定合作。国内优质原料供应商将扩大出口、渗透国内市场与自主创新,一些国产品牌借此打造爆款产品实现发展。

我国化妆品市场空间大,国货品牌成长快,2015到2021年市占率从43%提升至47%,自2019年起国货化妆品市场增长率高于整体,增长空间大,预计国货化妆品公司会进一步抢占份额。

(5)原料商与品牌商连接更加紧密

以《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为指导的新规,要求国产化妆品注册备案提供功效评价和配方表,提升品牌企业研发要求,减少伪功效等情况,且保障核心配方权。原料报送码制度下,品牌方与原料方趋向直接对接,可减中间成本、缩产业链,使头部原料企业受益。

目前品牌方多靠国际原料企业及经销体系供应原料,因原料复杂常经多层经销商中转。但新规的原料报送码机制会绑定原料与生产商,鉴于报送码变更手续复杂及缺货风险等,品牌方更愿与原料生产商直接合作,促使经销链条精简直至双方直接对接,以降成本、提效率。

5、化妆品原料行业竞争格局

巴斯夫、帝斯曼、德之馨、亚什兰和禾大是全球领先的特种化学品生产研发公司,同时也是国际化妆品原料的主要供应商。巴斯夫是依靠庞大的生产规模、丰富的技术储备实现多类型化妆品原料全面覆盖的大型化工企业,占据全球大部分化妆品原料的供应市场,中国客户有珀莱雅、拉芳家化股份有限公司、广州环亚化妆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家化联合股份有限公司等。亚什兰、德之馨、帝斯曼、禾大属于依靠丰富的行业经验和稳定的客户资源而专注于特定原料领域的化工企业,也有少量大型知名化妆品品牌拥有独立原料生产工厂,如欧莱雅下属的原料开发和生产企业Novéal,其旗下生产的玻色因等活性原料能有力地参与市场竞争。

与国际知名企业相比,国内企业整体在产销规模、产品结构和技术水平方面存在一定差距。随着国内科技实力的发展和国家产业政策支持力度的提升,国内的化妆品原料行业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目前以公司为代表的少数优势企业经过长期研发积累和市场培育,开始凭借较好的技术水平、稳定的产品质量和显著的成本优势成为国内化妆品品牌的原料供应商,并逐渐进入国际化妆品行业的供应体系。

由于化妆品原料直接关系到化妆品的效果和消费者安全,因此下游客户对于化妆品原料的采购通常具有集中化特点,除非出现质量问题不会轻易更换。在这样的环境之下,各细分领域内都由规模较大的传统化工企业占据主导地位,众多小型厂家只能对少量低端市场份额展开激烈竞争。

2025-2031年化妆品原料行业市场调研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涵盖行业全球及中国发展概况、供需数据、市场规模,产业政策/规划、相关技术/专利、竞争格局、上游原料情况、下游主要应用市场需求规模及前景、区域结构、市场集中度、重点企业/玩家,企业占有率、行业特征、驱动因素、市场前景预测,投资策略、主要壁垒构成、相关风险等内容。同时北京普华有策信息咨询有限公司还提供市场专项调研项目、产业研究报告、产业链咨询、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专精特新小巨人认证、市场占有率报告、十五五规划、项目后评价报告、BP商业计划书、产业图谱、产业规划、蓝白皮书、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认证、IPO募投可研、IPO工作底稿咨询等服务。(PHPOLICY:GY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