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政府和市场双重推动之下,中国检验检测品牌正在快速形成
检验检测认证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加强质量安全、促进产业发展、维护群众利益等具有重要作用。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交通建设行业已然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基础产业。与此同时,全民对保障交通建设工程质量的意识不断提高,检测作为保证交通工程质量的重要监督手段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1、行业发展概况和趋势分析
2014年,我国检验检测认证机构尚处于发展初期,缺乏政府统一有效的监管,规模普遍偏小,布局结构分散,重复建设严重,体制机制僵化,行业壁垒较多,条块分割明显,服务品牌匮乏,国际化程度不高,难以适应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和转变政府职能的要求,迫切需要通过整合做强做大,提升核心竞争力,激发市场活力。为了让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充分认识整合检验检测认证机构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推动检验检测认证高技术服务业快速发展,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提质增效升级提供有力支撑,中央编办、质检总局于2014年2月发布了《关于整合检验检测认证机构的实施意见》。其中,公路、水路行业专业领域类别由交通运输部负责推进所属检验检测机构整合。
随着交通工程建设规模的急剧扩大,检测行业内部也不断地深化体制改革,过去垄断经营的检测机构逐步失去了政府的保护,接受市场优胜劣汰的竞争,各类检验检测机构从母体中脱离并经解构、兼并、破产、重组而成为独立的法人,成为交通工程检测市场的鲜活细胞。目前检验检测行业集约化水平持续提升,在政府和市场双重推动之下,一大批规模效益好、技术水平高、行业信誉优的中国检验检测品牌正在快速形成,推动检验检测服务业做优做强,实现集约化发展取得成效。
随着我国公路建设的逐渐加快,交通工程试验检测的市场总量也呈稳定增长态势,2022年末全国公路里程535.48万公里,比上年末增加7.41万公里。公路密度55.78公里/百平方公里,增加0.77公里/百平方公里。公路养护里程535.03万公里,占公路里程比重为99.9%。

2、行业的三大特征
1)周期性
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行业的发展与国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关联度极高,尤其在经济快速增长阶段,大规模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项目会显著增加对工程质量检测服务的需求。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和城镇化进程加速,国家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投入维持高位,这为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行业带来了稳定的市场需求和发展机遇。
2)区域性
建设工程所在地的设计单位一般具备较为丰富的属地项目经验和业绩,对地方交通布局、路网结构、建筑风格更为了解,同时考虑到服务及时性和成本等因素,客户一般会倾向于选择项目所在地的交通工程试验检测企业。随着行业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大型试验检测单位不断拓展业务范围,积极打破行业地域性的限制,行业的区域性特征正在趋于弱化。
3)季节性
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行业的季节性特征与固定资产投资建设的周期规律密切相关。通常情况下,由于政府部门和相关投资主体遵循财政预算年度安排和工程进度计划,年初往往是制定项目规划、编制预算和组织招标的关键时期。因此,检测机构在上半年可能更多地参与投标活动、签订合同,并开始执行一些项目的初期检测工作。
随着工程项目进入实施阶段,下半年尤其是第三季度以后,为了追赶工期或确保年度内完成重要建设节点,投资建设力度往往加强,施工活动更加密集,这直接导致对试验检测服务的需求增多。例如,道路基层、面层施工,桥梁结构安装、隧道掘进及验收等关键环节的检测工作大量集中在下半年进行。同时,年末也是竣工验收、结算支付的高峰期,因此,试验检测行业在下半年的业务量、成果交付和收入确认方面一般会超过上半年,呈现明显的季节性特点
3、行业壁垒
1)准入资质壁垒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及其实施细则的相关规定,为社会提供公证数据的产品质量检验检测服务机构,必须经过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实施的计量认证评审。这意味着这些机构需要符合一系列严格的条件和要求,包括但不限于主体合法、人员资质合格、实验场地设施满足标准、检测设备精度准确可靠、建立了完善的管理体系等,并且这些条件要与《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相一致,以确保其出具的数据公正、准确和可靠。
取得中国计量认证(CMA)资质,是检验检测机构开展业务活动的前提条件之一,表明该机构具备向社会出具具有证明作用的数据和结果的能力,其检测结果可作为行政监督、司法裁决的法定依据。
此外,对于更高层次的认可要求,检验检测服务机构还可能寻求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的认可,按照CNAS-RI01《检验机构认可规则》进行评审,获得CNAS资质后,意味着其技术能力和管理体系达到了国际通行的标准,可以参与国际间实验室认可的双边或多边互认协议,从而进一步提升其检测报告在国内外的公信力和接受度
2)品牌壁垒
检验检测机构的品牌和公信力是其在行业内树立权威地位、获取客户信任并保持持续竞争优势的关键要素。品牌影响力的形成是一个渐进而又持久的过程,它基于以下几个核心方面:

3)资金壁垒
检验检测行业是资金密集型产业,企业需要投入大量资金构建实验室及采购专业检测仪器设备,实验室规模和仪器设备的数量决定着企业的业务承接能力;同时,由于部分检验检测项目有时效性要求,检验检测机构为突破服务半径的制约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在全国范围内分别开展试验检测工作,扩大规模。因此检验检测行业对新入机构具有一定的资金壁垒。
4)规模效应壁垒
检验检测机构前期投入较多,需要购置大量检测设备,并建立专业试验室,但后期检测过程中消耗的材料较少。检测业务量会直接影响检测业务的利润率,随着检测业务量的增长,单位检测成本呈明显下降趋势,因此业务规模构成检验检测行业进入壁垒。
4、行业竞争格局解析
截至2022年底,中国的检验检测行业市场格局表现为高度分散,机构数量众多,共有52,769家各类检验检测机构在册。尽管市场参与者广泛,但大部分机构规模较小,就业人数在100人以下的小型检验检测机构占据了主导地位,这类机构由于规模限制,通常在综合服务能力、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方面相对较弱。2022年度营收达到5亿元以上的机构数量有所增加,共62家,相较于前一年增加了6家;而年度营业收入超过1亿元的机构也呈现增长态势,增至609家,比前一年多了30家。这说明尽管市场分散,但部分头部机构正逐渐壮大,盈利能力增强。随着行业监管趋严、管理成本上升以及市场竞争加剧,小型机构面临的生存压力增大,其市场竞争力正在下滑。与此相反,大型检验检测机构凭借其较强的检验检测能力、规模优势以及在某些领域的专业优势,更能适应市场变化并保持较强的竞争力。
我国大型检验检测机构主要集中在特定的优势领域,多元化、综合性强的检验检测机构相对较少。地理分布上,山东省、广东省、江苏省、河南省以及浙江省等地集中了较多的检验检测机构,这与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制造业集群效应以及政策支持力度等因素紧密相关。
1) 从所有制结构细分

2)按专业领域划分,2022年我国营业收入在100亿元以上的主要检验检测领域为建筑工程、环境监测、其他、建筑材料、机动车检验、电子电器、食品及食品接触材料、特种设备、机械(包含汽车)、卫生疾控、电力(包括核电)、计量标准,具体如下:

2022年度全国检验检测服务业统计简报
3)按照业务开展地域来看,由于开展检测业务需要省级资质认定部门认定资质,检测机构申请异地开展检测服务时应向工程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备案,使得检测机构在实际业务开展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区域性,即市场竞争呈现以省市为单位的区域性特征。客户通常就近选择服务机构,形成以试验室为中心,区域性明显的检测市场。从服务半径来看,73.69%的检验测机构仅在本省区域内提供服务,“本地化”色彩仍占主流。
更多行业资料请参考普华有策咨询《2024-2030年检验检测行业细分市场调研及投资可行性分析报告》,同时普华有策咨询还提供产业研究报告、产业链咨询、项目可行性报告、专精特新小巨人认证、市场占有率报告、十四五规划、项目后评价报告、BP商业计划书、产业图谱、产业规划、蓝白皮书、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认证、IPO募投可研、IPO工作底稿咨询等服务。(PHPOLICY:M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