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强劲的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为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行业未来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增长点
发布日期: 2024-03-12 01:54:59

强劲的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为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行业未来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增长点 

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是指以工业机器人本体为基础,根据终端客户的不同需求,为其定制化、个性化地设计解决方案,再对工业机器人本体和附属设备进行安装调试,最终交付给客户满足其需求的工作站或生产线等机器人集成应用系统产品。

系统集成产业是智能制造装备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智能制造装备产业是《中国制造 2025》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重点发展方向之一,是实现制造强国目标、提升制造业水平的战略根基。根据《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所制定的发展目标,到 2025 年,智能制造装备的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要显著提升,市场满足率超过 70%;要培育 150 家以上专业水平高、服务能力强的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因此,未来几年行业依然有望保持快速增长的趋势。

1、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行业产业链概况

工业机器人行业按产业链可以分为上游、中游、下游和终端客户。上游厂商主要负责生产工业机器人所需要的减速器、伺服系统、控制系统等核心零部件;中游厂商则主要进行工业机器人本体整机的制造,包括多关节型、SCARA、直角坐标机器人等;系统集成环节是工业机器人工程化和大规模应用的关键,系统集成厂商根据终端客户的要求,集合视觉识别、自动修正等技术,融合内部操作技术设计、外部信息技术设计,设计智能化的解决方案,进行产线的组装和调试,从而形成完整工业机器人自动化解决方案;终端客户主要集中于汽车整车、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等对自动化、智能化要求较高的行业。

目前,工业机器人产业链上游和中游厂商仍然是国外企业占据主导地位,下游系统集成厂商则以内资为主,但国内系统集成厂商主要集中于中低端领域,同时存在着数量多、规模小的问题,这是因为系统集成环节具有非标化、个性化等特点,系统集成厂商需要根据终端客户的不同行业、不同产品和不同需求进行定制化地设计和开发,很难进行批量化地复制,制约着系统集成厂商规模的扩张,使得系统集成行业集中度较低,呈现小而散的特征。

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行业产业链结构图

 2-2403111P00GZ.jpg

3、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行业市场规模及发展趋势

中国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市场规模增长稳步,2022 年,中国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市场规模将首次超过 1,900 亿元,达到 1,957.04 亿元。对比工业机器人产业链的上游零部件和中游工业机器人本体,系统集成是附加值最多、市场规模最大的环节。随着各项支持政策的落地,终端客户中新能源汽车的高速增长,系统集成的市场规模也有望保持着持续增长的趋势。

1)政策扶持力度大,行业发展前景良好

近年来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加快,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智能制造将是未来我国制造业的主要发展方向,其发展程度直接关乎我国制造业质量水平。同时,由于系统集成行业是智能制造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加速系统集成技术开发就成了智能制造的重点任务。

2021 12 月,工信部、发改委和科技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了《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明确提出了着力打造系统解决方案。鼓励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与用户加强供需互动、联合创新,推进工艺、装备、软件、网络的系统集成和深度融合,开发面向典型场景和细分行业的解决方案。此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十四五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发展规划》等多个政策文件也明确提出要推动智能制造和系统集成的大力发展。国家各级政府部门下发的战略性文件为系统集成行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随着这些政策的逐渐落实,系统集成行业的未来发展前景将十分广阔。

2)人口老龄化加剧,人工成本上升,促使企业自动化生产需求增加

近年来我国的人口结构发生了重大改变,一方面是新增人口数量不断减少,另一方面是 65 岁以上人口占比逐渐升高。2023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21676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5.4%

人口结构的改变,劳动力成本的上涨,迫使我国制造业企业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压力,引入机器人系统集成生产线以降低人工成本是国内制造业企业未来必然的发展趋势。《“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中也提出,目标到 2025 年,制造业机器人密度较 2020 年实现翻番。随着未来我国劳动力成本的持续上涨,企业对自动化生产的需求也会持续增加。

3)智能技术的发展,驱动着系统集成行业应用的革新

系统集成行业的核心零部件是工业机器人本体,随着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工业机器人的革新也会驱动着系统集成行业应用的革新。随着AI自然语言技术的发展,工程师可通过大模型自动生成代码指令完成机器人功能的开发与调试,用日常对话的方式来指挥机器人,这无疑会驱动着系统集成行业的广泛应用。

4)新能源汽车是系统集成行业的下一个增量市场

新能源汽车产业是目前我国的战略新兴产业,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消费观念的改变,新能源汽车产业已经由政策驱动型变为市场驱动型,我国虽已是全球新能源乘用车第一大国,但仍然还有很大的潜力市场。

2021 年至 2023 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的变化轨迹呈现出显著的增长趋势,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从 2021 12 月的 21.7%增长至 2023 12 月的 43.1%,几乎翻倍。这一显著的增长证明了中国在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方面的政策效力和市场潜力。

强劲的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促使汽车整车厂商、汽车零部件公司都已快速将工作重心、制造重点转向了新能源汽车领域。由于新能源汽车和传统燃油汽车在车身结构、动力组成、总装工艺等方面的不同,无论是汽车整车厂还是汽车零部件公司都会有旺盛的自动化生产线购买或改造需求,这为系统集成行业未来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增长点。

4、行业竞争格局及国内重点企业分析

从全球市场来看,德国的 KUKA 集团、瑞士的 ABB 集团、日本的发那科(FANUC)和意大利的柯马(COMAU)等国外企业,起步较早,发展时间长,技术经验丰富,竞争优势强,主要集中于中高端工艺段,如焊接、装配、铆接和检测等领域。

从国内市场来看,我国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行业中内资企业占据了绝大部分的市场份额,但单个公司的市场份额较低。由于起步较晚,大部分企业规模都相对较小,行业内企业众多,行业呈充分竞争状态。只有少数企业通过项目经验的积累、技术能力的储备以及资本市场的运作,才拥有了较强的竞争实力。国内重点企业有华昌达、巨一科技、赛腾股份、哈工智能、先惠技术、豪森股份、瑞松科技、迈赫股份、江苏北人及天永智能等。

1)华昌达

华昌达专业从事智能自动化装备系统的研发、设计、制造及安装调试,为客户提供完整的自动化系统集成整体解决方案。2022 年,华昌达营业收入 358,274.89 万元,净利润 10628.42 万元。

2)巨一科技

巨一科技是国内领先的智能装备和新能源汽车电驱动系统解决方案专家,为汽车尤其是新能源汽车提供白车身、动力总成以及动力电池的智能制造解决方案,同时为新能源汽车提供电驱动产品的研发、生产与全生命周期服务。2022 年,巨一科技营业收入 348,283.88万元,其中智能装备行业收入 239,544.55 万元,净利润 14,851.74 万元。

3)赛腾股份

赛腾股份致力于为客户提供自动化解决方案,集非标自动化领域研发方案设计、精密加工、组装调试、安装培训和服务支持于一体。解决方案涉及自动化组装线体、包装线、检测设备、工装夹(治)具、智能制造和智慧工厂整体规划等,具备技术咨询、可行性分析、数据实验、系统设计、程序编写、系统集成、安装调试等交钥匙工程的能力。产品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汽车、医疗、家电、日用品、食品、化妆品等行业领域。2022 年,赛腾股份营业收入 292,977.65万元,其中自动化设备收入 180,344.40 万元;净利润 32,132.82 万元。

4)哈工智能

哈工智能是一家聚焦于高端智能装备制造和人工智能机器人的高科技公司,公司专注于智能自动化装备、焊接/连接机器人系统集成核心技术的研发、相关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专业为汽车、汽车零部件、医疗设备等行业客户提供先进的智能化柔性生产线,是高端智能自动化装备系统集成供应商。2022 年,哈工智能营业收入182,236.98 万元,净利润-78,209.41 万元。

5)先惠技术

先惠技术主营各类智能制造装备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其中新能源电池装备占比最大,其次是汽车底盘系统装备及氢能源装备,智能制造数据及软件产品。为客户提供全套的解决方案,通过自动化技术,来代替低效的手工劳动。2022 年,先惠技术营业收入 180515.56 万元,净利润-5,796.22 万元。

更多行业资料请参考普华有策咨询2024-2030年中国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行业细分市场投资新机遇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同时普华有策咨询还提供产业研究报告、产业链咨询、项目可行性报告、专精特新小巨人认证、市场占有率报告、十四五规划、项目后评价报告、BP商业计划书、产业图谱、产业规划、蓝白皮书、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认证、IPO募投可研、IPO工作底稿咨询等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