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6年中国智慧城市建设发展前景与投资预测研究报告
北京 • 普华有策
1
2020-2026年中国智慧城市建设发展前景与投资预测研究报告
  • 报告编号 :
    ZHCSJS
  • 发布机构 :
    普华有策
  • 报告格式 :
    纸质版/电子版
  • 付款方式 :
    对公/微信/支付宝/银联支付
  • 交付方式 :
    Email/微信/快递
  • 售后服务 :
    一年数据更新服务
  • 详情咨询 :

    公司客服:010-89218002

    杜经理:13911702652(微信同号)

    张老师:18610339331

  • 邮件订购 :
    puhua_policy@126.com;13911702652@139.com
浏览量 : 191
下载 : 3242

智慧城市

2020-2026年中国智慧城市建设发展前景与投资预测研究报告

【报告编号】ZHCSJS

智慧城市行业发展概况与风险特性(附报告目录)

1、行业发展概况

(1)智慧城市发展背景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统计数据显示,2012 年末中国的城市居民为 6 亿,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 45%,与 1987 年中国的城市化率相比提高了一倍多。同时,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预测,到 2030 年中国的城市化率将达到 60%~70%,城市人口将达 10 亿。由于城市人口容量和规模的迅速扩大,运用科技手段、高效能的管理方式管理城市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智慧城市的建设,将大大提高市政管理能力、方便城市生活、提高社会生产效率、强化居民生活幸福感。智慧城市是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空间地理信息集成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促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智慧化的新理念和新模式。建设智慧城市,对加快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融合,提升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报告:北京普华有策信息咨询有限公司《2020-2026年中国智慧城市建设发展前景与投资预测研究报告》

智慧城市包含着智慧技术、智慧产业、智慧(应用)项目、智慧服务、智慧治理、智慧人文、智慧生活等内容。对智慧城市建设而言,智慧技术的创新和应用是手段和驱动力,智慧产业和智慧(应用)项目是载体,智慧服务、智慧治理、智慧人文和智慧生活是目标。具体说来,智慧(应用)项目体现在:智慧交通、智能电网、智慧物流、智慧医疗、智慧食品系统、智慧药品系统、智慧环保、智慧水资源管理、智慧气象、智慧企业、智慧银行、智慧政府、智慧家庭、智慧社区、智慧学校、智慧建筑、智能楼宇、智慧油田、智慧农业等诸多方面。“智慧城市”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它是城市发展和社会信息化的必然趋势,也是城市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2) 智慧城市建设的发展历程

纵观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起步阶段、试点阶段和推广阶段。

①起步阶段

2000 年至 2003 年为智慧城市建设的起步阶段。当时,我国对于智慧城市的研究刚刚开始,但受到了政府和学者的极大关注。各大城市纷纷举办城市信息化论坛,如 2000 年 5 月在北京召开“21 世纪智慧城市论坛”、2000 年 6 月在上海举行“亚太城市信息化高级论坛”和 2001 年 9 月在广州举办“中国国际智慧城市建设技术研讨会暨 21 世纪智慧城市论坛”等,2001 年,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和科技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数字化工程”(简称“城市数字化工程”)顺利通过可行性论证,并纳入国家“十五”重点科技攻关计划,在全国建立 4-6 个市级综合城市数字化工程应用示范项目和 5-10 个社区数字化应用示范项目。国内许多先进城市也积极投入到智慧城市的建设之中,纷纷提出了数字北京、数字上海、数字广州等口号,制定了相应的实施方案,进行各具特色的尝试和实践。

②试点阶段

2004 年至 2007 年为智慧城市建设的试点工作阶段。2004 年 10 月,北京市东城区率先推出“网格化”城市管理模式,依靠信息化技术进行数字化城市管理;2005 年 7 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将深圳市、杭州市、扬州市和北京市朝阳区等10 个城市(城区)作为全国实施数字化城市管理的首批试点单位;2006 年 3 月,启动了郑州、台州和诸暨等第二批 17 个城市的试点工作;2007 年 4 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第三批数字化城市管理的 24 个试点区域。至 2007 年,从北京市东城区到全国 51 个试点城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由一个不为人知的新事物,逐渐演变成中央和地方广泛进行试点、各地纷纷效仿的一项重大工程。在数字化城市管理的试点过程中,涌现出了一些智慧城市建设取得突破的典型城市,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数字城管新模式,如特大城市的“深圳模式”、大中城市的“杭州模式”和中小城市的“绍兴模式”等,对全国市级数字化城市管理建设具有很好的示范作用和推广意义。

③推广阶段

2008 年以后智慧城市建设进入全面推广阶段。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根据全国建设工作会议的工作部署和全国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会议要求,明确要求加快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试点工作,要求各地建设和城市管理主管部门从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推动城市社会经济发展、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高度,充分认识推广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实抓好数字化城市管理推广工作。目前,数字化城市管理正向城市管理纵深扩展,全国地级以上城市和条件具备的县级市均大力推广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已建设或正推行数字化城市管理的各级地方政府已超过上百个。

(3)智慧城市发展主要目标

国务院 2014 年 8 月 27 日发布了《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意见》中明确了智慧城市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其中目标为:“到 2020 年,建成一批特色鲜明的智慧城市,聚集和辐射带动作用大幅增强,综合竞争优势明显提高,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服务、创新社会管理、维护网络安全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①公共服务便捷化。在教育文化、医疗卫生、计划生育、劳动就业、社会保障、住房保障、环境保护、交通出行、防灾减灾、检验检测等公共服务领域,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居民、农民工及其随迁家属的信息服务体系,公众获取基本公共服务更加方便、及时、高效。

②城市管理精细化。市政管理、人口管理、交通管理、公共安全、应急管理、社会诚信、市场监管、检验检疫、食品药品安全、饮用水安全等社会管理领域的信息化体系基本形成,统筹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城市地理空间信息及建(构)筑物数据库等资源,实现城市规划和城市基础设施管理的数字化、精准化水平大幅提升,推动政府行政效能和城市管理水平大幅提升。

③生活环境宜居化。居民生活数字化水平显著提高,水、大气、噪声、土壤和自然植被环境智能监测体系和污染物排放、能源消耗在线防控体系基本建成,促进城市人居环境得到改善。

④基础设施智能化。宽带、融合、安全、泛在的下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基本建成。电力、燃气、交通、水务、物流等公用基础设施的智能化水平大幅提升,运行管理实现精准化、协同化、一体化。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信息服务业加快发展。

⑤网络安全长效化。城市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和管理制度基本建立,基础网络和要害信息系统安全可控,重要信息资源安全得到切实保障,居民、企业和政府的信息得到有效保护。”

(4)智慧城市建设

目前智慧城市试点城市已突破 500 个,由国家智慧城市标准化总体组发布的《新型智慧城市发展白皮书(2018)》指出,根据 2017 年首次全国新型智慧城市评价工作得到的数据显示,参与评价的二百多家城市平均得分为 58.03,其中超过一半的城市智慧水平亟待提高,预示着智慧城市发展空间仍然巨大。预计 2019 年中国智慧城市市场规模将突破 10 万亿元。

2、行业风险

(1)政策风险

近年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保持了稳定的增长,宏观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为信息系统集成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环境。此外,在人力成本上升、能源稀缺、经济转型和结构升级的背景下,国内智慧城市技术应用领域不断扩展,但是如果国家宏观经济形势发生重大变化、智慧城市下游行业的产业政策导向发生变更,导致下游行业发展放缓,可能对行业内企业的发展环境和市场需求造成不利影响。

(2)人才缺乏和流失风险

智慧城市行业对人才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一方面要求熟悉通信工程技术、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工程类技术等多种学科;另一方面要求能够深入了解各业主用户的业务流程、运营模式及系统现状,准确理解和把握用户需求,具备较强的沟通交流能力。因此,综合技术人才的缺乏制约着本行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伴随着行业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相关技术人才的竞争也日趋激烈,如果行业内企业不能有效保持和完善核心技术人员的激励机制,将会影响到核心技术人员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也会影响到核心技术团队后备力量的建设,造成人才流失,从而给企业的生产经营造成不利影响。

(3)市场集中度不高风险

智慧城市行业已经暴露出缺乏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体制机制创新滞后、网络安全隐患和风险突出等问题,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市场竞争无序、规范性差、监管力度有待加强等问题。行业中的企业往往规模有限,在经营上区域性特征较为明显,至今很少有能在全国范围内形成品牌和影响力的企业,整个行业的市场份额非常分散,行业集中度较低,这些均影响和制约行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4)总包业务的实施风险

智慧城市建设主导者是城市管理者即地方政府或政府有关部门,而受益者则是城市的使用者即城市中的企业和市民。由于智慧城市总包项目投资总金额较大、项目建设周期较长、项目所涉及的地方政府下属部门或分支机构较多,因此智慧城市总包业务受政府换届或国家政策调整变化、地方政府财政紧张导致投入延迟或无法持续投入、费用控制不力、企业现金流压力和回款压力等因素的影响,项目实施存在延期的风险。

3、行业竞争格局

近年来,国内房地产行业高速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国内智慧城市市场的发展。由于巨大的市场需求,智慧城市工程技术也日趋成熟和不断发展,我国不少智慧城市技术研发成果接近国际水平,行业内领先的企业包括泰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华东电脑股份有限公司和浙江银江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等 A 股上市公司。国内智慧城市项目建设公司主要有以下几类:

第一类公司:智慧城市规划、建设工程技术含量高,行业需求差异性大,相对于外资工程公司,本土化系统集成公司、建筑智能化公司更能够深入分析国内客户需求特点,提供创造性、前瞻性的行业解决方案,以实现引导客户需求、提升客户价值的市场目标。这类企业近年来逐渐占据了相当的市场份额,成为当地的龙头企业。

第二类公司:应用软件系统是智慧城市建设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开发和集成相关智慧城市应用软件的能力在行业内至关重要,这类企业在智慧城市建设市场中占据了一定的份额。

第三类公司:电信、移动、联通 3 大运营商在其领域依据拥有的资源近年来不断向工程总承包市场渗透,这类企业凭借着在通讯、网络、客户数量、政府背景、技术优势,开始大量涉足国内智慧城市应用建设工程市场。

2020-2026年中国智慧城市建设发展前景与投资预测研究报告

第1章:智慧城市建设内涵及构建途径

1.1 智慧城市内涵及提出背景

1.1.1 智慧城市内涵

1.1.2 智慧城市提出背景分析

1.2 智慧城市构建途径分析

1.2.1 IBM智慧城市构建途径

1.2.2 智慧城市建设举措前瞻建议

1.2.3 建设智慧城市注意事项

1.3 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分析

1.3.1 城市信息化测评方法分析

1.3.2 IBM智慧城市评价方法

1.3.3 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第2章:国外智慧城市发展状况分析

2.1 全球智慧城市发展状况

2.1.1 全球智慧城市发展概况

2.1.2 全球云计算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2.1.3 全球物联网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2.1.4 全球地理信息发展现状与趋势

2.1.5 全球互联网发展现状与趋势

2.1.6 全球智慧城市发展趋势

2.2 主要国家智慧城市建设发展状况

2.2.1 欧盟智慧城市建设发展状况

2.2.2 美国智慧城市建设发展状况

2.2.3 瑞典智慧城市建设发展状况

2.2.4 爱尔兰智慧城市发展状况

2.2.5 日本智慧城市建设发展状况

2.2.6 韩国智慧城市建设发展状况

2.2.7 新加坡智慧城市建设发展状况

2.2.8 澳大利亚智慧城市建设发展状况

2.2.9 马来西亚智慧城市发展状况

2.3 全球十大智慧城市建设发展分析

2.3.1 维也纳智慧城市建设发展分析

2.3.2 多伦多智慧城市建设发展分析

2.3.3 巴黎智慧城市建设发展分析

2.3.4 纽约智慧城市建设发展分析

2.3.5 伦敦智慧城市建设发展分析

2.3.6 东京智慧城市建设发展分析

2.3.7 柏林智慧城市建设发展分析

2.3.8 哥本哈根智慧城市建设发展分析

2.3.9 香港智慧城市建设发展分析

2.3.10 巴塞罗那智慧城市建设发展分析

 

第3章:中国智慧城市发展现状与环境分析

3.1 中国智慧城市发展环境分析

3.1.1 政策环境分析

3.1.2 经济环境分析

3.1.3 社会环境分析

3.1.4 技术环境分析

3.2 中国智慧城市发展现状分析

3.2.1 中国建设智慧城市数量

3.2.2 中国智慧城市产业链分析

3.2.3 企业抢占智慧城市市场步伐

3.3 中国智慧城市发展问题与前瞻建议

3.3.1 中国智慧城市发展问题分析

3.3.2 中国智慧城市发展前瞻建议

 

第4章:智慧城市建设运营模式分析

4.1 智慧城市建设运营模式概述

4.1.1 智慧城市建设运营模式地位

4.1.2 智慧城市建设运营模式概述

4.2 政府独自投资建网运营模式分析及典型案例

4.2.1 模式介绍

4.2.2 优劣势分析

4.2.3 典型案例

4.3 政府投资委托运营商建网模式分析及典型案例

4.3.1 模式介绍

4.3.2 优劣势分析

4.3.3 典型案例

4.4 政府指导运营商建网模式分析及典型案例

4.4.1 模式介绍

4.4.2 优劣势分析

4.4.3 典型案例

4.5 政府牵头运营商建网BOT模式分析及典型案例

4.5.1 模式介绍

4.5.2 优劣势分析

4.5.3 典型案例

4.6 运营商独立投资建网运营模式分析及典型案例

4.6.1 模式介绍

4.6.2 优劣势分析

4.6.3 典型案例

 

第5章:中国智慧城市建设基础发展分析

5.1 互联网发展分析

5.1.1 智慧城市与互联网关系分析

5.1.2 互联网发展现状及趋势

5.1.3 移动互联网发展分析

5.1.4 互联网应用状况

5.2 物联网发展分析

5.2.1 智慧城市与物联网关系分析

5.2.2 物联网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5.2.3 物联网行业感知层市场分析

5.3 云计算发展分析

5.3.1 智慧城市与云计算关系分析

5.3.2 云计算发展现状与趋势

5.3.3 云计算运营模式细分市场发展现状与趋势

5.3.4 云计算服务模式细分市场发展现状与趋势

5.3.5 云安全市场发展现状与趋势

5.3.6 云计算细分市场技术发展分析

5.4 地理信息产业发展分析

5.4.1 智慧城市与地理信息产业关系分析

5.4.2 地理信息产业发展发展现状及趋势

5.4.3 测绘服务业发展分析

5.4.4 卫星导航行业发展分析

5.4.5 地理信息系统(GIS)行业发展分析

 

第6章:中国智慧城市细分领域发展分析

6.1 智慧物流发展分析

6.1.1 智慧物流总体发展概况

6.1.2 专业物流信息化发展分析

6.2 智慧交通发展分析

6.2.1 中国智慧交通行业发展概况

6.2.2 城市轨道交通行业智能化分析

6.2.3 城市公交智能化分析

6.2.4 高速公路智能化分析

6.2.5 水路运输系统智能化分析

6.2.6 智能化交通信息服务系统主要产品市场分析

6.2.7 智能化车辆控制系统主要产品市场分析

6.2.8 智慧交通管理系统主要产品市场分析

6.2.9 智能收费系统主要产品市场分析

6.2.10 智能公共交通运营系统主要产品市场分析

6.3 电子政务发展分析

6.3.1 电子政务发展现状与趋势

6.3.2 中国电子政务细分市场分析

6.3.3 电子政务应用模式与前景

6.3.4 电子政务主要应用平台与趋势分析

6.4 平安城市发展分析

6.4.1 平安城市发展概况

6.4.2 安防行业发展状况

6.4.3 安防行业市场竞争状况

6.4.4 安防行业发展前景分析

6.5 智能建筑发展分析

6.5.1 智能建筑行业发展分析

6.5.2 智能建筑发展前景分析

6.6 智慧医疗发展分析

6.6.1 智慧医疗关键技术发展分析

6.6.2 中国医疗信息化行业发展状况与趋势

6.6.3 中国医院管理信息化发展分析

6.6.4 中国临床管理信息化发展分析

6.6.5 中国公共卫生信息化发展分析

6.7 智慧社区发展分析

6.7.1 智慧社区发展现状

6.7.2 智慧社区产品分析

6.7.3 智慧社区需求分析

6.7.4 智慧社区典型案例分析

6.8 智慧教育发展分析

6.8.1 中国教育信息化投资分析

6.8.2 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现状分析

6.8.3 数字校园建设现状与趋势分析

6.8.4 智慧校园建设现状与趋势

6.9 智能电网发展分析

6.9.1 中国智能电网发展现状与前景分析

6.9.2 中国智能电网发电环节市场需求与前景预测

6.9.3 中国智能电网输电环节市场需求与前景预测

6.9.4 中国智能电网变电环节市场需求与前景预测

6.9.5 中国智能电网配电环节市场需求与前景预测

6.9.6 中国智能电网用电环节市场需求与前景预测

6.9.7 中国智能电网调度环节市场需求与前景预测

6.9.8 中国智能电网通信信息平台市场需求与前景预测

 

第7章:中国领先城市智慧城市建设发展分析

7.1 中国智慧城市发展概况

7.2 北京市智慧城市建设发展分析

7.2.1 北京市智慧城市建设基础条件分析

7.2.2 北京市智慧城市建设投资情况

7.2.3 北京市智慧城市建设细分领域

7.2.4 北京市智慧城市建设政策规划

7.2.5 北京市智慧城市建设进程分析

7.3 上海市智慧城市建设发展分析

7.3.1 上海市智慧城市建设基础条件分析

7.3.2 上海市智慧城市建设投资情况

7.3.3 上海市智慧城市建设细分领域

7.3.4 上海市智慧城市建设政策规划

7.3.5 上海市智慧城市建设进程分析

7.4 广州市智慧城市建设发展分析

7.4.1 广州市智慧城市建设基础条件分析

7.4.2 广州市智慧城市建设投资情况

7.4.3 广州市智慧城市建设细分领域

7.4.4 广州市智慧城市建设政策规划

7.4.5 广州市智慧城市建设进程分析

7.5 深圳市智慧城市建设发展分析

7.5.1 深圳市智慧城市建设基础条件分析

7.5.2 深圳市智慧城市建设细分领域

7.5.3 深圳市智慧城市建设政策规划

7.5.4 深圳市智慧城市建设进程分析

7.6 佛山市智慧城市建发展分析

7.6.1 佛山市智慧城市建设基础条件分析

7.6.2 佛山市智慧城市建设投资情况

7.6.3 佛山市智慧城市建设细分领域

7.6.4 佛山市智慧城市建设政策规划

7.6.5 佛山市智慧城市建设进程分析

7.7 天津市智慧城市建设发展分析

7.7.1 天津市智慧城市建设基础条件分析

7.7.2 天津市智慧城市建设投资情况

7.7.3 天津市智慧城市建设细分领域

7.7.4 天津市智慧城市建设政策规划

7.7.5 天津市智慧城市建设进程分析

7.8 武汉市智慧城市建设发展分析

7.8.1 武汉市智慧城市建设基础条件分析

7.8.2 武汉市智慧城市建设投资情况

7.8.3 武汉市智慧城市建设细分领域

7.8.4 武汉市智慧城市建设政策规划

7.8.5 武汉市智慧城市建设进程分析

7.9 宁波市智慧城市建设发展分析

7.9.1 宁波市智慧城市建设基础条件分析

7.9.2 宁波市智慧城市建设投资情况

7.9.3 宁波市智慧城市建设细分领域

7.9.4 宁波市智慧城市建设政策规划

7.10 南京市智慧城市建设发展分析

7.10.1 南京市智慧城市建设基础条件分析

7.10.2 南京市智慧城市建设投资情况

7.10.3 南京市智慧城市建设细分领域

7.10.4 南京市智慧城市建设政策规划

7.10.5 南京市智慧城市建设进程分析

7.11 沈阳市智慧城市建设发展分析

7.11.1 沈阳市智慧城市建设基础条件分析

7.11.2 沈阳市智慧城市建设投资情况

7.11.3 沈阳市智慧城市建设细分领域

7.11.4 沈阳市智慧城市建设政策规划

7.11.5 沈阳市智慧城市建设进程分析

7.12 重庆市智慧城市建设发展分析

7.12.1 重庆市智慧城市建设基础条件分析

7.12.2 重庆市智慧城市建设投资情况

7.12.3 重庆市智慧城市建设细分领域

7.12.4 重庆市智慧城市建设政策规划

7.12.5 重庆市智慧城市建设进程分析

7.13 成都市智慧城市建设发展分析

7.13.1 成都市智慧城市建设基础条件分析

7.13.2 成都市智慧城市建设投资情况

7.13.3 成都市智慧城市建设细分领域

7.13.4 成都市智慧城市建设政策规划

7.13.5 成都市智慧城市建设进程分析

7.14 合肥市智慧城市建设发展分析

7.14.1 合肥市智慧城市建设基础条件分析

7.14.2 合肥市智慧城市建设投资情况

7.14.3 合肥市智慧城市建设细分领域

7.14.4 合肥市智慧城市建设政策规划

7.14.5 合肥市智慧城市建设进程分析

7.15 昆明市智慧城市建设发展分析

7.15.1 昆明市智慧城市建设基础条件分析

7.15.2 昆明市智慧城市建设投资情况

7.15.3 昆明市智慧城市建设细分领域

7.15.4 昆明市智慧城市建设政策规划

7.15.5 昆明市智慧城市建设进程分析

 

第8章:中国智慧产业领先企业经营分析

8.1 智慧产业企业总体发展状况

8.2 智慧产业领先企业经营分析

8.2.1 银江股份有限公司

8.2.2 上海宝信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8.2.3 中远海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8.2.4 安徽皖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8.2.5 深圳市赛为智能股份有限公司

8.2.6 同方股份有限公司

8.2.7 深圳键桥通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8.2.8 浙江众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8.2.9 深圳达实智能股份有限公司

8.2.10 泰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8.2.11 太极计算机股份有限公司

8.2.12 上海延华智能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8.2.13 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8.2.14 用友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8.2.15 浙大网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8.2.16 北京数字政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8.2.17 易联众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8.2.18 北京久其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8.2.19 焦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8.2.20 浙江网盛生意宝股份有限公司

8.2.21 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8.2.22 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8.2.23 深圳市图元科技有限公司

8.2.24 深圳市百纳九洲科技有限公司

8.2.25 福建特力惠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8.2.26 上海数慧系统技术有限公司

8.2.27 杭州天夏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8.2.28 浙江省公众信息产业有限公司

8.2.29 北京华美博弈科技有限公司

8.2.30 易建科技有限公司

订购流程
    电话购买

    拔打普华有策全国统一客户服务热线:01089218002,24小时值班热线杜经理:13911702652(微信同号),张老师:18610339331

    在线订购

    点击“在线订购”进行报告订购,我们的客服人员将在24小时内与您取得联系

    邮件订购

    发送邮件到puhua_policy@126.com;或13911702652@139.com,我们的客服人员会在24小时内与您取得联系

    签订协议

    您可直接下载“订购协议”,或电话、微信致电我公司工作人员,由我公司工作人员以邮件或微信给您“订购协议”;扫描件或快递原件盖章版

支付方式
    对公打款

    户名:北京普华有策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开户银行: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复兴路支行
    账号:1121 0301 0400 11817

    发票说明

    任何客户订购普华有策产品,公司都将出具全额的正规增值税发票。发票我们将以快递形式及时送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