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推荐
废钢:低碳转型下的 “绿色关键资源” 与产业重构机遇
发布日期:2025-10-17 11:36:28

废钢:低碳转型下的 “绿色关键资源” 与产业重构机遇

在全球碳中和浪潮与中国钢铁行业绿色转型的双重驱动下,曾被视作 “工业废料” 的废钢正完成向 “绿色关键资源” 的价值跃升。作为电炉炼钢的核心原料,废钢不仅是钢铁产业降碳减排的关键抓手,更在资源安全战略中占据重要地位。2024 年中国废钢回收量达 2.5 亿吨,占全球总产量的 50% 以上,市场规模突破 1.1 万亿元,一个政策引导、技术驱动、需求旺盛的产业新格局正加速形成。

1、中国废钢行业发展历程

中国废钢行业发展起步较晚,在钢铁工业如火如荼发展的同时并没有跟上其步伐,导致在炼钢废钢比上与国外发达国家、甚至一些发展中国家都存在一定差距。2010年以来,国家开始对废钢行业进行更多的政策规划支持,给我国废钢行业的发展的腾飞提供较大助力。

中国废钢行业发展历程

2-25101G13Ab05.jpg

资料来源:普华有策

2、产业现状:规模领跑全球,结构持续优化

中国已确立全球废钢市场的主导地位,2024 年废钢回收量较 2023 年稳步增长,华东地区以 32% 的回收占比成为核心区域,华北地区紧随其后,回收量达 9800 万吨,占全国总量的 39.2%。这种区域分布与钢铁产业布局高度契合,长三角、环渤海等钢铁重镇为废钢提供了充足的资源供给与消化能力。

在产业结构层面,行业呈现 “头部引领、中小补充” 的格局。2024 年全国废钢加工企业超 2000 家,加工能力达 1.8 亿吨,宝武钢铁以 4800 万吨的回收量占据 19.2% 的市场份额,河钢、鞍钢等龙头企业亦形成千万吨级回收规模。下游需求端,电炉炼钢成为拉动废钢消费的核心动力,2024 年中国电炉钢产量达 1.2 亿吨,占粗钢总产量的 18%,其中 90% 以上的原料来自废钢,宝钢等先进企业废钢使用比例已超 25%。

资源供给结构正发生深刻变化。传统建筑拆迁废钢占比逐步下降,工业制造废料与报废汽车、家电等再生资源占比持续提升,其中汽车拆解废钢占比已突破 28%,成为重要增量来源。这种结构优化不仅提升了废钢品质,更推动产业从 “粗放回收” 向 “精准利用” 转型。

3、核心驱动:政策、资源与技术的三重赋能

政策红利的持续释放为行业发展奠定基础。国家《2024—2025 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明确提出,2025 年底废钢利用量需达 3 亿吨,电炉钢占比力争提升至 15%;《“十四五” 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更设定 2025 年废钢利用量 3.2 亿吨的目标。地方层面,四川、浙江等省份纷纷出台配套政策,将电炉钢占比目标设定在 40%,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对回收利用项目的支持进一步激活市场活力。

资源安全战略凸显废钢价值。中国铁矿石对外依存度超 80%,而国内废钢积蓄量已超 100 亿吨,形成巨大的 “城市矿藏”。数据显示,每多用 1 亿吨废钢可减少 1.6 亿吨铁矿石进口,同时降低 70% 的碳排放与 60% 的能源消耗,这种 “资源替代 + 降碳双赢” 的特性,使废钢成为破解钢铁产业资源约束的关键路径。

技术革新重构产业效率。AI 智能分选、激光识别等技术的应用使废钢纯净度提升至 98% 以上,用友 BIP 智能判级系统通过 3D 点云技术将散料识别准确率提升 20%,帮助企业降低采购成本超 1600 万元。2025 年废钢加工设备智能化渗透率已达 61%,破碎线产能效率提升 40%,技术进步正推动行业从 “经验依赖” 向 “数据驱动” 转型。

4、挑战与瓶颈:发展中的结构性矛盾

尽管前景广阔,行业仍面临多重制约。回收体系碎片化问题突出,中小回收商占比超 70%,存在分拣标准不统一、环保设施简陋等问题,导致约 20% 的废钢资源未能高效利用。区域发展失衡明显,西南、西北地区回收能力仍处起步阶段,与华东地区的差距显著。

技术瓶颈亟待突破。低品位废钢的高值化利用仍是行业难题,电解分离等关键技术尚未实现产业化,限制了劣质废钢的回收价值。同时,废钢溯源体系建设滞后,部分再生钢铁原料因成分不明难以进入高端炼钢环节,制约了产品附加值提升。

国际市场的不确定性加剧资源竞争。全球已有 48 个国家对废钢出口实施限制,欧盟计划 2027 年起禁止向非 OECD 国家出口废钢,美国通过 “高关税 + 免税废钢” 政策吸引全球资源流入,预计到 2030 年全球废钢市场将出现 1500 万吨供需缺口,中国虽进口依赖度低,但高端资源获取难度加大。

5、未来趋势:从规模扩张到高质量发展

行业将迎来 “量质齐升” 的发展新阶段。预计 2025 年中国废钢市场规模将达 1.3 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保持在 10% 以上,电炉钢产量提升至 1.4 亿吨,废钢使用量突破 1.8 亿吨。2030 年前,随着废钢综合回收率目标提升至 50%,行业将形成 “回收 — 加工 — 利用” 的闭环体系。

技术升级将聚焦三大方向:智能化分拣设备普及率有望突破 80%,数字化交易平台使线上交易占比达 45%;低碳加工技术加速应用,无油破碎、低温分离等工艺降低加工环节碳排放;低品位废钢提纯技术实现突破,推动资源利用率提升至 95% 以上。

国际贸易格局将重塑行业布局。中国在保持出口限制的同时,正通过修订《再生钢铁原料》国家标准、推进国际认证等方式优化进口结构,已有 18 家企业通过国际认证,高端废钢出口溢价空间扩大 15%-20%。区域整合加速,华南地区 2025 年回收量预计突破 3400 万吨,成为增长最快的区域市场。

废钢产业的崛起不仅是钢铁行业的原料革命,更是中国循环经济发展的缩影。在政策引导、技术创新与市场需求的合力推动下,废钢将从 “资源替代者” 转变为 “产业引领者”,为钢铁行业实现 “双碳” 目标、保障资源安全提供坚实支撑,在全球绿色产业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

2025-2031年废钢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专项报告涵盖行业全球及中国发展概况、供需数据、市场规模,产业政策/规划、相关技术/专利、竞争格局、上游原料情况、下游主要应用市场需求规模及前景、区域结构、市场集中度、重点企业/玩家,企业占有率、行业特征、驱动因素、市场前景预测,投资策略、主要壁垒构成、相关风险等内容。同时北京普华有策信息咨询有限公司还提供市场专项调研项目、产业研究报告、产业链咨询、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专精特新小巨人认证、市场占有率报告、十五五规划、项目后评价报告、BP商业计划书、产业图谱、产业规划、蓝白皮书、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认证、IPO募投可研、IPO工作底稿咨询等服务。(PHPOLICY:RSY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