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国内标准物质市场总体规模将达到 41.8亿元左右
1、标准物质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1)标准物质行业特点及作用分析
标准物质属于科学服务行业的一个子行业,是指具有足够均匀和稳定的特定特性的物质,其特性被证实适用于测量中或标称特性检查中的预期用途。
标准物质主要特点

标准物质是计量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化学、生物等专业领域统一量值、开展量值传递溯源的主要载体,也是国家重要战略资源,发挥着‘测量砝码’的重要作用。
标准物质主要作用

(2)标准物质发展历程
从全球市场角度来看,欧美发达国家在标准物质研究方面具有较早的历史优势。例如,美国标准局(现为国家标准技术研究院,简称 NIST)在1906年制备并颁布了首批冶金标准物质和标准样品。这些产品通常处于全球市场的z高级别,能够满足多数市场需求,并且这些国家能够迅速根据市场变化推出新产品,占据了国际标准物质市场的主要份额。
相比之下,中国的计量科学和标准物质的发展起步相对较晚。在新中国成立之前,中国仅有少量的标准物质是从国外进口的。中国的第一个标准物质诞生于1951年,由国家钢铁研究总院研制。随后,1955年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成立,成为国内计量基准的主要研制者,负责各领域计量基准的研究和发布。
进入21世纪后,中国的标准物质行业迅速发展。国内标准物质生产者体系逐渐与国际接轨,标准物质的生产量和质量显著提升。现在,中国不仅生产越来越多的标准物质,还开始生产有证的标准物质,这些产品的质量已经得到国际认可。
总体而言,中国在标准物质领域的发展速度和质量水平正在迅速提升,逐步缩小与欧美发达国家的差距,展现出强大的发展潜力和竞争力。
标准物质发展历程

近年来国内标准物质市场整体呈快速增长状态,预计到 2024年国内标准物质市场总体规模将达到 41.8亿元左右。细分领域中,环境与食品、医药与临床、工业与消费品、生物化学等领域由于与百姓生活与健康直接相关,受到的重视程度高,预计将保持较快的增长。
2、行业发展趋势
国内外行业发展趋势

资料来源:普华有策
3、中国标准物质生产格局
国家科研机构与民营企业的双轨制:国产标准物质的研发短期内仍以国家科研机构为主导,但民营企业的作用将日益凸显,通过学习国际先进经验,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有望在未来十年到二十年内培育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品牌。
人才培养与技术积累:本土生产者需加强专业队伍建设,加大研发投入,跨越体系建立、人才培育、技术积累等难关,以提升标准物质的整体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标准物质行业在全球范围内展现出不同的发展阶段和特点。欧美市场侧重于整合与高端化,而中国市场则聚焦于快速扩张和自主创新。未来,中国标准物质行业有望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更大作用,成为全球标准物质行业的重要参与者和贡献者。
标准物质属于科学服务行业的一个子行业,在世界科学服务领域,国际巨头通过集团化经营形成合力,雄厚的资金实力、强大的研发能力、齐全的产品线以及布局全球的经营网络使其在市场竞争中优势凸显,产品横跨科研试剂、实验耗材、仪器设备等多个领域,市场份额较大。
一些大型国际标准物质企业进入中国市场较早,以 2009 年进入中国的 LGC 为例,其 2011 年与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标准物质与标准化研究所开展合作,利用其技术优势大力拓展国内市场。近年来这些企业进一步加大了在中国的投资力度,企业在品牌声誉、规模、技术等方面上有显著优势,所以进口标准物质仍旧在国内占市场主导地位。
国内标准物质企业起步晚,市场主体初期以小型经销商为主。但近年来,我国本土标准物质生产者体系与国际接轨,标准物质生产者和有证标准物质的数量日益增加,质量显著提高,发展迅速。目前,我国标准物质行业形成了三大类主要竞争者,包括各国官方试验检测机构、拥有标准物质业务的国际集团公司以及中国本土标准物质公司。
具体的代表性机构

更多行业资料请参考普华有策咨询《2024-2030年标准物质行业市场调研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同时普华有策咨询还提供市场专项调研项目、产业研究报告、产业链咨询、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专精特新小巨人认证、市场占有率报告、十五五规划、项目后评价报告、BP商业计划书、产业图谱、产业规划、蓝白皮书、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认证、IPO募投可研、IPO工作底稿咨询等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