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2024-2030年电力行业细分市场研究及投资前景趋势预测报告
发布日期: 2024-07-02 03:43:09

电力行业下游细分市场分析及前景

1、电力行业产业链分析

电力行业产业链上游为发电,主要包括火力发电(煤等可燃烧物)、太阳能发电、大容量风力发电技术、核能发电、水利发电等;中游为输电、输电及配电、供电、售电,下游为用电。

电力行业产业链结构图

2-240F119440NU.jpg

截至202312月底,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约29.2亿千瓦,同比增长13.9%。其中,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约6.1亿千瓦,同比增长55.2%;风电装机容量约4.4亿千瓦,同比增长20.7%

我国发电装机容量及发电量保持持续平稳增长趋势,发电供应能力不断提升。

2023年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

2-240F1194420101.jpg

近年来,在中国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基础设施建设、设备与技术改造等市场影响因素的持续推进下,电力行业形成建设推进稳步发展的良好趋势,由此创造的较大的市场需求空间有效推动了电力工程行业的发展成熟。2019 年以来,中国电力行业投资总体保持稳定上升态势。2022 年中国电力行业累计完成固定资产资额 12,470.01 亿元,其中电源工程投资 7,463.97亿元,占电力工程建设行业的 59.86%,同比增长 27.20%。总体来看,我国电量行业上游发电行业发电量持续扩大,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持续扩大,供给端较为充足。

2、电力行业下游细分市场分析及前景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电力发电量和用电量规模呈现不断增长态势,到目前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电力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2019年至 2023年,我国社会用电量持续上升,全社会用电量从7.23万亿千瓦时增长到 9.25万亿千瓦时,年均复合增长率为 6.35%

2022年全国人均用电量6,116千瓦时/人,比上年增加217千瓦时/人。从全球范围内来看,欧美发达国家人均用电量恢复正增长,中国人均用电量同比增速最高。2021年,7个典型国家中人均用电量最高的3个国家分别为美国(12,741千瓦时/人)、日本(7,673千瓦时/人)、法国(6,909千瓦时/人);中国人均用电量5,899千瓦时/人,约为OECD国家平均水平(7,720千瓦时/人)的八成,与OECD国家平均水平的差距较上年缩小382千瓦时/人。

2022年我国人均生活用电量为946.67((单位:千瓦时/人),相较于2021年增长13.37%,为近五年来增速最高。从世界范围内看,美国人均生活用电量超过4,500千瓦时/人,中国人均生活用电量约占OECD国家平均水平的三成。2021年,7个典型国家中人均生活用电量最高的3个国家分别是美国((4,950千瓦时/人)、法国((2,492千瓦时/人)、日本((2,250千瓦时/人);中国人均生活用

电量835千瓦时/人,约为OECD国家平均水平((2,780千瓦时/人)的三成,与英国的差距较上年缩小56千瓦时/人。从人均生活用电量及人均用电量来看,我国居民领域用电量有较大提升空间。

在行业用电方面,我国第二产业保持用电主体地位。2022年,第一产业用电量1,147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的1.3%;第二产业用电量56,991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的66.0%;第三产业用电量14,862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的17.2%2021年全国全行业用电量同比增速最高达到10.35%2022年增速明显放缓,同比增速为3.61%,近五年来全国全行业用电量呈增长趋势。

从电气化水平来看,中国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同比增幅最大,日本终端用能电气化水平保持领先。2021年,7个典型国家中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最高的3个国家分别为日本(30.5%)、中国((27.42%)、法国((26.5%),中国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超出OECD国家平均水平((23.7%3.3个百分点。随着终端用能电气化水平持续提升,预计2030年,伴随着工业、建筑、交通等终端用能部门电能替代不断加强,我国电气化进程将由目前的电气化中期成长阶段,进入电气化中期转型阶段,带动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达到35%左右。总体而言,我国电力行业下游用电市场呈现不断扩张趋势。

3、配电售电行业情况概述

从新增量看,2022年全国新增220千伏及以上变电设备容量25,839万千伏安,比上年多投产1,505万千伏安,同比增长6.3%;新增22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长度38,967千米,较上年多投产6,747千米,同比增长21.2%2021年、2022年,220千伏及以上变电设备容量增速维持在5%左右,22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回路长度增速维持在4%上下。新增规模中,变电设备容量增量位于近十年次高点,输电线路回路长度增量为近十年第三高点。在交流工程中,南阳一荆门一长沙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荆门一武汉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投运,新增线路长度1,451千米,变电设备容量为600万千伏安。1,000千伏工程新增输电线路比上年增加较多,增加761千米;500千伏工程新增输电线路和变电设备容量分别比上年增长738千米和1,147万千伏安。总体来说我国近些年来电网投运总规模平稳增长。

2023年全国各电力交易中心累计组织完成市场交易电量56,679.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9%,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为61.4%,同比提高0.61个百分点。省内交易电量合计为45,090.1亿千瓦时,其中电力直接交易42,995.3亿千瓦时(含绿电交易537.7亿千瓦时、电网代理购电8,794.7亿千瓦时)、发电权交易1,964.2亿千瓦时、其他交易130.5亿千瓦时。省间交易电量合计为11,589.4亿千瓦时,其中省间电力直接交易1,293.6亿千瓦时、省间外送交易10,159.7亿千瓦时、发电权交易136.1亿千瓦时。

近些年来我国电力交易市场交易电量持续增长,同比增长幅度最高达39.05%,最低为7.9%,其中2022年电力市场交易规模和主体数量均创历史新高,按交易结算口径统计,2022年全国市场交易电量共5.25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9%,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达60.8%,同比提高15.4个百分点。其中,跨省跨区市场化交易电量首次超1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近50%,市场在促进电力资源更大范围优化配置的作用不断增强。

4、电力细分行业竞争格局

1)京津冀地区售电企业较集中

截至 2022 10 月,在地区分布方面,我国售电公司集中在京津冀地区,其中河北、山西、山东企业数量分布较多,特别是河北省,聚集的企业数量最多,达 259 家,其次是山西省,数量238 家,山东省 244 家,北京市 164 家,辽宁省 122 家,天津市 43 家。南方地区中广东省注册数量最多,为 256 家。

2)国家电网交易量全国第一

按照年市场化交易电量进行售电公司的梯队划分,可以按照万亿千瓦时、千亿千瓦时和百亿千瓦时及以下划分。其中处于第一梯队的是国家电网,国家电网 2021 年市场化交易电量为 2.87万亿千瓦时,占全国市场化交易电量的 76%,南方电网市场化交易电量接近万亿千瓦时,两家公司在目前售电市场上处于霸主地位。

第二梯队是千亿千瓦时的华能国际和国电电力,市场化交易电量分别是 2 千亿千瓦时和 1 千亿千瓦时。第三梯队是百亿千瓦时售电量,依次为广东电力、蒙电华能、广州发展,而桂东电力、科陆电子、西昌电力售电量为十亿级别。

更多行业资料请参考普华有策咨询2024-2030年电力行业细分市场研究及投资前景趋势预测报告,同时普华有策咨询还提供市场专项调研项目、产业研究报告、产业链咨询、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专精特新小巨人认证、市场占有率报告、十五五规划、项目后评价报告、BP商业计划书、产业图谱、产业规划、蓝白皮书、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认证、IPO募投可研、IPO工作底稿咨询等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