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性的定制化产品和防治方案将是噪声与振动控制行业发展新趋势
1、噪声与振动控制行业基本情况
噪声与振动控制的基本原则遵循优先对噪声或振动源进行控制;其次尽可能靠近污染源采取传播途径的控制技术措施;必要时再考虑敏感目标防护措施。
噪声与振动控制的具体措施

资料来源:普华有策
生态环境部制订的、2022年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进一步完善了噪声防治对策和措施。导则规定,对噪声传播途径控制的主要措施即设置声屏障,声屏障的具体型式根据声环境保护目标处超标程度、噪声源与声环境保护目标的距离、敏感建筑物高度等因素综合考虑来确定。
2、行业发展现状
2020至2022年,受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影响,各地企业业绩整体下滑。然而,随着新噪声法的实施,地方环保系统加大了对噪声污染的整治力度,刺激了噪声与振动控制市场的恢复。2022年,我国该行业的技术和市场需求主要集中在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的消声、隔声与隔振方面。同时,工业领域(如分布式能源、石油化工等)的需求有所减少。受新噪声法推动,地方监察力度增加,中小型环保项目和功能性隔声窗的需求上升。2022年,噪声与振动控制行业产值约116亿元,近年来行业总产值汇总如下:
全国噪声与振动污染防治行业总产值及增速

资料来源:普华有策
噪声与振动污染防治行业总产值结构图

资料来源:普华有策
3、我国交通噪声污染防治行业发展情况
1)新噪声法下的交通噪声污染防治
我国噪声污染防治法将工业生产、建筑施工、交通运输和社会生活中所产生的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的声音界定为噪音,对“交通运输噪声污染防治”设置专门章节进行规定。
如下图所示,噪声污染防治法对交通运输噪声的污染防治分别从四个可能产生污染的方向进行规定:

资料来源:普华有策
对于“新建、改建、扩建可能产生噪声污染的建设项目”,应当在可能造成噪声污染的重点路段设置声屏障或者采取其他减少振动、降低噪声的有效措施。”并且“应当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防止、减轻噪声污染”;
对于“在交通干线两侧、工业企业周边等地方建设噪声敏感建筑物”,应当按照规定间隔一定距离,并采取减少振动、降低噪声的措施;
对于“因公路、城市道路和城市轨道交通运行排放噪声造成严重污染的”,应当调查评估和责任认定,制定噪声污染综合治理方案,采取管理或者工程措施,减轻噪声污染;
对于“因铁路运行排放噪声造成严重污染的”,当对噪声污染情况进行调查,制定噪声污染综合治理方案,采取有效措施,减轻噪声污染。
《噪声污染防治法》规定了相关责任部门的维护、保养及监测义务。公路、城市道路、轨道交通、铁路等单位需保持噪声设施正常运行,并按国家要求进行噪声监测,确保监测数据的真实性与准确性。新法对噪声监测的要求更加明确,规定主管部门设立监测站,定期发布环境质量信息,并加强对噪声敏感区域的监测。
(2)我国交通噪声污染防治现状
近年随着经济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噪声污染问题日益严重。2022年,全国噪声投诉案件约450.3万件,其中生态环境部门接到25.4万件,占环境污染举报的59.9%。未来几年,我国将重点监测区域噪声和社会生活噪声,特别是噪声敏感区域的声环境质量,这将推动噪声与振动防治产品的需求。从2018年起我国开始在主要城市设置交通声环境自动监测站,接下来每年几乎以翻倍的速度增长,如下图所示:
我国城市道路交通环境自动监测站点数

资料来源:普华有策
随着各地对交通噪声污染防治措施的开展,以及各城市声环境监测的加强,交通噪声防治相关的工程呈现较高的增长态势。目前国内交通噪声污染防治项目仍然以新建交通项目配套声屏障工程为主,但随着各地对声环境监测及居民噪声投诉的重视,主动改造现有交通道路、增设声屏障工程的项目增多,改造改建类的声屏障工程项目也呈增长趋势。
4、我国交通噪声污染防治市场情况
得益于国家轨道交通建设的稳步、快速发展,交通噪声污染防治市场也伴随国家铁路、高速公路、轨道交通及市政交通建设在稳步、快速扩展。
(1)铁路领域
2013至2022年,全国铁路投资7.75万亿元,新增铁路5.62万公里,2022年底铁路总里程达15.5万公里,其中高铁4.2万公里。预计到2025年,全国铁路里程将达16.5万公里,高速铁路5万公里。随着铁路投资增长和“走出去”战略推进,噪声污染防治市场也在扩展,尤其是市域(郊)铁路建设将推动噪声与振动治理需求增长,预计将增加高等级减振降噪措施。
(2)高速公路及市政道路领域
《国家公路网规划(2013-2030)》提出建设40.1万公里公路,其中包括26.5万公里普通国道和11.8万公里国家高速公路。预计2012至2030年新建公路23.1万公里。随着城市化进程推进,交通噪声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尤其是城市道路交通噪声已成为主要污染源,影响居民生活。高速公路的快速发展使交通噪声防治成为环境治理的重点,声屏障成为广泛应用的降噪手段。
(3)城市轨道交通领域
随着城镇化加速和轨道交通快速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噪声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尤其在密集区域。声屏障系统成为关键解决方案,推动了相关行业投资增长。2022年实施的新《噪声污染防治法》提出更高要求,促进了既有线路改造,减少噪声和振动投诉。未来,随着新建和改造项目增加,噪声防治市场将持续扩大。
5、行业发展趋势
(1)环保意识提高对行业影响较为明显
随着环保意识提升,铁路、公路和轨道交通噪音问题受到关注。2007年宁沪高速声屏障未能有效减噪,2014年环保组织提起诉讼,法院整改。2017年,《环境保护法实施条例》加强噪声污染控制。不同领域需因地制宜选用符合环保要求的声屏障材料,确保防腐、防潮、防火,避免二次污染。
(2)行业发展亟需新技术推出
我国噪声与振动控制行业将聚焦铁路、公路、城市轨道交通噪声振动控制、环境噪声监测、地铁上盖物业噪声控制及新型声学材料研究。多种降噪技术将综合应用,噪声控制设计需综合考虑声学、热力学、流体力学等多学科要求。声屏障材料和结构的研究方向将聚焦轻质、耐候性强、环保、吸声性能好且耐久的无纤维化、高性能声屏障。
(3)行业内企业经营发展将更多地向规模化、标准化与专业化并重的方向发展
我国声屏障行业发展较短,大多数企业规模较小,缺乏规模化生产能力。随着下游行业对规范化、规模化需求提升,企业需向标准化、专业化方向发展。随着技术门槛提高和竞争加剧,行业集中度上升,大型企业凭借资金和技术优势将获得更高定价权,行业整体利润水平提升。
(4)针对性的、定制化产品和防治方案将是行业发展的新趋势
随着轨道交通噪声与振动污染问题日益突出,未来将采用定制化防治方案,推动噪声治理技术发展。新《噪声污染防治法》加强生态环境监管,推动各部门制定噪声治理标准,带动建筑、交通等领域市场增长。噪声监测设备需求将增加,技术逐步提升,噪声地图应用推广。
6、行业竞争格局
我国声屏障行业起步较晚,1992年贵州贵黄高速公路首设声屏障。近年来,随着交通建设和环保意识提升,行业发展迅速。大企业较少,主要集中在低端市场,高铁声屏障竞争较少。生产基地主要在长三角、河北、山西、四川等地。2023年1月,噪声治理企业2879家,其中小微企业占64.6%。
目前,国内声屏障产品生产企业数量众多,其中拥有自主创新技术和产品且具有一定综合实力的公司相对较少。行业内代表性企业包括中驰股份、远兴集团、江苏一环、新光环保、森特股份及九州一轨等,具体情况如下:
行业内主要企业

资料来源:普华有策
7、行业壁垒
(1)技术壁垒
声屏障设计涉及声学、力学、空气动力学等学科,企业需具备高技术水平,形成技术壁垒。高铁声屏障需满足抗疲劳标准,确保长期稳定运行。复杂环境产品需专业检测,研发与技术创新需专门人才,企业需配备相关领域的研发人员。
(2)资质壁垒
根据《建筑业企业资质标准》,环保工程资质分为一级、二级、三级,企业需依法取得资质并在许可范围内承揽业务。业主常要求投标单位提供检测报告或试验路段检测,且具备一定历史业绩。以上要求对声屏障企业在规模、业绩、技术等方面提出较高标准。
(3)资金壁垒
声屏障行业的下游为基础建设行业,主要客户为公路、铁路和市政交通工程单位。由于建设周期长和垫资需求,声屏障企业需具备较强资金实力。此外,声屏障制造属于资金密集型行业,研发、检测及原材料采购等资金投入较大,企业需达到一定经济规模才能与市场竞争,形成资金壁垒。
(4)品牌壁垒
声屏障行业的主要客户为铁路、公路及市政交通等大型基础设施施工企业,这些客户对产品质量和技术服务要求高。综合实力强的声屏障企业通过多年的努力,积累了品牌美誉度并与客户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形成了进入壁垒。良好的品牌形象有助于企业在激烈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
《2024-2030年噪声与振动控制行业细分市场调研及投资可行性分析报告》涵盖行业全球及中国发展概况、供需数据、市场规模,产业政策/规划、相关技术、竞争格局、上游原料情况、下游主要应用市场需求规模及前景、区域结构、市场集中度、重点企业/玩家,企业占有率、行业特征、驱动因素、市场前景预测,投资策略、主要壁垒构成、相关风险等内容。同时北京普华有策信息咨询有限公司还提供市场专项调研项目、产业研究报告、产业链咨询、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专精特新小巨人认证、市场占有率报告、十五五规划、项目后评价报告、BP商业计划书、产业图谱、产业规划、蓝白皮书、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认证、IPO募投可研、IPO工作底稿咨询等服务。(PHPOLICY:MJ)
报告目录:
第一章2019-2023年中国噪声与振动控制行业发展概述
第一节中国噪声与振动控制行业上下游产业链分析
一、产业链模型原理介绍
二、噪声与振动控制行业产业链条分析
第二节、中国噪声与振动控制行业产业链环节分析
一、主要上游产业供给情况分析
二、2024-2030年主要上游产业供给预测分析
三、主要上游产业价格分析
四、2024-2030年主要上游产业价格预测分析
五、主要下游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六、主要下游产业规模分析
七、主要下游产业价格分析
八、2024-2030年主要下游产业前景预测分析
第二章全球噪声与振动控制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分析
第一节全球噪声与振动控制行业发展规模分析
第二节全球噪声与振动控制行业市场区域分布情况
第三节北美噪声与振动控制行业地区市场分析
一、北美噪声与振动控制行业市场现状分析
二、北美噪声与振动控制行业市场规模分析
三、2024-2030年北美噪声与振动控制行业前景预测分析
第四节欧洲噪声与振动控制行业地区市场分析
一、欧洲噪声与振动控制行业市场现状分析
二、欧洲噪声与振动控制行业市场规模分析
三、2024-2030年欧洲噪声与振动控制行业前景预测分析
第五节亚洲噪声与振动控制行业地区市场分析
一、亚洲噪声与振动控制行业市场现状分析
二、亚洲噪声与振动控制行业市场规模分析
三、2024-2030年亚洲噪声与振动控制行业前景预测分析
第六节其他地区分析
第七节2024-2030年全球噪声与振动控制行业规模预测
第三章中国噪声与振动控制产业发展环境分析
第一节中国宏观经济环境分析及预测
第二节中国噪声与振动控制行业政策环境分析
第三节中国噪声与振动控制产业社会环境发展分析
第四节中国噪声与振动控制产业技术环境分析
第四章2019-2023年中国噪声与振动控制行业运行情况
第一节中国噪声与振动控制行业发展因素分析
一、噪声与振动控制行业有利因素分析
二、噪声与振动控制行业稳定因素分析
三、噪声与振动控制行业不利因素分析
第二节中国噪声与振动控制行业市场规模分析
第三节中国噪声与振动控制行业供应情况分析
第四节中国噪声与振动控制行业需求情况分析
第五节中国噪声与振动控制行业供需平衡分析
第六节中国噪声与振动控制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第七节中国噪声与振动控制行业主要进入壁垒分析
第八节中国噪声与振动控制行业细分市场分析
一、A领域
1、2019-2023年行业发展概况
2、2019-2023年需求规模
3、2024-2030年需求前景预测
二、B领域
1、2019-2023年行业发展概况
2、2019-2023年需求规模
3、2024-2030年需求前景预测
三、其他
1、2019-2023年行业发展概况
2、2019-2023年需求规模
3、2024-2030年需求前景预测
第五章中国噪声与振动控制行业运行数据监测
第一节中国噪声与振动控制行业总体规模分析
第二节中国噪声与振动控制行业产销与费用分析
一、行业产成品分析
二、行业销售收入分析
三、行业总资产负债率分析
四、行业利润规模分析
五、行业总产值分析
六、行业销售成本分析
七、行业销售费用分析
八、行业管理费用分析
九、行业财务费用分析
第三节中国噪声与振动控制行业财务指标分析
一、行业盈利能力分析
二、行业偿债能力分析
三、行业营运能力分析
四、行业发展能力分析
第六章2019-2023年中国噪声与振动控制市场格局分析
第一节中国噪声与振动控制行业集中度分析
一、中国噪声与振动控制行业市场集中度分析
二、中国噪声与振动控制行业区域集中度分析
第三节中国噪声与振动控制行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第四节中外噪声与振动控制行业市场竞争力分析
第五节噪声与振动控制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一、噪声与振动控制行业竞争概况
二、重点企业市场份额占比分析
1、重点企业资产总计对比分析
2、重点企业从业人员对比分析
3、重点企业营业收入对比分析
4、重点企业利润总额对比分析
5、重点企业负债总额对比分析
第七章中国噪声与振动控制行业价格走势分析
第一节噪声与振动控制行业价格影响因素分析
第二节2019-2023年中国噪声与振动控制行业价格现状分析
第三节2024-2030年中国噪声与振动控制行业价格走势预测
第八章2019-2023年中国噪声与振动控制行业区域市场现状分析
第一节中国噪声与振动控制行业区域市场规模分布
第二节中国华东地区噪声与振动控制市场分析
一、华东地区概述
二、华东地区噪声与振动控制市场需求情况及规模分析
三、2024-2030年华东地区噪声与振动控制市场前景预测
第三节华南地区市场分析
一、华南地区概述
二、华南地区噪声与振动控制市场需求情况及规模分析
三、2024-2030年华南地区噪声与振动控制市场前景预测
第四节华北地区市场分析
一、华北地区概述
二、华北地区噪声与振动控制市场规模分析
三、2024-2030年内华北地区噪声与振动控制市场前景预测
第五节华中地区市场分析
一、华中地区概述
二、华中地区噪声与振动控制市场规模分析
三、2024-2030年华中地区噪声与振动控制市场前景预测
第六节东北地区市场分析
一、东北地区概述
二、东北地区噪声与振动控制市场规模分析
三、2024-2030年东北地区噪声与振动控制市场前景预测
第七节西北地区市场分析
一、西北地区概述
二、西北地区噪声与振动控制市场规模分析
三、2024-2030年西北地区噪声与振动控制市场前景预测
第八节西南地区市场分析
一、西南地区概述
二、西南地区噪声与振动控制市场规模分析
三、2024-2030年西南地区噪声与振动控制市场前景预测
第九章2019-2023年中国噪声与振动控制行业竞争情况
第一节中国噪声与振动控制行业竞争结构分析
一、现有企业间竞争
二、潜在进入者分析
三、替代品威胁分析
四、供应商议价能力
五、客户议价能力
第二节中国噪声与振动控制行业SWOT分析
一、行业优势分析
二、行业劣势分析
三、行业机会分析
四、行业威胁分析
第十章噪声与振动控制行业重点企业分析
第一节企业
一、企业概况
二、企业主营业务概况及噪声与振动控制产品介绍
三、企业主要经济指标情况
四、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第二节企业
一、企业概况
二、企业主营业务概况及噪声与振动控制产品介绍
三、企业主要经济指标情况
四、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第三节企业
一、企业概况
二、企业主营业务概况及噪声与振动控制产品介绍
三、企业主要经济指标情况
四、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第四节企业
一、企业概况
二、企业主营业务概况及噪声与振动控制产品介绍
三、企业主要经济指标情况
四、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第五节企业
一、企业概况
二、企业主营业务概况及噪声与振动控制产品介绍
三、企业主要经济指标情况
四、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第十一章2024-2030年中国噪声与振动控制行业发展前景预测
第一节中国噪声与振动控制行业市场发展预测
一、中国噪声与振动控制行业市场规模预测
二、中国噪声与振动控制行业市场规模增速预测
三、中国噪声与振动控制行业产值规模预测
四、中国噪声与振动控制行业产值规模增速预测
五、中国噪声与振动控制行业供需情况预测
六、中国噪声与振动控制行业销售收入预测
七、中国噪声与振动控制行业投资增速预测
第二节中国噪声与振动控制行业盈利走势预测
一、中国噪声与振动控制行业毛利润增速预测
二、中国噪声与振动控制行业利润总额增速预测
第一节中国噪声与振动控制行业重点投资方向分析
第二节中国噪声与振动控制行业重点投资区域分析
第三节中国噪声与振动控制行业投资注意事项
第四节中国噪声与振动控制行业投资可行性分析
第十三章2024-2030年噪声与振动控制行业投资机会与风险分析
第一节投资环境的分析与对策
第二节投资挑战及机遇分析
第三节行业投资风险分析
一、政策风险
二、经营风险
三、技术风险
四、竞争风险
五、其他风险

户名:北京普华有策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开户银行: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复兴路支行
账号:1121 0301 0400 11817
任何客户订购普华有策产品,公司都将出具全额的正规增值税发票,并发送到客户指定微信或邮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