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新能源等行业对盐化工产品的需求成为盐业发展新增长点
发布日期: 2025-02-09 04:33:09

新能源等行业对盐化工产品的需求成为盐业发展新增长点

1、盐业产业链简述

盐业产业链上游主要是原盐生产企业,根据原盐产制方法的不同,原盐可分为井矿盐、海盐、湖盐等类型;盐业产业链中游主要是食盐、工业用盐和盐化工生产企业;盐业产业链的下游主要包括食盐消费者、食品加工企业、工业盐客户和盐化工客户等。工业盐和盐化工产品主要用来生产纯碱、烧碱、氯化铵、PVC等,下游涉及玻璃、造纸、复合肥、农药、日用化工、制药、新能源等多个行业。

盐业产业链

2-25020R03533947.jpg

资料来源:普华有策

2、上游分析

盐业产业链的上游为原盐生产行业,原盐根据来源不同可以分为海盐、湖盐、井矿盐。其中全国原盐产量以井矿盐产量最大,其次为海盐,最后为湖盐。

海盐指以海水为原料经日晒自然结晶而成的盐,我国海盐所用盐场主要分布在渤海沿岸、黄海沿岸和两岛地区;井矿盐指运用钻井法汲取地表浅部或地下卤水加工制成的盐或通过水溶开采地下岩盐经加工制成的盐,我国井矿盐所用盐矿主要分布在青海、新疆、四川、云南、江西、湖北、江苏、山东等地;湖盐指从盐湖中直接采出的盐和以盐湖卤水为原料在盐田中晒制而成的盐,我国湖盐所用盐湖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包括新疆、西藏、内蒙古等地。

在湖盐、海盐和矿盐中,海盐和湖盐生产方式类似,通过海水/湖水蒸发晒制而成,具有产量较低、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大(地理位置、天气等)、制盐成本较高等特点。矿盐是通过注水溶解地下盐矿后再抽出蒸馏而成,通常生产流程的可控性强,产量高,成本低。

根据中国盐业协会公布的数据,2023年全国原盐产能12425万吨,其中海盐产能3440万吨,占27.69%;井矿盐产能7205万吨,占57.99%;湖盐产能1780万吨,占14.33%。

2023年我国原盐产能占比

2-25020R0354I42.jpg

资料来源:普华有策

3、下游分析

行业的下游可以基本分类为食盐消费者和工业盐及盐化工使用者。食盐的下游客户主要包括个人消费者和食品加工企业等,工业盐和盐化工的下游主要包括化工、制药、玻璃、造纸、新能源等行业的工业企业等。

我国原盐消费体系中工业盐占绝对比重,食用盐占比较低。根据中国盐业协会公布的数据,2023年全国原盐消费量11,971万吨,同比增长约0.4%。其中工业盐消费量10,490万吨,占87.6%;食盐消费量1,325万吨,占11.1%;出口盐156万吨,占1.3%。

4、行业发展趋势

盐业改革后,我国食盐行业呈现出总体市场规模稳中有升;食盐产品不断丰富,食盐消费结构走向多样化、高端化;市场化步伐加快,食盐生产企业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高等新的发展趋势。

(1)食盐市场规模稳中有升

2017年1月1日之前,我国食盐行业由国家专营管控,食盐销售采用食盐专营管理方式,食盐定点生产企业和食盐定点批发企业各司其职,食盐定点生产企业只负责食盐生产而不能直接进入市场,食盐定点批发企业按照国家食盐定价划区供应,各区域之间不形成竞争。

国务院2016年4月22日印发的《盐业体制改革方案》自2017年1月1日正式实施,在坚持食盐专营制度基础上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未取消食盐专营,但生产企业可以直接进入流通渠道,各省级食盐批发企业可以开展跨省经营,同时放开食盐出厂、批发和零售价格,由企业根据生产经营成本、食盐品质、市场供求状况等因素自主确定,市场竞争相应有所加剧。

(2)食盐产品不断丰富,食盐消费结构走向多样化、高端化

盐业体制改革以后,生产企业可以直接进入流通渠道,各省级食盐批发企业可以开展跨省经营,市场竞争越发激烈。在全国食盐产大于销、井矿盐产量逐年增长的背景下,食盐产品同质化严重的问题将成为制约食盐生产企业扩大规模、提升利润的重要阻碍。

未来,食盐生产企业将走向差异化、品牌化。另外,随着大众消费升级,对传统调味品的代替化和丰富化趋势越发凸显。食盐产品也将顺应潮流,食盐产品种类日益丰富多样,实现生态食盐、绿色食盐、低钠盐等食盐产品个性化、差异化。

近年来我国对健康产业的关注度与日俱增,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2016年10月发布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要“制定实施国民营养计划,深入开展食物(农产品、食品)营养功能评价研究,全面普及膳食营养知识,发布适合不同人群特点的膳食指南,引导居民形成科学的膳食习惯,推进健康饮食文化建设”。食盐生产企业已将健康产业或健康产品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持续突出产品高端指标,开发高端产品,食盐产品走向高端化。人们对健康饮食要求标准的提高促进消费升级,绿色、天然的高端海盐产品逐渐受到人们青睐,海藻碘生态食用盐、加碘生态食用盐、未加碘生态食用盐等高端产品也逐渐流行,产品附加值持续提升。

(3)市场化步伐加快,食盐生产企业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高

2017年推进盐业体制改革后,《盐业体制改革方案》要求推动盐业企业做优做强,鼓励食盐生产、批发企业兼并重组。未来,食盐生产企业在持续拓展产品品类的同时还将积极向盐产业链集群进行转变,达到产供销一体化,实现规模经济。

2021年12月,中国盐业协会发布《盐行业“十四五”发展指导意见》,提出到“十四五”期末,盐产品年度营业收入力争达到500亿元以上,利润总额达到35亿元以上;规模以上企业研发费用支出达到3%,培育一批行业引领能力强、发展前景好、具有竞争优势的大型企业集团,大力培养扶持创建1-2个世界一流的龙头盐业企业。

未来,食盐行业市场化步伐将不断加快,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高,食盐生产企业将通过兼并收购实现全国化布局,扩大自身的资源优势,有效提升盈利能力。

2025-2031年行业市场调研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涵盖行业全球及中国发展概况、供需数据、市场规模,产业政策/规划、相关技术/专利、竞争格局、上游原料情况、下游主要应用市场需求规模及前景、区域结构、市场集中度、重点企业/玩家,企业占有率、行业特征、驱动因素、市场前景预测,投资策略、主要壁垒构成、相关风险等内容。同时北京普华有策信息咨询有限公司还提供市场专项调研项目、产业研究报告、产业链咨询、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专精特新小巨人认证、市场占有率报告、十五五规划、项目后评价报告、BP商业计划书、产业图谱、产业规划、蓝白皮书、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认证、IPO募投可研、IPO工作底稿咨询等服务。(PHPOLICY:GY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