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政策为防务行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1、防务行业概况
防务行业主要负责国家武器装备的生产和军队基础设施建设,承担国防科研生产任务,是国家安全的支柱,行业的发展主要受国家政策与战略导向、国际环境与安全形势、经济与国防发展水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2、防务行业发展态势
(1)国防预算增长支撑防务行业发展
二十大报告指出,如期实现建军一百年目标、建成世界一流军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要求。《建议》提出2035年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在此背景下,“十四五”我国国防预算持续增长,有力支撑装备建设。2021-2024年,国防预算同比增速连续4年提升,2024年达16655亿元,增速创近4年新高,推动国防科技工业与国防现代化快速发展。我国国防预算虽逐年稳定增长,但与国际军事强国比仍有提升空间。
近十年,我国国防预算占GDP比重维持在1.2%-1.3%,处于世界大国低位。建军百年目标、实战化演训、装备更新等因素,对国防预算增长提出客观需求,预计未来我国国防预算绝对值将提升,占GDP比重也有增长空间。
(2)信息化进程推动光电防务发展
现代战争逐步由机械化战争演变为信息化、智能化战争,传统武器装备在战争中的决定性作用逐步减弱,而电子信息装备则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此背景下,包含精确制导武器、光电信息装备等在内的信息化装备显得尤为重要,
军工电子是武器装备信息化核心,决定其性能。红外热成像、光学制导等光电防务系统,作为军工电子整机重要子系统,作用日益凸显。按承载平台,光电防务系统分航天、航空、船舶与地面兵装四类。在武器装备信息化、智能化趋势下,作为信息化装备“眼睛”的光电防务系统,在战场感知方面应用前景广阔且深入。
光电防务系统按承载平台分类

资料来源:普华有策
国防信息化、智能化的不断升级为军工电子行业提供了高速发展的助推力,从而进一步为光电防务类产品注入了长期增长动力。
3、行业与上下游的关联性
防务行业产业链涵盖多个环节,上游提供金属、稀有金属、高分子、陶瓷等原材料,芯片等电子元器件,动力系统及其他各类零部件;中游进行分系统集成、军工电子设备、动力系统及武器弹药制造;下游负责总体装配,向本国军队及国际军贸市场销售产品,并提供全寿命周期维护保障;技术研发贯穿全链,涵盖多领域技术,检测与认证严格把关各环节产品质量与性能,该产业链复杂且技术含量高,各环节紧密协作推动国防装备发展与更新换代。
防务行业产业链情况

资料来源:普华有策
4、防务行业的周期、季节及区域性特征
发行人防务产品根据下游军工集团等国有单位或军方的订单实施生产,并需满足订单规定的型号、设计要求及产量,且在价格方面服从审价制度。由于军工单位、军方等下游客户年度经营计划性较强,根据产品计划安排和交付进度,验收结算往往集中在第四季度,因此防务行业内企业收入及回款通常集中在第四季度,行业存在季节性特征,但不存在明显的周期或区域性特征。
5、影响防务行业发展的因素
(1)有利因素:
1)国家战略需求及政策支持
“十四五”规划、“二十大”报告明确建军目标,强调加快武器装备现代化与智能化发展。国务院等部门颁布系列政策,为行业营造优良环境,推动国防科技创新。
2)市场需求扩大
我国经济实力增强,国防支出持续增长,2021-2024年国防预算连续四年加速,2024年达16655亿元、同比增7.2%。与美国相比,我国国防预算仍有较大增长空间,支撑防务行业高景气度。
3)国际形势变化
国际战略竞争激化,军事冲突与热点问题频发,我国周边安全形势复杂,需加强国防工业现代化建设,促进防务行业发展。
(2)不利因素:
1)部分技术壁垒仍需突破
我国防务行业已经在一些领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在部分关键技术上仍然存在一定差距和短板,迫切需要寻求技术突破。
2)人才培养和引进不足
目前,高端复合型专业技术人才的缺乏仍是影响行业发展的不利因素之一。防务行业属于知识与技术密集型产业,涉及测控技术与仪器、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材料物理、光学工程、通信、微电子、机电一体化、电气工程及自动化等专业领域,对既有较强专业技术能力又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复合型人才有较大需求。
《2025-2031年防务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咨询报告》涵盖行业全球及中国发展概况、供需数据、市场规模,产业政策/规划、相关技术、竞争格局、上游原料情况、下游主要应用市场需求规模及前景、区域结构、市场集中度、重点企业/玩家,企业占有率、行业特征、驱动因素、市场前景预测,投资策略、主要壁垒构成、相关风险等内容。同时北京普华有策信息咨询有限公司还提供市场专项调研项目、产业研究报告、产业链咨询、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专精特新小巨人认证、市场占有率报告、十五五规划、项目后评价报告、BP商业计划书、产业图谱、产业规划、蓝白皮书、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认证、IPO募投可研、IPO工作底稿咨询等服务。(PHPOLICY:GY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