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政策引导下,低碳、环保、智能化等有望成为冶金智能制造的主流
发布日期: 2024-11-11 23:37:18

政策引导下,低碳、环保、智能化等有望成为冶金智能制造的主流

1、冶金智能制造装备行业发展概况和趋势

近年来,我国冶金智能制造装备行业得到迅速的发展,从原来单纯的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转变为拥有自主开发生产设备的能力,将逐步实现进口替代,同时部分公司积极开拓海外市场。

“十三五”期间,下游钢铁行业的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为大型、集约、高效化冶金智能制造装备带来巨大市场机遇,特别是对于高技术含量的高端装备,未来将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整体而言,我国冶金智能制造装备行业有以下发展趋势:

(1)装备及生产线的智能化

《钢铁工业调整升级规划(2016-2020年)》提出加快推进钢铁制造信息化、数字化与制造技术融合发展,把智能制造作为两化深度融合的主攻方向。自动化、智能化有利于提高设备的无人化操作水平,降低操作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系统的可靠性,提高加工效率。目前国内冶金装备及生产线的自动化程度已经达到较高水平,但是在轧线以外的生产准备方面,智能化与无人化水平仍有待不断提升。此外,各类设备之间的技术匹配要求越来越高,从单机设备运行,发展到整条冶金生产线工艺流程的设计和生产及智能化、无人化的实现,是冶金智能制造装备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关于促进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大力发展智能制造。开展钢铁行业智能制造行动计划,推进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商用密码、数字孪生等技术在钢铁行业的应用,在铁矿开采、钢铁生产领域突破一批智能制造关键共性技术,遴选一批推广应用场景,培育一批高水平专业化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开展智能制造示范推广,打造一批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建设钢铁行业大数据中心,提升数据资源管理和服务能力。依托龙头企业推进多基地协同制造,在工业互联网框架下实现全产业链优化。鼓励企业大力推进智慧物流,探索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生产和营销各环节的应用,不断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构建钢铁行业智能制造标准体系,积极开展基础共性、关键技术和行业应用标准研究。

(2)新工艺、新技术的不断融合与应用

下游钢铁行业工艺的不断发展,催生出对冶金智能制造装备行业质量、性能、精度和稳定性的迫切需求。在带钢轧制领域,全连轧工艺逐步取代半连轧,在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年产量可以提高10%-20%;高速棒材连铸连轧技术(无头轧制技术)在生产高附加值产品如高强度钢、碳素钢和硅钢等方面具有独特的物理冶金特点和显著优势;在棒线轧制领域,高速棒材国产化的实现及不断升级换代,高速棒材、高速线材的生产及推广奠定坚实的基础。

(3)业内企业逐步布局东南亚

受环保趋严、产能逐渐饱和等因素的影响,国内钢铁厂在海外,尤其是东南亚地区投资建厂的情况越来越多。东南亚钢铁市场拥有巨大的潜力,是全球钢材主要进口市场。同时,随着东南亚各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建筑行业和基础设施建设给钢铁市场带来了繁荣,成为钢材需求上升的主要因素。另一方面,东南亚的冶金装备的技术水平,多停留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当地钢铁企业在设备的更新改造、生产能力和技术创新等方面与国内企业存在较大差距。因此,国内大型冶金装备生产企业近年来均纷纷布局东南亚市场。

(4)“碳中和”大势下,节能降碳将持续推进

钢铁行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性行业,近年来,国家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产业政策,促进我国钢铁行业的快速、健康、有序发展,这些政策的着眼点在于压缩淘汰技术水平低、产能过剩、能耗物耗大、高污染的落后产品产能,鼓励和发展技术水平高、需求旺盛、具有节能环保特征、符合行业发展趋势的高端产品产能。随着“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和逐步落实,钢铁、石化、化工等传统高耗能行业绿色化改造将加速推进,同时绿色建材、装配式建筑和钢结构住宅将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政策引导下,低碳、环保、智能化等清洁技术有望成为冶金智能制造行业的主流,对传统工艺进行节能降碳和改造优化将逐步推进。

2、冶金智能制造装备的主要特点及优势

冶金智能制造装备作为服务于冶金行业关键环节的智能化、自动化配套产品,需满足高生产技术、安全及产品稳定性要求,多具非标属性,依客户需求及加工制造工艺流程针对性研发设计,以实现特定产品快速高效自动化生产。与传统冶金装备相比,它可提升制造过程精准控制能力、实现成本精准管理并满足个性化需求。

和传统的冶金装备相比,冶金智能制造装备主要特点及优势

2-24111115394MJ.jpg

资料来源:普华有策

3、行业竞争格局

近年来,我国冶金智能制造装备行业处于迅速发展阶段。行业内早期由大型外资企业占据主导地位,例如德国西马克集团、意大利达涅利集团等国际企业进入国内市场较早,产品技术积累深厚,长期建立的品牌形象与完善的管理体系使其拥有较高的客户忠诚度,与国内多数企业相比占较大优势,一度占据了大部分市场。随着制造工艺、技术的进步,国内头部企业已逐渐具有较强的竞争力,整体市场份额正不断提升。同时,行业内部分公司积极开拓海外市场,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合作,与国际先进企业展开竞争,其中尤其以东南亚国家为主。

行业内主要企业有:中国重型机械研究院股份公司、大连重工、中国一重、中冶赛迪集团有限公司、天津市博技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

行业内主要企业

2-241111154002358.jpg

资料来源:普华有策

2024-2030年冶金智能制造装备行业市场调研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涵盖行业全球及中国发展概况、供需数据、市场规模,产业政策/规划、相关技术/专利、竞争格局、上游原料情况、下游主要应用市场需求规模及前景、区域结构、市场集中度、重点企业/玩家,企业占有率、行业特征、驱动因素、市场前景预测,投资策略、主要壁垒构成、相关风险等内容。同时北京普华有策信息咨询有限公司还提供市场专项调研项目、产业研究报告、产业链咨询、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专精特新小巨人认证、市场占有率报告、十五五规划、项目后评价报告、BP商业计划书、产业图谱、产业规划、蓝白皮书、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认证、IPO募投可研、IPO工作底稿咨询等服务。(PHPOLICY:GY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