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客服:010-89218002
杜经理:13911702652(微信同号)
张老师:18610339331
2024年我国在全球汽车零部件行业中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提升
1、汽车零部件行业概述
汽车零部件行业是汽车工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支撑汽车工业持续稳步发展的前提条件。汽车工业的竞争很大程度上是汽车零部件产品技术、品质和成本的综合竞争,在汽车产业全球化与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汽车零部件行业地位愈发明显。按照应用系统分,汽车零部件可以分为传动系统、动力系统、悬挂系统、转向系统、电气系统等零部件。
2、全球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概况分析
1)汽车零部件行业主要由发达国家主导
汽车零部件行业是汽车工业发展的基础,其规模和技术的持续提升是汽车工业不断繁荣发展的前提。2021年全球汽车零部件收入大约15,130.9亿美元,预计2028年将达到19,809.2亿美元。其中,亚太地区预计将占据超过40%的市场份额,其次是欧洲和北美地区,市场份额均超过20%。
目前,全球汽车零部件产业由美国、德国及日本等传统汽车工业强国主导。2023年全球汽车零部件配套供应商百强榜单,日本及欧美国家占据大多数,优势显著。其中,日本上榜企业22家,美国企业18家,德国企业16家,中国企业13家,韩国企业11家。日本、美国、德国、中国、韩国入围企业共计80家,比2022年增加了8家,占比高达80%。
2023年全球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百强区域分布

2)新兴领域成为汽车零部件行业增长核心动力
2021年,随着全球复工复产进程加快、产业转型效果初显,全球汽车零部件企业总体盈利能力大幅提升。2022年,受俄乌战争、国际卫生公共事件反复及芯片短缺影响,全球汽车零部件厂商盈利水平承压,各类零部件企业利润率呈现不同程度的下滑。
随着国际卫生公共事件、供应链短缺和芯片限制等负面影响减弱,以及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趋势到来,全球汽车市场持续复苏,将带动汽车零部件行业快速增长。2022年至2030年全球汽车零部件收入平均年增长率约为4%,其中崛起的中国本土主机厂和来自亚洲的新兴电动车主机厂将成为主要的增长动力,有望为全球汽车零部件行业带来约3,000亿欧元的增量市场空间。
3、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概况
1)我国成为全球汽车零部件重要的生产和供应基地
随着汽车行业的高速发展、汽车保有量的持续增加、全球整车及零部件产能不断向我国转移以及汽车零部件出口市场的扩大,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保持了快速发展态势。我国汽车零部件市场规模从2016年的3.46万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5.7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7.4%。在顶层目标规划、市场终端需求与供给侧变革升级的三重支撑下,汽车产业链的长期趋势将叠加短期动态持续重塑行业新格局,中国汽车产业将整体复苏,汽车零部件行业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
2016-2023年中国汽车零部件市场规模(万亿元)

随着汽车市场规模扩大以及全球化采购迅速增长,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供应体系逐步完善,技术水平和研发能力大幅提升,出现了一批具有自主开发设计能力且规模较大的零部件企业和在细分领域具备较强技术研发能力的中小规模零部件企业。目前我国已形成全球规模最大、品类齐全、配套完整的汽车零部件产业体系,并深度融入全球供应链体系,成为全球重要的生产和供应基地。我国汽车零部件出口额持续增长,2022年出口额为810.9亿美元,同比增长7.3%,创下历史新高;而我国汽车零部件进口额无明显增长,2022年全年累计进口额313.1亿美元,同比下降16.9%,出现两位数下滑。2023年汽车零部件出口金额为876.7亿美元,同比增长9%,2023年汽车零部件进口金额为298.4亿美元。随着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全球供应能力的不断提升,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国际竞争力逐步增强,汽车零部件行业未来有着较大的发展空间。
2016-2023年中国汽车零部件进出口金额(亿美元)

2)核心零部件依旧依赖进口
伴随着汽车产销量的增长,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正逐步从“成本优势”为核心转向“技术开发、产品研发、创新”等高质量发展道路,行业竞争力显著提升。虽然我国本土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和外资(合资)企业的技术差距正在逐步缩小,但在发动机、变速箱、底盘等核心零部件上仍然具有较大不足,外资(合资)企业仍占据着大部分的市场份额。核心汽车零部件工业基础薄弱,一定程度上对汽车产品的可靠性、耐久性、寿命指标形成制约,不利于我国汽车工业整体竞争力进一步提升。
发动机由于长期处于高温、高压、高速转动的工作环境,设计制造难度大,技术门槛高,直接影响汽车性能、可靠性及经济性,是国家汽车工业实力的重要体现。目前我国中低端发动机在马力/扭矩等参数上已接近、甚至超越外资(合资)企业,但在高端市场仍有缺失,电喷系统、控制系统等核心零部件依旧依赖进口。
3)核心零部件市场集中度较高
汽车零部件种类型号众多,导致全球整体汽车零部件市场集中度较低。但传统汽车零部件巨头凭借其独有的技术、成本优势,多年经营积累的优质客户资源以及丰富的行业经验,在某些零部件产品,尤其是汽车核心零部件产品领域占据高端地位。如博格华纳与舍弗勒在中国DCT变速器核心部件双离合器模块领域取得主要地位,位居行业主要位置。
在国家政策支持下,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得以快速发展,各企业凭借自身在技术、品质、成本等各方面的优势在各个细分领域立足。但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大多只从事某一种特定产品,在业务多元化、全产业链布局方面与全球汽车零部件龙头仍有一定差距。
4、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1)全球汽车零部件产业逐步向我国转移,带动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快速发展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国际整车厂基于优化产业链、控制生产成本、压缩市场半径等目的,推行整车制造的全球分工协作战略和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的“本土化”战略,为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动力和广阔的市场空间。相比于外资供应商,我国零部件企业具备自研自产率高、快速响应能力强的特点,能够在保持品质良好的同时具有明显的价格优势,因此逐步得到全球厂商的认可,来自于全球整车厂的订单不断增加。
依靠国内巨大的汽车产销规模以及成本优势,部分国内优质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凭借自主技术积累以及资本优势吸收引进高端技术,逐步从“成本优势”走向“研发、集成、创新”等高质量发展道路。未来随着汽车行业新能源化、智能化,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有望凭借成本、先进制造能力、快速反应和同步研发能力等优势,在全球汽车零部件市场中占据制高点,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提升。
2)产业链整合加速,行业集中度逐渐提升
随着我国人口红利的消失,劳动力成本优势日益削弱,国内汽车零部件企业纷纷加强技术研发、完善产品结构,实现向系统开发、系统配套、模块化供货方向发展,行业并购重组步伐加快,产业链不断整合和扩展,市场集中度逐渐提升。
目前我国部分本土企业已掌握精密汽车零部件的制造工艺,有望带动我国汽车产业尤其是零部件产业竞争力加速提升。变速器作为结构复杂、精密度要求较高的汽车传动系统核心部件,在市场竞争激烈、行业洗牌加速的背景下,下游客户、总成厂商对变速器零部件产品的精度、硬度、强度以及适配性等性能指标要求不断提升,对产品工艺、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具备先进制造能力的汽车零部件厂商提供了较好的发展机遇。
3)汽车整车厂零部件外购趋势明显
汽车零部件产品种类、型号众多,不同品牌和不同车型对零部件产品规格、装配关系、工艺精度要求均存在差异,难以形成大规模的标准化的生产。在整车利润下降、主机厂加快推出新车型和缩短新车型开发周期的背景下,汽车产业精细化分工的趋势日益明显,整车厂生产模式开始从拥有大而全的零部件制造企业,转变为向上游汽车零部件企业采购。汽车经营模式已由原来集汽车总体设计、零部件制造于一身,逐渐转变为由整车厂负责设计、技术革新和核心部件生产,其他零部件在全球范围内采购的经营模式。在降本压力的驱使下,整车厂将一些主要的、高附加值的零部件以整体模块的形式,由零部件企业生产,由大型供应商组装供应,使得汽车生产更专业化,装配速度更快,生产效率更高。
4)商用车自动变速器市场渗透率持续增长
商用车作为生产工具,对于燃油经济性、维修便捷性、复杂地形适应性要求较高,对车辆购置成本较为敏感,手动挡仍然占据主流地位。国内商用车手动挡占比约为90%。随着商用车驾驶员年轻化,对车辆操控简便性、舒适性要求的提高以及自动变速器制造成本的降低,商用车变速器自动化趋势明显,其中DCT变速箱凭借在油耗、换挡时间、驾驶操纵性、动力性、最大爬坡速度、起动能力等方面的优势,有望在商用车自动变速器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更多行业资料请参考普华有策咨询《2024-2030年汽车零部件行业专项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分析报告》,同时普华有策咨询还提供市场专项调研项目、产业研究报告、产业链咨询、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专精特新小巨人认证、市场占有率报告、十五五规划、项目后评价报告、BP商业计划书、产业图谱、产业规划、蓝白皮书、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认证、IPO募投可研、IPO工作底稿咨询等服务。(PHPOLICY:MJ)
报告目录:
第—章 汽车零部件行业概述
第一节汽车零部件行业定义
第二节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历程
第三节汽车零部件行业应用情况
第四节汽车零部件产业链分析
第五节汽车零部件生命周期
第六节宏观经济分析及预测
一、全球
1、2023年经济运行情况
2、2024年经济预测
二、中国
1、2019-2023年经济运行情况
2、2024年经济预测
第七节行业政策环境
一、行业监管体制
二、行业相关法律法规
三、行业相关政策
第八节行业技术水平(相关研发机构、专利等)
第二章2019-2023年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总体发展状况
第一节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规模情况分析
一、行业单位规模情况分析(行业规模)
二、行业人员规模状况分析
三、行业资产规模状况分析
四、行业市场规模及增长率状况分析
第二节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财务能力分析
一、行业盈利能力分析与预测
二、行业偿债能力分析与预测
三、行业营运能力分析与预测
四、行业发展能力分析与预测
第三章中国汽车零部件市场供需分析
第一节汽车零部件市场现状分析及预测
—、2019-2023年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总产值分析
二、2024-2030年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总产值预测
第二节汽车零部件产品产量分析及预测
—、2019-2023年我国汽车零部件产量分析
二、2024-2030年我国汽车零部件产量预测
第三节汽车零部件市场需求分析及预测
一、2019-2023年我国汽车零部件市场需求分析
二、2024-2030年我国汽车零部件市场需求预测
第四节近3-4年汽车零部件进出口数据分析
—、我国汽车零部件进出口数据分析
1、进口分析
2、出口分析
二、2024-2030年我国汽车零部件进出口数据预测
1、进口分析
2、出口分析
第四章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第一节全球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分析
一、全球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历程
二、全球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现状
三、全球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预测
第二节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分析
一、2019-2023年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态势分析
二、2019-2023年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特点分析
三、汽车零部件行业盈利模式
第三节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重要性
第四节汽车零部件行业特性分析
第五章中国汽车零部件市场规模分析
第一节2019-2023年中国汽车零部件市场规模分析
第二节2019-2023年中国汽车零部件区域市场规模分析
一、2019-2023年东北地区市场规模分析
二、2019-2023年华北地区市场规模分析
三、2019-2023年华东地区市场规模分析
四、2019-2023年华中地区市场规模分析
五、2019-2023年华南地区市场规模分析
六、2019-2023年西部地区市场规模分析
第三节2024-2030年中国汽车零部件市场规模预测
第六章汽车零部件国内产品价格走势及影响因素分析
第一节国内产品2019-2023年价格回顾
第二节国内产品当前市场价格及评述
第三节国内产品价格影响因素分析
第四节2024-2030年国内产品未来价格走势预测
第七章汽车零部件及其主要上下游产品
第一节汽车零部件上下游分析
一、与上下游行业之间的关联性
二、上游原材料供应形势分析
三、下游产品解析(用户群体)
第二节汽车零部件行业产业链分析
一、上游行业影响及风险分析
二、下游行业风险分析及提示
三、关联行业风险分析及提示
第八章汽车零部件行业竞争情况分析
第一节行业供给集中度
第二节行业应用区域结构占比
第三节汽车零部件行业主要企业竞争力分析
一、重点企业资产总计对比分析
二、重点企业从业人员对比分析
三、重点企业营业收入对比分析
四、重点企业利润总额对比分析
五、重点企业负债总额对比分析
第九章汽车零部件行业市场竞争策略分析
第一节行业竞争结构分析
—、现有企业间竞争
二、潜在进入者分析
三、替代品威胁分析
四、供应商议价能力
五、客户议价能力
第二节行业国际竞争力比较
—、生产要素
二、需求条件
三、相关和支持性产业
四、企业战略、结构与竞争状态
第三节汽车零部件企业竞争策略分析
一、提高汽车零部件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对策
二、影响汽车零部件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因素及提升途径
三、提高汽车零部件企业竞争力的策略
第十章汽车零部件行业重点企业竞争分析
第一节企业A
一、企业汽车零部件产品概况
二、企业经营情况
三、企业核心竞争力分析
四、发展战略分析
第二节企业B
一、企业汽车零部件产品概况
二、企业经营情况
三、企业核心竞争力分析
四、发展战略分析
第三节企业C
一、企业汽车零部件产品概况
二、企业经营情况
三、企业核心竞争力分析
四、发展战略分析
第四节企业D
一、企业汽车零部件产品概况
二、企业经营情况
三、企业核心竞争力分析
四、发展战略分析
第五节企业E
一、企业汽车零部件产品概况
二、企业经营情况
三、企业核心竞争力分析
四、发展战略分析
第十一章汽车零部件行业投资与发展前景分析
第一节汽车零部件行业投资机会分析
—、汽车零部件投资项目分析
二、可以投资的汽车零部件模式
三、汽车零部件投资机会
第二节2024-2030年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预测分析
一、未来汽车零部件发展分析
二、未来汽车零部件行业技术开发方向
第三节未来市场发展前景预测
第十二章2024-2030年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趋势及投资风险分析
第一节当前汽车零部件存在的问题
第二节汽车零部件未来发展预测分析
—、中国汽车零部件发展方向分析
二、2024-2030年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规模预测
三、2024-2030年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第三节汽车零部件行业进入壁垒分析
第四节2024-2030年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投资风险分析
拔打普华有策全国统一客户服务热线:01089218002,24小时值班热线杜经理:13911702652(微信同号),张老师:18610339331
点击“在线订购”进行报告订购,我们的客服人员将在24小时内与您取得联系
发送邮件到puhua_policy@126.com;或13911702652@139.com,我们的客服人员会在24小时内与您取得联系
您可直接下载“订购协议”,或电话、微信致电我公司工作人员,由我公司工作人员以邮件或微信给您“订购协议”;扫描件或快递原件盖章版
户名:北京普华有策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开户银行: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复兴路支行
账号:1121 0301 0400 11817
任何客户订购普华有策产品,公司都将出具全额的正规增值税发票。发票我们将以快递形式及时送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