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客服:010-89218002
杜经理:13911702652(微信同号)
张老师:18610339331
未来轨道交通行业将深度融合新理论、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
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和运营过程中,智慧化技术的应用与应用场景的建设已经成为技术进步和相关服务业态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提高城市轨道交通自身运营效率、安全和服务水平的必然要求。世界各国都开始推进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在城市轨道交通中的应用,并逐渐形成各具特色的智慧城市轨交体系。
1、中国城市轨道交通概况
伴随国家发展城市都市生活圈理念的推行,为解决我国城市当前面临的交通拥堵、流动性差、环境污染、职住平衡等诸多问题,城市轨道交通以其绿色、环保、大容量、环保便捷等优势得到广泛认可。随着大城市都市生活圈和二三线城市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深入,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将进入黄金发展期。
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相关政策加快发展市域(郊)快轨(铁路)。2021 年 4 月 8 日国家发改委印发《2021 年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提出要加强建设“轨道上的城市群和都市圈”同时加快规划建设京津翼、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重点城市群城际铁路。中期来看,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加快城市群和都市圈轨道交通网络话,以城际铁路和市域(郊)铁路等轨道交通为骨干,推动市内市外交通有效衔接和轨道交通“四网融合”。城市群、都市圈建设对城轨交通提出了制式多样化的要求,市域快轨(铁路)未来发展潜力较大。
2018-2022 年,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投资规模保持在较高水平,促使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建设、规划线路规模呈快速发展趋势。
2018-2022年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投资规模及增速

可研批复投资额是城轨建设的前置指标,截至 2022 年末城轨可研批复投资额达到 4.62 万亿元,除 2020 年受疫情影响可研批复投资额出现下滑,其他年度可研批复投资额都处于增长趋势。由于城轨交通的建设周期较长,以地铁为例,通常工程可行性研究批复通过后还需要经历约 5 年的设计施工周期(线路设计 2 年+工程施工及运营 3 年)方可投入运营。随着“新 10 条”等疫情防控措施不断优化落实,新冠疫情对出行的影响将逐渐消退,预计城轨可研批复投资及建设投资将恢复增长。
数据显示,2022 年,中国内地城轨交通运营线路规模达到 10,287.45 公里,迈进10,000 公里大关,运营城市达到 55 个,城市轨道交通规模持续扩大。已投运城轨交通线路系统制式达到 9 种,其中,地铁占比略有下降,市域快轨增长较快,中运能城轨交通系统稳步发展,新型低运能城轨交通系统研制成功并开工建设,城轨交通多制式协调发展。
预计“十四五”后三年城轨交通仍处于比较稳定的快速发展期,根据现有数据推算,“十四五”期末城轨交通运营线路规模将接近 13,000 公里,运营城市有望超过 60 座,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规模持续扩大,在公共交通中发挥的骨干作用更加明显。
2、轨道交通行业对轨道车列控、通信和车辆运行安全装备的需求情况

(1)轨道车列控设备:轨道车列控设备是确保轨道车运行安全和运行效率的关键装备。随着铁路营业里程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的增加,对列控设备的需求也会随之增长。这些设备包括信号系统、列车控制系统、自动列车保护系统等,用于确保列车的运行安全和顺畅。
(2)通信设备:在轨道交通行业中,高效的通信系统对于车辆之间的通信、运营指挥和安全管理至关重要。随着轨道交通网络的扩展和技术的进步,对通信设备的需求也在增加。这些设备包括无线通信设备、GSM-R 手持终端等,用于实现车辆之间、车辆与指挥中心之间的实时通信。
(3)车辆运行安全装备:为确保轨道车的运行安全,需要安装各种安全装备。这些装备包括作业视频安全监控系统、轴温监测装置等,用于监测车辆的运行状态、预防事故和故障,并提供必要的安全保护措施。
(4)更新改造和技术升级:随着时间的推移,轨道车相关设备可能会达到规定的使用年限,或者由于老化和效率降低而需要更新改造和技术升级。这将进一步增加对相关设备的需求,包括新建线路、新造轨道车以及现有轨道车的设备更新和改造。
总体而言,随着我国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的持续发展,对轨道车列控、通信和车辆运行安全装备的需求将不断增长。这为相关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商机,同时也促进了相关技术的创新和发展。
3、轨道交通装备行业发展趋势及面临的机遇分析
随着技术变革加速,轨道交通装备行业在自主创新和科研攻关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推动了我国轨道交通装备向中高端迈进。政府部门发布了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意见,提出到 2025 年和 2035 年的科技创新目标,强调了前沿技术与交通运输融合的重要性。未来,轨道交通运行安全装备行业将在有利政策支持下不断扩大产品应用规模,提升产品智能化水平,并深入融合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自动化等新技术。
(1)国家有关政策大力支持
轨道交通是国家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物质条件,是新型城镇化和城市化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命脉,对促进物流运输、人口流动速度、提升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2020 年 4 月国家发改委首次明确了“新基建”的范围,正式将城际高铁与城市轨道交通列为新基建建设七大领域之一。
(2)“一带一路”合作为国产轨道交通装备打开全球市场
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是我国重大战略决策,基础设施建设是“一带一路”的重点合作领域,其中铁路是备受关注的“一带一路”基建领域。以中国轨道交通技术体系为基础进行的“一带一路”建设合作,有望促进各类国产轨道交通装备在海外市场得到更多的实际应用。
(3)更新改造市场即将迎来爆发
根据相关文件规定,我国的GYK型设备寿命周期为6年,GYK-160型设备寿命周期为10年,无线通信移动设备使用寿命为6年。铁路信号、通信设备对铁路系统安全运转至关重要,需要定期维护或更新。随着铁路新线里程增加和5G技术应用,未来几年GYK设备将面临大规模更新改造。工信部批复了基于5G技术的铁路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试验频率,有利于推动铁路通信事业发展。随着国产化和自主化进程,信号、通信设备维护升级市场将迎来黄金发展期,推动轨道交通行业相关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4)对技术创新企业带来了更大政策支持
国家铁路局强调铁路企业要聚焦科技创新,打造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推动铁路科技自立自强,为铁路发展提供支撑。《“十四五”铁路科技创新规划》提出深度融合前沿技术与铁路领域,推进智能铁路关键技术研发应用,促进数字经济发展,提升智能化水平。至2025年,智能铁路技术体系将不断完善,信息技术在铁路应用更广泛,信息共享水平增强。
在城市轨道交通方面,《交通运输部关于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指导意见》强调推进新型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5G、人工智能等技术应用,推动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建设,发展智能交通,完善标准规范和政策。
由此可见,轨道交通行业将在未来深度融合 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理论、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这将有利于具备较强自主技术创新能力、技术优势和人才优势的行业内企业实现科技成果转化、争取更大的市场份额。
更多行业资料请参考普华有策咨询《2024-2030年轨道交通装备行业全景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同时普华有策咨询还提供产业研究报告、产业链咨询、项目可行性报告、专精特新小巨人认证、市场占有率报告、十四五规划、项目后评价报告、BP商业计划书、产业图谱、产业规划、蓝白皮书、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认证、IPO募投可研、IPO工作底稿咨询等服务。
报告目录:
第1章中国轨道交通装备行业发展概况
1.1.1 轨道交通装备行业定义
1.1.2 轨道交通装备行业分类
1.1.3 轨道交通装备关联国民经济行业分类
1.2 轨道交通装备行业政策环境分析
1.2.1 中国轨道交通装备行业主要政策
1.2.2 中国轨道交通装备行业发展规划
1.2.3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
1.2.4 中国轨道交通装备发展规划
1.3 轨道交通装备行业经济环境分析
1.3.1 GDP发展
1.3.2 固定资产投资
1.4 轨道交通装备行业技术环境分析
1.4.1 轨道交通装备行业主要技术分析
1.4.2 轨道交通装备国产化进程分析
1.4.3 轨道交通装备专利分析
1.5 轨道交通装备行业需求环境分析
1.5.1 中国物流行业发展概况
1.5.2 中国客运行业发展分析
1.5.3 中国货运行业发展分析
1.6 轨道交通装备行业产业链分析
1.6.1 轨道交通装备行业产业链分析
1.6.2 轨道交通装备行业供应链分析
1.6.3 轨道交通装备行业价值链分析
第2章全球轨道交通装备行业发展分析
2.1 国际轨道交通建设进程分析
2.1.1 国际轨道交通建设历程分析
2.1.2 国际轨道交通建设投资规模
2.1.3 国际轨道交通运营规模分析
2.1.4 国际轨道交通装备市场规模分析
2.2 主要国家轨道交通装备行业发展分析
2.2.1 美国轨道交通装备发展分析
2.2.2 德国轨道交通装备发展分析
2.2.3 日本轨道交通装备发展分析
2.2.4 韩国轨道交通装备发展分析
2.2.5 俄罗斯轨道交通装备发展分析
2.3 国际领先企业发展情况分析
2.3.1 A公司
2.3.2 B公司
2.3.3 C公司
2.4 国际轨道交通装备前景分析
第3章中国轨道交通行业发展情况
3.1 轨道交通行业发展历程
3.2 轨道交通行业建设情况
3.2.1 轨道交通建设联合开发模式
3.3 中国轨道交通运营情况分析
3.3.1 铁路行业
3.3.2 城市轨道
3.3.3 轨道交通客流来源分析
3.3.4 轨道交通票制体系分析
3.3.5 轨道交通价格分析
3.3.6 轨道交通运营发展趋势
第4章中国轨道交通装备行业整体发展情况
4.1 轨道交通装备行业发展概述
4.1.1 中国轨道交通装备行业总体发展情况
4.1.2 轨道交通装备行业发展特点
4.2 轨道交通装备行业发展现状
4.2.1 中国轨道交通装备行业市场规模及前景测算
4.2.2 轨道交通装备行业发展瓶颈
4.3 轨道交通装备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4.3.1 轨道交通装备行业五力模型分析
4.3.2 轨道交通装备行业品牌竞争格局
第5章中国轨道交通机车车辆市场需求前景
5.1 机车车辆市场整体经营情况
5.2 铁路机车车辆需求前景分析
5.2.1 铁路机车整体产量分析
5.2.2 铁路机车需求规模分析
5.2.3 铁路机车国产化率分析
5.2.4 铁路机车研制开发情况
5.2.5 铁路机车需求前景预测
5.3 铁路客车车辆需求前景分析
5.3.1 铁路客车需求规模分析
5.3.2 铁路客车整体产量分析
5.3.3 铁路客车国产化率分析
5.3.4 铁路客车研制开发情况
5.3.5 铁路客车需求潜力分析
5.3.6 铁路客车需求前景预测
5.4 铁路货车车辆需求前景分析
5.4.1 铁路货车需求规模分析
5.4.2 铁路货车整体产量分析
5.4.3 铁路货车国产化率分析
5.4.4 铁路货车研制开发情况
5.4.5 铁路货车需求潜力分析
5.4.6 铁路货车需求前景预测
5.5 动车组需求前景分析
5.5.1 动车组产量规模分析
5.5.2 动车组需求规模分析
5.5.3 动车组国产化率分析
5.5.6 动车组保有前景预测
5.5.7 动车组最新市场动向
5.6 城轨交通车辆需求前景分析
5.6.1 城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5.6.2 城轨交通运营线路走势
5.6.3 城轨交通车辆规模走势
5.6.4 城轨交通国产化率分析
5.6.5 城轨交通研制开发情况
5.6.6 城市轨道交通发展预测
第6章中国轨道交通机车零部件市场需求前景
6.1 机车零部件市场需求前景分析
6.1.1 机车零部件市场需求分析
6.1.2 机车零部件市场规模分析
6.1.3 机车零部件企业及区域分布
6.2 牵引系统市场需求前景分析
6.2.1 牵引系统市场发展现状
6.2.2 牵引系统市场发展前景
6.3 制动系统市场需求前景分析
6.3.1 制动系统市场发展现状
6.3.2制动系统市场发展前景
6.4 转向架市场需求前景分析
6.4.1 转向架市场发展现状
6.4.2 转向架市场发展前景
6.5 自动防护系统市场需求前景分析
6.5.1 自动防护系统市场发展现状
6.5.2 自动防护系统市场发展前景
6.6 自动驾驶系统市场需求前景分析
6.6.1 自动驾驶系统市场发展现状
6.6.2 自动驾驶系统市场发展前景
6.7 车门系统市场需求前景分析
6.8 轴承市场需求前景分析
6.8.1 轴承市场发展现状
6.8.2 轴承市场规模
第7章中国轨道交通配套设备市场需求前景
7.1 牵引供电设备市场需求前景分析
7.1.1 牵引供电设备市场发展历程
7.1.2 牵引供电设备市场需求分析
7.1.3 牵引供电设备市场发展前景
7.2 轨道建设设备市场需求前景分析
7.2.1 轨道建设设备市场产品结构
7.2.2 轨道建设设备市场需求分析
7.2.3 轨道建设设备市场发展前景
7.3 通信信号设备市场需求前景分析
7.3.1 通信信号设备市场产品结构
7.3.2 通信信号设备市场需求分析
7.3.3 通信信号设备市场发展前景
7.4 轨道养护设备市场需求前景分析
7.5 轨交设备运维设备市场需求前景分析
7.6 中国重点城市轨道交通装备市场需求预测
7.6 .1北京市轨道交通装备市场需求前景
7.6 .2上海市轨道交通装备市场需求前景
7.6 .3广州市轨道交通装备市场需求前景
7.6 .4深圳市轨道交通装备市场需求前景
第8章中国领先轨道交通设备生产企业发展情况分析
8.1 国内领先轨道交通企业总体经营情况
8.2 国内领先轨道交通企业发展情况分析
8.2.1 A公司
8.2.2 B公司
8.2.3 C公司
8.2.4 D公司
8.2.5 E公司
第9章中国轨道交通装备行业发展趋势与前景预测
9.1 中国轨道交通装备行业发展影响因素
9.1.1 轨道交通装备行业发展影响因素综合分析
9.1.2 行业发展影响因素综合判断
9.2 轨道交通装备行业进入门槛
9.2.1 轨道交通装备行业政策壁垒
9.2.2 轨道交通装备行业核心技术门槛
9.2.3 企业资质与招投标门槛
9.2.4 轨道交通装备行业资金门槛
9.3 中国轨道交通装备行业市场规模与发展趋势
9.3.1 轨道交通装备行业市场规模预测
9.3.2 产品技术发展趋势分析
9.3.3 轨道交通信息化趋势分析
9.3. 4轨道交通装备国产化趋势
拔打普华有策全国统一客户服务热线:01089218002,24小时值班热线杜经理:13911702652(微信同号),张老师:18610339331
点击“在线订购”进行报告订购,我们的客服人员将在24小时内与您取得联系
发送邮件到puhua_policy@126.com;或13911702652@139.com,我们的客服人员会在24小时内与您取得联系
您可直接下载“订购协议”,或电话、微信致电我公司工作人员,由我公司工作人员以邮件或微信给您“订购协议”;扫描件或快递原件盖章版
户名:北京普华有策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开户银行: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复兴路支行
账号:1121 0301 0400 11817
任何客户订购普华有策产品,公司都将出具全额的正规增值税发票。发票我们将以快递形式及时送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