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推荐
国产高端生物医用材料的替代进口成必然趋势(附报告目录)
发布日期:2020-03-21 18:19:02

国产高端生物医用材料的替代进口成必然趋势(附报告目录)

1、生物医用材料已经成为新技术革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生物医用材料是用于和生命系统结合,以诊断、治疗、康复和预防,以及替换人体组织、器官或增进其功能的材料。这类材料在与人体组织、体液或血液接触和相互作用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功能性以及良好的可加工性,可制成具有维护生命功能、修复、替换或补偿人体器官功能的医用产品,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相关报告:北京普华有策信息咨询有限公司《2020-2026年生物医用材料行业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在众多生物医用材料中,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是发展最早、应用最广泛、用量最多的材料。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按照原料来源可以分为天然高分子材料和合成高分子材料,按照性质又可分为非降解型材料和可降解材料。

生物医用材料在临床应用中主要用作医疗器械,并已成为整个医疗器械产业的重要基础,也有部分生物医用材料在医用产品监管体系中按药品进行管理。

生物医用材料关系到亿万人的身体健康,其应用不仅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提高了生命质量,而且对医疗技术和保健系统的革新,降低医疗费用具有引导作用。随着材料工业的发展和人工器官的广泛应用,生物医用材料已经成为新技术革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全球生物医用材料行业市场规模

生物医用材料的研究和产业化对社会和经济的重大作用正日益受到各国政府、产业界和科学界的高度重视,其研究与开发被许多国家列入高技术关键新材料发展计划,并迅速成为国际高技术制高点之一。

近年来,高技术生物材料及制品产业已经形成并正在蓬勃发展,2018年全球生物医用材料市场规模已达2615亿美元,预计2020年市场规模将突破3,000亿美元。未来随着医疗器械行业的迅速发展,生物医用材料产业也面临巨大的发展机遇。

3、我国生物医用材料行业市场规模

我国生物医用材料产业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经过30多年的发展,产业已初具规模。2018年国内生物医用材料市场规模达2626亿元。受到国家政策支持、人口老龄化、人均可支配收入提升和行业技术创新等因素驱动,国内生物医用材料未来将继续保持高速发展。

2014-2018年中国生物医用材料市场规模分析

 国产高端生物医用材料的替代进口成必然趋势(附报告目录)(图1)

资料来源:普华有策市场研究中心

作为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我国生物医用材料的市场潜力十分巨大。目前,国内常用生物医用材料产品,主要为低值一次性产品(如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采血器、血袋等)、敷料、缝合线(针)等;而技术含量较高的植入性生物医用材料则较为薄弱,主要依赖进口。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对技术含量较高,介入或植入体内的生物材料和人工器官需求会不断增加,必然要求国内生物医用材料生产企业在消化国外的先进技术的基础上进行自主研发创新,以扩大国内企业生产产品的市场占有率,逐渐打破技术水平较高生物医用材料市场进口品牌的垄断。

近年来,在国家“十三五”计划、973计划、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发改委等的资助下,我国生物医用材料的基础研究有了长足进步,在组织工程、药物缓释、纳米材料、血液相容与净化材料、非病毒性基因治疗载体等领域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已逐渐缩小,并取得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项目,如聚乳酸及可吸收骨固定和修复材料、几丁糖防粘连材料、胶原和自固化磷酸钙材料、介入支架材料等;并逐步形成了生物医用材料的研发机构和团队。目前,我国生物医药材料研制和生产迅速发展,总产值的增长率大幅高于国民经济平均发展速度。

4、未来我国生物医用材料行业发展方向

目前,我国生物医用材料产业仍处于起步阶段,产业发展模式以资源消耗和廉价劳动力等物质要素驱动型为主,产品技术结构以低端产品为主,高端生物医用材料市场国产产品占有率不足30%

目前,生物医用材料行业受国家产业政策鼓励和支持,国家已陆续出台多项政策鼓励其发展。20168月国务院发布《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指出国家将重点部署先进生物医用材料的研发,构建新一代生物医用材料产品创新链。相关文件的出台,从国家层面为我国生物医用材料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政策支持,有利于提升我国生物医用材料行业整体发展水平,构筑国际竞争优势,逐步实现高端生物医用材料的进口替代。

随着生物医用材料的规模化、精准化、个性化和智能化发展,我国生物医用材料未来也将向技术创新化、产品高端化、产业生态化和布局国际化的趋势方向发展,产业模式逐渐向技术创新和资本驱动型发展模式转变,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不断增强,行业驱动因素转变为技术创新和资本驱动。


报告目录:

第一章 生物医用材料相关概述

1.1 生物医用材料的概念界定

1.1.1 基本定义

1.1.2 发展历程

1.1.3 性能特点

1.1.4 发展动力及意义

1.2 生物医用材料的分类情况

1.2.1 按物质属性分类

1.2.2 按材料属性分类

1.2.3 按材料用途分类

1.3 生物医用材料产业投资特性

1.3.1 高投入

1.3.2 高风险性

1.3.3 高收益性

1.3.4 知识与技术高度密集

1.3.5 产业创新簇群效应明显

 

第二章 2015-2019年生物医用材料产业发展潜力分析

2.1 经济环境

2.1.1 国际经济运行概况

2.1.2 中国经济运行现状

2.1.3 固定资产投资状况

2.1.4 中国经济发展趋势

2.1.5 国民收入水平分析

2.2 社会环境

2.2.1 中国人口总量及结构状况

2.2.2 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

2.2.3 城镇化快速扩张带来隐患

2.2.4 中国社会保障体系日趋完善

2.3 需求潜力

2.3.1 居民疾病患病率状况

2.3.2 居民医疗需求快速上升

2.3.3 医疗卫生机构服务量

2.3.4 居民医疗消费支出规模

2.3.5 中国居民健康发展目标

 

第三章 2015-2019年生物医用材料产业政策环境分析

3.1 行业监管体制

3.1.1 医疗器械监管体制

3.1.2 医药行业监管体制

3.2 重点政策法规

3.2.1 国家重点监管医疗器械目录

3.2.2 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质量控制指南

3.2.3 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3.2.4 医疗器械使用质量监督管理办法

3.2.5 药品生产监督管理办法

3.2.6 促进生物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

3.2.7 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

3.2.8 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3.3 行业相关规划

3.3.1 “十三五健康老龄化规划

3.3.2 医药工业发展规划指南

3.3.3 “十三五生物产业发展规划

3.3.4 医疗器械科技创新专项规划

3.3.5 新材料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

3.3.6 “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生物产业部分)

 

第四章 2015-2019年生物医用材料产业链综合分析

4.1 生物医用材料产业链构成状况

4.1.1 上游产业构成

4.1.2 下游产业构成

4.2 生物医用材料上游行业分析

4.2.1 高分子材料

4.2.2 复合材料

4.2.3 合金材料

4.3 生物医用材料下游行业分析

4.3.1 医疗器械行业

4.3.2 医药制造行业

 

第五章 2015-2019年生物医用材料产业发展现状

5.1 全球生物医用材料产业发展概况

5.1.1 市场规模分析

5.1.2 市场竞争格局

5.1.3 产品市场分析

5.1.4 原料市场分析

5.1.5 技术进展分析

5.1.6 新产品发展分析

5.1.7 企业布局加快

5.1.8 市场前景预测

5.2 中国生物医用材料产业发展概况

5.2.1 发展历程简述

5.2.2 市场规模分析

5.2.3 市场竞争格局

5.2.4 产业状况分析

5.2.5 生产水平分析

5.2.6 行业特征分析

5.2.7 市场需求现状

5.3 中国生物医用材料区域发展态势

5.3.1 湖南省

5.3.2 广州市

5.3.3 深圳市

5.3.4 兰州新区

5.4 中国生物医用材料产业存在的问题

5.4.1 技术结构不合理

5.4.2 企业竞争能力低

5.4.3 研究成果转化慢

5.4.4 主要原料依靠进口

5.4.5 面临进口产品挑战

5.4.6 面临贸易摩擦和技术壁垒

5.5 中国生物医用材料产业发展建议

5.5.1 产业化的建议

5.5.2 发展战略途径

5.5.3 走产学研结合道路

 

第六章 2015-2019年生物医用材料产业技术研究分析

6.1 生物医用材料科学研究核心领域

6.1.1 生物相容性

6.1.2 表面和表面改性

6.1.3 新一代生物材料的合成

6.1.4 纳米生物材料及软纳米技术

6.1.5 先进的制造方法学

6.2 中国生物医用材料技术研究概况

6.2.1 国内基础研究成果总结

6.2.2 生物医学材料技术研究热点

6.2.3 生物医用材料亟待突破领域

6.2.4 生物医学材料技术研究趋势

6.3 2015-2019年生物医用材料3D打印技术分析

6.3.1 生物3D打印市场状况分析

6.3.2 生物医疗3D打印市场态势

6.3.3 医用3D打印技术研发进展

6.3.4 3D打印生物医用材料主要分类

6.3.5 3D打印生物医用材料研究方向

6.3.6 我国首台生物3D打印机研发成功

6.4 2015-2019年中国生物医用材料技术研究动态

6.4.1 我国完成生物医用材料及产品研发项目

6.4.2 生物可降解医用高分子材料开发取得进展

6.4.3 我国成功研发新型生物应用纳米材料

6.5 国内外生物医用材料专利技术成果分析

6.5.1 统计分析样本构成

6.5.2 专利申请分布状况

6.5.3 专利申请量的比较

6.5.4 专利申请新增率对比

6.5.5 专利申请受理国和来源国分析

6.5.6 专利申请量前十位申请人分析

6.6 中国生物医用材料产业科技成果统计分析

6.6.1 调查统计背景分析

6.6.2 科技成果产出数量趋势

6.6.3 科技成果产出年度分析

6.6.4 科技成果产出内容分析

6.6.5 主要省市科技成果分析

6.6.6 细分领域科技成果分析

6.6.7 科技成果产出特征分析

6.7 中国生物医用材料专利技术发展建议

 

第七章 2015-2019年生物医用材料重点细分行业分析

7.1 生物医用金属材料

7.1.1 生物医用金属材料的分类情况

7.1.2 生物医用金属新材料开发状况

7.1.3 生物医用金属材料性能的提升

7.1.4 生物医用金属材料面临的问题

7.1.5 生物医用金属材料的研究方向

7.1.6 生物医用钛及合金材料的开发应用

7.1.7 生物可降解金属材料临床应用分析

7.2 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

7.2.1 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发展的阶段

7.2.2 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的特征及类别

7.2.3 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的临床应用

7.2.4 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制品市场需求

7.2.5 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的研究应用

7.2.6 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科研成果分析

7.2.7 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的产业化分析

7.3 生物医用陶瓷材料

7.3.1 生物陶瓷的发展进程及特征

7.3.2 生物陶瓷的分类及应用分析

7.3.3 生物陶瓷材料临床应用分析

7.3.4 国际生物陶瓷专利技术态势

7.3.5 中国生物陶瓷材料研究热点

7.3.6 生物陶瓷未来研究方向

7.3.7 生物陶瓷未来发展建议

7.4 生物医用复合材料

7.4.1 生物医用复合材料的基本特征

7.4.2 生物医用复合材料的选择要求

7.4.3 生物医用复合材料的临床应用

7.4.4 生物医用复合材料的研究方向

7.4.5 生物医用复合人体组织修复材料的应用

7.5 生物医学衍生材料

7.5.1 生物衍生骨材料的研究及临床应用分析

7.5.2 组织工程生物衍生骨支架材料应用分析

7.5.3 新兴生物衍生材料研究分析

 

第八章 2015-2019年生物医用材料新兴热点领域分析

8.1 纳米生物医用材料

8.1.1 中国纳米生物材料技术研究进展

8.1.2 纳米生物医用材料的分类状况

8.1.3 纳米生物医用材料的临床应用

8.1.4 纳米技术在生物材料的应用分析

8.1.5 纳米生物医用材料产业化的问题

8.1.6 纳米生物材料的产业化发展战略

8.2 组织工程生物材料

8.2.1 组织工程学的相关概述

8.2.2 组织工程生物材料的发展概况

8.2.3 组织工程生物材料的主要形式

8.2.4 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研究综述

8.2.5 组织工程细胞支架生物材料应用分析

8.3 海洋生物医用材料

8.3.1 海洋生物医用材料的基本特性

8.3.2 海洋生物医用材料的种类状况

8.3.3 海洋生物医用材料的发展现状

8.3.4 山东省海洋生物材料产业分析

8.3.5 海洋生物医用材料的发展问题

8.3.6 海洋生物医用材料的发展建议

8.3.7 海洋生物医用材料的产业化前景

 

第九章 2015-2019年生物医用材料相关产品临床应用分析

9.1 明胶

9.1.1 明胶的基本性能介绍

9.1.2 我国明胶行业发展状况

9.1.3 明胶医用材料的制备分析

9.1.4 明胶医用材料的临床应用

9.1.5 明胶产品的供需状况分析

9.2 聚乳酸

9.2.1 聚乳酸的基本性能介绍

9.2.2 聚乳酸行业发展状况

9.2.3 聚乳酸的制备方法分析

9.2.4 聚乳酸的临床应用分析

9.2.5 聚乳酸的研究开发前景

9.3 硅橡胶

9.3.1 硅橡胶的基本性能介绍

9.3.2 硅橡胶制品产业发展状况

9.3.3 硅橡胶的临床应用分析

9.3.4 硅橡胶的研究方向分析

9.3.5 硅橡胶医用材料的前景

9.4 聚氨酯

9.4.1 聚氨酯的基本性能介绍

9.4.2 聚氨酯产量规模分析

9.4.3 聚氨酯材料的临床应用

9.4.4 聚氨酯材料的研究进展

9.4.5 聚氨酯材料的研究方向

9.5 胶原蛋白

9.5.1 胶原蛋白的基本性能介绍

9.5.2 我国胶原蛋白市场发展状况

9.5.3 胶原基生物材料的优势分析

9.5.4 胶原基生物材料的制备方法

9.5.5 胶原基生物材料的临床应用

9.5.6 胶原基生物材料的开发前景

9.6 其他产品

9.6.1 聚丙烯腈临床应用分析

9.6.2 聚氯乙烯临床应用分析

9.6.3 聚四氟乙烯临床应用分析

 

第十章 2015-2019年生物医用材料终端制品市场分析

10.1 植入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现状

10.1.1 产业链构成

10.1.2 产业规模

10.1.3 细分市场

10.1.4 企业格局

10.1.5 研发进展

10.1.6 政策环境

10.1.7 发展建议

10.1.8 前景展望

10.2 骨科植入类耗材

10.2.1 骨科植入类耗材发展阶段

10.2.2 骨科植入类耗材市场特点

10.2.3 骨科植入类耗材市场容量

10.2.4 骨科植入类耗材市场分类

10.2.5 骨科植入类耗材市场趋势

10.3 人工关节

10.3.1 人工关节的相关介绍

10.3.2 人工关节市场发展状况

10.3.3 人工关节市场发展特点

10.3.4 人工关节市场需求分析

10.3.5 人工关节市场的购买行为

10.3.6 人工关节市场价格影响因素

10.3.7 人工关节市场的机会与威胁

10.3.8 人口关节市场发展前景展望

10.4 人工血管

10.4.1 人工血管的相关介绍

10.4.2 国内外人工血管研发状况

10.4.3 国产人工血管的发展回顾

10.4.4 人工血管的技术研发进展

10.4.5 人工血管发展的问题分析

10.4.6 人工血管的研究方向分析

10.5 血管支架

10.5.1 血管支架的相关介绍

10.5.2 血管支架市场规模分析

10.5.3 冠状动脉支架市场状况

10.5.4 血管支架的对外贸易状况

10.5.5 血管支架市场发展展望

10.6 人工心脏瓣膜

10.6.1 人工心脏瓣膜市场规模分析

10.6.2 人工心脏瓣膜市场企业格局

10.6.3 人工心脏瓣膜技术发展动态

10.6.4 人工心脏瓣膜市场前景分析

10.6.5 人工心脏瓣膜市场风险分析

10.7 植入式心脏起搏器

10.7.1 植入式心脏起搏器的相关介绍

10.7.2 植入式心脏起搏器发展历史简述

10.7.3 植入式心脏起搏器市场发展概况

10.7.4 心脏起搏器重点生产企业分析

10.7.5 我国植入式心脏起搏器进口规模

10.7.6 植入式心脏起搏器产业问题分析

10.7.7 植入式心脏起搏器市场发展趋势

10.8 医用敷料

10.8.1 医用敷料市场发展现状

10.8.2 医用敷料市场竞争格局

10.8.3 医用敷料产品出口状况

10.8.4 医用敷料行业发展问题

10.8.5 医用敷料市场发展前景

10.9 其他产品市场简析

10.9.1 人工皮肤

10.9.2 封堵器

10.9.3 人工肝

10.9.4 人工肾脏

10.9.5 人工种植牙

 

第十一章 2019年生物医用材料行业标杆企业分析

11.1 A

11.1.1 企业发展概况

11.1.2 经营效益分析

11.1.3 业务经营分析

11.1.4 财务状况分析

11.1.5 核心竞争力分析

11.1.6 公司发展战略

11.1.7 未来前景展望

11.2 B

11.2.1 企业发展概况

11.2.2 经营效益分析

11.2.3 业务经营分析

11.2.4 财务状况分析

11.2.5 核心竞争力分析

11.2.6 公司发展战略

11.2.7 未来前景展望

11.3 C

11.3.1 企业发展概况

11.3.2 经营效益分析

11.3.3 业务经营分析

11.3.4 财务状况分析

11.3.5 核心竞争力分析

11.3.6 公司发展战略

11.3.7 未来前景展望

11.4 D

11.4.1 企业发展概况

11.4.2 主要产品分类

11.4.3 企业经营状况

11.5 E

11.5.1 企业发展概况

11.5.2 技术研发能力

11.5.3 主营业务分析

11.5.4 企业经营状况

 

第十二章 生物医用材料行业发展前景及投资风险分析

12.1 未来影响生物医用材料行业发展的因素

12.1.1 有利因素

12.1.2 不利因素

12.2 生物医用材料行业发展前景预测

12.2.1 生物医用材料市场应用潜力分析

12.2.2 生物医用材料市场需求规模预测

12.2.3 生物医用材料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12.2.4 2020-2026年中国生物医用材料市场规模预测

12.3 生物医用材料重点发展领域分析

12.3.1 骨科植入物市场

12.3.2 心血管植入器械

12.3.3 医用新材料领域

12.3.4 3D打印技术领域

12.4 生物医用材料行业投资风险预警

12.4.1 市场竞争风险

12.4.2 行业政策风险

12.4.3 企业运营风险

12.4.4 产品研发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