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养老试点启动,中国养老机器人驶入快车道
养老机器人是指在老年人自己的居所、养老院等场所中为其提供生活照护、娱乐、安全等服务的机器人。相对于传统养老模式,机器人养老可提供全天候服务,不会因疲惫而发生照护事故,服务精度更高,同时可避免消极情绪带来的影响。随着老年人口数量的攀升,全球养老服务需求激增,从事养老服务的人力资源日益短缺,养老机器人的研究和推广愈发迫切。
1、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及老年群体特征分析
2024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3.1亿,占全国总人口的22%,我国的老龄化程度已进入加速阶段,失能老年人医疗护理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养老服务的刚性需求不断增加。数字时代随着人工智能的蓬勃发展,智能健康的养老机器人已经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
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及在全国总人口占比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普华有策
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不断深化,"银发社会"渐成常态,养老问题已成为关乎国计民生的重要议题。老年群体呈现出失能化、多病化和空巢化三大典型特征,由此催生出多元化的养老需求体系。
老年群体三大典型特征

资料来源:普华有策
2、国家政策大力支持养老机器人发展
我国在高速发展的过程中呈现出“未富先老”特征,面临严峻的养老问题。《“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及《促进普惠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等政策文件明确提出加大助老助残机器人产品研发力度,积极推动外骨骼机器人、养老护理机器人等在养老服务场景的应用。
2025年6月工业和信息化部与民政部联合发布通知,决定在2025至2027年开展智能养老服务机器人试点,聚焦居家、社区和机构养老服务,提升产品的安全性、可靠性和易用性。试点要求居家养老机器人完成200户家庭验证,社区和机构类完成20个社区或养老机构验证,同时完善相关标准和评价体系。
3、养老机器人行业市场规模分析及预测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 养老机器人的需求越来越大。养老机器人可以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健康监测、情感陪伴等多方面的服务,减轻老年人的负担,提高生活质量。同时,养老机器人还可以用于医疗机构、养老院等场所,帮助医护人员和护理人员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人力成本。
我国养老机器人产业正迎来快速增长期。数据显示,2020 年我国养老机器人市场规模为 38 亿元,至 2024年达到80亿元左右,实现近一倍的增长。这一显著增长态势主要得益于两大驱动因素:一方面是我国老龄化进程加速带来的刚性需求释放,另一方面是机器人技术在感知、交互、运动控制等关键领域的持续突破。展望未来,在"十五五"规划政策支持和银发经济持续升温的双重推动下,十五五期间将会以15%左右的复合增长率快速增长,预计到2030年,中国养老机器人的市场规模将会达到185亿元,养老机器人市场潜力巨大,发展空间广阔。
我国养老机器人行业市场规模分析

资料来源:普华有策
4、养老机器人细分市场结构分析
全球养老机器人市场呈现差异化分布。康复机器人占60%市场份额,涵盖智能助行器、步态训练机器人等,通过生物力学传感与大数据优化训练方案。护理机器人占34%,包括智能护理床、多功能移位机,结合生命体征监测和远程会诊等功能。陪伴机器人市场渗透率较低,占6%,具备物品递送、安全巡护及情感陪伴功能。
养老机器人细分产品及应用场景分析

资料来源:普华有策
《2025-2031年养老机器人行业细分市场调研及投资可行性分析报告》涵盖行业全球及中国发展概况、供需数据、市场规模,产业政策/规划、相关技术、竞争格局、上游原料情况、下游主要应用市场需求规模及前景、区域结构、市场集中度、重点企业/玩家,企业占有率、行业特征、驱动因素、市场前景预测,投资策略、主要壁垒构成、相关风险等内容。同时北京普华有策信息咨询有限公司还提供市场专项调研项目、产业研究报告、产业链咨询、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专精特新小巨人认证、市场占有率报告、十五五规划、项目后评价报告、BP商业计划书、产业图谱、产业规划、蓝白皮书、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认证、IPO募投可研、IPO工作底稿咨询等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