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宏观经济稳步复苏,银行业高质量发展加速推进
发布日期: 2025-04-29 00:11:35

宏观经济稳步复苏,银行业高质量发展加速推进

1、银行行业发展概况

银行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货币化程度提高和金融服务需求增长,银行业保持稳健发展,资产规模和资本充足率稳定提升。我国经济已进入“新常态”,在深化改革和结构调整的背景下,GDP增速有所回落,但经济结构优化提升了增长的可持续性和均衡性。得益于改革开放,银行业在资产规模和盈利能力方面持续增长,积极促进经济发展。

我国银行业在经历结构调整后,淘汰落后产能,筛选不合格企业,随着居民消费观念和需求变化,仍保持增长趋势,未来将向高品质、高质量发展,呈现品种增多和消费多元化等新趋势。银行业通过金融科技赋能,实现数字化转型,推动服务智能化、业务场景化、渠道一体化和深度融合。

2、 中国银行细分市场规模

近年来,中国银行业在经济稳健增长和国民收入提升的背景下,迎来了蓬勃发展。银行业在推动经济增长和优化投融资体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积极响应国家战略,支持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重点金融机构改革持续推进,现代治理机制提升了运营效率与风险防控能力。同时,银行业注重防范金融风险,持续提高服务实体经济的效能。截至2024年12月31日,中国银行业人民币贷款总额已达2.5567万亿元,近5年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为10.30%和9.20%。

2020-2024年中国银行存款机贷款规模

2-25042Q6121AA.jpg

资料来源:普华有策

3、中国银行市场业发展趋势

(1)宏观经济稳步复苏,银行业高质量发展加速推进

近年来,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进展。2024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0%。银行业坚决落实党中央决策,加大逆周期政策力度,优化资产质量、提升效率、防范风险,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特别是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等领域,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提供了行动指南。

(2)资产业务结构持续优化,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截至2024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达259.58万亿元,同比增长7.2%。其中,本外币工业中长期贷款24.58万亿元,同比增长12.6%;人民币普惠小微贷款32.93万亿元,同比增长14.6%;绿色贷款36.60万亿元,同比增长21.7%;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3.27万亿元,同比增长21.2%。下一阶段,银行业将聚焦重点领域,创新金融产品,优化信贷结构,持续支持并购重组和债券市场发展。

(3)负债业务稳健发展,服务实体经济可持续性增强

截至2024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为308.38万亿元,同比增长6.4%。其中,人民币存款增加17.99万亿元,住户存款增14.26万亿元。为了稳定负债成本,商业银行通过市场化调整存款利率,并停止“手工补息”以防止高息揽储。未来,银行将优化负债结构、控制成本,增强服务实体经济的可持续性。

(4)持续落实减费让利政策,中间业务规范发展

银行中间业务收入整体下滑,传统中间业务占主导,非传统中间业务受政策和市场波动影响下降。尽管投行、理财和托管收入有所下降,但呈现边际改善。未来,银行将加强支付结算等传统业务转型,同时推动资产托管和投行业务发展,致力于提供综合金融服务,构建以银行为核心的泛金融生态圈。

(5)统筹发展与安全,银行业风险总体可控

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加快风险管理改革,构建全面风险管理框架,增强组织独立性与专业性,强化资本约束意识。银行业推动风险、资本、收益匹配的现代管理理念,广泛应用经济资本等方法,优化信贷流程,加强风险预警。2024年,银行进一步完善金融风险防控政策,提升不良资产识别与处置能力,强化新兴风险管理,确保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2024年末不良贷款率为1.50%,拨备覆盖率为211.19%。

(6)银行业监管不断加强,审慎监管框架逐步完善

近年来,金融监管总局推动市场化监管,完善审慎监管框架,强化银行业务合规和风险管理。主要措施包括系统重要性银行监管、风险分类管理、资本管理办法修订等。重点加强银行治理、合规性、风险控制,提升金融机构稳健运营能力,防范系统性风险,确保银行业资本充足、持续稳定发展。

(7)锚定高质量发展方向,探索转型改革新路径

银行业在应对低息差环境、全球化与数字化转型的挑战时,持续推进高质量发展。通过提升资产收益、降低负债成本、增强非息收入等方式应对息差收窄;加快国际化布局,扩大跨境人民币业务;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推动创新融资服务;加速数字化转型,强化AI应用和技术创新,提升金融服务能力,优化风险管理,确保稳健发展。

4、行业竞争情况

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主要分为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金融机构及其他类型等。

截至2024年末,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负债情况

2-25042Q61231420.jpg

资料来源:普华有策

(1)大型商业银行

大型商业银行在我国银行体系中占主导地位,是企业、机构和个人客户主要的融资来源。金融监管总局披露的银行业法人名单显示,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和邮储银行为主要大型商业银行。截至2024年末,这些银行的资产总额和负债总额分别占中国银行业总额的42.09%和42.31%。

(2)股份制商业银行

除大型商业银行外,我国共有12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这些银行资产规模增长较快,逐渐成为银行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差异化经营,它们逐步形成了竞争优势。截至2024年末,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资产总额和负债总额分别占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的16.68%和16.63%。

(3)城市商业银行

城市商业银行是从当地城市信用社基础上成立的区域性金融机构,主要在特定区域内提供各类银行业务。它们在地域和客户关系上具有优势,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和客户需求的变化。截至2024年末,城市商业银行的资产总额和负债总额分别占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的13.78%和13.91%。

(4)农村金融机构

我国农村金融机构包括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社和新型农村企融机构。农村金融机构是区域性金融机构的主要组成部分,分别为农村和城市的小企业和当地居民提供银行产品和服务。截至2024年末,农村金融机构资产总额和负债总额分别占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和负债总额的13.27%和1342%。

(5)其他类金融机构

其他类金融机构包括政策性银行及国家开发银行、民营银行、外资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等。截至2024年末,其他类金融机构资产总额和负债总额分别占中国银行业企融机构资产总额和负债总额的14.18%和13.73%。

5、 我国商业银行业的发展趋势

我国商业银行业的发展趋势

2-25042Q612491I.jpg

资料来源:普华有策

总体而言,我国银行业具有良好发展前景,新形势下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并存,银行将抓住机遇,应对挑战,不断巩固和扩大商业银行在客户、网络、信誉等方面的重要优势,促进自身持续快速发展。

2025-2031年中国银行行业专项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分析报告涵盖行业全球及中国发展概况、供需数据、市场规模,产业政策/规划、相关技术/专利、竞争格局、上游原料情况、下游主要应用市场需求规模及前景、区域结构、市场集中度、重点企业/玩家,企业占有率、行业特征、驱动因素、市场前景预测,投资策略、主要壁垒构成、相关风险等内容。同时北京普华有策信息咨询有限公司还提供市场专项调研项目、产业研究报告、产业链咨询、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专精特新小巨人认证、市场占有率报告、十五五规划、项目后评价报告、BP商业计划书、产业图谱、产业规划、蓝白皮书、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认证、IPO募投可研、IPO工作底稿咨询等服务。(PHPOLICY:M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