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六维力矩传感器行业核心技术、产业链及市场前景深度剖析
发布日期: 2025-04-25 22:24:02

六维力矩传感器行业核心技术、产业链及市场前景深度剖析

1、六维力矩传感器行业概况

六维力矩传感器用于精确测量多维力,能测量三维空间的力和扭矩。它融合力学与电子技术,通过检测受力物体微小形变和位移转化为电信号输出。不过,受机械和加工等因素影响存在耦合误差,提高精度、解决维间耦合是行业关键难题。目前,其作为高端装备制造关键部件,在医疗、航天、机器人等多领域广泛应用。

在现代工业与科研领域,精准测量多维力学量至关重要,六维力矩传感器便成为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设备。其结构设计精妙,恰似一位敏锐的“力学侦探”,能够精准捕捉物体在三维空间中所受的六个独立力学量,即三个方向的力与三个方向的力矩。这一强大功能的实现,得益于其精心构建的核心组成部分。

六维力矩传感器核心部分介绍

2-25042514255UF.jpg

资料来源:普华有策

六维力矩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主要基于电阻应变和电桥技术。当外力或力矩作用于传感器时,弹性体的微小形变传递至应变片,导致应变片电阻值发生变化。传感器内部构建的电桥电路,将多个应变片按特定方式连接。一旦应变片电阻值改变,电桥电路的平衡被打破,进而产生一个与力学量成正比的输出信号。该信号再经信号处理电路进行放大、滤波和数字化处理后,便可被计算机等终端设备读取与分析,从而实现对力学量的精确测量。

2、六维力矩传感器行业产业链分析

六维力矩传感器行业产业链由上游原材料与零部件供应、中游传感器制造以及下游多领域应用环节构成。上游提供钢材、铝材等原材料和弹性体、应变片等零部件,其质量和成本影响中游传感器品质和价格,相关厂商有宝钢、中铝等;中游涉及解耦和六维联合加载检定等关键技术,依靠高附加值技术和产品获取高利润,代表厂商有常州坤维、南宁宇立等;下游应用领域广泛,包括工业机器人、人形机器人、航空航天、医疗、电子等行业。人形机器人规模扩张将成为六维力传感器最具潜力的应用场景之一,工业自动化领域对其需求也在持续增长。

六维力矩传感器行业产业链情况

2-25042514261a62.jpg

资料来源:普华有策

3、我国六维力矩传感器行业规模

在六维力传感器领域,美国和日本凭借起步早的优势,长期主导着全球主要的高端市场。其深厚的技术积累、成熟的研发体系,使得它们的产品在性能和品质上处于领先地位。不过,近年来,国产品牌积极进取,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在技术创新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在测量准度、抗过载能力等核心性能指标上,正逐步拉近与国外品牌的差距。

数据显示,我国六维力矩传感器市场规模呈现出良好的增长态势。2020年,市场规模仅为1.81亿元,到2023年,这一数字已稳步增长至2.35亿元。未来,机器人市场(尤其是人形机器人)的发展和相关政策的扶持,将推动市场规模快速增长。

我国六维力矩传感器行业规模情况

2-250425142635317.jpg

资料来源:普华有策

4、六维力矩传感器行业发展环境

(1)政策环境

国家出台多项政策支持六维力矩传感器行业发展。如工信部等七部门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涉及智能制造等领域,为行业带来技术创新与市场拓展机遇;“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提出研制六维力传感器,补齐产业短板;还有基础电子元器件产业发展行动计划等政策,促进传感器技术创新与市场拓展,推动产业升级。

六维力矩传感器行业相关政策

2-250425142644949.jpg

资料来源:普华有策

(2)经济环境

全球制造业转型升级和机器人技术快速发展,带动六维力矩传感器市场需求强劲增长。在智能制造、工业自动化领域,其应用不断深化;医疗康复、虚拟现实等新兴领域的发展,也为六维力矩传感器开辟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推动市场规模持续扩大。

(3)社会环境

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对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要求提升,促使制造业向智能化、自动化转型,对高精度传感器需求增加。同时,医疗、科研等领域对先进测量技术的需求,也推动了六维力矩传感器的应用和发展。

(4)技术环境

技术创新是六维力矩传感器行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目前,提高精度仍是主要研究方向,企业不断攻克维间耦合等技术难题。随着材料科学、电子工程等技术进步,传感器性能将不断提升,成本有望降低,推动行业持续发展。

5、六维力矩传感器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在中国六维力传感器市场,宇立仪器、坤维科技等国产头部企业崭露头角,但ATI、Robotq等国际知名企业竞争力强劲。行业呈现梯队竞争格局,竞争格局的形成源于技术壁垒高、外企技术积累深厚等因素。随着下游应用领域发展和企业竞争加剧,竞争格局将持续演变,中国厂商市场占有率有望进一步扩大。

我国六维力矩传感器行业内主要企业有:

(1)宇立仪器

全球领先的多轴力传感器厂商,拥有30多年传感器设计和力控经验,掌握100%自主研发及生产技术。其六维力传感器覆盖9大系列、600多个型号,技术达国际领先水平,抗过载能力高达300%,应用于特斯拉Optimus、波士顿动力等机器人,在汽车碰撞传感器市场深耕30年,如今业务拓展至工业、手术机器人等领域。

(2)坤维科技

专注于六维力传感器研发的高新技术企业,产品精度达0.5%,国内市占率超50%。已与国内多家人形机器人企业建立合作并实现产品量产,获小米、高瓴等投资。产品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医疗、航空航天、工业测试等领域,为客户提供高精度力觉传感器及力控解决方案。

(3)柯力传感

智能传感器行业的领军企业,连续14年保持市占率第一,拥有全球最大的力学传感器生产线。主要研制和生产各类物理量传感器,以及工业物联网系统及多场景应用解决方案。已完成六维力传感器系列开发,部分产品进入小批量试制阶段并送样客户,产品涵盖测重测力、静态扭矩、二维力、三维力以及六维力等多种类型,积极拓展人形机器人领域。

(4)昊志机电

其六维力矩传感器力控精度≤0.1Nm,具有18或24位A/D转换,采样率高达1KHz。产品应用于按摩机器人等领域,在机器人领域布局涵盖谐波减速器、无框力矩电机、驱动器、控制系统、六维度力矩传感器等核心部件,技术覆盖力控系统与伺服驱动。

(5)蓝点触控

专注于智能机器人前沿力控技术研发及应用,属国内六维力第一梯队企业。通过整合柔性力控算法与工艺算法,在医疗、卫浴、航空航天、3C、汽车、重工等多行业规模化落地,产品包括wrist六维力传感器、joint关节扭矩传感器、力控应用软件包等。

(6)东华测试

国内领先的结构力学性能研究和电化学工作站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拥有六维力传感器成品,正在推进样品试制。产品应用于航空航天、工程机械等高精度场景,在力传感器方面,具备抗干扰技术、放大器内置和矩阵解耦算法等优势。

6、六维力矩传感器行业发展趋势

六维力矩传感器行业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技术创新、应用拓展和市场格局变化等方面。技术上向高精度、微型化、智能化、多功能化发展;应用领域不断拓宽,在人形机器人、工业和医疗等领域潜力巨大;市场格局方面,国产替代加速,但行业竞争也日益激烈。

(1)技术创新趋势

随着工业自动化与智能制造发展,中国对高精度、智能化传感器需求渐长。六维力传感器作为关键组件,技术向高精度化、微型化、智能化、多功能化迈进。它将集成更多智能算法助力设备智能决策,且随着材料和电子学技术进步,未来有望实现多方向柔性感知,向类人化方向发展。

(2)市场拓展与多元化应用

未来,中国六维力传感器行业市场空间广阔。随着智能制造、机器人技术、航空航天等领域快速发展,其应用需求将持续增长。国内企业将积极拓展国内外市场,提升产品国际竞争力。此外,该传感器还会应用于生物力学、医疗康复等新兴领域,实现多元化发展。

(3)市场格局变化趋势

国产六维传感器线性精度已达±0.1%FS,与国际龙头ATI相当,不过耐久性仍有待验证。在政策扶持和资本助力下,国产化率预计从2023年的32%提升至2026年的45%。国内企业借助传统力学传感器基础,通过并购切入六维力矩传感器市场,积极推广产品并向知名企业送样,逐步打开市场局面。当前,市场需求增长和技术进步吸引众多企业涌入该行业,竞争愈发激烈。行业集中度较高,头部企业凭借技术、品牌和市场份额占据优势地位。在此环境下,企业若想脱颖而出,必须优化产品性能、降低成本并提升服务质量,以满足客户多样化需求。而随着国内企业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中国六维力传感器行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也逐渐增强,未来有望获取更大的国际市场份额。

2025-2031年六维力矩传感器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咨询报告涵盖行业全球及中国发展概况、供需数据、市场规模,产业政策/规划、相关技术、竞争格局、上游原料情况、下游主要应用市场需求规模及前景、区域结构、市场集中度、重点企业/玩家,企业占有率、行业特征、驱动因素、市场前景预测,投资策略、主要壁垒构成、相关风险等内容。同时北京普华有策信息咨询有限公司还提供市场专项调研项目、产业研究报告、产业链咨询、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专精特新小巨人认证、市场占有率报告、十五五规划、项目后评价报告、BP商业计划书、产业图谱、产业规划、蓝白皮书、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认证、IPO募投可研、IPO工作底稿咨询等服务。(PHPOLICY:GY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