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内酰胺副产物综合利用行业发展轨迹、供需格局与竞争态势
1、己内酰胺副产物综合利用行业概述
近年来,国民经济快速发展,资源循环利用受社会各界重视。为实现资源、环境等协调发展,国家在化学工业规划中凸显绿色可持续化学(GSC)重要地位,出台《循环发展引领行动》等产业政策及“碳达峰、碳中和”理念,推行循环经济,构建资源高效循环利用体系。
己内酰胺副产物综合利用属石化产业资源综合利用分支,具循环经济与绿色环保属性。行业内企业以己内酰胺生产副产物为原料,经综合利用技术转化为高附加值产品,减少己内酰胺行业污染与碳排放,助力己内酰胺产业绿色改造及园区循环发展。
己内酰胺(CPL)是重要有机化工原料,属锦纶产业链关键原料。固体呈白色粉末或结晶体,有油性手感;液体透明,有薄荷及丙酮气味。其热稳定性、加工性等优异。液体主要用于聚合生成聚酰胺(PA6)切片,进而加工成锦纶纤维等,少量用于医药中间体;固体主要用于注塑行业生产尼龙棒板材等。因制造工艺复杂,生产装置集中于大型工业企业,市场准入条件高。
己内酰胺处于锦纶产业链中间原料环节,产业链条相对单一,除上游环己酮存在多种生产工艺外,其他原料相对固定。己内酰胺生产以一体化装置为主,通常会配套建设环己酮装置。
己内酰胺上下游产业链情况

资料来源:普华有策
目前,国内环己酮生产工艺依原料分为苯酚法和苯法。苯酚法流程短、产品质量佳,然而因原料苯酚价高、供应难保障、装置生产成本高,国内仅少数企业采用。苯法含环己烷氧化法、环己烯水合法、环己烯酯化法,国内环己酮主流生产工艺是环己烷氧化法和环己烯水合法。
在环己酮及己内酰胺的生产过程中,会产生一定比例的副产组分及大量高浓度工业废水,包括轻组分、重组分、皂化废碱液和废水浓缩液等。根据国内大型己内酰胺装置运行情况,氧化法和水合法工艺产生的副产物情况对比如下:
氧化法和水合法工艺产生的副产物情况对比

资料来源:普华有策
鉴于己内酰胺生产过程中副产物排放量较大,且其中部分副产物被归类为危险废物,业界普遍采取焚烧法进行处理。然而,该方式不仅导致资源浪费,而且会产生大量温室气体与有害气体,给环境带来负面影响。尤其在国家倡导“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背景下,发展己内酰胺副产物的循环经济产业,对副产的轻组分、重组分、皂化废碱液、废水浓缩液等资源进行综合运用,已成为己内酰胺行业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1)轻组分综合利用
轻组分是己内酰胺生产系列副产轻组分统称,有回收价值,部分省份定为危废。如氧化法工艺中环己烷氧化制环己酮时会产出,含环氧环己烷、正戊醇等。随国内己内酰胺扩能,其产出规模上升,资源综合利用需求凸显。过去企业用专用焚烧炉处理,造成浪费与污染。分离并利用其中组分可提升己内酰胺产业效益。中国和日本对其综合利用技术研究深入,日本学者1974、1975年提出回收环氧环己烷方法,1994年岳阳石油化工总厂研究院也有相关方法,但均未工业化。公司研发团队在此基础上形成以反应与精馏为核心的回收技术,还向深加工领域延伸,开发新技术提高资源转化效率与经济效益。
(2)重组分综合利用
重组分是己内酰胺生产系列副产重组分统称,组分复杂、回收难度高,外观棕黑粘稠、气味刺鼻,直接应用领域窄。因生产工艺和原料批次不同,其组分差异大。以氧化法工艺产出的为例,主要综合利用方案有:一是作选矿行业起泡剂,如煤矿选矿通过复配得高性能起泡剂,铜、锰等矿物选矿需与环己二醇单戊醚复配改善亲水性;二是因其燃烧热值高且无有害燃烧物,可作助燃剂与其他燃料油调和,降低排放促进燃烧;三是通过综合利用提纯回收技术制多种产品,但工业化难度大未推广,如制优级己二酸、己二酸异辛酯,或精馏后各组分作工业溶剂、增塑剂等。目前主流且经济的工业化方案是作选矿起泡剂及助燃剂,行业对其综合利用处初级阶段,技术和产品开发有待拓展。
(3)废水综合利用
己内酰胺生产产生大量可生化性低、毒性高、成分复杂、COD值高的有机废水,如皂化废碱液和废水浓缩液,被定为危险废物,处理问题突出。工业废水处理方法有生化法、膜处理法、焚烧法等,国内主要用焚烧法,虽能转化废水但污染环境、浪费资源,且投资与运行成本高。昌德科技研发出用于水泥生产的废水外加剂,性能达国际先进水平,产业化可改变废水处置方式,减少污染、节约成本。
2、供需格局及变化趋势
己内酰胺副产物综合利用行业的原料供给与上游己内酰胺行业的发展密切相关,原料需求与行业内参与企业的数量、规模及技术水平相关。目前,己内酰胺行业副产物的产出规模大于本行业的实际处理规模,多余的副产物通过焚烧方式处置。
未来,国内己内酰胺产能扩张,副产物产出规模上升,保障行业原料供给。但因副产物产出有限,少数有技术和产业化经验的企业可掌控原料渠道,形成龙头地位,缺乏相关条件的潜在进入者难获稳定原料,且部分省市将副产物认定为危废,跨省运输受阻,不利新进企业采购。因此,行业优势企业“强者恒强”,企业数量少。
在己内酰胺副产组分综合利用领域,主要有昌德科技、亚科环保、丰硕化工三家企业,昌德科技靠“双法”技术优势显著;废水综合利用领域,昌德科技凭自主水泥外加剂技术领先。整体行业企业少、技术水平低、市场集中度高。
行业内企业依赖稳定充足的副产物原料供应,执行“应收尽收”采购原则,但因生产装置地理分布,上游副产物多被焚烧。未来,随着技术提升、企业布局完善、环保政策趋严,行业对副产物采购量将逐步增加。
3、己内酰胺副产物综合利用行业竞争格局
己内酰胺副产物综合利用属于石化产业资源综合利用的一个分支,具有循环经济及绿色环保属性,企业原料主要来自己内酰胺副产物,规模随着国内己内酰胺产能的扩大同步增长。
己内酰胺副产物综合利用行业竞争格局呈现企业数量少、集中度高态势。因副产物产出有限,部分被认定为危废致运输受阻,少数凭技术与产业化经验的企业掌控原料渠道,优势企业“强者恒强”,新企业难进入。细分领域竞争有别,如昌德科技在副产组分及废水综合利用领域凭技术领先。原料供应影响竞争,企业虽有稳定采购需求,但受装置分布限制,未来随技术、布局及政策变化,原料竞争态势或变。且行业内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先进技术企业竞争优势突出,加剧竞争分化。
《2025-2031年己内酰胺副产物综合利用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咨询报告》涵盖行业全球及中国发展概况、供需数据、市场规模,产业政策/规划、相关技术、竞争格局、上游原料情况、下游主要应用市场需求规模及前景、区域结构、市场集中度、重点企业/玩家,企业占有率、行业特征、驱动因素、市场前景预测,投资策略、主要壁垒构成、相关风险等内容。同时北京普华有策信息咨询有限公司还提供市场专项调研项目、产业研究报告、产业链咨询、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专精特新小巨人认证、市场占有率报告、十五五规划、项目后评价报告、BP商业计划书、产业图谱、产业规划、蓝白皮书、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认证、IPO募投可研、IPO工作底稿咨询等服务。(PHPOLICY:GY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