熔断器行业发展趋势、产业链以及竞争格局分析
1、熔断器简介
熔断器是一种用于电路安全保障的过电流保护器件。电路安全保障通常由电路控制器件和电路保护器件共同完成。电路控制器件主要包括机械开关和电子开关,对电路进行开关控制,使电路保持接通或断开的状态。电路保护器件是指安装在电路中,当电路出现过电流、过电压或过热等情形时,自动引发相关功能部位的熔断、电阻突变或其他物理变化,从而切断电路或抑制电流、电压的突变,起到保护电路和用电设备作用的一类器件。电路保护器件主要分为过电流、过电压、过热保护三大类,熔断器属于过电流保护器件。
电路保护器件的分类

资料来源:普华有策
2、熔断器行业发展历程
熔断器于19世纪80年代起源于欧美国家,我国熔断器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实现了从模仿到加速追赶。一是仿苏生产期:20世纪50年代初至70年代末,我国经历了约30年的全面仿苏生产期。我国熔断器产品初步发展,引入前苏联标准GOST,但较国际标准IEC差距较大。二是新旧交替期:1980年至1995年,我国引入IEC标准,经历了约15年的新旧标准交替期,国内先进企业引进国外设备,代表性厂商为上海电器陶瓷厂、西安熔断器厂等;三是加速追赶期:1996年至今,中国逐步成为外资品牌的生产基地,推动熔断器新一轮的技术更新,呈现出外资品牌为主导,国内厂商不断赶超的格局。力特(Littelfuse)、伊顿(Eaton)、美尔森(Mersen)、太平洋精工(PEC)、硕特电子(SCHURTER)等外资厂商是行业内的领军企业,国内企业逐步缩小和外资企业的差距。
3、熔断器行业市场规模
熔断器是电路保护器件中应用领域最为广泛的器件之一,根据统计,2022年全球熔断器市场规模为19.19亿美元,占全球电路保护器件市场规模的28.20%;2022年至2027年,全球电路保护器件市场规模将从68.04亿美元预计增长至72.40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25%。
我国熔断器行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和成熟的市场体系。目前,行业内企业数量众多,既有国内外知名品牌,也有许多中小型企业。随着电力、电子、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迅速发展,熔断器的市场需求持续增长。根据中国海关数据统计,2019年至2023年,我国熔断器(线路电压≤1,000V)的年度出口金额分别为2.35亿美元、2.78亿美元、3.87亿美元、4.08亿美元、3.53亿美元;年度进口金额分别为4.63亿美元、5.13亿美元、6.52亿美元、5.54亿美元、4.57亿美元。该类熔断器近年来的年度出口金额稳步提升,但年度进口金额仍显著高于出口金额,可见我国熔断器市场仍存在较大的需求空间,同时国产品牌加速追赶,努力扩大海内外市场规模。
2019-2023年我国熔断器(线路电压≤1,000V)的年度进出口情况单位:亿美元

资料来源:海关总署、普华有策
4、熔断器行业产业链
熔断器产业链上游主要为铜、银等熔体材料,陶瓷、玻璃等绝缘材料以及石英砂等灭弧材料。产业链中游则为各类型熔断器生产制造,产品主要分为电子熔断器和电路熔断器两大类。产业链下游应用市场包括电子熔断器主要应用的电子产品、车用低压电路、家用电器等领域,以及电力熔断器主要应用的传统发电、输配电、工业控制、光伏、风力发电、核电、储能、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航空航天等领域。
熔断器行业产业链

资料来源:普华有策
5、熔断器行业发展趋势
(1)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发展推动市场需求增长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相关产业蓬勃发展。新能源汽车行业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国汽车工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在政策大力支持下,我国新能源汽车已形成从关键零部件制造,到整车设计制造,再到充电设施配套的完整产业链,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同时,风电、光伏作为新兴清洁能源,受到全球青睐,各国纷纷出台鼓励措施,促进了风电、光伏等新能源产业的发展。
新能源相关的新兴产业中,发电系统、变流系统、储能系统都需要控制系统进行配合,熔断器在系统中起到关键的保护作用。因此,相关产业的蓬勃发展正加速推动熔断器市场需求的增长,具备产品竞争优势和市场先发优势的领先企业将得到快速发展。
(2)新兴产业发展驱动产品技术迭代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新能源发电、智能电网、物联网、轨道交通、通信等产业快速发展,引导电子电力行业发生革命性变革,应用于电子电力行业的熔断器产品也在同步发生变革。目前熔断器应用领域逐渐多样化,相应地对熔断器品质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新能源汽车要求熔断器能够隔离和消除电动汽车高压电路的短路故障,智能化技术的应用要求熔断器具备相应的预判及响应能力,高压输配电的发展对熔断器材料要求相应提升等。熔断器制造厂商需抓住发展机遇,不断加大技术投入,开发新材料、新工艺,新产品。
(3)全球生产基地转移至亚洲
随着亚洲成为熔断器行业的主要销售市场,伊顿、美尔森、力特等国际领先的熔断器生产商均在中国、印度等国家设立生产基地,将生产重心转移到亚洲。外资厂商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方式带入中国,迅速提高了我国熔断器行业的整体水平,带动行业快速发展。一些国内厂商已经在特定领域具有竞争优势,正在加速赶超外资企业,部分关键技术已处世界领先水平,有望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目前,我国熔断器厂商已形成以西安、上海、厦门为主的多个生产制造基地。从我国熔断器行业的进出口情况来看,2023年中国熔断器进出口金额分别为4.57亿美元、3.53亿美元,近年来出口金额逐年提升,进出口金额差距减小。
6、熔断器行业竞争格局
熔断器行业为寡占竞争市场,外资品牌主导中高端市场。由于是电气安全器件,安全可靠的质量需经过大批量、长期应用等证实,具有大批量、长期良好的安全保护历史的企业,才能逐步形成品牌效应。目前,中高端熔断器市场竞争者主要为国际知名品牌厂商;国内熔断器生产商主要分布在中低端市场,具备一定经营规模及品牌的厂商较少,仅少数企业在部分市场领域具备与国际品牌竞争的实力。全球熔断器行业国际品牌企业主要为力特(Littelfuse)、伊顿(Eaton)、美尔森(Mersen)、太平洋精工(PEC)、硕特电子(SCHURTER)等,国内主要企业为好利科技、中熔电气等。
7、熔断器行业壁垒
(1)技术和工艺壁垒
熔断器行业具有较高的技术和工艺壁垒,主要体现在生产制造工艺、材料和制程的选择、产品精度、产品的更新速度等方面。熔断器的研发、生产需要长时间的工艺积累,在生产过程中企业需要不断调试生产制造工艺,以确保产品品质和提高产品良率,新进入企业没有前期的技术积累,可能会导致产品良率较低,从而影响企业的利润水平和下游客户的拓展。熔断器制造需要使用先进的制造和测试设备,以及一批具有设计、生产经验的工程师和生产人员。新进入企业缺少相应的生产制造条件,生产出高性能、高规格、高精度的产品难度较大。
(2)客户认证壁垒
熔断器品质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对消费电子、家用电器、电力设施、汽车等下游产品的品质具有重要影响。企业需要获得下游客户各项严格的体系认证并满足客户的特殊标准和产品生产要求,下游中高端市场终端用户多为各行业知名厂商,该类厂商均建立了严格的供应商筛选体系,这一过程往往需要耗费双方巨大的时间成本和前期投入。成为合格供应商的过程通常需要经过样品认证、现场审厂、小批试产认证、批量生产阶段,认证程序复杂,新进入企业没有前期的经验积累,通过审核难度较大。
(3)生产规模壁垒
在成功进入下游市场客户供应链体系后,品牌客户除了对产品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要求较高以外,对产品的生产能力、型号品种也有较高要求。一般规模化企业拥有上千种规格的熔断器等电子元器件,规格不全或者综合配套能力差的生产厂商难以产生规模效益,生产成本较高,并且可能存在难以满足下游客户大规模需求的产能的情况,因此新进入企业可能面临生产规模壁垒。
《2025-2031年熔断器行业市场调查研究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涵盖行业全球及中国发展概况、供需数据、市场规模,产业政策/规划、相关技术、竞争格局、上游原料情况、下游主要应用市场需求规模及前景、区域结构、市场集中度、重点企业/玩家,企业占有率、行业特征、驱动因素、市场前景预测,投资策略、主要壁垒构成、相关风险等内容。同时北京普华有策信息咨询有限公司还提供市场专项调研项目、产业研究报告、产业链咨询、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专精特新小巨人认证、市场占有率报告、十五五规划、项目后评价报告、BP商业计划书、产业图谱、产业规划、蓝白皮书、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认证、IPO募投可研、IPO工作底稿咨询等服务。(PHPOLICY:GY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