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接线盒中取得领先地位的企业,将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
1、光伏行业概况及发展背景
光伏是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简称,是一种利用太阳能电池半导体材料的光伏效应,将太阳光辐射能直接转换为电能的一种新型发电系统。光伏产业是半导体技术与新能源需求相结合而衍生的朝阳产业,光伏产业链上游主要包括硅料、硅片的生产,中游主要围绕电池片、光伏组件的制备,下游主要为大型地面集中式电站、工商业和户用分布式电站。
我国光伏产业起步较西方国家略晚,早期主要为太阳能电池制造并出口美国和欧盟;自2013年起,在政府的大力政策扶持下,凭借产业配套和人力资源优势,通过自主创新与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发展模式,逐步形成了自有的产业技术体系,成为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战略性产业。伴随着国内光伏产业技术的快速进步和产业链条的逐步完整,中国的光伏市场装机容量呈现持续快速增长,至2017年,中国光伏在各环节的产业规模占全球比重均超过50%,占据全球的核心地位。2018年“5.31”新政发布后,政府扶持的力度大幅削减,中国光伏市场在阶段性阵痛中以“降本增效”为核心发展理念,催生了技术和工艺在更高层级的更新迭代。2021年,“双碳”目标的提出为光伏产业的发展奠定了新的发展目标和纲领,中国光伏将在未来成为全球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支柱型产业。
2、光伏行业发展现状
(1)全球光伏生产总量和新增装机规模持续快速上升
太阳能发电具有无燃料消耗、无温室气体排放、无噪音、无需冷却水等优点,且资源广泛、取之不竭。其安装和运维简单,建设周期短,使用寿命长,适用场景丰富。相比其他清洁能源,太阳能兼具清洁性、灵活性和永久性。
2023年,全球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量达到473GW,占新增电力总装机的86%,其中太阳能光伏新增345.5GW,占可再生能源装机量的73%,同比增长50%,累计装机容量达1.42TW。光伏行业显著进展,成为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解决方案之一。
(2)我国为全球最大的光伏生产和装机市场
受鼓励政策的影响和技术发展的推动,我国光伏行业整体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我国光伏发电装机容量占全部电源装机总容量的比例,由2011年的0.24%快速提升至2023年的20.88%,上述年度间我国光伏发电累计装机容量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45.09%。
2023年全国电力装机构成情况

资料来源:普华有策
我国光伏新增装机量处于全球领先地位。2023年,我国光伏新增装机容量216.88GW,同比增长148%,占同期全球光伏新增装机容量的62.77%。受益于基地项目的大规模并网潮,2023年集中式光伏新增装机容量首破110GW,占比超过我国当年新增光伏装机容量的50%。
2018年-2023年光伏新增装机量(GW)

资料来源:普华有策
我国光伏制造端规模仍然保持快速增长态势。2023年,我国光伏产品制造端各环节产量持续稳步提升:多晶硅实现产量143万吨,同比增长66.9%;硅片产量为622GW,同比增长67.5%;电池片产量为545GW,同比增长64.9%;组件产量为499GW,同比增长69.3%。中国光伏企业凭借技术创新、成本控制、规模经济的优势,制造端产能、产量均实现不同程度增长。
2022-2023年我国光伏产品制造端产量

资料来源:普华有策
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和《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中指出,我国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力争在2025年和2030年分别达到20%和25%左右以顺利实现“碳达峰”。在政策性目标和能源结构转型的驱动下,我国光伏发电装机容量仍然具有广阔的上升空间。
(3)“光伏+”引领应用领域多维度拓展和深势
近年来,全球普遍承诺“碳中和”,推动光伏等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光伏应用场景不断拓展,形成了“光伏+”的强劲风口,包括农光互补、牧光互补等集中式应用,以及高速公路、地铁等分布式应用。建筑一体化光伏(BIPV)则要求兼顾美学与安全性。自2018年以来,全球屋顶光伏市场持续增长,2023年新增装机容量中约45%来自屋顶光伏系统,18个国家的渗透率超过10%。
(4)海外本土保护和贸易壁垒的潜在影响
近年来,各国为履行《巴黎协定》减排义务,纷纷推出支持可再生能源的政策,推动产业本土化。美国、欧洲和印度通过反倾销调查和提高关税,限制光伏产品进口,减少对中国的依赖。欧盟加速制造业回流,推出《净零工业法案》和《关键原材料法案》,计划到2025年光伏产能提升至30GW。美国增加光伏税收优惠,印度通过BCD关税和补贴本土制造商,降低中国产品竞争力。尽管面临贸易壁垒,中国光伏产业仍主导全球市场,并将在技术创新和产品优化方面继续引领。
3、细分光伏接线盒发展现状
光伏接线盒是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必不可少的配套产品,每块太阳能电池组件均需要配备一套接线盒和一对连接器。光伏接线盒位于太阳能电池组件方阵内和其输、充电控制装置之间,类似太阳能电池组件方阵内的“血管”,需集合实现电流传输、旁路保护、功率优化等功能并兼具耐候性、防水防尘、耐紫外线等性能以实现电池组件方阵的快速串并联和运行保护,因此其设计和制备工艺涉及电气设计、机械设计、材料科学等多个学科领域的综合应用。
伴随着太阳能电池组件的技术变迁,在旁路器件上,主流的光伏接线盒经历了轴状式接线盒、贴片式接线盒、模块式接线盒三个发展阶段,在结构上,光伏接线盒由一体式接线盒逐渐衍生为分体式接线盒,在生产工艺上由二极管封装过渡为芯片封装,在散热方式上由中空散热向灌胶和封装散热转变,在防护措施上由一体化成型逐步替代密封圈,同时,伴随着生产设备的进步和工艺的优化,其生产流程经历了手工装配向半自动化和全自动化的调整。
4、行业发展主要趋势
(1)产业政策环境驱动光伏行业持续发展
随着全球能源结构的转型和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光伏行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各国政府对可再生能源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光伏行业利好政策层出不穷。相关政策不仅为光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也为光伏接线盒等关键部件的推广和应用创造了良好的市场环境。光伏接线盒作为光伏发电系统的重要组成部件之一,其性能和品质直接关系到整个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因此,随着光伏市场的不断扩大,光伏接线盒的需求也呈现出持续增长的态势。
(2)电池组件技术发展驱动光伏接线盒技术革新
当前太阳能电池组件的主流技术路线为“大尺寸、薄片化”。大尺寸组件增大受光面积、提升功率并降低每瓦成本,而薄片化使组件更紧凑、轻便,拓展应用场景。随着TOPCon、异质结(HJT)、XBC和钙钛矿等新技术的推出,各大厂商努力在不增加成本的情况下提高光转化效率,进而提升电流和功率。这些技术进步对光伏接线盒的电流承载、保护、传输效率等提出更高要求,接线盒需同步技术革新以适配电池组件的发展。
(3)应用场景多样化引领接线盒智能化发展
近年来,我国光伏发电与农业、建筑等行业结合愈加明显,如农光、牧光、渔光和林光互补,提升了农业产出和生态环境。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推动了在建筑美学与安全性方面的应用。接线盒需满足传统性能要求,同时适配新应用场景。随着技术发展,接线盒的升级和智能化将成为必然趋势,未来在光伏产业链中具备广泛的应用潜力。
5、行业竞争格局
当前,随着光伏行业的高速发展,接线盒细分领域亦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近三年来行业内的主要企业实现了收入规模的快速增长。总体来说,光伏接线盒行业市场化竞争程度较高,未出现寡头垄断的局面。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可再生能源市场和生产基地,光伏产业占据全球主导地位,组件产量占据全球80%以上份额,接线盒行业亦呈现趋同特征,行业内规模化企业主要以我国民营企业为主,长三角地区更为集中。
未来,接线盒市场集中度可能进一步增加,规模化效应和品牌影响力强的企业将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同时,随着技术革新和智能化趋势的不断演进,在智能接线盒中取得领先地位的企业,将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
6、行业内主要企业
接线盒行业内的主要企业以国内厂商为主,主要有通灵股份、快可电子、江苏海天、江苏泽润新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泽润新能”)、苏州谐通光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谐通科技”)、浙江人和光伏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人和光伏”)、浙江中环赛特光伏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环赛特”)。基本情况如下表所示:
行业内主要企业

资料来源:普华有策
《2024-2030年光伏接线盒行业市场调研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涵盖行业全球及中国发展概况、供需数据、市场规模,产业政策/规划、相关技术/专利、竞争格局、上游原料情况、下游主要应用市场需求规模及前景、区域结构、市场集中度、重点企业/玩家,企业占有率、行业特征、驱动因素、市场前景预测,投资策略、主要壁垒构成、相关风险等内容。同时北京普华有策信息咨询有限公司还提供市场专项调研项目、产业研究报告、产业链咨询、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专精特新小巨人认证、市场占有率报告、十五五规划、项目后评价报告、BP商业计划书、产业图谱、产业规划、蓝白皮书、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认证、IPO募投可研、IPO工作底稿咨询等服务。(PHPOLICY:M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