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推动着汽车锻造行业的发展
1、汽车锻造行业发展概况
(1)锻造的基本概念
锻造是指在加压设备及工(模)具的作用下,使坯料或铸锭产生局部或全部的塑性变形,以获得一定几何尺寸、形状的零件(或毛坯)并改善其性能的加工工艺。锻造实质是利用金属的塑性变形使金属毛坯改变形状和性能而形成合格锻件的加工过程,其根本目的是利用外加载荷(冲击载荷或静载荷)通过锻压设备使金属毛坯产生塑性变形,从而获得所需形状和尺寸的锻件,同时使锻件机械性能和内部组织符合一定的技术要求。
(2)锻造技术的主要特点
锻造工艺在加工零部件的过程中,具有生产效率高、锻件综合性能强等优势,因此被广泛应用于汽车、装备制造等领域的关键及核心零部件中。锻造加工工艺主要有以下特点:
1)加工设备专业
锻件生产线具有投资大、建设周期长的特征。针对锻造材料的特点,锻造加工设备必须具备较高的性能,因此,锻造企业通常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购置专业化设计软件、高精度数控锻造设备、高均匀性的加热设备、高性能的热处理设备、数控机加工设备以及成套理化检测设备等,以满足不同生产工艺和下游客户对生产的要求。
2)加工工艺复杂
锻件的主要功能是在工作中承受外力或传递力矩,通常需要特殊的工艺处理以满足其所需性能。锻件产品主要生产流程包括下料、加热、锻造、辗环、热处理、机加工、理化检测等多个环节,加工过程涉及冶金、金属加工、热处理和现代机械设计制造技术等多学科、多领域技术,整体技术集成度较高。此外,锻件产品具有典型的多品种、多规格、定制化的特点,不同产品的结构差异较大,需要企业具备大量的专业化技术工人,在生产过程中精确控制各种技术参数,以保证产品质量。
(3)汽车锻造零部件发展概况
汽车产业作为我国的支柱型产业,其零部件产业规模大,是锻造工艺的重点应用领域。模锻工艺生产的锻件中主要为汽车锻件,各年汽车锻件产量占模锻件产量比例均在60%以上,近几年汽车锻件产量保持稳定发展的态势。
2、行业特有的经营模式及特征
(1)行业经营模式分为以下两种:
1)金字塔式的多层级供应链体系
为适应整车配套市场中零部件的复杂性、高质量和专业化等特点,汽车零部件行业内部形成了金字塔式的多层级供应链体系,即供应商按照与整车厂商之间的供应关系分为一级供应商、二级供应商、三级供应商等多层级关系。一级供应商通过整车厂商的认证,直接为整车厂商供应零部件产品,参与整车的同步研发,为整车厂商提供模块化供货服务,与整车厂商存在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二级供应商则向一级供应商供应零部件产品,依此类推,通常层级越低供应商数量越多。
2)寄售模式
寄售模式是汽车零部件行业常见的销售模式。寄售结算方式中,客户实行零库存和及时供货的供应链管理模式,要求供应商按照计划订单生产零部件产品并将产品发送至其指定仓库,客户根据生产需求领用之后,定期向企业发送确认通知单,企业收到客户确认通知单后确认收入。
(2)行业的周期性、区域性、季节性特征

资料来源:普华有策
3、行业发展趋势
(1)行业集中度提高
汽车锻造零部件行业的企业数量众多,多数企业规模小、实力弱,行业集中度较低。随着行业的不断发展,技术实力弱、制造水平低的企业将逐步淘汰,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
(2)锻造原材料从普通钢材向有色金属发展
汽车轻量化以及新能源汽车的深入发展,进一步扩大了新材料锻件的应用,特别是轻合金锻造技术,促进有色金属锻造的开发和使用力度,例如铝合金、镁合金等有色金属锻造零部件。
(3)新能源汽车蓬勃发展促进锻造技术创新
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呈现加速普及的态势。新能源汽车虽然在动力系统方面与内燃机汽车截然不同,但车辆行驶要求仍需符合汽车的一般要求,对安全、性能等方面并未放松要求。因此,新能源汽车对性能优良的锻造汽车零部件依然有着旺盛的需求,且新能源汽车为平衡汽车安全、性能与续航里程,对轻量化金属锻件产生新的需求,促进了空心钢材锻件以及铝合金、镁合金等有色金属锻件的技术创新。
4、行业壁垒

资料来源:普华有策
更多行业资料请参考普华有策咨询《2024-2030年汽车锻造行业市场调查研究和发展前景预测报告》,同时普华有策咨询还提供产业研究报告、产业链咨询、项目可行性报告、专精特新小巨人认证、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认证、十四五规划、项目后评价报告、BP商业计划书、产业图谱、产业规划、蓝白皮书、IPO募投可研、IPO工作底稿咨询等服务。(PHPOLICY:GY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