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预计到 2030年,中国智能传感器市场规模有望达到3065.1亿元
发布日期: 2024-04-04 17:52:20

预计到 2030年,中国智能传感器市场规模有望达到3065.1亿元

1、智能传感器产业链结构及上下游行业情况

智能传感器上游主要为原材料以生产设备供应;中游为智能传感器元器件加工制造与封装测试;下游是终端产品制造,传感器下游应用非常广泛而且在不断增加,其中以消费电子、工业控制、汽车电子、医疗电子等应用领域为主。

智能传感器产业链结构图

2-24040409525R16.jpg

1)上游产业

传感器行业的上游原材料以电子类原材料如芯片、电路、电源、微控、敏感元件,以及五金、涂装材料为主,其中电子类原材料中,芯片作为智能传感器的核心控制元件,对传感器的生产制造领域形成一定的影响,传感器行业内企业为保障产品质量稳定及提升,对高端芯片有一定采购需求;除芯片外,其他电子类原材料的市场竞争较大,原材料供应充足且质量稳定。五金及涂装材料成本在传感器制造环节影响较小,且市场供应充足。

2)下游产业

智能传感器下游行业广泛,其行业发展速度主要受国家产业政策及国民经济总体发展状况的影响。随着工业、汽车、医疗、物联网等行业的持续推进,将进一步刺激智能传感器行业的需求。

2、智能传感器市场规模分析及预测

国内传感器制造行业在进入 21 世纪以后不断由传统型向智能型发展。智能型传感器带有微处理机,具有采集、处理、交换信息的能力,是传感器集成化与微处理机相结合的产物。由于智能型传感器在物联网等行业具有重要作用,我国将传感器制造行业发展提到新的高度,从而催生研发热潮,市场地位凸显。

中国智能传感器市场规模从 2019年的 783.9 亿元上升至 2023年的 1430.0亿元。随着近年来,中国陆续出台多项政策,进一步明确智能传感器产业发展的方向和路径。智能传感器作为物品与网络的桥梁,处于物联网整个构架体系的核心地位,在各个领域中有着广阔的前景,预计到 2030年,中国智能传感器市场规模有望达到3065.1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 11.5%

2019-2023年我国智能传感器市场规模

2-2404040953115G.jpg

3、影响智能传感器行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

1)有利因素

1)产业政策支持

传感器及智能化仪器仪表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是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的源头,对促进工业转型升级、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现代国防建设、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推动传感器行业健康快速发展,鼓励行业创新,近年来我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以支持传感器行业发展,《中国制造 2025》、《2019 年度工业强基工程重点产品、工艺一条龙应用计划工作的通知》、《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 年)》、《基础电子元器件产业发展行动计划》、《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等,都明确传达了国家对智能传感器行业的支持,也将促进传感器行业的高品质发展。

2)物联网产业链的需求带动

传感器作为物联网实现自动检测和自动控制的末端环节基础设备,物联网的发展会需要大批各类传感器的供应。物联网应用范围十分广泛,遍及智能交通、环境保护、政府工作、公共安全、智慧城市、智能家居、环境监测、工业监测等诸多领域。物联网把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到各行各业,如将传感器装备到电网、铁路、桥梁、家电、食品等物品中,通过网络对各种信息进行整合,由中心控制系统对信息进行实时的处理和反馈,达到更有效地对生产和生活进行管理的目的。传感器作为物联网的基础环节,随着物联网的迅猛发展,将会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2)不利因素

1)技术差距

国内传感器技术与国外先进技术仍存在一定差距。一是,核心技术和基础能力欠缺,核心芯片严重依赖国外进口,国内企业在高精度、高敏感度分析、成分分析和特殊应用的高端方面与国外企业仍有差距。二是在设计、可靠性、封装等方面,缺乏统一标准和自主知识产权,高端产品技术方面仍有很多尚未取得突破性进展和产业化验证,很多产品在测量精度、温度特性、响应时间、稳定性、可靠性等技术指标方面与国际传感器龙头企业仍有不小差距。同时国内传感器行业智能化起步较晚,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发展空间较大。

2)行业集中度低,低质化市场竞争激烈

我国传感器行业企业数量较多,且以中小企业为主,整体实力偏弱,同质化竞争较为严重,缺少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企业,行业竞争格局呈现小而散的特点。国内传感器领域的众多小微企业仍处于传统的传感器组装制造阶段,没有具备核心竞争力的产品和技术迭代能力,大多数都以低价产品进行市场竞争,导致低质化产品充斥市场的恶性竞争。随着行业不断发展,国内也涌现出一批优秀的传感器厂商,逐步形成涵盖研发、设计、生产、应用的完整产业体系。

未来,在国家的倡导引领下,国内工业传感器技术将不断进步突破,集中度不断提高,工业传感器走向国际化的进程将进一步加快。

4、智能传感器行业发展趋势

1)位移传感器数字化、智能化趋势

受益于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的快速进步,智能位移传感器将在智慧城市、智能交通、工业自动化、医疗健康等领域广泛应用,实现数据实时监测与精准控制。数字化与智能化将促进传感器间互联互通与数据共享,支持复杂任务执行与高效系统控制。模块化设计有助于降低成本、提升生产效率并满足个性化需求。这一发展方向符合《中国制造 2025》中关于智能制造装备和产品,特别是新型传感器等智能核心装置的研发与产业化的政策导向,以及《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关于推动数字产业化,聚焦传感器等战略性前瞻领域,推动数字技术与各领域深度融合的要求。

2)智能传感器定制化趋势

物联网繁荣推动位移传感器市场扩张,用户对定制化需求日益增强。除提升传统应用性能外,传感器需适应新兴应用如声源定位、精密运动追踪、微型化等,要求企业在技术与创新上紧跟市场需求。企业须持续进行技术匹配与创新,以满足下游对定制化产品的强烈需求。

3)行业集中度提升趋势

国内传感器行业以中小企业为主,整体实力较弱,产品同质化严重,竞争格局呈现小而散状态。然而,行业集中度正逐步提高。众多小规模企业因技术落后、制造水平低下、资金链紧张等问题,无法适应传感器行业数字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预计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将逐步被淘汰,从而进一步提升行业集中度。

更多行业资料请参考普华有策咨询2024-2030年智能传感器行业细分市场调研及投资可行性分析报告,同时普华有策咨询还提供市场专项调研项目、产业研究报告、产业链咨询、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专精特新小巨人认证、市场占有率报告、十五五规划、项目后评价报告、BP商业计划书、产业图谱、产业规划、蓝白皮书、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认证、IPO募投可研、IPO工作底稿咨询等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