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离子储能电池行业已进入快速发展初期阶段,有望实现大规模增长
储能产业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储能事业也是我国实现能源转型和达成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支持手段。我国近年来出台了相当数量的鼓励、支持政策,以加速储能产业的快速发展,推动行业的规模化进步。通信基站储能方面,行业政策以持续推动 5G 基站建设、提升 5G 网络覆盖为主,大规模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带来大规模的通信基站储能电池需求,为储能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1、储能电池行业发展现状
广义储能包括电储能、热储能和氢储能三类,电储能是其中最主要的方式。基于技术原理,电储能又分为电化学储能、机械储能和电磁储能。各类储能中,以储能电池为核心的电化学储能是当前应用范围最广、发展潜力最大的储能技术。

电化学储能的实质为利用二次电池储能,主流的储能二次电池为锂离子电池和铅酸电池。其中,锂离子电池凭借能量密度高、循环寿命长、无记忆效应等优势占据储能电池领域主导地位,近年来出货量持续增加。2022 年我国储能锂离子电池出货量达到 130GWh,同比大幅增长 170.8%,2023年中国储能锂电池出货量达185GWh,同比增长42.3%。预计未来持增长。
2018-2023年我国储能锂离子电池出货量

铅酸储能电池方面,根据我国铅酸电池总产量数据及我国铅酸电池下游市场结构数据推算,2020 年我国铅酸储能电池出货量达到 3,183 万 kVAh(统计口径未包含数据中心储能)。基于铅酸储能电池固有的安全性、经济性优势,铅酸电池在通信基站及数据中心等特定领域仍保有较强竞争力。
2、储能电池细分行业发展及需求前景预测
基于应用场景,储能电池可以细分为通信基站储能电池、数据中心储能电池、户用储能电池及电力储能电池。
(1)通信基站储能电池
通信基站是移动通信网络中最关键的基础设施,主要功能为提供无线覆盖,即实现有线通信网络与无线终端之间的无线信号传输。通信基站储能电池的主要作用是在电力中断期间向关键通信基站设备提供电力,对于通信基站的稳定运行起到重要作用,其市场规模也与通信基站的建设规模直接相关。预计到2030 年,中国通信基站储能电池的累计市场需求量将达到 142.7GWh。
(2)数据中心储能电池
数据中心储能电池对于安全性要求极高,且放置空间通常可自主决定,因此对于电池能量密度、体积数量的要求相对灵活,因铅酸电池安全性高、成本低,铅酸电池仍然是数据中心储能领域的主流选择。当前铅酸电池在我国数据中心储能领域的市场占有率超过 90%,锂离子电池渗透率不足 10%,排除可能的政策影响,铅酸电池短期内被锂离子电池大规模替代的可能性较低。当前,5G、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在“东数西算”的国家战略下,数据中心产业链相关产业将迎来快速发展,未来,数字经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将持续增强,数据中心建设规模仍将保持持续稳定增长,为储能电池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
(3)户用储能电池
2021 年以来,全球主要地区用电价格在能源通胀危机和东欧地缘冲突冲击下明显上涨,境外部分国家居民能源支出成本显著增加,户用储能的经济性凸显,以欧美为代表的户用储能市场需求迅速崛起。国内方面,国家发改委 2021 年发布《关于进一步完善分时电价机制的通知》,提出进一步拉大峰谷电价差,建立健全尖峰电价、季节性电价等机制,为户用储能在我国商业价值的实现进一步提供空间。
工商业储能目前仅有欧美少数发达国家发展进程相对较快,我国整体仍处于发展初期阶段,市场需求正在不断培养,在政策与需求的双重推动下,未来国内工商业储能将加速驶入商业化进程,市场空间有望进一步打开。预计2025 年国内工商业储能电池出货有望超过 15GWh。
(4)电力储能电池
近年来,在光伏、风电等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比持续提升以及支持政策的持续刺激下,我国电力储能产品出货量呈现快速增长态势。2023年中国电力储能锂电池出货量达167GWh,同比增长81.5%。其中,电力储能电芯大型化趋势明显,2023年280Ah方形电池在电力储能项目渗透率超80%,超过300Ah的大容量电芯已发布30多款。预计到 2025 年,在国内外可再生能源并网需求持续增加的背景下,我国电力储能锂离子电池出货量将达到 300.0GWh。
4、储能电池行业发展趋势
储能电池行业发展的三大趋势主要有:锂离子电池发展迅速,市场渗透率有望进一步提升;铅酸电池技术成熟,特定应用领域短期内仍占据主流地位;钠离子电池研究进展显著,或可实现储能市场规模化运用。

5、储能电池极具成长空间
新能源汽车的蓬勃发展培育了较为完善的锂电产业链,为低成本可靠的电化学储能提供了规模化条件。除新能源汽车之外,储能电池是一片蓝海市场,极具成长空间。为了促进我国储能产业的快速发展,发改委、财政部、科技部、工信部、国家能源局于 2017 年 9 月联合发布《关于促进储能技术与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该意见是我国储能产业第一部指导性政策,明确提出了储能产业未来十年的发展路径。
从储能应用领域来看,新能源发电比例的提升和用电端充电桩、5G 基站、数据中心等对电网的调节能力和储能都提出了更高的需求,储能市场主要为通信储能和电力储能。
从储能技术类别来看,电池是效率最高的储能方式。锂离子电池具有低污染、高能量密度、长循环寿命、高倍率等优良性能,随着其成本的逐步下降,锂离子电池的经济性开始凸显,新增电池储能越来越多采用锂离子电池,并逐步替代存量铅酸蓄电池,在储能市场的运用越来越广泛。
根据 2021 年 7 月 15 日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发布的《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储能是支撑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技术和基础装备,对推动能源绿色转型、应对极端事件、保障能源安全、促进能源高质量发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具有重要意义。到 2025 年,实现新型储能从商业化初期向规模化发展转变,新型储能在推动能源领域碳达峰碳中和过程中发挥显著作用。到 2030 年,实现新型储能全面市场化发展。新型储能成为能源领域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支撑之一。
随着锂电池成本的不断下降、储能应用场景逐步成熟,国内外锂电池储能市场正在快速增长。随着全球 5G 商用化速度进一步提升,能源互联网的兴起拉动储能的需求,以及政府对风储、光储、UPS储能等储能领域政策实施力度的加大,未来储能市场将迎来快速发展阶段。受益于储能市场的快速发展,预计 2030 年前后达到 TWh 量级。2040 年全球储能电池累计装机量将达到 2,850GWh。整体来看,我国锂离子储能电池行业已进入快速发展的初期阶段,未来有望实现大规模增长。
更多行业资料请参考普华有策咨询《2024-2030年储能电池行业产业链细分产品调研及前景研究预测报告》,同时普华有策咨询还提供产业研究报告、产业链咨询、项目可行性报告、专精特新小巨人认证、市场占有率报告、十四五规划、项目后评价报告、BP商业计划书、产业图谱、产业规划、蓝白皮书、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认证、IPO募投可研、IPO工作底稿咨询等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