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智能物联行业特性及三大驱动因素、市场规模预测发展趋势前景
工业智能物联产业下游市场也较为广泛,包括工业、能源、交通、医疗、消费等多个细分市场。因此,由于行业内企业产品形态较为多样化,面向的下游市场也较为多元,行业内企业大多聚焦于少数几个细分领域,在垂直市场形成一定差异化优势,只有同处于同一个细分领域的企业才会形成较为直接的竞争关系。
1、工业智能物联行业特性
全球工业智能物联行业的需求受宏观经济景气度、居民可支配收入、技术革新、消费习惯、政府产业政策等因素的变化呈现周期性波动的特征。终端需求对上游厂商经营业绩有直接影响。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光伏储能、智能制造、医疗设备等应用领域呈快速发展趋势,带动相关领域的工业智能物联产品需求增长,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的上行周期,若上述领域的需求放缓,则有可能对工业智能物联产品的市场需求产生不利影响。在季节性波动方面,工业智能物联行业的下游需求较为平稳,不存在显著的季节性特征。
2、工业智能物联行业发展驱动因素
(1)政策因素
近年来,我国相继发布一系列政策,鼓励物联网产业的发展。相关政策一方面通过政府采购等形式,直接创造了物联网各场景的应用需求,进而带动整个产业链的发展;另一方面通过财税等政策支持,支持了行业内企业的产品开发、业务扩张,起到了积极有力的推动作用。
(2)技术因素
目前在全球范围内物联网技术快速兴起并逐步应用,面向工业物联网场景的各类数据感知、数据通讯、边缘计算、云计算等技术持续迭代,同时行业的标准化进程加速,相关的半导体技术、新材料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大数据技术等也取得显著进步。相关技术的不断成熟,都为工业智能物联产业应用的不断落地、需求的不断激发与升级起到了推动作用。
(3)市场因素
3、工业智能物联行业技术水平及特点
工业智能物联产品的研发与生产横跨工业设计、芯片技术、人工智能技术、通信技术、传感技术、软件算法、硬件驱动、自动化技术等各个领域,需要将多个零部件通过精密设计与硬件、软件之间的相互配合、优化调试最终形成产品。在工业智能物联产品设计和生产制造过程中,涉及的技术领域较多,产品迭代速度较快,对行业内企业的技术积累、产品自主开发及技术工艺创新能力提出了较多技术要求。
(1)硬件设计和交叉运用
工业智能物联的系统性较强,在较小的空间内需要设计传感、通信、计算、控制、隔离、电源等多个组件,其中涉及机械结构、通信系统、PCB 设计、安规认证等多个领域。行业内企业需要具备深厚的系统能力,深入了解电源电路、高速信号、传感器等电路模块,在较小的有效摆件和走线面积的主板上做出合理的交叉设计,整合各个零部件并解决各个模块之间的相互干扰。这就要求行业内企业对硬件器件、PCB 设计、信号完整性、整体抗干扰方面均有深入的了解,综合设计不同模块,达到性能、体积与用户体验的平衡。
(2)软件开发
工业智能物联行业的产品往往系嵌入式软件形态,即以硬件的形式向客户销售,但核心功能的发挥依赖于软件部分的开发。因此,工业智能物联行业内企业普遍将算法等软件开发能力作为核心竞争力予以高度重视,在产品中加入自研软件,以实现与竞争对手的差异化竞争。
(3)先进技术功能产业化
在工业智能物联行业的市场竞争中,行业内企业需要将市场中新出现的高端产品技术,通过自身的技术能力、资源优势等,进行成本优化,从而广泛快速地应用于主流价格段产品中,这对于厂商的技术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4、工业智能物联行业主要壁垒构成

(1)人才壁垒
工业智能物联产品的研发、设计是一项系统工程,这就需要高端专业人才具有材料学、通信科学、计算机软件科学、管理学等领域的深厚积累,熟悉各类硬件的性能与参数、众多软件的设计与调试并具有丰富的研究、开发、制造和管理经验。我国物联网产业研发人才的教育起步较晚,且高端专业人才还需在企业中进行较长时间的经验积累,培养周期较长。目前,高端专业人员的稀缺是新进入企业实现规模快速发展的一大壁垒。
(2)技术壁垒
工业智能物联产品的设计、研发与制造需要公司具有深厚的技术积累。产品设计、研发与制造涉及传感、通信、隔离、电源、控制计算等几大部分,涵盖数十种以上的零部件。相关工艺知识覆盖了材料科学、通信技术、自动化、光学、电子、微电子、工业设计、软件应用、管理学等多个领域。每种产品均需投入大量的研发设计人员进行调试,公司的技术积累直接决定了研发调试的效率与效果。目前行业内具有相关领域深厚技术积累的厂商数量较少,新进入的企业很难在短期内全面掌握行业所涉及的技术。
(3)资金壁垒
工业智能物联行业的一大特点就是其不同产品线组合产生的协同效应与规模效应,而规模效应需要公司具有雄厚的资金实力以扩大规模。在研发阶段,行业内企业需要足够的资金在不断的尝试中将高端技术快速落地应用。同时,公司也需要足够多的研发人员以应对不同品牌、不同品类智能硬件的研发需求。在生产阶段,公司需要大量的流动资金研发或购买原材料以进行生产。此外,拥有足够产能的自有工厂也是行业内企业在保证交付质量的同时应对需求波动的重要保证,而自有工厂所需的厂房、设备、人员无不对公司的资金实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4)客户壁垒
工业智能物联行业的竞争较为激烈,客户在选择行业内企业时,一般只有产品口碑较好、具备长期生产经验及合作经历、规模较大、声誉较好的厂商才能通过严格的认证,进入其供应商名录,对企业的历史经营情况、研发实力、交付能力等均提出较高要求。进入供应商名录后,客户还会定期对供应商资格重新认证,对于同一类型供应商大多只会选取两到三家保持规模性长期合作。双方的合作关系随着合作时间的增长越发牢固,行业内新进企业很难快速取代,从而形成客户资源壁垒。
更多行业资料请参考普华有策咨询《2023-2029年工业智能物联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同时普华有策咨询还提供产业研究报告、产业链咨询、项目可行性报告、十四五规划、BP商业计划书、产业图谱、产业规划、蓝白皮书、IPO募投可研、IPO工作底稿咨询等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