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和战略物资储备信息化行业发展历程及竞争格局、相关风险技术
我国粮食和战略物资储备信息化行业,面临终端产品提供商、行业应用软件服务商、系统集成商等三个层面的充分竞争。终端产品提供商主要有佳华科技、贝博电子、成都比斯特、成都粮研所、良安科技;行业应用软件服务商则主要有良安科技、安鸿科技、郑州华粮、山东金钟等;系统集成商主要有浪潮通用、紫光集团、航天信息、中科软、良安科技等。
中国立足本国国情、粮情,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实施新时期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粮库设施建设作为重要的基础保障,为满足国家粮食在数量和质量上的储存安全需要做出重要贡献。
1、行业主要历程

资料来源:普华有策
2015 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原国家粮食局、财政部颁布《粮食收储供应安全保障工程建设规划(2015-2020 年)》,指出要采用物联网、快速检验等技术,开发和配置相应的设施设备,以覆盖收购、储存、加工、销售等各环节的粮油流通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及其子系统为支撑,制订粮油及产品流通质量安全追溯体系规程行业标准,构建与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相衔接的粮油流通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基本实现“放心粮油”网点质量安全追溯全覆盖。目前,中国储备粮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各地方粮食储备局等储粮企业的监管信息化、业务数字化框架工作基本完成,正在向决策管理高阶化、精细化推进;而以粮库智能监控、自动预警、智能通风、熏蒸、冷却、虫害等物联网技术应用为基本,储粮大脑为指挥系统的智能化粮库系统,进入了高速发展期。安全绿色储粮、质量安全、营养健康、加工转化、现代物流、“智慧粮食”等领域科研成果得到广泛应用。
粮食储备是我国粮食安全重大战略方针中的一环,做好储备粮仓储管理工作,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实施粮食宏观调控、平衡粮食供应、确保社会稳定、促进国家经济持续发展具有重大作用。
2、行业竞争格局
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迅速,但产业规模和综合实力还不能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产业整体上还处于价值链的中低端,仍然缺乏具有全球领先地位的大企业,产业创新体系不健全,核心技术缺乏,产业链协同效应没有充分发挥。我国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行业还处于成长期,企业数量较多,但具有自主创新能力、掌握核心技术及形成规模化生产的优势企业较少。
中国智能仓储行业目前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市场上容纳了众多中国本土智能仓储服务提供商和海外智能仓储服务提供商。中国本土智能仓储服务商多以下游垂直领域为切入点,在特定应用领域为客户提供智能仓储服务,在粮食、烟草、医药、服装和食品行业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海外智能仓储服务商在电商物流与航空物流业占据明显优势。
粮食和战略物资储备行业信息化市场属于国内信息化市场中非常细分的应用领域,自 2013 年全国开展粮食行业信息化进程以来,服务于该市场的厂商数量快速增长,以中小企业为主,呈现“小而散”的特点,随着行业政策利好的不断释放,国内软件和系统集成大型企业快速进入该市场,形成了以浪潮通用、航天信息、紫光软件、中科软等为代表的第一竞争梯队,以良安科技、安鸿科技、郑州华粮等应用软件平台服务商为代表的第二梯队,以单一产品提供商佳华科技、贝博电子、成都比斯特为代表的第三梯队的竞争格局。良安科技凭借其多年专注服务粮食与物资储备行业的积累,在粮食和战略物资储备信息化市场份额逐步提升。
3、行业基本风险特征
(1)技术革新风险
粮食和战略物资储备信息化属于技术密集型行业,复杂度高,专业性强。软件产品升级迭代较快、研发周期较长,需要专业的研发人员持续跟踪,新产品或技术开发完成后还需要进行充分的测试才能够批量应用市场。我国粮食和战略物资储备信息化企业由于发展时间较短,面对资源整合、加速创新、技术快速迭代的行业爆发期,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加速步入质变期,特别是随着区块链、大数据、边缘计算、AI 人工智能技术在粮食仓储领域的运用,越来越多的产品会不断的更新和迭代,如果企业不重视对技术研发的投入和技术人才的培养,将跟不上技术发展的主流趋势,会对企业经营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存在一定的技术风险。
(2)市场竞争加剧风险
智能仓储,特别是粮食储备领域的粮情测控、绿色仓储属于国内信息化市场细分领域,虽然国家颁布了一系列的法规和政策来引导和规范该领域的发展,但是行业内缺少专注在该领域的龙头公司,行业和产品标准仍不够完善,也未对新的市场进入者明确从事相关业务的资质和门槛,国内厂家规模普遍较小,技术相对落后,容易形成市场竞争乱象;随着“智慧粮库”十四五建设规划的提出,越来越多的软件和仓储设备制造企业开始尝试进入本行业,新的市场进入者,特别是逐渐切入该领域的大型软件公司会更一步加剧该细分领域的竞争。
(3)信息安全风险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政务、金融、医疗、粮食和战略物资储备等重点行业的网络信息安全问题已从产业隐患上升到关系全局的战略性问题。如何通过开发适应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模式的信息安全产品,提高国家信息安全保障能力,成为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时代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
4、行业壁垒
(1)技术和行业经验壁垒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从传统的提供信息服务的业务活动发展到融合了当今世界的最新科研成果、前沿技术和高新技术的综合信息技术平台体系。面向政务、金融、医疗、教育、交通、电力、粮食等行业的综合信息技术平台构建,是一个多学科、跨领域和系统集成性强的研发、生产、集成过程,基于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服务等的新兴技术,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各行业。
粮食和战略物资储备行业信息化建设涉及多个学科领域的综合运用,尤其是粮库信息化、智能化系统的研发需要建立在对粮油仓储的土建结构、产品储备要求、行业监管特点等充分了解的基础上,需要大量的经验参数积累。因此,不仅需要配备既有行业知识背景又掌握软硬件研发核心技术的研发团队,还需要配备具有丰富粮油仓储技术、掌握先进仓储管理思想的专家型团队,行业经验、成功案例是下游客户选择的关键因素之一,而技术和行业经验是一个逐步发展,长期积累的过程。现有的优势企业通过多年积累,拥有对行业业务背景的深刻理解、丰富的实践经验、技术专利和专有技术,新进入者或潜在进入者缺乏专业人才和技术积累,必须经过长时间的技术、行业服务经验积累才可能形成有效的行业竞争力,技术和行业经验成为本行业的重要壁垒之一。
(2)资质和客户资源壁垒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产业的行业应用多涉及大型国有企业、政府部门,这些客户在选择供应商时一般采用公开招标方式,由于项目金额较大,且承担着一定的示范和引导作用,在招标时,对供应商的资质、资金、知名度、行业实施经验、业务水平等均设置较高门槛。而行业新进入者在资质、业务、资金等方面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缺陷,难以完全满足招标要求,这往往会淘汰很大一部分资质不够的企业。资质优良的企业一旦被客户认可,就容易获得相关应用领域的市场准入,并为巩固既有市场、开拓新市场带来便利。而供应商在对客户长期提供系统运维的过程中,也容易形成稳定的合作关系。
粮食和战略物资储备行业的下游客户主要为国家储备粮库、地方粮食局等,粮食和战略物资储备涉及到国家安全,产品质量的优越性、稳定性和可靠性是客户优先考虑的问题。鉴于以上因素在粮库信息化建设中的重要性,客户在选择供应商时较为谨慎,一般需要进行长时间的测试与考察。例如,中储粮集团公司对于客户有完整的评价体系,对行业新进入者要求较高,需要通过资本、技术、经验等一系列因素逐项考核,才能入围供应商名单,并在入围名单中进行公开招投标。因此,下游中储粮等大型国有企业集团客户对企业品牌认定度较高,对产品质量要求较严,轻易不会采用新品牌的产品,新进入者需要长时间的案例示范、经验积累、口碑效应才能逐步打入市场,客户资源壁垒较为明显。
更多行业资料请参考普华有策咨询《2023-2029年粮食和战略物资储备信息化行业市场调研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同时普华有策咨询还提供产业研究报告、产业链咨询、项目可行性报告、十四五规划、BP商业计划书、产业图谱、产业规划、蓝白皮书、IPO募投可研、IPO工作底稿咨询等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