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智能电表行业需求情况及发展趋势、发展方向、发展前景市场规模
发布日期: 2022-12-24 22:51:08

智能电表行业需求情况及发展趋势、发展方向、发展前景市场规模

国内电能表市场需求主要来自国家电网、南方电网的电力企业的招标采购,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对供应商设立了较高的准入门槛,只有产品质量稳定、具有相应资质、业务规模及市场服务能力的企业才能成为合格供应商。另一方面,为降低投标人履约风险,电网招标实行中标总量限额控制,因而各企业中标情况相对分散,从各电表企业历次中标情况来看,市场集中度不高。另外,目前电网公司对智能电表产品实施集中招标采购,引导行业竞争向技术、品牌、产品附加值等竞争态势发展。但目前我国智能电表制造企业数量较多,多数企业规模较小,行业竞争相对激烈。

2012-2022年1-11月全国电网工程投资完成额

2-221224145133420.png

资料来源:国家能源局、普华有策

1、行业发展现状

智能电表是低压配电台区的智能化设备,位于用电侧电力流与信息流的关口位置,是坚强智能电网的基石。

我国电能表发展主要经历了如下四个阶段:

1990年起:普通电子式电表,即采用数字式计量从而代替机械式电表;

2005年起:预付费电表,即增加了继电器等元器件,实现预付费后有条件供电功能;

2009年起:智能电表,即可与主站实现双向通讯及数据传输等;

2020年起:新一代智能电表,即非计量芯可独立升级,各功能模块灵活配置。

智能电表具备多功能、多费率、预付费、电能质量分析、电网运行状态监测、电网负荷感知、通信与自动抄表等诸多功能,成为电网运行的核心用电侧感知元件。区别于传统电能表,智能电表在具备了最基本的用电量计量功能的基础上,同时还满足了双向计量、阶梯电价、分时电价、峰谷电价、防窃电、信息储存和处理等功能需求。产品功能的不断升级,也对厂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要精通电路、结构等硬件设计,另一方面要具备软件开发能力,并具有精益生产的制造实力。

智能电表是智能电力数据采集的重要基础设备,对于电网实现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具有重要支撑作用,属于 AMI 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原始电能数据采集、计量和传输的任务,是实现信息集成、分析优化和信息展现的基础。智能电表的广泛应用能够提高电力企业的经营效率、促进节能减排,增强电力系统的稳定性。

2、智能电表市场的需求变动情况

我国智能电表行业市场主要需求来自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及其下属网省公司的集中招标采购。其中国家电网经营区域覆盖我国 26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供电范围占国土面积的 88%,供电人口超过 11 亿;南方电网经营区域覆盖 5 个省区(广东、海南、广西、贵州、云南),并与中国香港、中国澳门地区以及东南亚国家的电网相联,供电面积约 100 万平方公里,供电人口约 2.54 亿人。

自“坚强智能电网”计划启动以来,我国智能电表招标数量的变化基本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14 年以前,随着第一轮智能电表改造开始实施,智能电表的市场需求迅速上升,为智能电表行业快速发展时期,这一阶段的通信产品主要以窄带电力线载波通信产品为主;

第二阶段,2015 年至 2017 年,随着智能电表改造的进行,国家电网智能电表的用户覆盖率全面提升,智能电表需求逐渐趋于饱和,智能电表招标量开始逐年下降,并于 2017 年达到低谷,进入行业调整期;

第三阶段,2018 年以后,随着“坚强智能电网”计划进入引领提升阶段,国家电网启动新一轮改造,开始对宽带电力线载波通信产品进行招标,同时存量智能电表的更新换代需求拉动了智能电表市场需求的又一轮回升。2020 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电能表铺设进度放缓,国家电网智能电表招标数量有所下滑,而 2021 年前述影响减弱后招标量又重新回升。

自 2009 年国家电网对智能电能表设备统一招标以来,累计招标金额 1,567亿元。南方电网方面,为按时完成智能电表和低压集抄全覆盖的“两覆盖”工作,南方电网在 2016 年至 2017 年持续推动智能电表的招标,至 2018 年基本完成了“两覆盖”的建设,招标总额有所下降。2019 年起,同样受存量电表更换影响,

需求回升,加之在上半年各网省独立招标后,南方电网于下半年又恢复并进行了两次总部集中招标,使得当年招标总额大幅提升。2020 年,受疫情影响电表铺设进度放缓,招标额再次下调,至2021年影响消除后又恢复至2018年以前水平。可见,近年来受招标政策及外部环境影响,南方电网对智能电表的需求波动幅度较大。但是,经过多年的物资采购实践,南方电网已逐步形成了一套完善的管理、运营体系,在招标政策未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未来南方电网的需求释放将趋于平稳。

3、智能电表产品的发展方向

基于 IR46 标准的智能物联电能表升级需求将成为智能电表市场未来扩容的主要驱动力。2016 年,国家电网发布了《基于 IR46 理念的“双芯”智能电能表设计方案》,借鉴 IR46 标准设计理念,采用双芯模组设计方案,研究新一代智能电表技术。

2020 年 8 月,国家电网发布了在设计上完全遵照 IR46 标准并采用模组化设计、下一代智能物联表所适用的《单、三相智能物联电能表通用技术规范》,并于同年开启了智能物联表的小规模试点。

国家电网目前招标的2020版标准的智能电表在设计上已经逐步向IR46标准靠拢,完全基于 IR46 标准设计的智能物联表的全面推行和替换已成为必然趋势。

未来,随着符合 IR46 标准的新型智能电表技术规范的落地以及产品检验和批量招标工作的有序推进,单位价值更高的智能物联表的招标占比将快速提升,我国智能电表的市场空间有望进一步扩大。

4、行业面临的发展机遇

(1)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带动智能电表终端需求

2021 年 3 月,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指出,“十四五”是碳达峰的关键期、窗口期,要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控制化石能源总量,着力提高利用效能,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

2021 年 4 月,国家电网发布《国家电网公司具有中国特色国际领先的能源互联网规划》,规划的设计思路紧密围绕实现双碳目标和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规划建设能源互联网,一是坚强网架为平台,促进多能互补,多元互动,确保能源安全供应,二是通过电网数字化转型全面提升处理、应用安全等能力,推动智能电力向智慧电网升级。

2021 年 11 月,南方电网发布《南方电网“十四五”电网发展规划》,“十四五”期间,南方电网的电网建设将规划投资约 6,700 亿元,以加快数字电网建设和现代化电网进程,推动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构建。作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重要感知设备,原有智能电表与采集系统难以满足用户侧多元化互动需求。新一代智能电表采用多芯模组化设计理念,包含计量、管理、时钟、存储等多个芯片,结构上可实现模组插拔升级、多元化配置,并搭载用电客户状态实时监测、用电安全隐患分析、信息交互、节能及有序管理等功能。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为智能电表产品带来广阔市场空间。

(2)新标准实施推动智能电表的规模更换及单价提升

2020 年以来,国家电网及南方电网陆续发布新版智能电表标准,向 IR46 标准靠拢,进入新一代智能电表时代。新一代智能电表采用多芯模组化设计理念,包含计量、管理、时钟、存储等多个芯片,结构上可实现模组插拔升级、多元化配置,并搭载用电客户状态实时监测、用电安全隐患分析、信息交互、节能及有序管理等功能。

随着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实施新标准,有望推动产品技术的升级和存量电能表的大规模轮换。以国家电网为例,2021 年度,国家电网电能表的招标总量为6,674 万只,同比增长 28.19%;国家电网 2021 年第二批 2 级单相智能电表和 1级三相智能电表均价分别升至 214 元/只、553 元/只,相较于 2020 年第一批分别上涨了 31%、39%。

5、行业发展趋势

(1)新标准智能电表助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作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重要感知设备,原有智能电表与采集系统难以满足用户侧多元化互动需求。新一代智能电表采用多芯模组化设计理念,包含计量、管理、时钟、存储等多个芯片,结构上可实现模组插拔升级、多元化配置,并搭载用电客户状态实时监测、用电安全隐患分析、信息交互、节能及有序管理等功能。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为智能电表产品带来广阔市场空间。

(2)国内智能电表新标准实施,推动智能电表的规模更换及单价提升

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新标准的实施有望推动产品技术的升级和存量电能表的大规模轮换。以国家电网为例,2021 年度,国家电网电能表的招标总量为6,674.01 万只,同比增长 28.18%;国家电网 2021 年第二批 2 级单相智能电表和1 级三相智能电表均价分别升至 214 元/只、553 元/只,相较于 2020 年第一批分别上涨了 31%、39%。

(3)智能电表的应用领域将更加广泛

随着新一代智能电表的推出,以及通信技术的发展,智能电表的应用领域将会更加广泛,除了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大量采购以外,商业地产、市政建筑、学校、医院、工业、精密制造、交通基础设施等各行业,都有一定的应用。而且当前的分布式电源、充电桩等热点领域,都需要相关的智能电表技术支持。因此,未来国内智能电表企业可以在智能工业用电、智能建筑用电、智能商业用电、智能居民用电等各种细分市场上向更专业、更经济的智能用电产品及系统解决方案的方向发展。

(4)行业集中度有望提升

为降低投标人履约风险,国家电网招标实行中标总量限额控制,因而各企业中标情况相对分散。

从国家电网智能电表 2015 年第 2 批招标以来投标企业及中标企业变化情况看,投标企业数量整体呈下降趋势,从 2015 年第 2 批投标的 118 家下降到 2021年第 2 批的 99 家,中标企业数量整体保持平稳,2015 年以来每批次中标企业家数多数在 50-60 家之间。整体来看,目前国内智能电表产品市场参与者较多,市场化程度较高,市场竞争较为激烈。新一代智能电表对产品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部分研发能力弱、资金规模小的企业将会逐步退出智能电表市场,未来行业市场集中度预计会进一步提升。

(5)出口订单有望迎来增长

近年来,全球经济发展、能源价格上涨、能源安全威胁和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压力都是促进智能电力相关设备需求增长的因素。各国智能电力建设推动全球智能用电产品市场需求的增长。在智能用电产品市场需求提升、以及我国“一带一路”政策实施的背景下,我国智能电表产品的出口规模有望迎来较快增长。

更多行业资料请参考普华有策咨询2023-2029年智能电表行业市场调研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同时普华有策咨询还提供产业研究报告、产业链咨询、项目可行性报告、十四五规划、BP商业计划书、产业图谱、产业规划、蓝白皮书、IPO募投可研、IPO工作底稿咨询等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