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路补偿装备行业特点及发展趋势、竞争格局、发展机遇、市场规模
1、管路补偿装备行业特点及发展趋势
(1)舰船制造、航空航天等特种领域需求增长
根据 2021 年中国航天白皮书,未来 5 年,中国航天将重点推进航天运输系统、载人航天工程、月球探测工程等重大工程。“十四五”时期,我国船舶工业面临推进高质量发展、建设造船强国的重大任务,我国舰船制造等特种领域将持续发展。综上,舰船制造、航空航天等特种领域等对膨胀节、阻尼减振设备的需求不断增长。
(2)能源化工与新型化工产能优化,装备市场增量平稳
随着煤化工节能减排技术的不断突破,以及传统炼化装置、烯烃装置的改扩能建设,装置内及其公用工程的压力管道直径逐步扩大,对安全可靠性的要求越来越高,能源化工公用管路补偿用膨胀节市场容量也随之增加。近年来,石化产品逐步向高端化、专业化和精细化方向发展,化工装置特别是高温化工装置对膨胀节需求稳定。
(3)热力工程管道市场持续增长
城镇集中供热具有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轻大气污染以及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意义。地下管廊建设和长输大温差供热技术的推广,使长输供热管网和城镇主干供热管网的建设数量进一步增加,地下管廊供热管道和工业园区蒸汽管线市场逐步拓展,供热管路膨胀节市场也将不断增加。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数据,2021年我国城市集中供热的管道长度为 46.14 万公里,同比增长 8.33%。

资料来源:住建部、普华有策
(4)低温工程领域市场未来可期
2020 年,《关于加快推进天然气储备能力建设的实施意见》鼓励持续推进沿海 LNG 接收站扩建、新建工程。国务院出台的《中国制造 2025》规划,将 LNG船作为高技术船舶重点。伴随着下游市场的持续扩大,低温工程领域管路补偿装备需求未来可期。
(5)特种领域重大装备与超高速磁悬浮真空管路领域市场容量可期
风洞检测可用于航空、航天器,还可用于汽车、高速列车、船只等不同材料的抗压抗热试验、空气阻力、耐热性等试验,帮助解决装备的多项气动力、气动热等关键航空航天问题。同时,国务院发布的《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指出:统筹安排时速 600 公里级高速磁悬浮系统、时速 400 公里级高速轮轨客运列车系统、低真空管(隧)道高速列车等技术储备研发。
综上,舰船制造、能源化工、高温化工、热力工程、低温工程等领域管路补偿的安全性与经济性需求,在线检监测预警、智能化发展趋势,管系及膨胀节、管件、支吊架等技术集成、模块化需求等,为管路补偿技术及装备带来新机遇。
2、行业格局
行业内企业主要有航天晨光、泰德管业、无锡金龙等。民品领域方面手航天晨光在核电与新型化工(PDH)领域,竞争力较强。在石油炼化、重点城市供热工程领域,航天晨光、中船双瑞市场影响力较大。其他领域还包括舰船海工、催化裂化装置、能源化工公共管路和长输供热管网等细分市场。
3、能源化工产业转型升级为管路补偿装备产业的发展提供空间
能源化工、城镇供热、新型化工、管道输送、舰船与深海空间等管路补偿的安全可靠性与经济性需求,产品的在线检测、监测预警功能、智能化发展趋势,管系及其膨胀节、管件、支吊架和控制阀门等产品集成、模块化发展需求等,为管路补偿技术及装备发展提供新机遇。
更多行业资料请参考普华有策咨询《2023-2029年管路补偿装备行业细分市场分析及投资前景专项报告》,同时普华有策咨询还提供产业研究报告、产业链咨询、项目可行性报告、十四五规划、BP商业计划书、产业图谱、产业规划、蓝白皮书、IPO募投可研、IPO工作底稿咨询等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