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金融IT解决方案行业竞争特点及发展机遇、市场规模发展趋势
发布日期: 2023-06-06 22:15:29

金融IT解决方案行业竞争特点及发展机遇、市场规模发展趋势

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陆续出台《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 年)》《关于银行业保险业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等政策,以数字化转型推动金融行业高质量发展,构建适应现代经济发展的数字金融新格局。“十四五”开局之年,同时也是金融行业信创元年,国家信创产业政策力度持续加大,金融机构逐年增加金融科技投入,促进了国产基础软件、国产硬件、应用系统等转型升级,金融信创领域的国产化需求将为产业链厂商带来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目前,国有大型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中小银行等都在积极响应政策要求,加速推进信创改造工作,力争实现 IT 基础设施、基础软件、应用软件、信息安全等在内的信息技术和产品自主创新、安全可控的金融信创目标。

1、行业竞争特点

(1)市场格局分散

金融机构涉及到资金、交易、客户等多方面业务,尤其以银行来说,信息系统需要持续投入和建设,市场规模大、细分领域多、且技术差异大,服务于银行的系统提供商在业务上也都各有侧重。

2-23060614162YM.png

(2)行业壁垒高,粘性大

金融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行业,对于系统安全性、稳定性、灵活性、可扩展性有极高要求,尤其银行,极其重视日常运营和风险控制的有效性,对其金融应用系统软件设计要求严格,对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的行业进入壁垒、服务商资质、专业技术能力以及业务经验要求较高,并且更倾向于选择已有合作的供应商进行再次服务。

根据中国信通院《金融科技现状调查报告》,金融机构获取供应商的主要渠道包括:已有供应商目录、参考行业情况以及内部推荐,其中已有供应商目录的占比达到 78.4%。金融机构在采购时关注的三大重点分别为:需求匹配度、产品服务的性能质量、安全合规性。可以看出,作为金融机构中信息系统最为庞大的银行,在进行供应商选择时,会重点考虑供应商相关产品的匹配度,过往的服务经验,尤其是头部客户的服务经验和同级别客户的服务经验,供应商来源也更多依赖于已有的目录。

(3)系统服务粘性强

近些年,金融机构资产管理规模持续增长,产品种类不断丰富,行业监管的持续精细化和规范化,带来了投资管理系统软件开发升级的持续需求。金融机构资管部门以及资金业务部门分别是金融机构进行客户资产管理和投资以及自有资金管理和投资的部门,每年均投入大量的信息系统升级和建设预算资金。

从业务模式来看,投资标的以及投资组合的管理具有连续性和复杂性等特征,尤其银行等机构,业务规模大、业务品种多、管理更为精细化,其系统开发规模较大,开发时间长,资管系统和资金业务系统往往分为多期逐步开发。另外,出于使用习惯、安全性、经济成本等方面的考虑,在出现新的系统需求时会更倾向于在原有系统上进行升级改造。因此,该领域的系统服务商在进入一家金融机构进行软件开发后,通常还会进行二期、三期以及系统升级等后续开发服务,业务具有较明显的持续性特征。

2、相关发展机遇

(1)国家战略高度对行业发展的重视

2022 年,中国人民银行印发《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 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制定,提出新时期金融科技发展指导意见,明确金融数字化转型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实施保障。

2022 年 1 月,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制定并发布了《关于银行业保险业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提出要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数字化转型推动银行业保险业高质量发展,构建适应现代经济发展的数字金融新格局,不断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水平,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目标是到 2025 年,银行业保险业数字化转型取得明显成效。数字化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广泛普及,基于数据资产和数字化技术的有序实践,个性化、差异化、定制化产品和服务开发能力明显增强,金融服务质量和效率显著提高。数字化经营管理体系基本建成,数据治理更加健全,科技能力大幅提升,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和风险管理水平全面提升。

2022 年 8 月,中国银保监会发布施行《理财公司内部控制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要求理财公司建立全面、制衡、匹配和审慎的内控管理机制和组织架构。该《办法》的发布实施有利于促进同类资管业务统一监管标准,增强理财公司法治观念和合规意识,促进理财公司构建与自身业务规模、特点和风险状况相适应的内控合规管理体系,推动理财行业形成良好发展生态。在监管政策导向下,2022 年银行理财行业坚持走高质量发展道路,贯彻新发展理念,在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与服务普惠金融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效。

(2)投资管理行业政策变化催生配套系统需求

目前,中国正处在投资管理领域业务规模扩大、产品复杂度增加、业务规范度提升等深度变革时期,尤其是政策面对投资管理业务的规范催生了诸多配套系统需求。例如:

1)2018 年 9 月中国银保监会发布《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明确银行需成立理财子公司开展资管业务,进而催生银行理财子公司的资管 IT 需求;

2)2019 年 12 月中国证监会发布《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管理人中管理人(MOM)产品指引(试行)》,要求 MOM 母基金管理人需要建立完善的技术系统,实行统一风控与收益结算,MOM 产品及各个子资产单元需要分别进行估值、核算,进而推动相应的风控、结算、估值系统的需求;

3)2020 年 9 月,证券业协会发布《证券公司投资银行类业务工作底稿电子化管理系统建设指引》,督促各从事投资银行类业务的金融机构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工作底稿电子化系统的建设;

4)2021 年 12 月,上海证券交易所上线新债券交易系统,市场参与者需根据债券非交易业务迁移和新债券交易系统涉及到的相关技术接口调整,梳理并开展集中交易柜台、行情系统等技术系统改造;

5)2022 年 1 月,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的理财产品中央数据交换平台正式启动,各家银行理财子公司积极参与数据交换平台的系统对接、开发及测试工作;

6)2023 年 3 月,证监会指导证券交易所制定《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指引》,支持公司治理健全、内控管理规范、资产管理经验丰富的优质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参与开展资产证券化(ABS)及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业务,进一步丰富参与机构形态,着力推动多层次 REITs 市场高质量发展。

(3)全球金融机构数字化发展和转型的影响

在全球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科技驱动金融业务创新的大趋势下,科技的发展亦对投资管理行业产生了积极影响。例如在财富管理领域,可利用大数据分析,通过精准勾勒客户画像实现产品智能定位及精准营销;在有效满足监管规则的条件下,为客户提供专业、及时、高效的个性化、差异化服务;利用舆情系统、数据分析系统提升投资信用评级和风险预警能力,优化投资决策。此外,随着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外资股东持股比例限制取消,境外资产管理机构在中国境内设立控股子公司将带入先进的金融科技技术。截至 2022 年 12 月,已有 5家外资控股的合资理财公司获批筹建。2020 年 8 月,获得首个外资公募基金牌照的贝莱德与建信理财合资成立了贝莱德建信理财公司,其一体化的投资交易风控平台Aladdin 在资管行业久负盛名。外资先进技术的进入一方面能推动国内金融信息系统建设加速发展,另一方面也有可能抢占境内市场份额。

(4)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深化改革

2022 年 2 月,《关于做好 2022 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发布,提出加大对机构法人在县域、业务在县域、资金主要用于乡村振兴的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的支持力度,加快农村信用社改革,完善省(自治区)农村信用社联合社治理机制,稳妥化解风险。进一步深化农村信用社(含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等)改革将成为 2022 年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目前,农村信用社主要采用省级农信社体制管理,即省级农信社作为独立法人受省政府授权、承担对省内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含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社)的管理、指导、协调和服务职能。

更多行业资料请参考普华有策咨询《2023-2029年金融IT解决方案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同时普华有策咨询还提供产业研究报告、产业链咨询、项目可行性报告、专精特新小巨人认证、BP商业计划书、产业图谱、产业规划、蓝白皮书、IPO募投可研、IPO工作底稿咨询等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