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全球污水治理发展历程及发展有利驱动因素、发展趋势污水处理量
发布日期: 2023-05-08 23:31:01

全球污水治理发展历程及发展有利驱动因素、发展趋势污水处理量

1、水污染治理行业与上下游关系

我国水污染治理行业上下游主要包括上游原材料及设备供应、中游水污染治理、下游终端用户三个主要环节。

上游原材料及设备供应环节:生活污水处理原材料可细分为膜材料、化学药剂等;设备可细分为成套污水处理设备及设备组件,包括泵、仪表等小型设备组件和鼓风机、过滤装置等大型设备组件。整体来看,目前中国水污染治理行业在上游相关的生产厂家较多,已经形成市场化运作机制,市场供需关系稳定,为中游的水污染治理服务商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2-23050Q5314K29.png

中游水污染治理环节:由于生活污水所含物质种类较多且含氮含磷成分高,因此在对水处理工程或水处理运营团队具有较高的技术要求。目前生活水污染治理服务商较多,技术工艺视产源、污水处理规模存在较大差异,涵盖全阶段的综合服务商较少。

下游终端用户环节:主要为各级政府部门、代建业主单位等有水污染治理需求的部门或单位,与其他产业相比,环保产业具有一定的社会公益性和较强的政策驱动性,下游客户需求变化主要取决于国家的环保政策出台和公民环保意识的提高。

2、全球污水治理发展历程

水污染治理行业于人类工业化发展时代诞生。18 世纪 60 年代,第一次工业革命标志着人类进入工业文明时代。工业化阶段人口向城市转移,小规模、低负荷的生活污染向大规模、高负荷的生活与工业复合污染转变,农耕时代的自然循环被打破,人类工程干预后的新平衡尚未建立,污染物产生量远超环境容量,引发水体黑臭、疾病滋生等一系列严重后果。

1914 年,活性污泥工艺在工业文明的发起地英国诞生,标志着现代污水处理行业兴起。随着工业化后期人类生产力的进步使得全球范围的环境问题进入人们视野,河湖海洋水华、赤潮等水体富营养化问题陆续出现,污水处理技术从解决黑臭向控制氮磷污染发展,并最终发展到控制产生潜在健康风险的各类微污染物。目前活性污泥技术经历多轮变革,演变出一系列功能、构型各具特征的污水处理工艺,包括 A2O 工艺、氧化沟工艺、生物降解工艺等,并逐步构建起庞大规模的管网收集、集中传输和集中式处理的城市污水处理模式。伴随城镇化率提升及大型城市出现,污水处理厂成为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

1987 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我们共同的未来》,正式提出“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可持续发展理念。1992 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力求把温室气体的大气浓度稳定在某一水平,从而防止人类活动对气候系统产生“负面影响”,污水处理行业在削减污染物的同时,开始注重减少对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如能源、土地、矿物类药剂、建筑材料等,并用经济的方式回收废水中的资源,如再生水、营养元素、能源(沼气、热能)等进入可持续发展阶段,水污染治理行业进一步向物质循环、能源回收和再生水回用的方向升级转型。

到 21 世纪 90 年代,发达工业国家的城市污水处理率已达到 80%以上,部分发达国家已达到或者接近 100%的污水收集和处理率。以美国为例,现阶段美国的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已经全面普及,污水处理程度都达到了二级处理以上的标准,城镇污水回用也已经从研究试验阶段进入生产应用阶段,城镇污水回用设施的数量和功能增长迅速。

3、发展有利驱动因素

(1)科学发展带来的进步

随着水资源保护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污水处理技术的发展也得到国家的大力支持。目前,我国污水处理技术在物理处理和化学处理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未来,基础处理技术层面的进步及行业与大数据、物联网等数字孪生技术的深度结合,将进一步降低污水治理设施的投资成本和运营成本,从而积极推动污水处理行业的良性发展。

(2)“乡村振兴”国家战略加速村镇污水处理建设

“十二五”规划以来,我国污水治理行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其中城市、县城地区污水处理率已达到 95%以上,而截至 2020 年底,我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仅为 25.50%。自 2017 年 10 月以来,国家持续出台关于扶持、加速村镇污水治理建设的产业政策。依据 2021 年 11 月发布的《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要求,到 2025 年我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应达到 40%,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具有显著发展空间。

(3)三方治理实施,环境治理更专业化

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模式创造了排污者通过缴纳或按合同约定支付费用,委托环境服务公司进行污染治理的新模式。

《关于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三方治理要坚持“排污者付费”、“市场化运作”、“政府引导推动”的原则,到 2020 年,环境公用设施、工业园区等重点领域第三方治理取得显著进展,污染治理效率和专业化水平明显提高,社会资本进入污染治理市场的活力进一步激发。

排污企业治污责任通过合同方式向环境服务公司转移,可以实现环境污染集中治理,使环保部门的监管对象大为减少,有利于执法成本的大幅降低。我国的第三方治理比重较低,尚处于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市场发展的初期阶段,《意见》的出台为污水处理行业发展带来新的契机。

4、行业发展趋势

(1)市场化竞争激烈,行业集中度持续提高

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污水治理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在政府政策的引导下,国内污水治理的市场化程度不断提升,污水治理地域垄断正在被打破。目前,国内已初步形成了一批规模较大、实力雄厚、技术先进、产业链完备的综合性水务企业,同时在污水治理产品、工程服务、投资运营等细分领域形成了一大批技术、服务优势突出的专业型企业。

未来,产业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行业洗牌趋势将更加明显,具有较强资金实力、资本运作能力和创新型企业将呈现巨大发展潜力,成为行业发展的主要力量,行业收入、利润也更多向大型企业集中,而同质化竞争严重、缺乏核心技术和创新能力的企业将逐步淘汰退出,行业资源将得到进一步整合,市场化程度和市场集中度有望继续提高。

(2)项目统筹打包需求旺盛,综合环境服务商涌现

当前,我国生态环境治理正逐步从单一细分领域的治理向追求系统性、全局性治理转变,从控制单一污染源治理指标向追求整体环境治理效果转变。污水治理业主方对市场参与者的技术实力、成本控制能力、资本运作能力等提出了更高要求。行业内优势企业将朝着综合化、集团化方向发展,其业务版图将不再局限于某一细分领域,而是通过全程参与项目方案设计、模块化建设及后期托管运营,为污水治理业主方提供打包式综合服务。

未来综合环境服务模式将成为污水处理行业的主流商业模式,打造“综合环境服务商”将成为行业企业前进的方向。

(3)精细化管理要求推动行业智慧水务升级

数字化、精细化、系统化解决环境问题是未来产业的重要发展方向,环境治理将更加重视源头和过程管理。近年来,随着物联网、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在环境治理领域的应用日益成熟,带动污水处理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智慧水务环保业态开始涌现,成为大型环保企业投资和布局的重点方向。污水处理行业与信息化的融合发展,将提升行业智慧化水平和整体效率,更好的支撑打好污水处理防治攻坚战。

5、不利因素

(1)部分污水处理厂专业化运营程度不高

目前污水处理行业整体仍处于成长期,以往各地区污水处理市场大多由政府主导,污水处理企业大多具有事业单位性质,行政色彩相对浓厚,部分地区污水处理厂市场化运营程度不高,人员素质和技术水平较低,缺乏相应的成本约束和激励机制,使得污水处理成本和出水水质难以得到有效控制。

随着市场化进程的加快,以及污水处理站点建设日益完善,污水处理专业运营模式已经成为行业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污水处理收费体系的完善,行业集中度会进一步提高,专业化运营的优势会逐步发挥。

(2)地域性、垄断性较强

除了污水处理厂的工程建设以外,污水处理行业其他的各个环节都具有典型的自然垄断性质。污水处理行业作为资本高度密集的行业,排污管网等固定资产生命周期很长,污水处理设施的使用年限至少为 25 年,基于经济效率原则考虑,在一定的区域内一般情况下只有一家企业进行垄断性经营。

更多行业资料请参考普华有策咨询《2023-2029年水污染治理行业深度调研及前景预测专项报告》,同时普华有策咨询还提供产业研究报告、产业链咨询、项目可行性报告、专精特新小巨人认证、BP商业计划书、产业图谱、产业规划、蓝白皮书、IPO募投可研、IPO工作底稿咨询等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