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车轴承行业概述及所属轴承行业发展趋势、相关风险主要壁垒构成
1、叉车及叉车轴承产品介绍
叉车又称叉式装载车,是对成件托盘类货物进行装卸、堆垛和短距离运输,实现重物搬运作业的轮式工业车辆,对应的国际标准化组织为工业车辆技术委员会(ISO/TC110)。叉车作为一种装卸及短距离运输的流动式搬运设备,广泛运用于国民经济的诸多领域,如制造业、物流搬运、交通运输、仓储、邮政、批发零售、出租等行业。随着物流技术的应用与推广,叉车的应用场景不断拓宽,产品种类不断增加,已成为排在汽车、拖拉机之后产量第三位的无轨轮式底盘车辆。

世界工业车辆协会(WITS)根据动力类型、工作环境、操作员位置、设备属性将叉车分为I 类电动平衡重乘驾式叉车、II 类电动乘驾式仓储叉车、III 类电动步行式仓储叉车、Ⅳ/Ⅴ类内燃平衡重乘驾式叉车。其中 I-III 类属于电动叉车,IV/V 类属于内燃叉车。
叉车轴承是叉车门架系统的重要关键零部件,主要应用于叉车门架及货叉架等提升前移机构,可广泛应用在任何一款具有升降系统的叉车上,不受叉车动力类型、操作员位置等因素的限制。
叉车轴承的发展演变分为几个阶段:20 世纪 80 年代前,传统的叉车门架用轴承没有专业的制造厂家,基本上都是由各叉车生产制造企业自行加工生产。早期的叉车轴承即将标准轴承和外壳合为一体,使用寿命短且容易损坏,在叉车的使用可靠性方面不能得到很好的保障。20 世纪 80 年代后期,随着国外知名品牌叉车进入我国市场,国内工程车辆发展突飞猛进,叉车轴承需求量与日俱增,对叉车轴承等零部件也提出了更高的质量要求;在上述背景下,国内叉车轴承制造厂的进入弥补了国内叉车专用轴承市场的空白。
2、叉车轴承所属轴承行业发展趋势
(1)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
轴承产品将继续朝着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方向发展。叉车轴承行业标准化起步较晚,随着近些年下游叉车行业更新换代提速,带动上游叉车轴承制造商不断推出新的叉车轴承产品,新产品品种规格繁多,性能用途各异,在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方面存在一定的滞后。通过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既有利于轴承企业批量化组织生产、缩短产品的设计周期、降低生产成本,也有利于轴承用户的低成本使用维护,提高产品的可替换性。
(2)轻量化、高精密、高性能、长寿命
目前我国在中低端轴承领域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但在轻量化、高精密、高性能、长寿命的高端轴承领域还大量依赖进口。叉车轴承作为叉车门架系统的重要关键零部件,必须具备轻量化、长寿命、高负荷、高可靠性等重要特性,特别对于新型轻量化设计的叉车门架结构。由于叉车门架结构尺寸的减小且逐渐向轻量化发展,使得叉车门架轴承需要承受更大的载荷,尤其是在重载、精密、高空作业、特定恶劣环境等场合下的叉车,但这类叉车目前主要依赖进口轴承。我国叉车轴承制造商通过加大研发力度、引进国外先进制造设备等手段,不断提高研发设计能力和制造水平,是现阶段行业发展的必经之路。
(3)专业化分工趋于明显
轴承制造企业将更专注于生产中的关键环节,将更多工序进行外包,进一步明确产品定位和在产业链中的分工。随着下游市场的不断发展,轴承产品的类型和规格不断拓展,而不同种类的轴承对原材料、生产设备、制造工艺、检验技术等要求不同,生产厂商较难在做到产品类别全面化的同时保证质量和控制成本。此外,劳动力成本逐年上升,人力资本支出负担逐渐加重,企业保持生产队伍的稳定和发展将需要更多的成本。因此,未来轴承制造企业在制造环节主要专注于附加值高的环节,如精磨、热处理环节等。
国际轴承行业经过上百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稳定的专业化分工。未来国内轴承生产企业将进一步明确产品定位,走专业化分工道路,做强做精细分市场,实现规模效应。
3、叉车轴承行业基本风险特征
(1)市场参与者增多,竞争加剧
一是随着叉车产业的不断发展以及叉车轴承行业标准进一步完善,传统轴承领域的一些企业逐步向特种轴承、细分领域进一步开拓市场,从而对细分领域的企业形成较大竞争压力。二是近年来外资轴承企业加大在华产业布局,目前 8 大跨国轴承公司在华生产企业已经超过 60家,设置多个区域总部及技术中心。外资轴承企业利用自身在品牌、技术、加工效率等方面的优势不仅锁定高端市场,更加速布局中端市场,仍将给我国本土轴承制造企业带来较大的竞争压力。
(2)技术水平要求提高
“十四五”期间汽车、工程机械和农业机械等行业电动化率将逐步提升,导致驱动和传动系统改变,提高了对轴承的重量、载荷、转速等性能指标的要求。随着下游叉车行业的快速发展,应用场景不断拓宽,叉车产品更新换代速度加快,对零部件的要求不断提高,轴承制造企业是否具备将下游客户需求快速转化为设计方案和产品的研发能力将成为行业竞争中的关键因素。
4、 叉车轴承行业壁垒
(1)技术和人才壁垒
叉车轴承行业涉及力学、润滑理论、摩擦学、热处理等基础科学研究与交叉学科,且轴承的钢珠、制胚技术复杂性高,其整体的加工精度与材料强度要求较苛刻,这些要求企业建立强大的技术研发团队和持续技术开发的创新机制,不断加强技术研发投入,拥有并保持较高技术实力,从而推动生产工艺流程的改善和产品特性的升级。同时,叉车轴承产品的研发、设计和生产离不开相关技术专业人才,对相关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实践经验要求都非常高,而目前行业内高素质人才较为稀缺。因此,对于行业新进入者而言,相关技术和经验的积累需要较长的周期,相关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具有较大的困难,存在着较高的技术和人才壁垒。
(2)客户壁垒
叉车轴承是叉车的核心零部件之一,叉车生产厂商对轴承产品的可靠性有着较高的要求,一般会对轴承供应商进行较长时间的考察和认证,一般情况下,轴承供应商在进入合格供应商名录后才有资格为叉车生产厂商提供产品。基于上述原因,下游客户在选择轴承供应商的产品之后,在没有重大质量问题的情况下,会与供应商保持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国内叉车市场经过长期的市场竞争,目前已经形成比较稳定的竞争格局,市场集中度高,头部企业占据较大的市场份额,并且各自建立了较为稳定的供应链体系,叉车轴承行业新进入企业短期内进入其供应链的难度较大,难以获得快速发展。
(3)规模壁垒
叉车轴承行业的规模效应明显。一方面,叉车轴承产品的用途和价格属性决定了轴承产品的生产只有在达到一定规模后方可降低生产成本,从而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和效益。另一方面,下游叉车行业等客户对轴承产品品质要求严格,对供应商在技术实力、制造能力以及综合服务水平等方面要求高,一般倾向于与规模实力较强的厂商合作。因此,尚未形成规模的新进入企业难以得到优质客户认可、获取更多业务机会,面临较高的规模壁垒。
(4)资金壁垒
叉车轴承行业属于资金密集型行业。一方面,在取得建设用地、新建厂房,购置先进的生产设备、检测设备和试验设备等方面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另一方面,为了跟上技术升级的步伐、保持产品竞争力,还需不断投资进行新产品的研发和设备的更新。此外,叉车轴承企业日常生产经营也需要大量流动资金支持。因此,行业新进入企业面临着一定的资金壁垒。
(5)管理经验壁垒
对于拟进入叉车轴承行业的新企业,管理经验上的差距是其难以在短时间内突破的重要壁垒。一方面,企业通过良好、持续的系统化管理,可以更好地保证产品质量和及时供货,从而满足客户需求;另一方面,基于精益化的管理,企业能有效发挥规模优势,控制生产成本,获得并持续保持竞争优势。先进的管理模式是生产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不断积累形成的。对于想要进入叉车轴承行业的新企业来说,缺乏专业的管理知识是一个重要的障碍,而且在短时间内很难克服。
更多行业资料请参考普华有策咨询《2023-2029年叉车轴承行业市场调研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同时普华有策咨询还提供产业研究报告、产业链咨询、项目可行性报告、专精特新小巨人认证、BP商业计划书、产业图谱、产业规划、蓝白皮书、IPO募投可研、IPO工作底稿咨询等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