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LED蒸镀材料行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行业面临的机遇与风险
OLED蒸镀材料应用于 OLED显示器件并最终应用于智能手机、智能手表等终端,与下游行业的周期性关系较大,而下游消费电子产品行业与宏观经济形势息息相关。OLED蒸镀材料企业需要经过例如资质审查、工厂现场检查、并经过多轮的测试通过后才能进入供应商体系,整个验证周期为 1-2 年左右。国内目前成为主流面板厂商的蒸镀材料供应商数量较少,多数处于研发和送样检测阶段,真正实现量产和销售的企业较少。OLED有机蒸镀材料存在较高的专利壁垒,竞争格局被美国、韩日、德国厂商掌控。
作为 OLED面板的关键材料,蒸镀材料的品质直接决定了显示面板的效率和寿命。目前,OLED面板的主流生产方式是将蒸镀材料通过真空蒸镀的方式在面板上形成发光层。真空蒸镀对蒸镀材料的纯度等质量标准具有严格的要求,某一指标的瑕疵即会影响整条面板产线的良率,这也是 OLED面板厂商在量产过程中面临的重要难题,相应地对 OLED蒸镀材料的品质提出了很高要求。

资料来源:普华有策
1、OLED蒸镀材料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1)OLED蒸镀材料目前被海外巨头垄断,未来有望迎来国产化趋势
OLED中间体生产工艺简单、附加值较低,经过合成/升华后的蒸镀材料生产工艺复杂、附加值更高。目前,OLED蒸镀材料的核心专利存在较高的技术壁垒,生产主要集中在美国、韩国、日本及德国厂商手中。我国 OLED材料生产企业技术积累薄弱,受制于海外企业专利壁垒,以生产中间体和单体粗品为主,在利润较高的 OLED蒸镀材料领域占比较低。
长期来看,我国 OLED蒸镀材料行业具备很大的发展机遇。从市场需求而言,智能终端设备的广阔市场对上游 OLED面板和材料行业形成了有力带动,未来全球 OLED产能逐步向中国转移,国内 OLED面板企业出货量将快速提升,同时随着其生产良率的提升,对 OLED蒸镀材料的需求将大幅增加;从政策导向而言,在国际贸易摩擦的背景下,出于避免国内 OLED产业关键原材料被“卡脖子”的战略考虑,国家大力促进本土 OLED材料行业的发展,国内面板企业也有意培养本土蒸镀材料供应商,以减轻对国外厂商的依赖;从产业发展而言,海外 OLED材料企业的专利也面临陆续到期的客观情况,在国内 OLED蒸镀材料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取得自主知识产权、缩小技术差距的过程中,更多的专利壁垒可能被突破。
因此,国内 OLED材料行业有望迎来国产化的广阔发展空间,未来将保持较高盈利水平。已具备相应技术储备、形成量产能力、进入面板企业供应链的蒸镀材料提供商具备明显的先发优势,未来有望在 OLED材料国产化浪潮下充分受益。
(2)OLED蒸镀材料作为 OLED核心材料构成,整体发展情况良好
① OLED蒸镀材料在显示面板中的成本占比较高,具有重要性
由于 OLED显示屏的结构与液晶显示屏不同,滤光片、偏光片、背光源和液晶被 OLED蒸镀材料层所取代,因此在整个面板制造中,OLED材料成本占比达到 30%以上,是 OLED产业链中技术壁垒重要领域之一。在手机 OLED面板中,OLED蒸镀材料占总成本约为 30%,而在电视 OLED面板中由于大尺寸显示面板对 OLED功能材料的需求量更高,OLED蒸镀材料的成本占比则超过 46%。
随着 OLED面板下游终端市场的发展,OLED面板的出货量逐年递增,对OLED蒸镀材料的需求也随之提升。
在中国市场方面,由于国内 OLED蒸镀材料行业起步较晚,技术上与日韩欧美等企业存在一定差距,但近年来随着相关专利的到期以及国内 OLED市场的发展,国内 OLED蒸镀材料企业与国外的差距开始逐步缩小。再者,由于近年来国际贸易摩擦以及蒸镀材料价格高昂等原因,为了保证自己蒸镀材料的供应,国内显示面板厂商加大了与国内材料厂商的深入合作,采用同步开发等方式,扶植材料企业在技术上不断突破。
(3)OLED器件结构向精细化方向发展,催生蒸镀材料的增量细分市场
随着 OLED技术的进步和发展,OLED面板由最初简单的单层器件发展到双层器件、三层器件以及多层器件,面板结构趋于复杂,对材料的要求也逐步提高。一方面,OLED面板的生产需要在已有材料中寻求性能更优的选择和方案,另一方面,OLED面板结构所包含的蒸镀材料种类更加丰富,从而更好地优化及平衡器件的各项性能。在这一技术发展趋势下,部分蒸镀材料的单体价值量提升,带动了细分材料市场规模的提升。
在柔性 AMOLED和轻薄化的趋势下,OLED面板对封装层材料的要求越来越高,需要封装层能够在较小的厚度下实现良好的致密度,从而获得优秀的水氧阻隔性能,同时能够实现蒸镀级别应用。
(4)降本增效压力大,OLED蒸镀材料回收提纯市场进一步增大
在每次蒸镀环节完成后,面板厂商均需对其中的掩膜版及蒸发源进行替换,并清理蒸镀设备的腔室内壁,附着在其之上的 OLED蒸镀材料也随之废弃,失去利用价值,进而造成 OLED蒸镀材料的浪费。由于 OLED蒸镀材料在面板制造中成本占比较高,因此提高其利用率成为降低面板制造成本的有效选择。
有机蒸镀回收料的提纯服务对于客户具有较高的经济性。随着 OLED面板行业的规模扩张及面板厂商降本增效压力的增大,未来 OLED蒸镀材料回收提纯市场需求将进一步扩张。
2、行业的竞争格局
(1)欧美日韩企业在 OLED蒸镀材料市场依旧占据主导
目前,OLED有机蒸镀材料存在较高的专利壁垒,竞争格局被美国、韩日、德国厂商掌控。国内企业在 OLED蒸镀材料领域占比较低,其中电子功能材料、空穴功能材料等通用层材料占比 12%左右,发光功能材料占比不到 5%。其中,德山金属、LG 化学、三星 SDI 等韩国公司,东丽、保土谷化学、出光兴产等日本公司,德国默克公司等国外厂商垄断了大部分电子功能材料和空穴功能材料的专利布局和市场份额。在发光功能材料中,美国 UDC 与陶氏公司、三星 SDI、日本出光、LGC、JNC、SFC 等公司分别在红色发光材料、绿色发光材料和蓝色发光材料中占据绝对优势地位。
(2)多种业态共存,国内企业积极开拓 OLED蒸镀材料市场
随着国内 OLED产业日渐成熟以及国产 OLED面板的出货量逐渐增加,国内多家企业依赖其资源优势或者技术积累开始纷纷进入 OLED蒸镀材料行业,形成了多种业态共存的局面,以自主研发创新为主的国内 OLED蒸镀材料生产商逐步进入国内面板厂商供应体系,占据了一定市场份额。根据国内 OLED蒸镀材料企业的商业模式可将其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1)OLED中间体及粗单体企业向下游 OLED蒸镀材料市场延伸
由于国内 OLED产业发展较晚,供应商壁垒较高,国内 OLED材料厂商更多集中于中间体生产和粗单体代工,为海外蒸镀材料厂商的上游供应商。随着国内 OLED材料产业链的日渐成熟,相关企业纷纷开始布局下游技术壁垒更高的蒸镀材料产业,以此来扩大其竞争优势。
奥来德等企业均在原有 OLED材料中间体的基础上进一步研发了 OLED蒸镀材料。此外,奥来德是国内较大的蒸镀设备供应商,通过布局 OLED蒸镀材料将进一步促进其产业协同;万润股份则成立了子公司三月科技专门进行OLED材料的研发及生产。该类企业由于常年在 OLED中间体及蒸镀设备行业深耕,积累了较强的客户资源,对 OLED蒸镀材料的原材料及配比也较为熟悉,因此具备一定的技术及资源优势。
2)OLED面板厂商向上游延伸
在中美贸易战等国际贸易摩擦的大背景下,OLED蒸镀材料的供应已经成为国内 OLED面板厂商普遍关注的问题。国内面板厂商开始扶持本体系材料企业,从而实现进口替代,降低关键材料“卡脖子”的风险。因此,国内的面板厂商开始设立相关公司进行 OLED蒸镀材料的研发及生产。例如维信诺集团体系成立了鼎材科技进行 OLED蒸镀材料的研产,华星光电成立子公司华睿光电进行 OLED蒸镀材料开发。
此类 OLED蒸镀材料供应商有相对优质的客户资源,依靠面板厂商的支持在完成技术突破并量产后可以获得稳定的订单。
3)国内企业自主研发创新
部分企业早先在 OLED面板产业链中发现了 OLED蒸镀材料的广阔空间和潜在机会,借助自身的资源及产业优势提前布局了相关专利及技术,并通过自主研发逐步打开了 OLED蒸镀材料的市场并实现了部分材料的国产化。以莱特光电为例,其生产的 Red Prime 产品成功打破了国外企业对 OLED发光功能材料的垄断。再者,作为国内 OLED蒸镀材料领域自主研发创新的另一代表性企业之一,海谱润斯已向客户供应了包括晶体封装材料、光提取材料、阴极蒸镀材料、电子功能材料、空穴功能材料、发光功能材料等多种 OLED蒸镀材料。
上述企业自主研发的成功先例给国内 OLED蒸镀材料企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国内厂商有望结合自身技术积累及研发突破,不断提升产品性能,进一步促进 OLED蒸镀材料的国产化率。
(3)国内 OLED蒸镀材料企业竞争格局初步显现
OLED蒸镀材料领域从客户认证、材料研发及生产、核心专利等多方面筑起了极高的行业壁垒。虽然目前全球 OLED蒸镀材料的供应商仍以韩、日、德、美为主,但各公司所擅长的材料各不相同,很少有企业能做到 OLED全体系材料覆盖,这也给国内企业创造了一定的发展机会。多数国内企业从单一蒸镀材料供应出发,在越过客户认证壁垒后逐步扩宽蒸镀材料供应种类,并依靠自身研发创新能力进一步促进各类蒸镀材料的国产替代。
在国内 OLED有机蒸镀材料领域,大部分企业集中在 OLED中间体与粗品等前端环节,瑞联新材、濮阳惠成、万润股份等公司已为国外蒸镀材料企业量产供货、进入全球 OLED材料供应链,国内市场格局初步形成。在蒸镀材料环节,随着国内 OLED产业链的成熟,奥来德、莱特光电以及海谱润斯在内的少数企业逐步具备了生产部分 OLED有机蒸镀材料的技术和能力,进入了国内OLED面板厂商的供应链。整体来看,国内 OLED蒸镀材料企业的数量不多,能够在突破专利壁垒,取得自主知识产权的同时实现稳定量产销售的企业较少,竞争格局尚未完全确立,市场有待进一步发展。已进入下游面板客户供货体系的国产供应商具有先发优势,未来在 OLED材料国产化的机遇和趋势下有望取得更高的市场份额。
在国内 OLED无机蒸镀材料领域,晶体封装材料和阴极蒸镀材料虽然不属于存在专利限制的材料品类,但与有机蒸镀材料一样,无机蒸镀材料的生产也有适用于 OLED显示领域的特定性能要求和品质指标,必须经过特定的生产加工后方可达到 OLED的蒸镀工艺要求,对于 OLED面板厂商的生产良率和产品性能具有直接影响。随着面板企业产线的迭代和柔性 OLED面板渗透率的增加,无机蒸镀材料的重要性逐步提升。在国内 OLED产业的发展早期,相关无机蒸镀材料主要由美国、韩国的供应商为面板企业供货。
3、行业面临的机遇与风险
(1)面临的主要机遇
1)下游行业的拉动
随着 OLED技术的成熟,其在智能手机、电视、可穿戴设备中的渗透率不断提升,未来应用前景广阔。在终端设备消费市场的广阔需求拉动下,全球、国内 OLED行业发展迅速,市场规模将迎来快速增长。
作为 OLED面板的核心材料,OLED蒸镀材料在 OLED面板中的成本占比大、技术壁垒高,市场潜力将在下游面板行业的拉动下逐步释放。
2)产业转移的机遇
近年来,京东方等国内主流 OLED面板厂商不断加大产能布局。未来几年我国 OLED面板产能将陆续释放,全球 OLED产业呈现向中国转移的趋势,国内上游的 OLED材料企业将迎来历史性发展机遇。
3)产业政策的支持
OLED蒸镀材料属于 OLED产业的上游环节。近年来,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推进 OLED产业发展的支持政策,上游OLED蒸镀材料企业充分受益。与此同时,OLED蒸镀材料属于新材料产业范畴中的半导体显示材料,是国家重点支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重点发展的新材料方向之一。产业政策的支持为业内企业提供了有利的外部环境和良好的发展契机。
4)国产化趋势的契机
近年来,国际贸易摩擦较为频繁,国内 OLED蒸镀材料的关键技术和供应均被国外厂商垄断。国外 OLED蒸镀材料供应商普遍存在产品迭代升级服务不及时、供货不稳定、价格高企等情况。为确供应稳定、获取及时服务、成本可控,国内 OLED面板厂商始终把 OLED蒸镀材料供应国产化作为重要的战略目标,并不断加大与国产供应商共同研发的力度,以期与国内 OLED蒸镀材料供应商在技术上共同进步。前述背景为包括奥来德、莱特光电、海谱润斯在内的具有较强技术研发实力的 OLED蒸镀材料厂商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2)面临的主要风险
1)国际厂商专利壁垒的限制
目前,OLED蒸镀材料的大部分专利被国际厂商垄断,国际厂商在生产经验、技术能力等方面优势明显,国内企业受到专利限制,在实现进口替代的进程受阻。
如若国内企业的研发进度跟不上国际厂商的速度,则国内 OLED材料企业的商业化进度将受到制约。OLED蒸镀材料领先企业必须持续提升研发能力,不断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 OLED蒸镀材料,提升核心竞争力。
2)行业技术迭代速度对研发能力的要求
OLED作为新兴的显示技术,技术路线尚未定型,正处于研发活跃、技术持续优化的阶段,对 OLED蒸镀材料也提出了较高的技术迭代要求。
如 OLED蒸镀材料供应商无法及时跟进最新的技术发展趋势、提供符合面板客户使用需求的材料技术方案,将面临材料技术落后的风险,对企业经营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因此,OLED蒸镀材料企业面临行业内技术迭代对研发能力具有较高要求的挑战。
更多行业资料请参考普华有策咨询《2023-2029年OLED蒸镀材料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同时普华有策咨询还提供产业研究报告、产业链咨询、项目可行性报告、专精特新小巨人认证、BP商业计划书、产业图谱、产业规划、蓝白皮书、IPO募投可研、IPO工作底稿咨询等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