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手术机器人行业市场规模及细分市场分析及预测
发布日期: 2023-04-03 21:44:21

手术机器人行业市场规模及细分市场分析及预测

1、手术机器人行业发展历程

手术机器人的发展最早可以追溯到 1985 年,美国洛杉矶一名医生用PUMA560 完成机器人辅助定位的神经外科活检手术,首次将机器人技术与医学相结合。1992 年,第一台正式手术机器人 ROBODOC 问世并开始用于临床手术。1999 年,世界领先的手术机器人公司美国直觉外科推出了划时代的机器人产品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用于腹腔镜手术,随后于 2000 年获得 FDA 批准并开始向世界推广。2010 年前后,全球各国家和地区先后进入机器人手术时代,研发出了各个领域具有代表性的产品。2009 年,MAKO 旗下骨科手术机器人 RIO 首次获得 FDA 510k 上市批准;2011 年,脊柱外科手术机器人 Renaissance 问世;2016 年,全球首款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 Corpath GRX 获得 FDA 批准。中国手术机器人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起步阶段(1997-2001 年):1997 年,中国海军总医院与北京航天航空大学机器人研究所联合研发了中国第一台手术机器人“CRAS”1999 年第二代“CRAS”研制成功;2001 年,国产“CRAS”手术机器人经多次迭代升级获得 NMPA 认证。第二阶段是探索阶段(2002-2010 年):2006 年第一次引进达芬奇机器人;2010 年,中国首台自主知识产权的骨科导航机器人诞生,专门用于脊柱微创手术。第三阶段是创新阶段(2010 年之后):2014 年,天津大学和中南大学联合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妙手 S”微创手术机器人;2016 年,香港理工大学成功研发了全球首台内置马达手术机器人“NSRS”,可通过单一切口进入人体进行腹腔手术。目前,手术机器人拓展应用已覆盖更多术式,未来医生可以借助 5G、互联网、MR 智能眼镜等为患者实施远程手术。

2、我国手术机器人行业市场规模

中国手术机器人市场预计保持较高水平的增长,2021 年中国手术机器人市场规模约83亿人民币,预计未来五年将以 42.61%的年复合增长率增长,在2026 年市场规模达到约 300 亿人民币,于 2029年达到约755亿人民币。

我国手术机器人行业市场规模及增速情况

2-230403134545152.png

资料来源:普华有策

2、手术机器人行业驱动因素与发展趋势

手术机器人具备显著的临床价值,中国手术机器人在若干技术领域上已经超越国外产品。在国家对医疗装备的政策扶持下,手术机器人加速产业化进程,降低成本并提升使用效率,未来有望渗透到更多城市。

1)手术机器人临床价值显著

手术机器人可实现高精度手术,为患者提供更为安全高效的治疗;同时,手术机器人可简化手术操作流程,利于医生上手,降低医生培养成本,丰富医疗资源以应对我国庞大的诊疗需求。此外,在某些手术场景下,医生需要身穿沉重铅衣长时间暴露在辐射之下,容易造成职业损伤。利用手术机器人开展手术可以让医生远离辐射环境,优化医生工作体验。

2)医保覆盖范围扩大

近年来,境内各省市针对手术机器人陆续出台若干基本医疗保险政策和商业医疗保险政策,为各类患者接受机器人辅助手术提供支持。该类保险政策不断出台,医保覆盖范围也进一步扩大,政策的陆续执行有望降低患者经济负担,为更多患者主动选择手术机器人辅助手术创造条件。未来随着手术机器人普及程度增加,基本医疗保险也会随之跟进,更多患者将会享受到更好的医疗保险服务。

3手术机器人行业细分市场分析及预测

1)骨科手术机器人细分市场分析及预测

目前已获批的骨科手术机器人均保持了较快的装机量增长速度。如史赛克旗下 MAKO 系列手术机器人自 2016 年正式获批膝关节置换适应证至 2020 年末全球累计装机已经超过 1,000 台。相比之下,直觉外科旗下腔镜手术机器人总装机量自 2000 年开始商业化至 2021 年末共装机 6,730 台,复合增长率显著低于MAKO 手术机器人。

中国骨科手术机器人市场在未来一段时间内预计将保持较高水平的增长。2021 年中国骨科手术机器人市场约 2.06 亿人民币,预计未来五年将以 82.8%的年复合增长率增长,在 2026 年市场规模达到约 42.05 亿人民币,于 2032 年达到约 212.79 亿人民币。

1)骨科手术机器人市场分析及预测

我国骨关节炎和类风湿关节炎的患病人口从 2015 年的约 1.33 亿人上涨到了 2020 年的约 1.37 亿人,整体呈现上升趋势,5 年间总计增长了约 400 万患病人口,其中约 380 万都是骨关节炎的新增患者。据统计,我国膝关节炎和髋关节炎的患病人口从 2015 年的约 1,760 万人上涨到了 2020 年的约 1,810 万人,整体呈现上升趋势,其中进展到终末期膝关节炎患病人数约为终末期髋关节炎患病人数的两倍。

终末期髋关节炎等疾病对应的治疗手术为全髋关节置换术(THA),2021 年中国 THA 手术总计约 77 万例。终末期膝关节炎等疾病对应的治疗手术为全膝关节置换术(TKA)。2021 年中国 TKA 手术总计约 52 万例。此外,2021 年单髁关节置换术(UKA)共计约 3 万例。

我国机器人辅助关节置换手术渗透率仍有待提升,未来增长空间较大,预计我国机器人辅助关节置换手术量将从 2021 年的 0.24 万例增长至 2026 年的28.14 万例,年复合增长率 160.33%

2)脊柱外科手术机器人市场分析及预测

脊柱外科手术机器人主要应用于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椎体滑脱、脊柱骨折等脊柱外科疾病。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老龄化的加剧,脊柱领域的发病率越来越高,比如颈椎病、骨质疏松、腰椎间盘突出等。目前人们普遍缺乏对脊柱健康重要性的认识,很多脊柱领域疾病发病呈年轻化趋势。我国脊柱手术量正快速上升,2021 年为 91.8 万台,预计 2026 年将达到 178.3 万台,2032 年将达到 357.7 万台。

3)创伤手术机器人

创伤手术机器人的主要适应证为长骨骨折、股骨颈骨折、骨盆骨折等适应证,这些严重骨折大都由骨质疏松和意外受伤导致。

中国骨创伤手术量由 2021 309.0 万台预计增长至 2026 年的 356.4 万台,2021 年至 2026 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 2.89%,预计 2032 年中国骨创伤手术量为 411.2 万台,2026 年至 2032 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 2.42%

2021 年中国机器人辅助骨创伤手术量为 0.18 万台,机器人辅助创伤手术渗透率较低,预计 2026 年中国机器人辅助骨创伤手术量为 3.09万台,2032 年中国机器人辅助骨创伤手术量为 52.48 万台,2021 年至 2026 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 76.42%2026 年至 2032 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 60.3%,中国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创伤骨外科手术渗透率将持续提高。

2)口腔手术机器人市场规模分析及预测

中国种植牙手术量 2021 年约 187.3 万台,预计未来五年将以 21.81%的年复合增长率增长,在 2026 年将达到 502.3 万台,于 2032 年将达到 1,532.5 万台。

中国机器人辅助种植牙手术量 2021 年约 0.02 万台,预计未来五年将以222.71%的年复合增长率增长,在 2026 年将达到 6.16 万台,于 2032 年将达到228.28 万台。

中国种植牙手术机器人市场预计保持较高水平的增长,2021 年中国种植牙手术机器人市场约 0.12 亿人民币,预计未来五年将以 107.8%的年复合增长率增长,在 2026 年市场规模达到约 4.73 亿人民币,于 2032 年达到约 53.26 亿人民币。

4、业内重点企业分析

目前,国内手术机器人市场的主要外资厂商为史赛克、美敦力和捷迈邦美,国内手术机器人市场的主要国内厂商包括天智航、微创机器人、和华瑞博、元化智能等公司,基本情况如下:

1)北京天智航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从事骨科手术机器人及其相关技术自主创新、规模化生产、专业化营销及优质临床应用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其旗下天玑系列骨科手术机器人为同类产品中第一个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的产品,可同时覆盖脊柱外科及创伤骨科手术。

2)上海微创医疗机器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手术器械开发的公司。公司主营业务是创新手术机器人的设计、开发和商业化。公司产品包括图迈腔镜手术机器人、蜻蜓眼三维电子腹腔内窥镜和鸿鹄骨科手术机器人。该公司的手术机器人应用于多个微创手术领域,包括内窥镜手术、骨科手术、泛血管手术、自然腔手术和经皮穿刺手术。

3)和华瑞博是一家手术机器人研发商,产品包括关节手术机器人、脊柱手术机器人等,同时面向医护人员提供技术培训、系统检修维护等服务,其产品膝关节置换手术机器人已获得国家药监局(NMPA)的上市批准。

4)杭州键嘉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致力于研发技术领先的手术机器人平台,为医院提供有竞争力、安全可信赖的产品,推动国内外科手术领域的技术进步。目前,公司自主研发的关节手术机器人 ARTHROBOT 平台已经可用于髋关节与膝关节置换手术。

5)元化智能是一家专注于多科室的专科手术机器人的创新型高科技企业,其全资子公司骨圣元化研发的关节置换手术机器人已获得国家药监局(NMPA)的上市批准。

更多行业资料请参考普华有策咨询2023-2029年手术机器人行业细分市场分析及投资前景专项调研报告,同时普华有策咨询还提供产业研究报告、产业链咨询、项目可行性报告、专精特新小巨人认证、十四五规划、BP商业计划书、产业图谱、产业规划、蓝白皮书、IPO募投可研、IPO工作底稿咨询等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