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风电设备及零部行业发展特性及竞争格局、发展机遇挑战市场规模
发布日期: 2023-03-03 17:43:21

风电设备及零部行业发展特性及竞争格局、发展机遇挑战市场规模

1、行业特性

(1)区域性

风电能源在风能资源丰富的地域能得到较为便利的运用。在我国风电发展早期,由于技术研发的难度和局限性,风电资源较多投入在风力资源相对丰富的内蒙古、新疆、甘肃、河北、山东等省份。这些地区平原较多,风能资源较为丰富,且设备搭建和维护成本可控,因此吸引较多资源。未来随着海上风电的运用技术日趋成熟,用电需求更为旺盛、风能资源更为丰富的沿海和近海地区将吸引更多的资源投入,承载更多的风电装机。

(2)季节性

由于我国风电场建设的周期大多是年初开工,年内建设,风力发电机组的生产周期及销售收入的取得基本上也与风电场的建设周期保持一致,风力发电机组产品基本上是年初开始进行生产安排,年内进行生产制造,年底前交付业主使用,取得销售收入。因此风电整机行业存在一定的季节性。

(3)周期性

风能开发和风电设备行业受当地风能资源和政府政策影响较大,属于周期性行业。这一特征在 2020 年前后较为明显。2019 至 2020 年,陆上风电平价上网政策推行和风电消纳能力改善,风电行业出现抢装潮。此后的 2021 年内,风电建设需求透支较为明显,全年风电市场较为低迷。随着“双碳”目标确定和风电可持续发展格局确立,未来风电行业的周期性有望减弱。

2、行业的技术水平和技术特点

定子、转子、机舱底座等风电设备零部件体积较大,且对抗腐蚀性有较高要求。其中产品体积对焊接和机加工能力有较高要求,而抗腐蚀性则对涂装具有一定要求。

在体积方面,以电机关键的定子支架和转子房为例。对于风电机组来说,定、转子的结构是电机发电的重要部件,在生产中对产品的曲度、圆度和表明平滑度均有较高要求,因此机加工精度是其关键环节。同时,这些部件本身体积较大,生产中需要多段焊接,因此对厂商的焊接工艺控制提出较高要求。因此,关键部位的焊接和机加工是风电金属结构件生产的核心工序,不仅需要保证工艺技术质量,还需要大型、精度足够的生产设备完成加工,部分产品还需要分别进行两次焊接和两次机加工的复杂工序。

在涂装方面,由于风电结构件产品常年放置在户外,容易受到水和大气腐蚀。多种产品需要经过内层漆、中间漆、锌涂层和封面漆等多层涂层,且同一完整结构件的不同部分可能有不同的涂层要求,技术要求复杂。

另外,由于该类产品具有非标准化的特征,需要对其生产过程进行过程监控并在多个关键生产步骤加以检验,以满足各项特殊指标。国内风电设备行业起步较晚,行业整体技术水平相对偏低,总体技术水平,特别是质量检测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有所差距,仅有少数国内优势企业在技术工艺、质量性能上接近国际水平,产品受到国际客户认可。

3、影响行业发展的有利因素

(1)国家政策发展的大力支持

风能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是新能源领域中技术较为成熟的发电方式之一。发展风力发电对于缓解能源短缺、减少环境污染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伴随着环境污染的日趋严重,环保呼声日趋高涨,低碳环保的风电日益受到各国重视。我国也将“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为此,我国陆续出台了一系列风电配套规章、制度和政策,将鼓励风电产业发展的各项措施制度化、标准化,成为推动风电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政策保障。《十四五规划和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指出要大力提升风电、光伏发电规模,加快发展东中部分布式能源,有序发展海上风电。此外,我国于 2021 年发布的《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指出要提升可再生能源利用比例,大力推动风电、光伏发电发展。随着我国一系列产业政策的相继出台,未来风电设备行业发展空间广阔。

(2)下游市场需求的潜力较大

我国风电建设发展迅速,在 10 年时间内,全国风电装机总量从 44.7GW 增长到 288.3GW,2020 年全年风电装机增量高达 52GW,新增容量创造新高,2021年增速略有放缓,但总体维持较高增长。2022年国内新增并网风电装机37.63GW,同比减少9.94GW,下降幅度21%;2023年,国内风电发展形势大概率将明显好于2022年,截至2022年底,全国累计风电并网装机规模3.65亿千瓦,按照近期召开全国能源工作会议的指引,到2023年年底全国风电累计装机规模将达到4.3亿千瓦左右,意味着2023年的新增并网规模将达到65GW左右。

与传统能源相比,风电成本稳定,且不存在碳排放等环境成本,并且可利用的风能在全球范围内分布广泛、储量巨大。随着市场的不断扩大和技术的进步,风力发电成本日趋下降。据全球风能理事会预测,到 2025 年全球风电累计装机量将超过 10 亿千瓦。未来一段时期内,化石能源日渐枯竭带来的能源短缺和价格上扬,环境保护压力的持续增大,风电技术的日趋成熟,国家产业政策的大力扶持,将助力风电行业发展。随着我国风电建设的加快,风电设备及零部件的市场需求将会进一步增加。

2-23030309441K17.png

4、行业竞争格局及行业内的主要企业

随着新能源行业的不断发展,风电技术日趋成熟,我国风电年新增并网装机容量高速增长,但在当前风电单机容量大型化、平价上网等因素推动下,行业的竞争态势更为激烈,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国内风电行业中这一趋势必然促使国内风电设备行业加速整合,以巩固在产业链中的议价能力。目前,国内风电整机企业主要包括金风科技、国电联合动力、明阳智能、远景能源、湘电股份等。这些企业进入风力发电行业较早,技术积累较为丰富,且抓住风电发展的行业政策机遇,在行业内有较大影响力。其次,行业内从事风电设备零部件生产的厂商较多,且分工较为明确,如振江股份专注于机舱罩、转子房等生产,海锅股份主要从事风电机组锻造件生产,吉鑫科技主营风电设备铸件。

5、影响行业发展的不利因素

(1)技术工艺仍在发展期

我国风电行业发展起步较晚,在投入、技术和人才上有一定的滞后。虽然近几年我国发布多项产业政策,支持国内风电厂商的发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国外同行业的整体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在风电行业国际市场,特别是海上风电领域享有一定市场份额,但仍面临许多需要突破的技术瓶颈和改进空间。同时,关于发电机组构造的争议依旧存在。目前直驱式和双馈式风力发电机组的技术路线各有优劣,均有一定的支持者。对于规模较小的风电企业来说,受生产设备的限制,只能选择其中一种进行生产。未来如果行业发展趋势对技术路线的问题出现明确的选择,则对另外一部分企业而言面临较大的生产转型风险。

(2)资金投入缺乏

风电设备行业是较为典型的资金密集型行业,设备和厂房等固定资产投入需求大,成本回收周期长,因此需要持续而强有力的资金支持。虽然近几年全球风电行业的高速发展带动了一批行业内企业的成长,但总体而言,国内风电零部件制造企业的资产规模还普遍较小,上市公司数量有限,获得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难度相对较大,上述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持续发展。风电设备零部件生产厂商普遍存在资金实力不足、融资渠道匮乏的现状,给行业未来的健康发展形成了一定的不利影响。

更多行业资料请参考普华有策咨询《2023-2029年风电设备及零部行业市场调研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同时普华有策咨询还提供产业研究报告、产业链咨询、项目可行性报告、十四五规划、BP商业计划书、产业图谱、产业规划、蓝白皮书、IPO募投可研、IPO工作底稿咨询等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