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病毒药物行业市场规模及发展机遇、发展前景、有利因素竞争格局
1、抗病毒药物市场规模分析
病毒是最小的病原微生物,在细胞内繁殖,其核心是核糖核酸(RNA)或脱氧核糖核酸(DNA),具有独特的增殖方式。病毒性疾病系传染性疾病,其传播广、发病率高,受感染的人群可以通过直接、间接或密切接触传播病毒,在短时间内不断滋生传播,可能会形成疫情、对社会及经济运行造成较大冲击。抗病毒药物会抑制病毒复制增殖,按病毒种类分类可分为广谱抗病毒药、抗 RNA 病毒药和抗 DNA 病毒药;按病毒所致疾病分类可分为抗疱疹病毒药、抗艾滋病病毒药、抗流感病毒药、抗肝炎病毒药、广谱抗病毒药等。
具体而言,抗病毒药物主要包括抗 HIV、HBV、HCV、流感病毒、疱疹病毒、HPV 以及一些新发病毒包括 SARS、MERS 和新型冠状等病毒的药物。
中国抗病毒药物市场规模由 2017 年的 262亿元增长至 2022年超过600亿元,年均增长率为18.2%,其中慢性乙型肝炎、慢性丙型肝炎及艾滋病是病毒性疾病中的主要疾病,另外,新冠肺炎病毒已经过多轮变异,分别为阿尔法变异病毒、贝塔变异病毒、伽马变异病毒、德尔塔变异病毒、奥密克戎病毒;目前已到奥密克戎病毒阶段,与之前的变异株相比,奥密克戎致病力明显减弱,但传染性更强,传播更迅速,隐匿性更强。随着病毒不断传播及各国疫情政策调整,相关药品市场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2017-2022年我国抗病毒药物市场规模分析

资料来源:普华有策
2、行业发展有利因素及机遇分析
(1)居民收入和医疗支付能力逐渐提升
2010 年至 2021年期间,我国人均卫生费用由 1,490.1 元增加至5348.1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 13.6%,我国人均卫生费用上升明显。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1 年中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35,128 元,比 2012 年的 16,510 元增加 18,618 元,累计名义增长 112.8%,年均名义增长 8.8%;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实际增速快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速 0.5 个百分点。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居民药品消费能力将不断增长,医药市场规模也有望进一步提高。
(2)国家重视重大传染病防治
传染病防治工作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稳定,我国高度重视传染病防治工作。2004 年传染病法相关规定修订后,国务院相继公布《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艾滋病防治条例》等配套行政法规,批准了防治艾滋病、结核病等一系列专项规划或行动计划。2008 年实施启动“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科技重大专项以及 2009 年实施启动“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均鼓励相关病种药物研发与创新,为有效防控传染病发挥了积极作用。2013 年 6 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又对传染病防治法进行修订,完善了传染病病种和防控措施调整制度,更好地配置防治资源。在医疗救助政策上,对重大传染病患者的医疗费用予以减免,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大病保障范围。我国在传染病防治工作上投入大,不断提升整体防控能力,对抗病毒药物行业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2)国家鼓励医药产业发展
医药产业作为中国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不仅关系着国计民生、广大人民的健康,而且还关系着社会的安定有序以及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国家对健康产业在政策方面支持力度不断的加大,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医药产业发展政策。2015年 8 月,《国务院关于改革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的意见》指出,对创新药实行特殊审评审批制度,鼓励市场短缺药品的研发和生产,提高药品的可及性。2018 年 4 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改革完善仿制药供应保障及使用政策的意见》提出加强仿制药技术攻关,促进药品研发链和产业链有机衔接,在按规定向艾滋病患者等提供药物时,优先采购使用仿制药。2022 年 1 月工信部等九部门在《“十四五”医药工业发展规划》中提出强化产业链优势,巩固原料药制造优势,打造“原料药+制剂”一体化优势,增加在发达国家仿制药注册数量。上述国家产业政策有利于推动医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医药产业发展市场容量和需求空间有望进一步增长,对抗病毒药物产品的研发创新起到了积极作用。
更多行业资料请参考普华有策咨询《2023-2029年抗病毒药物行业细分市场分析及投资前景专项调研报告》,同时普华有策咨询还提供产业研究报告、产业链咨询、项目可行性报告、十四五规划、BP商业计划书、产业图谱、产业规划、蓝白皮书、IPO募投可研、IPO工作底稿咨询等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