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光伏组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发布日期: 2022-10-26 18:19:57

光伏组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1、光伏发电竞争力的提升推动光伏组件产量的迅速发展

近年来,随着光伏行业技术的进步,光伏系统投资成本及度电成本不断下降,光伏发电竞争力的快速提升使得光伏组件产量及光伏装机容量迅速发展。随着光伏发电实现“平价上网”,市场对高效能光伏组件的需求不断提升。光伏组件转换效率的提升,对企业未来的市场竞争至关重要。尽管受到供应链价格波动、外部环境复杂严峻和不确定性等不利因素影响,2021年我国光伏制造端规模仍保持迅速扩大态势。2021年,我国多晶硅产量达50.5万吨,同比增长27.5%,硅片产量约为227GW,同比增长40.6%。电池片产量为198GW,同比增长46.9%,增幅最大。组件产量为182GW,同比增长46.1%

2016-2021年我国光伏组件行业产量及增速分析

2-22102610201H38.png

资料来源:普华有策

2、本项目是顺应产业政策和行业技术发展方向的重要战略举措

目前,我国已正式提出将力争 2030 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日本、韩国等许多国家和经济体也陆续提出了各自实现碳中和的目标,欧盟成员国同意将 2030 年温室气体减排目标提高至 55%,可持续性的政策支持以及电价不断下降带来的竞争力,使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上升至战略高度,全球光伏市场增速将加快。

光伏行业技术的快速迭代是其不断向前发展的核心驱动力。随着传统PERC 技术的降本增效面临瓶颈,市场对新技术的追求将更加迫切,其中异质结(HJT)基于其种种优势获得了诸多厂家的青睐,有望成为下一代主流技术。相比传统的 PERC 电池,HJT 电池具有衰减率低、温升损失低、双面率高、弱光效应等优势,使得 HJT 电池具有更高的单瓦发电量。HJT 良好的界面层钝化效果,使其具有更高的转换效率,有助于产业链全面降本。目前已量产的 HJT 产线转换效率均在 23%以上,HJT 电池量产效率未来有望超过 27%。同时,HJT 的对称结构和低温工艺让其更容易实现薄片化,低温工艺有望减少能耗等,其降本空间更大。

本次项目是顺应产业政策和行业技术发展方向的重要战略举措,有利于公司在未来的市场环境中保持竞争优势,具有必要性。

3、光伏应用的多元、多样化将进一步拓展光伏市场的需求空间

目前,我国大型地面电站占据光伏装机总量的 80%以上,近年来,基于光资源的广泛分布和光伏发电应用灵活性等特点,我国光伏发电在应用场景上与不同行业相结合的跨界融合趋势愈发凸显,水光互补、农光互补、渔光互补、牧光互补等应用模式不断推广。未来,随着光伏发电在各领域应用的逐步深入,光伏+制氢”“光伏+5G 通信”“光伏+新能源汽车”“光伏+建筑”“光伏+煤改电等应用将进一步多样化。

更多行业资料请参考普华有策咨询《光伏组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同时普华有策咨询还提供产业研究报告、产业链咨询、项目可行性报告、十四五规划、BP商业计划书、产业图谱、产业规划、蓝白皮书、IPO募投可研、IPO工作底稿咨询等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