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传感器芯片行业下游应用结构及重点企业分析
智能传感器芯片的主要用途是探测周边环境事件或者物理量的变化,并将变化信息采集、变换后传送给其他电子设备。智能传感器芯片在问世之初主要应用于工业生产,随着集成电路和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传感器芯片逐渐切入智能手机、计算机、智能家居、工业控制、汽车电子、医疗电子、金融安全和智能安防领域,丰富、多元化的应用场景使智能传感器芯片成为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柱之一。
1、智能传感器芯片领域特点
(1)智能传感器芯片细分较多,技术壁垒较高
智能传感器芯片的研发设计涉及到众多学科、理论、材料和工艺方面的知识,包括化学、物理学、材料学、光学、电子、机械等多学科的交叉,技术门槛和壁垒较高,智能传感器芯片产品具备可选工艺多、功能多样化、定制性强、小批量、多批次的特点。根据传感机理、传感材料不同、应用场景不同以及被检测介质的不同,智能传感器芯片的细分门类众多。按照被测量的类型,可以分为磁学(磁通量、磁导率等)、声学(波、频谱等)、电学(电压、电流、电场等)、光学(折射率、吸收等)、热学(温度、导热系数等)、力学(位移、速度、加速度等)等;按照转换原理和效应分类,可以分为物理型(热电、热磁、光电等)、化学型(电化学等)和生物型(生物转化等);按照输出信号,可以分为数字型、模拟型和数模混合型。不同类型的传感器芯片由于技术原理不同,专业性较强,市场上的厂商主要专注于单一或部分细分领域进行研发和生产,较难产生能够全面覆盖产品线的大型厂商。
(2)下游应用领域较广,是万物互联时代的基础硬件
随着5G通信在国内的部署,物联网尤其是人工智能+物联网(AIOT)有望实现快速发展,而万物互联能够渗透到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包括智能家居、智能手机、工业智能化、新能源汽车等不同下游应用场景。传感器是物联网感知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数据采集和传输的重任,是物联网实现的基础和前提,作为信息互联和智能感知时代下不可或缺的基础硬件,传感器芯片市场空间将进一步扩大。从应用领域来看,汽车电子、网络通信、工业控制、消费电子四部分是传感器最大的市场。
相关报告:北京普华有策信息咨询有限公司《2022-2027年国内外智能传感器芯片行业投资前景专项报告》
智能传感器芯片行业下游需求结构图

资料来源:普华有策
(3)国外厂商占据产业链主导地位,国产替代空间较大
目前全球传感器市场主要由美国、日本和欧洲公司主导,产业链上下游配套成熟,几乎垄断了“高、精、尖”智能传感器市场。以汽车领域的传感器为例,一辆燃油车使用的传感器芯片超过90个,覆盖动力系统、传动系统、底盘系统、车身舒适系统等不同区域,但目前中国市场磁传感器大部分依赖进口,市场被Melexis、Honeywell,ROHM等国际巨头垄断,我国汽车用芯片进口率达95%。旺盛的市场需求与相对薄弱的产业形成反差,但在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引导下,深耕垂直应用领域的部分国内企业已逐渐缩小与国际企业之间的差距,实现进口替代,不断提升市场占有率,2020年我国智能传感器的国产化率已达31%,未来有望继续提升。
2、智能传感器芯片领域主要企业分析
(1)ALLEGRO(ALGM.O)
ALLEGRO MICROSYSTEMS成立于2013年,总部位于美国,是一家主要从事传感器芯片和模拟芯片设计、开发、制造和销售的企业。基于在汽车电子领域的领先地位,其是全球最大的磁传感器芯片解决方案提供商。ALLEGRO MICROSYSTEMS为纳斯达克上市企业。
(2)MELEXIS(MELE.BR)
MELEXIS NV成立于1988年,总部位于比利时,是一家主要从事半导体研发和销售的企业。其产品主要包括磁传感器芯片、压力传感器芯片和加速度传感器芯片等,产品主要应用于汽车电子领域。MELEXIS NV为布鲁塞尔欧洲证券交易所上市企业。
(3)灿瑞科技
公司自2005年成立以来专注于高性能数模混合集成电路及模拟集成电路的研发设计,经过十余年的业务积累和人才培育,在智能传感器芯片、电源管理芯片等细分领域建立了丰富的核心技术储备。
灿瑞科技通过多年在智能传感器芯片、电源管理芯片领域的技术攻关和产业化建设,在众多产品和应用上实现了技术突破,部分重要指标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且运用于格力、小米、传音等行业知名品牌客户中,实现了进口替代。
(4)圣邦股份(300661.SZ)
圣邦股份成立于2007年,总部位于北京,是一家集成电路设计企业,主营业务为高性能模拟芯片的研发与销售,覆盖多个信号链系列产品,应用于通讯、消费类电子、工业控制、医疗仪器、汽车电子等领域。圣邦股份为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上市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