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推荐
功能性缓冲包材行业细分市场应用及主要壁垒构成
发布日期:2021-12-30 09:26:48

功能性缓冲包材行业细分市场应用及主要壁垒构成

功能性缓冲包材产品属于泡沫塑料包装行业。泡沫塑料是由大量气体微孔分散于固体塑料中而形成的一类高分子材料,具有质轻、隔热、吸音、减震等特性,且介电性能优于基体树脂,用途很广,是现代高科技发展的重要基础材料之一。泡沫塑料包装行业的上游行业主要为石油、天然气等化工行业,主要产品为合成树脂、发泡剂和色母等;泡沫塑料包装行业的下游产业应用产业极为广泛,如汽车内饰材料、珠宝玉器包装、玻璃制品包装、建筑装饰材料及医疗器械产品包装等行业,不同行业对泡沫塑料包装的质量要求具有较大的差异。

功能性缓冲包材属于泡沫塑料的特殊领域端应用的产品,改性EPS、EPO、EPP等新型泡沫塑料包材较传统泡沫包装材料,拥有更强的抗压缓冲能力、更轻的质量、更高的稳定性,同时,可以根据下游客户的需求提升产品的抗静电性能、隔热性能等,较一般产品而言具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特点,目前主要应用于液晶显示面板生产、运输、存储过程中,满足显示面板抗冲击、防静电干扰、防潮、抗氧化等防护需求。

随着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对泡沫塑料包装产品的性能要求越高,如泛半导体产品包材、新能源电池包材、冷链物流等领域对轻量、高强度、耐腐蚀、抗静电等特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功能性缓冲包材能够较好地满足上述需求。

相关报告:北京普华有策信息咨询有限公司《2022-2028年功能性缓冲包材行业细分市场调研及投资可行性分析报告

2-211230092FN37.png

 

1、功能性缓冲包材在液晶显示面板领域的应用

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随着生产技术的进步,逐渐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撑产业,根据工信部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7%,高于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4.9个百分点,实现营业收入12.1万亿元,同比增长8.3%,占工业营业收入比重达11.4%,2021年1-10月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5%,增速比前三季度回落0.3个百分点,近年来保持持续增长态势。显示面板产业作为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指标,是国家重点扶持产业之一,其发展初期就被列入国家“十一五”发展规划,并被列为“2006年至2020年信息产业中长期发展纲要”中最重要的发展项目之一。随着中国大陆地区电子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对液晶面板的需求也与日俱增,2019年中国手机、计算机和电视产量占到全球总产量的90%、90%和70%以上。

中国大陆地区液晶面板行业的发展离不开上游配套产业的同步发展。未来,随着液晶显示面板向高清化、大尺寸趋势发展,功能性缓冲包材作为TFT-LCD面板配套的防护产品逐渐受到重视,未来具有广阔发展潜力及市场前景。

(1)2013年-2017年

早期液晶显示面板生产主要集中于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2010年随着中国大陆首条第6代TFT-LCD生产线正式量产,国内液晶面板产业进入产能规模快速扩张阶段,该阶段的液晶显示面板出货尺寸主要集中在55英寸以下,面板配套的防护产品包括EPS和EPO缓冲包材,其中EPS缓冲包材的功能防护基本满足55英寸以下显示面板的防护需求,因价格较低成为主流的缓冲包材;EPO缓冲包材的防护性能虽优于EPS缓冲包材,但因价格高昂,主要应用于终端品牌客户的指定包装或长途、恶劣运输环境所要求的更高的功能防护场景。

此阶段的EPO珠粒制备技术为日本积水、美国努发等国外企业所垄断,EPO珠粒价格高昂,是EPS珠粒价格的数倍。国内部分主要生产EPS缓冲包材的成型制造商会根据面板客户的要求进行产品设计、模具定制,然后通过采购日本积水或美国努发的EPO珠粒,再加工成型EPO缓冲包材产品,成品价格高昂。

(2)2018年至今

随着TFT-LCD面板生产技术快速升级,55英寸及以上的大尺寸液晶面板的量产推动了中高端缓冲包材需求提升。以见龙集团为代表的生产EPS珠粒龙头企业,以及以部分领先企业为代表的生产EPS缓冲包材成型制造商都在寻求可满足大尺寸液晶显示面板防护要求的改性EPS珠粒或国产EPO珠粒。同时,由于国外厂商对于EPO珠粒技术的封锁,并凭借着垄断优势,珠粒价格居高不下,对于国内面板厂商降本增效形成了较大的阻力,国内显示面板企业亦开始寻求性价比更高的国产缓冲包材成品供应。

综合而言,国家对泛半导体产业出台大量国产化支持政策,要求产业链的上下游高效协同,从“补链、强链、延链”方面全力保障产业链的安全自主可控。以部分领先企业为代表的国内成型制造商依托成熟的生产工艺体系,并通过直接导入性价比更高的改性EPS珠粒,可以有效节约下游客户的生产成本,为我国显示面板产业链的自主化及全球产业链中竞争力的提升做出了贡献。

2、功能性缓冲包材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和未来发展趋势

随着锂电池、冷链物流等产业技术进步,下游客户产品价值提升,对防护产品的要求不断提高,带动着中高端防护产品的需求与日俱增,改性EPS、国产EPO缓冲包材应用领域的广度和深度有望得到不断拓展。

(1)锂电池包装材料领域

锂电池的防护包装要求较高,保护电池的外表的同时,还需解决成品电池在运输过程中跌落后对产品的损坏问题,依据锂电池的自身重量及电芯特性,缓冲包材需具备较好的稳定性能及高阻燃性能,确保锂电池在周转箱中达到锂电池包装所需的防护要求。根据锂电池的外观及尺寸设计相吻合的穴位,保证缓冲包材在发泡成型后的内部尺寸形状正好与电池的外形一致,将电池放入内材中,电池不会发生移位,改性EPS、EPO或EPP缓冲包材的抗压及缓冲性能可保护锂电池在运输过程中不出现剧烈摇晃,并在内衬的保护下防止跌落造成损坏。

(2)冷链物流领域

随着近年生鲜电商的蓬勃发展,冷链包装的需求不断上升。同时,由于运送的食品品种和物流距离不断增加,对冷链包装的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面临技术升级的同时,也需实现更低的成本、更佳的保温性能和更精准的温度控制。在冷链物流中合格的冷链包装除了让产品保持适宜的温度,同时也要避免挤压和磕碰,降低货损。保温箱种类众多,主要分为一次性保温箱及可周转保温箱,采用改性EPS、EPO和EPP这两种功能性缓冲包材可对产品所需的抗压性、抗震性以及恒温性有明显提升,在达到多次重复使用效果的同时,降低了成本。

3、行业发展挑战

(1)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导致原材料价格的不确定性

功能性缓冲包材的原材料由石油衍生而来。由于全球石油价格波动性较强,对原材料价格有一定影响,继而对功能性缓冲包材生产厂商的生产成本造成了一定影响,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业内企业生产成本的不确定性。

(2)行业专业人才匮乏

尽管国内少数企业在技术、市场等方面已取得一定突破,但因国内企业的规模效应、聚集效应尚未成型,以及相关专业人才数量匮乏等因素的影响,竞争力与海外领先企业仍具有一定差距,企业的研发能力受人才匮乏掣肘,功能性缓冲包材产业面临的技术挑战将长期存在。

4、行业进入壁垒构成

(1)人才壁垒

随着泛半导体产业链迅速发展,相关制造企业在研发、制造、供应链方面持续加大资源投入,生产产品种类、设备及工艺更迭升级速度提升,以上特点需要提供泛半导体配套防护产品的企业根据客户所生产的产品及生产工艺,快速响应客户需求,进行定制化产品研发及生产。企业研发生产人员要求具备丰富的行业经验以及生产技术积累,确保最终产品性能质量符合客户要求。对于新进入市场的潜在竞争者而言,人才壁垒是行业竞争的重要壁垒之一。

(2)技术壁垒

功能性缓冲包材涉及高性能泡沫塑料的深加工,其技术与生产工艺难度较高,下游应用行业对包材的配方调配、生产工艺及质量检测等有较为严格的要求,这就要求制造厂商在材料配方、生产工艺优化、生产设备改进等方面具有较高的技术积累。

(3)资金壁垒

为满足客户日益提升的产品性能需求及下游市场发展趋势,泛半导体防护材料的企业需要投入较大的人力、物力、资金进行配方设计、工艺提升、设备优化。在生产方面,也需要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建设厂房、购置精密生产设备及配套辅助设备提升生产能力,保证产能满足客户需求。前述特点决定了新进入厂商必须具备较强的资金实力,因此该行业的资金壁垒较高。

(4)客户壁垒

下游泛半导体制造企业通常会建立严格的供应商筛选体系,供应商需满足严苛条件后才能与客户建立稳定合作关系。企业在产品性能、研发生产经验、响应速度以及售后服务能力等多个方面满足要求后,才能正式纳入客户供应商体系。由于供应商替换成本高,下游客户一般对功能性缓冲包材等配套防护产品具有较高的黏性,不会轻易更换供应商。因此,企业从接触到被下游泛半导体客户认可需要较长时间,构筑了较高的客户壁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