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推荐
工业气体行业竞争格局及面临的挑战(附报告目录)
发布日期:2021-06-18 10:48:44

工业气体行业竞争格局及面临的挑战(附报告目录)

1、行业竞争格局

全球工业气体市场目前已经形成寡头垄断的市场格局。工业气体市场在欧美日步入后工业化时代后逐步兴起,到20世纪90年代的时候,通过近20年的发展,形成了八大跨国气体公司(分别为法国液化空气、德国林德气体、英国BOC、美国空气化工、美国普莱克斯、德国梅塞尔、瑞典AGA、日本大阳日酸)以及多个区域性气体公司(例如美国Airgas)。2000-2018年间,德国林德气体通过对瑞典AGA和英国BOC的收购,以及与美国普莱克斯的合并成为最大的工业气体公司,形成林德气体集团,与收购了美国Airgas的法国液化空气分庭抗礼。美国空气化工、德国梅塞尔和日本大阳日酸形成第二梯队。

相关报告:北京普华有策信息咨询有限公司《2021-2027年工业气体行业全景调研及前景预测报告

寡头垄断市场的形成主要系以下三个原因:

2-21061Q05014561.png

资料来源:普华有策

A、由于气体运输存在运输半径的限制,工业气体市场的竞争主要体现为区域性竞争,而寡头垄断能减少区域性竞争,提高盈利能力;

气体运输存在运输半径的限制,如使用储槽和气瓶运输,工业气体的运输成本会随着距离增加而增加,因此每个供气基地的辐射半径有限,一般在200-400公里,视区域内的实际需求而定。如区域内需求旺盛且两个供气点相隔较远,那么在两个供气点的运输范围的中点附近新建第三个供气点的概率会增加,其对周边辐射将更具有价格优势,而需求旺盛可支撑其投资回报。寡头垄断可以减少区域性竞争,一方面源于布点距离合适的供气点将较有效地防止竞争对手插空布点;另一方面,由于供气点具有供给刚性的特征,短期难以提高供给,形成部分区域性垄断,将有效缓解价格战,提升议价能力和定价权,从而提高盈利能力;

B、由于工业气体业务是重资产运营,大公司相比有更强的扩张能力及资源调配能力,因此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

C、收购是短期扩大规模的最佳途径,因此大公司倾向于不断兼并小公司来扩大自身规模。

大公司倾向于收购一个稳定运转的空分基地。可以看做一个独立运行的子公司,有长期协议背书,项目在合同期内能较为稳定地产生保底收益率,并受益经济周期上行获得超额收益率。空分基地最大的风险在于长期协议的签署方宣布破产,而对手公司在协议签署前已经过严密评估,此类风险发生的概率较小。同时,收购气体公司相比新建气体项目周期更短,风险更小。一方面,新建气体项目从物色签约对象到稳定出气、开始收获稳定现金流,通常需要5-6年的时间,而收购气体公司实际上是收购多个成熟的稳定运行的气体项目,在交易合同签订的时候即获得了多个稳定运行的项目。另一方面,考虑到协议为长期协议,新建气体项目实际上是拓展市场上剩余的集中供气对手方,优质的对手方大概率已被竞争对手签约,因此新建气体项目的对手方风险可能高于收购的气体项目对应的对手方风险。

基于这三个原因,较为成熟的工业气体市场均体现出寡头垄断的市场格局。

目前,我国工业气体市场以国际气体公司为主,尤其是冶金、化工等大型现场制气项目,国际气体公司处于第一梯队,市场占有率较高。同时,包括久策气体在内的国内大中型气体公司近年来发展较快,在应用于新兴产业的特种气体等领域取得较大突破,形成第二梯队,形成一定市场占有率,未来仍有较大发展空间。此外,国内大量小型气体企业主要开展气体零售及小型制气项目。

2、行业细分产品

(1)超纯氨

超纯氨大量应用于新型光电子材料领域,是MOCVD(金属有机气相沉积)等外延设备制备GaN的重要基础材料。除了应用于LED行业,超纯氨还广泛应用于液晶面板、光伏以及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领域,作为氮化硅薄膜等相关工艺环节中的主要氮源。近年来LED行业的技术进步不断推进高端应用领域的渗透,随着LED光效提升和价格的下降,车用LED、高亮度LED、植物照明以及显示屏领域市场的渗透率有望进一步提升,从而带动GaN-LED外延片在高端照明领域和显示背光领域(Mini/Micro LED)的需求快速增长。顺应技术进步及下游需求升级,三安光电等LED芯片行业龙头近年来积极扩产,预计未来也将形成较大的超纯氨市场需求。同时,随着未来下游光伏新增装机规模的快速提升,以及液晶面板TFT和集成电路芯片等应用领域的快速发展,预计超纯氨仍有较大市场空间。

超纯氨生产工艺在国外发展起步较早,美国空气化工、法国液化空气等在超纯氨生产方面均有较多成功经验,是最早进入我国电子半导体行业超纯氨市场的供应商,其产品纯度达到7N及以上。

由于超纯氨技术壁垒较高,国内7N及以上的电子级超纯氨生产企业数量较少,目前主要有金宏气体、久策气体等。目前我国超纯氨产品已基本实现进口替代,市场集中度较高,以金宏气体、久策气体为代表的国内企业占据了大部分市场份额。

(2)高纯氢

国际气体公司制氢技术起步较早,其制备、提纯、储运等工艺处于全球领先地位,尤其在国内冶金、化工等大型现场制氢领域,进口依赖度较高,林德气体集团、法国液化空气、美国空气化工等国际气体公司依靠资本优势,已经确立了较强的竞争优势。国内高纯氢企业主要在零售氢气供应市场竞争,客户多为各类电子企业、有色金属深加工企业等。

近年来电子工业、航空航天、冶金工业、食品加工、精细有机合成、医药中间体等行业的蓬勃发展,以及未来氢能源的广泛应用,将不断推动国内高纯氢市场需求的增长,行业发展前景持续向好。氢气是电子半导体产业中的重要载气之一,电子半导体企业的高纯氢用量较大,一般企业用量从几十到几百立方米/小时,折合年用量约数十到数百吨。

(3)乙炔

乙炔是有机合成的重要原料之一,也是重要工业燃气之一,整体市场规模较大,主要应用于金属的焊接和切割、有机合成化工、原子吸收光谱、标准气、校正气、合成橡胶、照明等,下游应用领域广泛。2000年以来,随着国际石油、天然气价格的不断攀升,全球石油、天然气深加工产品成本持续上涨,电石法乙炔化工因此较快发展。目前电石法是国内主要的乙炔生产方法,从我国能源特点看,电石法乙炔也将长期存在。一方面,我国上游电石产能相对过剩,国内乙炔生产厂商及产能相对分散;另一方面,下游化工产业及工业制造各领域的持续平稳发展为乙炔应用提供了巨大的市场需求,因此国内乙炔的整体市场供求关系较为稳定。

(4)氧、氮、氩等空分气体

空分气体主要包括氧气、氮气和氩气等。氧气在空气中体积占比约为21%,化学性质比较活泼,通常在工业生产中作为氧化剂或者助燃剂,广泛用于冶金、煤化工、浮法玻璃、金属切割与焊接等工业生产过程,以及新能源、新材料、环保、医疗等新兴产业。氮气在空气中体积占比约为78%,化学性质较为稳定,在冶金、化工、电子半导体、浮法玻璃、晶硅电池、磁性材料等工业生产中被用作保护气,液氮在金属低温处理、食品冷冻及食品药品的包装中应用广泛。氩气在空气中体积占比约为0.93%,化学性质十分稳定,在冶金、电子半导体、晶硅电池、金属焊接等生产过程中被用作保护气,在照明工业中被用于填充气体。

空分气体产销量约占工业气体总量的90%,按此推算2019年国内空分气体市场规模约为1,300亿元。其中,氧气和氮气的整体市场需求及产量较大,而氩气由于在空气中含量较小,其市场规模也相对较小。

空分气体现场制气市场形成了国际气体公司、国内专业气体供应商、空分设备制造商共同竞争的局面,竞争较为激烈。国际气体公司自20世纪80年代起进入中国市场,凭借雄厚的资本实力和丰富的项目运作经验,迅速占领了国内现场制气市场。

3、行业面临的挑战

(1)运输费用对销售半径的影响

瓶装供气及储槽供气模式均需要专业气体运输。由于普通工业气体整体销售价格低于特种气体,普通工业气体对运输费用的敏感程度较高,销售半径一般不超过300公里。因而普通工业气体(尤其是产销量最大且同质化程度较高的氧、氮等空分气体)一般通过跨区域新建产能、收购兼并或现场制气项目等方式实现业务拓展。相比而言,特种气体同质化程度较低,下游应用要求较高,产品销售价格普遍较高,因而特种气体对运输费用的敏感程度较低,销售半径大于普通工业气体。

(2)专业人才短缺

气体行业生产环节较多,操作复杂,技术要求高,需要大量掌握生产技术、具有实际操作经验的技术工人,培养一名合格的生产技术工人至少需要2年时间,因此技术人才的储备不足直接制约着气体行业的发展速度。虽然很多企业已经意识到人才培养和储备的重要性并采取了相关的应对措施,但与行业整体的发展速度相比,专业人才短缺的问题依然存在。

(3)产品同质化程度

普通工业气体主要包括氧、氮、氩等空分气体,以及乙炔、二氧化碳等合成气体,品种相对较少,但单一品种的产销量较大,尤其冶金、化工等传统领域需求量较大,且一般对其气体纯度要求不高,因此产品同质化程度较高。

特种气体种类繁多,单一品种产销量较小,而不同用途的特种气体对纯度、杂质含量、包装储运等也都有极其严格的要求,其下游电子半导体、生物医药、新能源等应用领域的用气技术要求相对较高,因此特种气体产品同质化程度相对较低。

总体而言,普通工业气体产品同质化程度较高,受运输费用的影响较大,销售半径相对较小;特种气体产品同质化程度较低,属于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受运输费用的影响较小,销售半径较大。